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2031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1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东明县职业中专

二〇一〇年三月

1项目建设概述1

2项目建设情况3

2.1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统计表3

2.2各项建设任务开展情况4

3项目建设的主要成效65

3.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成效65

3.2教学团队建设成效66

3.3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成效67

3.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成效68

3.5专业群建设成效69

4.特色与亮点69

4.1应用“两个系统”的设计思想,构建了基本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并行的课程体系69

4.2应用“AMF”思想重构教学内容,课程开发有创新69

4.4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形式有特色70

4.5开创“企业托管”企业技术服务新模式71

5.主要经验与体会71

5.1政府支持,行业依托,校企合作是示范建设的保障71

5.2转变观念是示范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础72

5.3科学管理是示范建设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72

6.下一步打算73

6.1继续推进专业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73

6.2继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73

6.3继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支持区域职业校校快速发展74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1项目建设概述

2007年10月,我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示范性高职校校立项建设单位,数控技术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建设任务书》于2008年5月获得批准通过。

本项目以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并带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3个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在三年的建设实践中,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建设任务书》的相关要求开展项目建设,目前,本项目已完成投资3060.58万元,其中337.85万元用于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206.36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2345.1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及内涵建设,171.67万元用于专业群建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在学校“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充分利用柳州作为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城市的工业优势,与柳州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等地方企业深度合作,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着的建设成果。

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

探索并实践了“校企一体,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本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互渗透”、“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促进”的课程体系;完成了7门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编写了5本特色教材(讲义),共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同时配套建设了专业资源库及课程资源库各1个,专业内涵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实施“双师”素质继续教育工程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通过国内外进修培训、企业挂职、岗位轮转等途径提升专任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教育教学水平,按照“系级领导有老总,专业带头人有总工,骨干教师有能工巧匠”的建设思路,开展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三年中共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6名,引进企业高工2名,依托地方合作企业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了1名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长期聘请生产一线企业的兼职教师32名,建立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结构优化、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2008年,本专业带头人林若森教授被评为教育部“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2009年,本专业团队也被授予“国家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坚持校企共建双赢原则,继续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学校自建”方式,新建、扩建数控加工等实验实训室8个;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建成“柳职校——福臻汽车覆盖件模具数控加工车间”等校企共享的生产性实训车间3个。

经过三年的建设,实训基地共新增数控加工等实训设备498台套,CAD/CAM、数控仿真加工软件102节点,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本专业实训基地已成为国家职业实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养基地及广西示范性职业实训基地。

同时,项目组还通过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新模式。

2009年,以本专业实训基地为研究对象的《高职数控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探索》课题获得了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有力地促进了基地的内涵建设。

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

充分发挥本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地方企业及区域职业校校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专业师生的技术水平。

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零件外协加工”,组织专业师生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玉柴金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承担工程机械、发动机配件加工,月产量达20000件,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依托机电技术研究所,建立“校内、校外技术服务工作站”,组织专业师生每年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设备改造、设备维护等技术服务达29项;通过“企业托管”,将生产管理技术送进企业,为柳州市商泰机械厂承担微型汽车后桥生产线的生产组织及管理,创新了面向企业的服务模式;依托柳州第七职业技能鉴定站、广西中职师资培训基地,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服务、师资培训服务等项目。

示范建设期间,我们面向企业、社会和职业校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总人数3503人次,技能鉴定数3011人次。

2项目建设情况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群建设五个方面。

2.1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统计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中央投入、地方政府投入与其他投入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开展项目建设。

截止至2010年4月,本项目总计已完成资金投入达3060.58万元,超出原计划60.58万元,有力地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各项建设资金投入情况详见表2-1。

表2-1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统计表

项目建设

名称

预算经费(万元)

实际投入(万元)

完成

情况

中央

地方

企业投入设备值

学校

自筹

合计

中央

地方

企业投入设值值

学校

自筹

合计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硬件

建设

420

789

1000

0

2209

412.5

798

1125

0

2335.9

105.74%

内涵

建设

10

0

0

0

10

9.2

0

0

0

9.2

92%

师资队伍建设

129

60

0

35

224

121.26

0

0

85.1

206.36

92.13%

其中:

外聘兼职教师

43

40

0

3

86

42.8

0

0

41.3

84.1

97.79%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301

0

0

17

318

333.07

0

0

4.78

337.85

106.24%

专业群

0

199

0

40

239

0

95.75

0

75.92

171.67

71.83%

合计

00

92

876.03

893.75

1125

165.8

3060.58

102.02%

2.2各项建设任务开展情况

2.2.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本项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资源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建设五个方面。

2.2.1.1主动融入地方产业链,探索并实践“校企一体,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我们将专业建设主动融入柳州工业产业链,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培养职业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探索并实践了“校企一体,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一体,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校企一体”就是在“互利双赢”原则指导下,学校和企业融为一体,双方利用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

一方面,企业通过学校的优势设备及人力资源,促进其产能提升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及技术力量搭建稳固的专业建设平台,有力地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双方实现共赢发展。

“项目驱动”就是学校紧紧依托“校企一体”合作平台,从企业引入生产项目,通过项目进课堂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也通过生产项目驱动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全面促进专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2)“校企一体,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中的具体实践

①校企共建,形成“厂中校”。

在柳州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内建立“柳职校——福臻汽车覆盖件模具数控生产车间”,福臻公司使用本专业的实训设备进行汽车覆盖件模具数控加工,扩大产能;而作为产学合作伙伴,柳州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向本专业群开放所有生产岗位,每年可接纳5批,每批120名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本专业的《零件数控铣削加工》、《顶岗实习》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在该企业车间进行,由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以现场生产任务为教学项目,开展“项目驱动”课程教学。

②引企入校,形成“校中厂”。

将柳州市恒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市星鸣农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引进实训基地,专业课程以这些合作企业的生产项目为对象,开发项目化课程,实施“项目驱动”课程教学。

③依托“校办工厂”,主动融入地方产业链,承担企业零件外协生产。

通过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玉柴金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承接零件外协加工,为柳州奋达模具有限公司等中小企业开展产品检测及逆向设计技术服务,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开展设备改造等技术服务,将生产项目引入学校,开展“项目驱动”课程教学。

④承担中小企业的车间生产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管理、技术服务。

为柳州市商泰机械厂承担微型汽车后桥生产线的生产组织及管理,形成“企业车间,学校管理”合作新机制——企业托管。

学校在企业现场,以企业生产项目为对象,开展“项目驱动”课程教学。

⑤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在广西柳钢集团机制公司内部建立“技术服务工作站”,通过向企业提供设备维护技术服务项目,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机会。

⑥依托“校企一体”中的合作企业(如柳州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安排专业教师到这些企业挂职、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提升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⑦依托“校企一体”中的合作企业(如柳州采埃孚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推行“5S”管理管理模式,推进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2.2.1.2校企合作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1)基于大教育观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设计

按照“七步循环法”设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见表2-2)

表2-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七步循环法”

步骤

主要任务

参与人员

第一步

社会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

1.通过对柳州及周边地区的汽车零部件、汽车模具、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实地参观、书面问卷调查、企业专家个别专访、电话访谈、座谈会、文献分析、网络查阅等多种方式对柳州及周边地区和行业、企业、科研校校和往届毕业生开展深入调研,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

专业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校内外教学质量监控小组成员

2.邀请数控技术行业相关岗位一线技术员、企业管理员开展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出数控技术岗位的6个工作领域,得到23个典型工作任务,最后分析得出相应的职业能力。

专业教师、企业专家、教育学专家、公共课教师

第二步

课程体系构建

1.基本素质教育体系设计:

按照“三个服务,三个结合,一个融合”的基本原则(服务社会、服务专业、服务学生;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确定公共课和基本素质第二课堂教育活动。

公共课教师、教育学专家、学生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企业专家

2.专业能力培养体系设计:

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需求,结合数控技术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按学生职业岗位发展顺序设计了1个平台、3个模块的“1+3”课程体系结构,并重点对顶岗实习和技能大赛进行系统设计。

专业教师、企业专家、教育学专家

第三步

课程标准和活动方案的制订

1.基本素质教育课程群开发:

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确定公共课的课程标准和基本素质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活动方案。

公共课教师、教育学专家、学生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企业专家

围绕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确定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顶岗实习等课程标准,制订专业技能大赛的具体方案及考核标准等。

专业教师、企业专家、教育学专家

第四步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审核

邀请企业实践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和审核,并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教师、企业专家、教育学专家、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

第五步

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条件设计和建设

1.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引进、培训、挂职等方式构建一支“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2.根据课程建设与教学的需要,依托“校企一体”合作机制,构建一支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3.从满足教学需要出发,按“学校自建、校企共建”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及技术服务”五位一体共享型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4.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保障制度建设。

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校内外教学质量监控小组成员

第六步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1.第一课堂教学实施: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按照课程标准,组织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及辅导员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和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组督导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

2.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实施:

根据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开设素质教育选修课、讲座培训拓展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技能竞赛、科技创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3.在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基础上,建立了系级完善、合理的教学运行组织机构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了教学质量。

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校内外教学质量监控小组成员

第七步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反馈

1.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等级评定,通过督导、学生信息员、系部教学质量监控小组,收集课程教学反馈信息;

2.通过对毕业生追踪调查和走访用人单位,收集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3.根据各方反馈信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反思和进一步完善。

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校内外教学质量监控小组成员

(2)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我们积极组织本专业相关教师,围绕数控技术在企业中的生产应用、发展趋势,深入上汽通用五菱、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玉柴金创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企业开展调研,得到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主要岗位、工作内容及要求详见表2-3所示:

表2-3数控技术主要岗位及工作内容分析

工作岗位

工作内容

工作要求

初次就业岗位

(操作工岗位)

普通机床操作工

数控机床操作工

从事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的操作及维护保养工作

1.能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操作普通机床进行零件加工。

2.能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操作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

发展岗位

(技术员岗位)

数控程序员

从事数控机床的自动与手工编程

1.能根据零件加工工艺要求,手工编制零件加工程序。

2.能根据零件加工工艺要求,应用CAD/CAM软件编制复杂零件加工程序。

工艺、工装设计师

从事加工工艺、工装夹具的设计

1.能根据零件要求制定零件加工工艺。

2.能根据零件加工工序,设计出夹具、检具。

产品检验员

从事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1.能应用专用量具对零件进行快速检测。

2.能应用三坐标测量机等先进设备对零件、模具组件进行全面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艺建议。

拓展岗位

(生产组织管理岗位)

班组长

车间主管

项目主管

从事班组和车间的现场管理工作

1.能进行车间的生产调度与管理;

2.能制定生产项目计划,推动项目实施,并按要求完成项目。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企业对高职校校毕业生基本素质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①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有较强的组织纪律及集体观念。

②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严格服从企业的安排与管理;

③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并具备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

④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⑤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自主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⑥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等运用能力。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结合数控技术从业人员职业标准,我们确定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

主要面向汽车、机械等零部件生产企业,以数控加工等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生产中的应用为方向,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及行为规范,能够在零件制造、生产管理等一线岗位胜任数控机床操作、NC程序编制、加工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控制等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同时,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总结出本专业毕业生岗位变迁发展规律,即:

初次就业岗位:

操作工岗位(普通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操作工)发展岗位:

技术员岗位(数控程序员、工艺设计师、产品检验员)拓展岗位:

生产组织与管理岗位(生产主管、项目经理等)

(3)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各岗位要求

从企业邀请了一线专家参加数控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分析会,运用问卷调查、头脑风暴、卡片展示、工作日志等方法进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最终确定了6个工作领域、23个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见表2-4),为系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充分依据。

表2-4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一览表

工作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能力

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

1.

数控机床操作

1.1加工前准备

1.1.1

能遵守设备操作规程

1.1.2

能遵守车间岗位规范及安全要求进行生产

1.1.3

能快速适应车间生产环境

1.1.4

能正确地进行安全检查

1.1.5

能识读分析工艺文件

1.1.6

能读懂零件加工程序

1.1.7

能合理选择切削方式切削用量

1.1.8

能根据加工要求确认毛坯余量

1.1.9

能根据不同零件材质选用切削刀具

能进行机床的对刀操作

能进行机床加工参数的设定

能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量具

能进行设备点检

1.2工件装夹定位

1.2.1

能正确进行工件装夹定位

1.2.2

能正确进行夹具的的清洁处理

1.2.3

能正确安装工装设备

1.2.4

能正确的对工件进行装夹具定位

1.3工件加工与调试

1.3.1

能识读工艺文件

1.3.2

能设定机床坐标系

1.3.3

能进行程序调试

1.3.4

能熟练地操作数控机床

1.3.5

能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操作机床

1.3.6

能正确判断加工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1.3.7

能进行刀具刃磨

1.3.8

能认真负责,按时保质的完成生产任务

1.3.9

能正确进行零件精度控制及调整

能进行零件首件加工

能按节能环保要求进行生产

能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能规范整理工作环境、工具和产品

1.4

零件自检

1.4.1

能应用常用检测工具进行零件检测

1.4.2

能根据加工部位外观质量判断加工质量

1.4.3

能根据零件的质量要求使用检具进行检测

1.4.4

能对加工结果进行反思,并提出优化方案

2.机加工工艺

2.1图纸分析

2.1.1

能快速识读机械零件图纸

2.1.2

能正确分析尺寸公差与配合要求

2.1.3

能严格执行制图国家标准

2.2工艺分析

2.2.1

能正确的选择加工设备

2.2.2

能正确选用工装、夹具

2.2.3

能正确地选用刀具

2.2.4

能进行尺寸链计算

2.2.5

能合理的选择加工材料

2.2.7

能读懂加工对象的具体要求

2.3工艺编制

2.3.1

能熟练使用CAD软件

2.3.2

能熟练常用办公软件

2.3.3

能进行零件工艺分析

2.3.4

能合理地选择加工路线

2.3.5

能根据加工要求正确配置刀具和量具

2.3.6

能正确填写工艺及工序卡

2.3.7

能根据典型零件加工特点编制工艺规程

2.4

工艺优化

2.4.1

能熟练地进行工艺分析

2.4.2

能熟练地选择刀具切削的参数

2.4.3

能熟练地编制工艺

2.4.4

能熟练地选择加工路线

2.4.5

能根据产品功能及使用范围优化工艺设计

2.4.6

能解决现场加工工艺问题

2.5工艺确定

2.5.1

能根据现场条件制订加工工艺路线

2.5.2

能熟练掌握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

2.5.3

能合理的选择材料、机床、刀具、切削参数等

2.5.4

能根据加工产品的特性合理的确定加工工艺

2.5.5

能与操作工等人员交流并有效沟通

2.6工装夹具设计

2.6.1

能识读机械零件图纸

2.6.2

能应用CAD软件绘图

2.6.3

能根据零件加工要求确定定位基准

2.6.4

能根据零件工艺要求确定夹紧方式

2.6.5

能根据加工产品的特点选择和设计夹具

2.6.6

能分析和解决现场的工艺和工装问题

2.6.7

能设计出实用、经济,并满足装配工艺的工夹具

3.数控编程

3.1编程准备

3.1.1

能识读机械零件图纸

3.1.2

能够正确分析零件工艺要求

3.1.3

能合理地选用加工设备

3.1.4

能正确地选择刀具

3.1.5

能正确地选择夹具定位基准

3.1.6

能计算工件轮廓节点坐标

3.1.7

能用数控编程指令进行加工程序编程

3.1.8

能运用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