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处置措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8166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处置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应急处置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应急处置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应急处置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应急处置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处置措施.docx

《应急处置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处置措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急处置措施.docx

应急处置措施

概述

突发环境事件处理的总体思路: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专家指导,科学处置。

采用先进的环境监测、预测和应急处置技术及施设,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监察等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最大程度地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常见突发性环境应急事件的现场处理措施

一、现场处置基本程序

1、到达现场后,首先组织人员救治病人。

本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必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和救治工作

2、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情况。

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可能原因、污染来源及可能污染物、污染途径及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数量及分布、当地饮用水源类型及人口分布、疾病的分布以及发生后当地处理情况

3、形成初步印象,确定污染种类。

化学性污染,其健康危害多为急性化学性中毒;生物性污染,其健康危害多为急性肠道传染病;化学性与生物性混合污染,其健康危害同时包括急性中毒和急性传染病等。

4、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掌握健康危害特点及相关因素;污染源调查,了解事故发生地周围环境;环境监测;生物材料检测;照相、摄像、录音,做好监督文书等有关记录。

5、提出调查分析结论和处置方案

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专家意见,向现场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污染。

二、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1、确认污染物危害与毒性

通过初步判断与监测分析,确认污染物及其危害与毒性,按照污染源排查程序,确定与切断污染源,并对同类污染源进行限排、禁排。

2、确定饮用水源取水口基本情况

确认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及服务人口、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设施管理部门联系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及距离、地理位置(经纬度)等。

3、确定地下水取水情况

确认地下水服务范围内灌溉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

4、立即通知

立即通知下游可能受到突发水污染事件影响的对象,特别是可能受到影响的取水口,以便及时争取防备措施

5、监测与扩散规律分析

根据各断面污染物监测浓度值、水流速度等,计算水体中污染的总量及各断面通量,预测预报出污染带前锋到达时间、污染峰值及出现时间、可能超标天数等污染态势,以便采取各种应急措施。

6、处置措施

污染物的分段阻隔,消减,逐渐稀释,同时,启动自来水厂应急工程或备用水源。

三、毒气泄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基本处置原则

相关部门接到毒气事故报警后,必须携带足够的氧气、空气呼吸器及其它特种防毒器具,并在人员、车辆、个人防护装备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救援的同时应该迅速查明毒源,划定警戒区域,遵循“救人第一”的原则,积极抢救已中毒人员,疏散受毒气威胁的群众。

处置措施

大多的毒气事故,都是因为毒气泄漏而造成的。

消防人员可与事故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密切配合,采用关闭阀门、修补容器、管道等方法,阻止毒气从管道、容器、设备的裂缝处继续外泄。

同时对己泄漏出来的毒气必须及时进行洗消。

1、控制污染源

抢修设备与消除污染相结合。

抢修设备旨在控制污染源,抢修愈早受污染面积愈小。

在抢修区域,直接对泄漏点或泄露部位洗消,构成空间除污网,为抢修设备起到掩护作用。

2、确定污染范围

做好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及时查明泄漏源的种类、数量和扩散区域。

明确污染边界,确定洗消量

3、严防污染扩散

利用就便器材与消防专业装备器材相结合。

对毒气事故的污染清除,专业器材具有效率高、处理快的明显优势,但目前装备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实际应用,所以必须充分发挥企业救援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四种:

堵。

用针对性的材料封闭下水道,截断有毒物质外流造成污染

撒。

可用具有中和作用的酸性和碱性粉末抛撒在泄漏地点的周围,使之发生中和反应,降低危害程度

喷。

用酸碱中和原理,将稀碱(酸)喷洒在泄漏部位,形成隔离区域

稀。

利用大量的水对污染进行稀释,以降低污染浓度

4、污染洗消

利用喷洒洗消液、抛洒粉状消毒剂等方式消除毒气污染。

源头洗消。

在事故发生初期,对事故发生点、设备或厂房洗消,将污染源严密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隔离洗消。

当污染蔓延时,对下风向暴露的设备、厂房,特别是高大建筑物喷洒洗消液,抛撒粉状消毒剂,形成保护层,污染降落物或流经时即可产生反应,降低甚至消除危害

延伸洗消。

在控制住污染源后,从事故发生地开始向下风方向对污染区逐次推进全面而彻底的洗消

四、交通事故引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事故调查方法

承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是否具有危化品营运资质;

承运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是否符合许可运输的危险货物种类(必要的情况下,可到生产厂家调阅原始记录);

查验车辆实际承载量是否超出核定载货量(是否为“大罐小标”);

司机、押运员是否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

如果车辆存在改装等违法行为,调查车辆上户、年审和取得危货运输资格的整个过程;

承运剧毒危险品的,调查是否在公安部门办理道路通行许可证。

基本处置原则

1、划定紧急隔离带

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泄漏事故,首先应由交警部门对道路进行戒严,在未判明危险化学品种类、性状、危害程度时,严禁半幅通车。

2、判定危险化学品种类

立即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向当事人询问、查看运载记录、利用应急监测设备等方法迅速判明危险化学品种类、危害程度、扩散方式。

根据事故点地形地貌、气象条件,依据污染扩散模型,确定合理警戒区域。

3、迅速查明敏感目标

在现场勘察的同时,迅速查明事故点的周围敏感目标,包括:

1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区(村庄)、公共场所、河流、水库、水源、交通要道等。

以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次生污染,并为群众转移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4、应急监测

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应急布点方案。

通过应急监测数据,确定污染范围。

5、群众转移

根据现场危险化学品泄漏量、扩散方式、危害程度,决定是否进行群众转移工作。

6、生态修复

根据污染事故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定生态修复方案。

处置措施

1、气态污染物

修筑围堰后,由消防部门在消防水中加入适当比例的洗消药剂,在下风向喷水雾洗消,消防水收集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常见的毒气与可使用的中和剂

毒气名称

中和剂

氨气

一氧化碳

苏打等碱性溶液

氯气

消石灰及其溶液、苏打等碱性溶液

氯化氢

水、苏打等碱性溶液

氯甲烷

氨水

液化石油气

大量的水

氰化氢

苏打等碱性溶液

硫化氢

苏打等碱性溶液、水

光气

苏打、碳酸钙等碱性溶液

2、液态污染物

修筑围堰,防止进入水体和下水管道,利用消防泡沫覆盖或就近取用黄土覆盖,收集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防爆泵进行倒罐处理。

3、固态污染物

易爆品:

水浸湿后,用不产生火花的木质工具小心扫起,进行无害化处理。

剧毒品:

着全密闭防化服并配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后做无害化处理。

五、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处置要点在所有可能产生液态污染物和洗消废水的应急处置过程中,都必须修筑围堰、封闭雨水排口,收集污染物送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

大量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该有应急池和应急处理装置,一旦发生事故,尽量将污染范围控制在厂区内,减少影响。

切断污染源

1、危险化学品贮罐因泄漏引起燃烧的处置方法

积极冷却,稳定燃烧,防止爆炸,组织足够的力量,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射流水冷却着火及临近罐壁,并保护相邻建筑物火势威胁,控制火势不再扩大蔓延。

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流管线,将物料导入紧急事故罐,减少火罐储量。

在未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严禁熄灭已稳定燃烧的火焰。

在切断物料且温度下降之后,向稳定燃烧的火焰喷干粉,覆盖火焰,终止燃烧,达到灭火目的。

在所有可能产生液态污染物和洗消废水的应急处置过程中,都必须修筑围堰、封闭雨水排口,收集污染物送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

大量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该有应急池和应急处理装置,一旦发生事故,尽量将污染范围控制在厂区内,减少影响。

2、易燃危险化学品储罐泄露处置方法

立即在警戒区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关闭有关阀门。

若各流程各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流管线将物料导入某个空罐。

如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器、或卡箍法堵漏,随后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

3、泄漏物处置

控制泄漏源后,及时对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1)围堤堵截或挖掘沟槽收容泄漏物

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

为此需筑堤堵截或者挖掘沟槽引流、收容泄漏物到安全地点。

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封闭雨水排口,防止物料沿雨水系统外流。

通常根据泄漏物流动情况修筑围堤拦或挖掘沟槽堵截、收容泄漏物。

常用的围堤有环形、直线型、V形等。

如果泄漏发生在平地上,则在泄漏点的周围修筑环形堤。

泄漏发生在斜坡上,则在泄漏物流动的下方修筑V形堤。

泄漏物沿一个方向流动,则在其流动的下方挖掘沟槽。

如果泄漏物是四散而流,则在泄漏点周围挖掘环形沟槽。

修筑围堤、挖掘沟槽的地点既要离泄漏点足够远,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泄漏物到达前修好围堤、挖好沟槽,又要避免离泄漏点太远,使污染区域扩大。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物,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发生火灾。

对于大型贮罐液体泄漏,收容后可选择用防爆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待进一步处置。

如果泄漏物排入雨水、污水或清净水排放系统,应及时采取封堵措施,导入应急池,防止泄漏物排出厂外,对地表水造成污染。

泄漏物经封堵导入应急池后应做安全处置。

2)覆盖减少泄漏物蒸发

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或者采用低温冷却来降低泄漏物的蒸发。

(1)泡沫覆盖

使用泡沫覆盖阻止泄漏物的挥发,降低泄漏物对大气的危害和泄漏物的燃烧性。

泡沫覆盖必须和其它的收容措施如围堤、沟槽等配合使用。

通常泡沫覆盖只适用于陆地泄漏物。

根据泄漏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泡沫。

常用的普通泡沫只适用于无极性和基本上呈中性的物质;对于低沸点、与水发生反应、具有强腐蚀性、放射性或爆炸性的物质,只能使用专用泡沫;对于极性物质,只能使用属于硅酸盐类的抗醇泡沫;用纯柠檬果胶配制的果胶泡沫对许多有极性和无极性的化合物均有效。

对于所有类型的泡沫,使用时建议每隔30~60分钟再覆盖一次,以便有效地抑制泄漏物的挥发。

如需要,将该过程一直持续到泄漏物处理完。

(2)泥土覆盖

泥土覆盖适用于大多数液体泄漏物,一是可以有效吸附液体污染物,防止污染面积扩大。

二是取材方便,并能减少向大气中挥发。

(3)稀释

毒气泄漏事故或一些遇水反应化学品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且溶于水,事故地周围人员一时难以疏散。

为减少大气污染,应在下风、侧下风以及人员较多方向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或设置水幕水带,也可在上风方向设置直流水枪垂直喷射,形成大范围水雾覆盖区域,稀释、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

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同时采取措施防止污水排放排入外环境。

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4)吸附、中和、固化泄漏物

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或者用固化法处理泄漏物。

①吸附处理泄漏物

所有的陆地泄漏和某些有机物的水中泄漏都可用吸附法处理。

吸附法处理泄漏物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吸附剂。

常用的吸附剂有:

活性炭、天然有机吸附剂、天然无机吸附剂、合成吸附剂。

活性炭

活性炭是从水中除去不溶性漂浮物(有机物、某些无机物)最有效的吸附剂。

活性炭是无毒物质,除非大量使用,一般不会对人或水中生物产生危害。

由于活性炭易得而且实用,所以它是目前处理水中低浓度泄漏物最常用的吸附剂。

天然有机吸附剂

天然有机吸附剂由天然产品如木纤维、玉米杆、稻草、木屑、树皮、花生皮等纤维素和橡胶组成,可以从水中除去油类和与油相似的有机物。

天然有机吸附剂具有价廉、无毒、易得等优点,但再生困难。

天然无机吸附剂

天然无机吸附剂制作材料分为矿物吸附剂(如珍珠岩)和粘土类吸附剂(如沸石)。

矿物吸附剂可用来吸附各种类型的烃、酸及其衍生物、醇、醛、酮、酯和硝基化合物。

粘土类吸附剂能吸附分子或离子,并且能有选择地吸附不同大小的分子或不同极性的离子。

粘土类吸附剂只适用于陆地泄漏物,对于水体泄漏物,只能清除酚。

由天然无机材料制成的吸附剂主要是粒状的,其使用受刮风、降雨、降雪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合成吸附剂

合成吸附剂是专门为纯的有机液体研制的,能有效地清除陆地泄漏物和水体的不溶性漂浮物。

对于有极性且在水中能溶解或能与水互溶的物质,不能使用合成吸附剂清除。

能再生是合成吸附剂的一大优点。

常用的合成吸附剂有聚氨酯、聚丙烯和有大量网眼的树脂。

②中和泄漏物

中和法要求最终pH值控制在6~9之间,反应期间必须监测pH值变化。

遇水反应危险化学品生成的有毒有害气体,大多数呈酸性,可在消防车中加入碱液,使用雾状水予以中和。

当碱液一时难以找到,可在水箱内加入干粉、洗衣粉等,同样可起中和效果。

对于泄入水体的酸、碱或泄入水体后能生成酸、碱的物质,也可考虑用中和法处理。

对于陆地泄漏物,如果反应能控制,常常用强酸、强碱中和,这样比较经济;对于水体泄漏物,建议使用弱酸、弱碱中和。

常用的弱酸有醋酸、磷酸二氢钠,有时可用气态二氧化碳。

磷酸二氢钠几乎能用于所有的碱泄漏,当氨泄入水中时,可以用气态二氧化碳处理。

常用的强碱有氢氧化钠水溶液,也可用来中和泄漏的氯。

有时也用石灰、固体碳酸钠、苏打灰中和酸性泄漏物。

常用的弱碱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碳酸钙。

碳酸氢钠是缓冲盐,即使过量,反应后的pH值只是8.3。

碳酸钠溶于水后,碱性和氢氧化钠一样强,若过量,pH值可达11.4。

碳酸钙与酸的反应速度虽然比钠盐慢,但因其不向环境加入任何毒性元素,反应后的最终pH总是低于9.4而被广泛采用。

对于水体泄漏物,如果中和过程中可能产生金属离子,必须用沉淀剂清除。

中和反应常常是剧烈的,由于放热和生成气体产生沸腾和飞溅,所以应急人员必须穿防酸碱工作服、戴防烟雾呼吸器。

可以通过降低反应温度和稀释反应物来控制飞溅。

如果非常弱的酸和非常弱的碱泄入水体,pH值能维持在6~9之间,建议不使用中和法处理。

现场使用中和法处理泄漏物受下列因素限制:

泄漏物的量、中和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生成潜在有毒气体的可能性、溶液的最终pH值能否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③固化法处理泄漏物

通过加入能与泄漏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固化剂或稳定剂使泄漏物转化成稳定形式,以便于处理、运输和处置。

有的泄漏物变成稳定形式后,由原来的有害变成了无害,可原地堆放不需进一步处理;有的泄漏物变成稳定形式后仍然有害,必须运至废物处理场所进一步处理或在专用废弃场所掩埋。

常用的固化剂有水泥、凝胶、石灰。

水泥固化

通常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固化泄漏物。

对于含高浓度重金属的场合,使用水泥固化非常有效。

水泥固化的优点是:

有的泄漏物变成稳定形式后,由原来的有害变成了无害,可原地堆放不需进一步处理。

水泥固化的缺点是:

大多数固化过程需要大量水泥,必须有进入现场的通道,有的泄漏物变成稳定形式后仍然有害,必须运至废物处理场所进一步处理或在专用废弃场所掩埋。

凝胶固化

凝胶可以使泄漏物形成固体凝胶体。

凝胶必须与泄漏物相容。

凝胶材料是有害物,使用时应加倍小心,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

形成的凝胶体仍是有害物,需进一步处置。

石灰固化

使用石灰作固化剂时,加入石灰的同时需加入适量的细粒硬凝性材料如以煤灰、研碎了的高炉炉渣或水泥窑灰等。

用石灰作固化剂的缺点是:

形成的大块产物需转移,石灰本身对皮肤和肺有腐蚀性。

3)污染物收集

处置中根据泄漏物质性质和形态对不同性质、形态的污染物,采用不同大小和不同材质的盛装装置进行包装收集。

带塞钢圆桶或钢圆罐,盛装废油和废溶剂

带卡箍盖钢圆桶,盛装固态或半固态有机物

塑料桶或聚乙烯罐,盛装无机盐液

带卡箍盖钢圆桶或塑料桶,盛装固态或半固态危险物质

贮罐,适宜于贮存可通过管线、皮带等输送方式送进或输出的散装液态危险物质

污染物收集后,应该安全送至专业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杜绝二次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