福清市一拂街改造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2283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4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清市一拂街改造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福清市一拂街改造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福清市一拂街改造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福清市一拂街改造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福清市一拂街改造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清市一拂街改造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docx

《福清市一拂街改造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清市一拂街改造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清市一拂街改造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docx

福清市一拂街改造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

福清市一拂街提升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1、福清市建设局与我院签订的施工图设计合同。

2、道路沿线周边地块总平图

3、其他调查和收集的有关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工程地质等资料

4、实测1:

500地形图

二、方案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三、工程概况

本次拟改造的福清市一拂街西起后埔街交叉口,向东经小桥街、玉斗园、田墘路等街道,终点顺接东门街。

道路改造长度357.162米,改造宽度一般为18.3米(改造宽度应以现状道路路幅宽度为准)。

该段道路位于福清中心区,道路两侧主要为商业,机关单位,道路主线路面现状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但面层厚度过薄,与道路主线相交的路口(路口位置具体详见LS-02道路平面设计图)路面现状为水泥砼路面,局部破损严重,平整度差。

现状人行道铺装材料、颜色各异,高低不平,破损严重,路缘石加工工艺粗糙,影响城市景观。

为改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整体形象,需对一拂街进行改造。

四、设计内容

根据建设单位要求:

本道路依据现状平面线形、路幅断面进行改造提升。

本次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造:

(1)现状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过薄,为延长使用寿命,对现状道路再利用沥青混凝土罩面,防微杜渐。

(2)针对与道路相交的路口段行车道路面进行白改黑改造,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需对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断角、下沉等病害进行整治,再利用沥青混凝土罩面,减轻路面噪音和改善路面服务功能,防微杜渐,延长使用寿命;

(3)重修或修整人行道铺装、人行道路缘石和树池;

(4)对相关交叉口尽可能地进行优化改造,使行车顺畅;

(5)完善沿线交通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对小区开口进行统一梳理,全线重新进行交通标线的设计;

(6)由于加铺的需要,提升现状路面上的检查井和雨水口标高;

(7)沿道路两侧修建化粪池;

(8)沿线绿化重新整治。

五、设计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

7.《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12.《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技术规程》(DBJ/T13—160—2012)

六、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

城市支路

2、设计车速:

20公里/小时

3、行车道改造宽度:

一般为10米;

4、设计荷载:

路面——标准轴载BZZ-100;

5、路面结构:

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10年;

6、路拱横坡:

1.5%

7、路线交叉:

平面交叉。

七、设计说明

1、道路平面及标准横断面

本次改造道路平面基本按现有道路走向设计,道路中线按实测路中进行拟合平顺,断面形式不变,布置如下:

2.75米(人行道)+0.25米(路缘带)+2.75米(非机动车道)+3.25米(机动车道)+3.25米(机动车道)+2.75米(非机动车道)+0.25米(路缘带)+2.5米(人行道)=17.75米(适用于起点--K0+089.680段落);

2.1米(人行道)+1.5米(树池)+0.25米(路缘带)+3米(非机动车道)+3.5米(机动车道)+3米(非机动车道)+0.25米(路缘带)+1.5米(树池)+3.2米(人行道)=18.3米(适用于K0+089.680--终点段落)。

2、纵断面设计

本次设计不对道路的纵断进行改善,原则上基本按原有的纵断进行加铺。

纵断面拟合旧路中高程,并整体铺设沥青加铺层垫高,本次改造通过设置2层沥青混凝土面层调整坡度予以改善,并使加铺层的最小厚度尽量大于等于9厘米,个别路段加铺层厚度达不到9厘米时,应加大铣刨旧沥青砼深度,使加铺层达到9厘米。

在加铺层超过9厘米,应采用AC-20C沥青砼作为调平层。

3、路面改造设计

(1)路面改造的原则

路面改造是为改善道路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

要求改造后的道路能够提供全天候、快速、安全、舒适的服务。

加铺方案的设计必须与原路面的具体特点相适应,才能满足道路的使用功能要求。

(2)路面设计要点

1)选择可靠的新旧路面结合方式:

汽车荷载行驶,特别是紧急刹车时产生的剪应力较大,要求采用优良的层间粘结材料,保证新旧路面间的粘结紧密,抗剪切能力好。

2)优良的表面抗滑性能:

从沥青混凝土类型的选择、集料选择和混合料级配设计着手,提高面层抗滑性能,达到路面抗滑特性的要求。

3)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即具有较高的抗车辙能力和抗挤压破碎的能力,不使车辙过深而影响行车安全。

特别是上面层,在阳光直射下路面温度很高,应该选择抗车辙能力强的上面层路面结构。

4)延缓及减少反射裂缝:

实践证明,旧沥青路面的罩面工程仍然不能避免反射裂缝的产生,特别是当旧路面裂缝、沉陷、坑槽等病害较多时更需注意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

为此,须针对一拂街沥青路面罩面工程的具体特点,在加铺层厚度有限的条件下,采用优质的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凝土,并在路面结构设计中,采取适宜的抗反射裂缝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或延缓反射裂缝的产生。

5)水损害问题:

福清地区的年降水量大于1200mm,属于多雨地区,且台风盛行。

全国大多数高等级公路的早期损害研究表明,水是引起路面早期破坏的最重要的原因。

要求铺装层有高的不透水性,在旧沥青路面上设置封层。

要求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到5级,同时根据情况在结构设计中考虑路面的排水要求。

6)施工工艺简单:

由于本次改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因而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施工的难易程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施工工艺简单,施工进度快的设计方案。

(3)行车道改造措施

1)在现状沥青混凝土板加铺沥青

针对现状沥青混凝土过薄的情况,为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本次设计根据道路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结果,推算得出砼板上需要加铺的沥青砼层厚度,加铺组合方式如下:

4厘米厚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面层间撒布PC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用量为0.4L/m2

h厘米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h≥5)

沥青面层间撒布PC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用量为0.4L/m2

局部机械铣刨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板找平并刻槽

旧砼路面结构

2)在普通混凝土板上加铺沥青(适用于道路相交路口段)

对于使用功能完好的水泥砼板,根据道路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结果,推算得出砼板上需要加铺的沥青砼层厚度,加铺组合方式如下:

3)对破损混凝土板处的路面改造(适用于道路相交路口段)

对于病害严重、破损的砼板应整块挖除,铺筑新的水泥砼板至原路面高程,再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组合如下:

4)新建机动车道路面

由于对交叉口进行重新梳理,需要将部分现状人行道破除改造成机动车道。

在现状人行道(含停车场)位置应挖出一定厚度的路槽深度,并按如下结构铺设路面。

机动车道C15基层应在与面层相同的位置设置纵横缝。

5)人行道改造措施

人行道:

10×20×6cm透水砖(树池位置采用本色砖,其余位置采用红色砖)

3cm厚1:

3干硬性水泥砂浆

15cm厚C15透水砼

路基压实度≧92%

靠行车道绿化带边铺设60厘米宽(与现状后埔街等宽)本色盲道触感块材。

6)树池改造措施

树池:

彩色面漆

耐候面漆

5cm厚彩色透水面层

5cm厚碎石垫层

应建设单位要求,本道路除人行横道和公交站位置外全线均应设置栏杆,栏杆位置详见“LS-2道路平面设计图”。

人行道横坡一般为1%,坡向指向行车道,如需与周边接顺可适当改变坡度,一般应控制在0.5%-2%之间。

人行道上各管线井盖标高应根据本次人行道改造标高予以调整,并与周边铺装衔接平顺。

由于行车道加铺人行道相应抬高,造成部分段落人行道高出周边商铺地坪,为防止雨水倒灌,拟在人行道中央设置排水边沟,由排水边沟汇集雨水排入雨水管。

排水边沟具体位置如下:

K0+240-K0+275右侧设置35米长排水边沟;K0+285-K0+320右侧设置35米长排水边沟。

道路全线共需设置排水边沟70米。

(4)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体现全社会对视力残疾人的关爱。

《无障碍设计规范》条文规定,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立体交叉中人行系统均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施应沿行人通行路径布置;人行系统中的无障碍设计主要包括人行道、人行横道、公交车站;人行在各种路口、各种出入口位置必须设置缘石坡道;人行道两端必须设置缘石坡道;坡道的上下坡边缘处应设置提示盲道;道路周边场所、建筑出入口设置的盲道应与道路盲道相衔接;人行道设置台阶处,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当人行道中设有盲道系统时,应与公交车站的盲道相衔接。

本次设计依据相关规范,在人行道改造范围内设置盲道。

4、检查井和雨水口改造

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本道路雨、污保持现状不进行分流。

主要针对相交路口和人行道的现状检查井和雨水口应根据道路加铺的需要进行如下改造:

1)对现状单篦雨水口清淤和疏通,并更换现状雨水口为双篦式雨水口,做法详见06MS201-8,页10。

2)现状检查井盖标高应根据道路专业竖向的改造作相应的调整,并设置可调式双层检查井盖。

3)本工程检查井提升根据图集06MS201-3对应管径型号选择相应检查井做提升,未尽事谊参照图集06MS201-3说明。

4)本工程检查井和雨水口改造暂按地形测绘成果中的雨水口及检查井的位置来设计,如现场实际情况与本设计文件有矛盾的,应及时告知设计人员,做相应的补充和变更设计。

5、交通设施设置

(1)标线

标线工程包括各种地面标线、箭头等,设置情况如下:

1)标准路段及各类车行道分界线为白色实线,线宽15厘米,实线长2米,间距4米,实虚比为1:

2,标线均采用为热熔反光标线。

2)在平交口设置导向车道线、交叉口停止线、人行横道线、导向箭头、渠化导流线及减速让行标线等。

次要路口设置减速让行标线。

3)在路段人行过街横道前设人行横道预告标志和导向箭头。

(2)标志

现状道路沿线交叉口标志及信号灯比较齐全,预埋管线基本到位,本阶段改造暂不考虑对现有的标志及信息灯进行更换。

6、旧路面的病害处理

本次在进行病害处理的设计过程中,本着节约投资、保证质量的原则,病害处治设计针对不同的病害类型分段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案。

6.1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

6.1.1混凝土换板

处理方案一:

整块换板(一块或连续多块),基层需做处理。

适合于基层受到损坏的路段。

混凝土面板需要整块的置换,整块置换的原则是:

当板块内有2条以上的裂缝或该板块有两个以上的角损坏,或者一个角的损坏面积大于四分之一板块,同时出现了错台或沉陷,或者混凝土板角的弯沉(BZZ-100)测试结果大于40(0.01mm),针对这几种情况,先将混凝土板破除后,清扫基层表面松散部分,露出坚实基层表面,然后采用C30混凝土进行换板处理。

当经过清扫后的基层抗压强度<3Mpa时,应先清除原基层,然后用C15混凝土恢复基层标高,再进行换板处理。

处治方案二:

整块换板(一块或连续多块),基层不需处理

混凝土面板需要整块的置换,整块置换的原则是:

当板块内有2条以上的裂缝或该板块有两个以上的角损坏,或者一个角的损坏面积大于四分之一板块,但基层完好。

或者是当一块板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路面病害时。

针对这几种情况,先将混凝土板破除后,清扫基层表面松散部分,露出坚实基层表面,然后采用C30混凝土进行换板处理。

处治方案三:

板块局部维修

混凝土板块的局部维修应注重两个问题,其一是平面切割的几何尺寸;其二是与旧板块的连接。

在同一块板内不能有两块修补块。

经过以上技术处理措施的混凝土板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

混凝土板弯沉(BZZ-100)应小于20(0.01mm),相邻混凝土板间的弯沉(BZZ-100)差应小于6(0.01mm)。

6.1.2裂缝

裂缝维修根据损坏严重程度分别处治,当板内有裂缝且板内无错台时,则不需要换板,只进行裂缝维修或混凝土板加固处理即可,但经处理后,断块间应满足弯沉(BZZ-100)不大于20(0.01mm),弯沉差(BZZ-100)不大于6(0.01mm)的技术要求,否则应采取灌浆等技术措施进行再处理。

如果混凝土板有错台时,则应进行换板处理。

对于裂缝宽小于1.0cm的缝,先用清缝机进行清缝,然后用高弹性嵌缝膏进行封缝。

清缝时,缝壁应垂直,如缝宽小于0.5cm,则扩缝宽度为0.6~1.0cm,深度2.5~3.0cm,如缝宽大于0.5cm,清缝后采用高弹性嵌缝膏直接进行封缝处理。

当缝宽大于1.0cm时,若裂缝处无翻浆,说明基层未受影响,在不影响行车安全及舒适性的前提下可在清缝后采用高弹性嵌缝膏封缝。

处理后的混凝土板应满足弯沉(BZZ-100)不大于20(0.01mm),弯沉差(BZZ-100)不大于6(0.01mm)的技术要求。

6.1.3构造缝

构造缝是指纵缝、缩缝、胀缝和施工缝,经调查,全线的填缝材料脱落、老化,或已和结构缝分离的现象较多,本设计对全线的构造缝进行清缝、填缝等恢复处治。

填缝采用混凝土路面专用填缝料。

在混凝土板维修后,对全线填缝料已失效的构造缝进行清缝,清缝后重新灌缝处理。

6.1.4错台

对于板与板之间发生错台的地方:

如果混凝土板与板之间发生错台,且错台位移在5mm以下,可以不进行处理;如果错台位移在5~10mm之间,可以采用磨平机磨平;如果错台位移大于10mm,则需清除位置低的一块,然后按第5.1的情况进行处理。

八、主要材料的技术指标

1、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C15混凝土、C35面层混凝土<抗抗弯拉强度≥4.5Mpa>)

(1)细集料

对损坏路面维修和基层维修,采用面层C35混凝土(抗抗弯拉强度≥4.5Mpa)和C15混凝土。

细集料宜用中砂,也可采用细度模数2.3-3.5之间的砂。

当采用特细砂时,细度模数不能少于1.0,且应掺30%~50%中粗砂。

配制特细砂路面混凝土的特细砂;采用质地坚硬、颗粒洁净天然砂。

其质量要求应符合以下表的规定。

 

特细砂质量要求

项目

细度模数

含泥量(%)

泥块含量(%)

云母含量(%)

软物质(%)

碳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

坚固性(硫酸纳溶液5次循环后)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有机物质

指标

≥1.0

≤2

≤1

≤2

≤1.0

≤0.5

≤8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

不宜混合杂物

如采用卵石机制砂,卵石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在3.0以上,其他质量同上表。

采用中粗砂的细度模数在2.3~3.5之间,级配组成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中粗砂级配组成

筛孔(mm)

4.75

2.36

1.18

0.60

0.30

0.15

粗砂

90~100

65~95

35~65

15~29

5~20

0~10

中砂

90~100

75~100

50~90

30~59

8~30

0~10

(2)水泥:

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28天抗压强度不低于42.5Mpa,抗折强度不低于6.5Mpa。

水泥的各项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表3.1.2中中等交通路面的相应指标要求。

(3)碎石

1)碎石应采用质地坚硬、强度高、耐磨耗、洁净的轧制碎石。

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Ⅱ级。

2)碎石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5mm,分三个粒级,4.75~9.5mm、9.5~16mm、16~31.5mm的比例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表3.3.2的要求,粗集料应按下表控制级配。

 

粗集料的级配要求

级配

筛孔尺寸(mm)

31.5

26.5

19.0

16.0

9.50

4.75

2.36

通过百分率(%)

4.75~31.5

95~100

65~80

40~60

25~40

10~25

0~10

0~5

3)应力吸收层用碎石宜为9.5~13.2mm规格的单粒级,同时控制其中的小碎石与粉料含量。

为利于橡胶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的质量控制,撒布的碎石宜进行筛分,确保碎石的单一粒径。

对于高等级道路,碎石粉尘含量较高时,需要进行水洗并晾干。

不同粒级碎石的规格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应力吸收层用碎石规格

石料粒级范围(mm)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19

16

13.2

9.5

4.75

2.36

0.075

9.5~13.2

100

100

100

0~15

-

0~5

0~0.5

3)碎石及细集料的相应技术指标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表3.3.1和表3.4.1的要求,见下表:

碎石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压碎值

<15%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8%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15%

含泥量(按质量计)

<1%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2%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

<1%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合格

表观密度

>2500kg/m3

松散堆积密度

>1350kg/m3

空隙率

<47%

碱集料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

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用石料料源的技术要求见表。

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用石料料源的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

技术指标

检测方法

集料压碎值%

≤26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28

T0317

对沥青的粘附性

5级

T0616

坚固性%

≤12

T0314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混合料)%

≤15

T0312

水洗法<0.075颗粒含量%

≤1

T0310

软石含量%

≤3

T0320

(4)水

水应洁净、不含有害杂质,饮用水可直接使用。

(5)C15混凝土、面层混凝土(抗抗弯拉强度≥4.5Mpa)的配合比

应根据现场原材料的情况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

(6)填缝料

混凝土路面的构造缝必须采用热熔型道路专用填缝料灌缝,填缝料的性能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表3.9.2-2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见下表。

热熔型填缝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针入度(0.01mm)

<90

弹性复原率(%)

≥60

流动性(mm)

<2

(-10℃)拉伸量(mm)

≥15

2、沥青与沥青混凝土

(1)基质沥青、乳化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技术要求

AC-13C和AC-20C沥青用基质沥青技术指标应达到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

A级道路石油沥青70#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70#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m

60~8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

-1.5~+1.0

T0604

延度(5cm/min,10℃)cm

≥20

T0605

延度(5cm/min,15℃)cm

≥100

T0605

软化点(R&B)℃

≥46

T0606

闪点℃

≥260

T0611

动力粘度60℃Pa.s

≥180

T0620

含蜡量(蒸馏法)%

≤2.2

T0615

密度15℃g/cm3

实测记录

T0603

溶解度%

≥99.5

T0607

薄膜烘箱试验

163℃×5h

质量损失%

≤±0.8

T0610

针入度比%

≥61

T0604

延度10℃cm

≥6

T0605

乳化沥青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要求:

阳离子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PC-2

PC-3

1.18mm筛上剩余量%

≤0.1

T0652

贮存稳定性(5d)%

≤5

T0655

贮存稳定性(1d)%

≤1

T0655

沥青标准粘度C255 (秒)

8~20

T0621

恩格拉粘度E25

1~6

T0622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

≥2/3

T0654

蒸发残留物性质

固含量%

≥50

T0651

三氯乙烯溶解度

≥97.5

T0607

针入度25℃0.1mm

50~300

45~150

T0604

延度

15℃cm

≥40

T0605

软化点℃

≥50

T0606

旧路面处治完成,并进行喷砂打毛处理后,采用应力吸收层对原路面的纵横缝进行贴缝处理。

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是指以橡胶改性沥青作为粘结剂,铺筑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面层之间或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为防止反射裂缝而设计的高弹性、高变形能力的橡胶改性沥青碎石封层。

它能吸收下层裂缝部位的应力集中,防止上层沥青路面对应形成反射裂缝,且起到防渗水的作用。

橡胶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的结构形式

应力吸收层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技术指标要求

检测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检测方法

针入度(25℃,100g,5s)

0.1mm

60-80

T0604

延度(5cm/min,5℃),大于

cm

8

T0605

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

55

T0606

闪点(开口),不小于

230

T0611

针入度指数PI,大于

0

T0604

177℃表观粘度,不大于

Pa·s

1.0

T0625

135℃表观粘度,不大于

Pa·s

8.0

T0625

离析,软化点差(165℃,48hr),小于

7.0

T0661

弹性恢复25℃,不小于

%

70

T0622

TFOT(或

RTFOT)后

质量变化,不大于

%

±1.0以内

T0609

针入度比(25℃),不小于

%

70

T0604

残留延度(5℃),不小于

cm

5

T0605

用于路面裂缝防治的玻璃纤维格栅要求见下表

 

用于路面裂缝防治的玻璃纤维格栅要求

技术指标

技术要求

原材料

无碱玻璃纤维,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应不大于0.8%

网孔形状与尺寸

矩形,孔径宜为其上铺装的沥青面层材料最大粒径的0.5~1.0倍

极限抗拉强度

≥50KN/m

极限伸长率

≤4%

热老化后断裂强度

经170℃、1h热处理后,其经向和纬向

拉伸断裂强度应不小于原强度的90%

(2)石料

1)粗集料的基本性质要求

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粗集料是指2.36mm以上的集料,粗集料应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

为保证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水损害能力,粗集料宜选用与沥青粘附性能好的碱性硬质石料,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达到5级。

如缺乏碱性石料,只能采用花岗岩等酸性石料时,应添加抗剥落剂,使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到5级。

粗集料应满足下表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