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8130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8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氧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氧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氧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氧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氧族.docx

《氧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氧族.docx

氧族

氧族元素  王振山

一、氧族元素

1、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⑴、原子结构

元素

氧O

硫S

硒Se

碲Te

相似性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

递变性

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原子结构三要素: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有效核电荷数。

⑵、元素的性质

①、元素性质的递变

O

S

Se

Te

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依次减弱,原子获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失去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

(氧和硫是典型的非金属,硒和碲是准金属,钋是典型的金属、为放射性元素。

②、硫分族(硫、硒、碲)

O

S

Se

Te

原子半径/mm

0.074→(突然增大)0.102

0.116

0.1432

得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突然减弱,

失电子能力突然增强。

主要化合价

-2

-2,+4,+6

-2,+4,+6

-2,+4,+6

价电子层结构

及化合价

没有空的d轨道

都存在空的d轨道,与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原子结合时,参加成键可显正价态(+2、+4、+6)。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含义(孤立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能)。

例如,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是指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

*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③、氧族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弱于卤素

氧族元素的原子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简单阴离子X2的倾向,比卤素原子形成X-的倾向要小得多。

例如,S元素的非金属性[*氧元素的电负性(Pauling)=3.44,仅次于氟(3.98);氯(3.16),硫(2.58)。

]

2、单质

⑴、同素异形体:

①、氧单质:

O2和O3;

②、硫单质:

单质硫有近50种同素异形体。

最常见的是斜方硫(菱形硫,又叫α-硫;确切地应称为“正交硫”—具有正交面心晶胞)和单斜硫(又叫β-硫)。

室温下所有的晶体硫都是由Sn环组成的,n可以从6到20。

室温下唯一稳定存在的形式是正交硫。

它们都易溶于CS2中,都是由S8分子组成的(在环状分子中,每个硫原子以SP3杂化轨道与另外两个硫原子形成共价单键相联结)。

对S6、S8、S12、Sx等分子形成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分子中每个S原子均与2个S原子成键,S-S键长206pm,∠SSS约为105°。

③、硒单质:

有三种红色单斜多晶态(无定形)物质(α、β、γ),是由Se8环组成,彼此的差别仅在分子间环的堆积不同,属于不良导体。

室温下最稳定的是灰硒(由螺旋型链Se∞构成的晶体,带有金属光泽的脆性晶体),热力学上最稳定的形式。

市售商品则通常称为黑硒(玻璃态,包含巨型聚合环,每个环有近1000个原子,具有复杂的不规则结构)。

④、碲单质:

仅有一种银白色的螺旋形链状的晶形,称为灰碲,是带有金属光泽的脆性晶体。

*同素异形体的复杂性,从S经Se到Te迅速缩减。

⑵、物理性质

O2

S

Se

Te

颜色、状态

无色气体

黄色固体

灰色固体

银白色固体

熔点/℃

沸点/℃

-218.4

-183

112.8

444.6

217

684.9

452

1390

逐渐升高

密度

1.43g/L

2.07g/cm3

4.81g/cm3

6.25g/cm3

逐渐增大

非金属过渡到金属

O2

S

Se

Te

Po

典型的非金属

准金属(有金属光泽的脆性晶体)

典型的金属

导电性

(绝缘体)不导电

典型的半导体

能导电

金属导体

⑶、化学性质:

*单质的化学活泼性:

O2>S>Se>Te

①、氧族单质不跟H2O或稀酸反应

②、跟浓硝酸的作用:

6HNO3+S→H2SO4+6NO2+2H2O(S:

0→+6),

4HNO3+Se→H2SeO3+4NO2+H2O(Se:

0→+4),4HNO3+Te→H2TeO3+4NO2+H2O(Te:

0→+4)

③、硒和碲也能跟大多数元素直接化合(当然要比O2和S困难一些)。

S+O2

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纯O2中,蓝紫色火焰)

Se+O2

SeO2(白色固体,易挥发。

)纯蓝色火焰

Te+O2

TeO2(白色固体,不挥发。

)绿蓝色火焰

3、气态氢化物

⑴、物理性质

H2X

颜色、状态

气味

在水中溶解性

(常温下饱和溶液)

毒性

H2S

无色气体

臭鸡蛋气味

能溶于水

0.1mol/L

剧毒

H2Se

恶臭

比H2S小

0.084mol/L

比H2S更大

H2Te

0.09mol/L

⑵、化学性质

H2O

H2S

H2Se

H2Te

单质跟H2反应,生成H2X的难易

极易(燃烧、爆炸)

加热时能化合

加热时能化合

不能直接化合

单质跟H2反应生成H2X,由易到难;

H2X热稳性

2000℃以上,只有0.588%分解H2为和O2

300℃以上分解

不稳定

加热时易分解

不稳定

受热极易分解

热稳定性依次显著减弱;

还原性

还原性依次增强;

酸性

Ka1=1.37×10-7

Ka2=7.1×10-15

Ka1=1.3×10-4

Ka2=1×10-11

Ka1=2.3×10-3

Ka2=1.6×10-11

酸性依次增强。

S+H2

H2S,Se+H2

H2Se,Te+H2≠

298K/

kJ·mol-1

H2O(g)-228.59

H2O(l)-237.19

H2S(g)-33.02

H2Se(g)71.1

H2Te(g)138.5

O2+4H++4e-

2H2O,

=1.23V;S+2H++2e-

H2S,

=0.14V;

Se+2H++2e-

H2Se,

=-0.40V;Te+2H++2e-

H2Te,

=-0.72V;

4、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⑴、色态:

①、氧化物的色态

SO2

SeO2

TeO2

SO3

SeO3

TeO3

无色体

,易溶

于水。

白色固体,

易挥发,升华温度315℃;易溶于水,易吸湿。

白色固体

,不挥发,

难溶于水。

无色易挥发晶体,熔点16.8℃,沸点44.8℃。

跟水反应生成H2SO4

白色(或淡黄)固体,极易吸水,生成H2SeO4

α型,黄色固体;β型,灰色固体。

②、氧化物水化物的色态

H2SO3

H2SeO3

H2TeO3

H2SO4

H2SeO4

H2TeO4

常温下1L水能溶解40LSO2,相当于10%的溶液(1.6

mol/L),受热分解。

无色固体,55℃脱水,生成SeO2。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氨水,溶于强酸强碱。

室温时易失水而成为TeO2。

无色油状液体

无色固体,易潮解,易溶于水。

类似硫酸,高浓度时能使有机物炭化。

白(无)

色固体。

⑵、酸性

①、H2XO3

H2SO3

H2SeO3

H2TeO3(有两性)TeO(OH)2碱式电离

Ka1=1.3×10-2

Ka2=6.3×10-8

Ka1=2.4×10-3

Ka2=4.8×10-9

Ka1=2×10-3

Ka2=1×10-8

TeO(OH)2

TeO(OH)++OH-,

Kb=10-11

酸性减弱

②、H2XO4

H2SO4

H2SeO4

H6TeO6(碲酸脱水中间产物H2TeO4)

第一步电离完全,

Ka2=1.0×10-2

第一步电离完全,

Ka2=1.1×10-2

Ka1=6.8×10-7,Ka2=4.1×10-11

(强酸)酸性相近

弱酸

酸性减弱

⑶、氧化还原性

①、SO2以还原性为主,但是SeO2和TeO2主要显示氧化性,容易被还原成游离态的硒和碲

Ⅰ、SeO2和H2SeO3能氧化H2S、HI、SO2

H2SeO3+2SO2+H2O→2H2SO4+Se,SeO2+2H2S→2S+Se+2H2O,

H2SeO3+4HI→2I2+Se+3H2O

Ⅱ、在强氧化剂(F2、Cl2、浓H2O2、KMnO4等)作用下,H2SeO3、H2TeO3被氧化成H2SeO4和H6TeO6。

例如,TeO2+H2O2(ω=30%)+2H2O→H6TeO6(H2SO4介质)

5H2TeO3+2HClO3+9H2O→5H6TeO6+Cl2,H2SeO3+Cl2+H2O→H2SeO4+2HCl,

②、H2SO4、H2SeO4、H6TeO6的氧化性比较:

H2SeO4>H6TeO6>H2SO4

H2SeO4不但能氧化H2S、SO2、I-、Br-,中等浓度(50%)的H2SeO4还能氧化Cl-。

H6TeO6也能氧化Cl-。

H2SeO4(浓)+2HCl→H2SeO3+Cl2↑+H2O,H6TeO6+2H++2Cl-→TeO2+Cl2↑+4H2O

5、硒和碲的存在与用途

⑴、存在:

Se和Te都是稀有的分散元素,在地壳里w(Se)≈1×10-8,w(Te)≈1×10-8。

它们以极微量共存于各种硫化物的矿物里(如黄铁矿FeS2、闪锌矿ZnS、黄铜矿CuFeS2即Cu2S·Fe2S3、辉铜矿Cu2S…),可以从硫化物矿焙烧的烟道灰中回收。

硫酸工业的烟道尘和洗涤塔的淤泥、电解铜的阳极泥等,成为制取Se和Te的主要原料。

例如SeO2+2SO2+2H2O→2H2SO4+Se(红色无定形硒)

⑵、用途

①、硒

Ⅰ、灰硒是链状晶体,属于金属型。

在光照下它的导电能力比在暗处大几千倍,是典型的半导体。

在半导体技术中用来制造整流器、光电管和光导体(硒光电池)。

Ⅱ、由真空沉积的无定形硒,是理想的静电印刷用光导体(如施乐复印机)。

Ⅲ、硒作玻璃脱色剂(少量的硒加到普通玻璃中,可消除由于玻璃中含有Fe2+而产生的绿色—少量硒的红色与绿色互补而成为无色)。

Ⅳ、制造硒红宝石玻璃。

在玻璃中加入CdSe和CdS的固体颗粒—胶态分散体,当Cd(S,Se)含有约10%CdS时,可获得最深的红宝石色泽,但CdS相对浓度增加时,颜色从红变黄:

红(40%CdS),橙(75%CdS),黄(100%CdS)。

Ⅴ、CdS中添加CdSe,便得到耐热的红色颜料,广泛用于塑料、油漆、油墨和搪瓷的制造。

Ⅵ、少量硒铁用来增进不锈钢的铸造、锻压与加工。

Ⅶ、CdSe也是荧光物质。

Ⅷ、口服亚硒酸钠可预防和治疗克山病。

②、碲

Ⅰ、把Te加入到钢和铜里,可以改善机械加工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Ⅱ、少量Te加入到铅中,可增加铅的硬度和弹性,用于制造铅缆绳。

Ⅲ、碲化合物在橡胶工业中有时用作催化剂和固化剂,提高橡胶的可塑性,抗热、抗氧化和耐磨性能。

Ⅳ、用于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如CdTe、Al2Te3、Bi2Te3。

二、氧及其化合物

1、臭氧O3(跟O2比较)

⑴、物理性质

气味

颜色

熔点

沸点

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O2

气(无色),液(淡蓝色),固(雪花状、淡蓝色)。

-218.4℃

-183℃

1L水溶解约49mL

O3

鱼腥臭

气(淡蓝色),液(深蓝色),固(紫黑色)。

-192.5℃

-111.9℃

1L水溶解约494mL

⑵、分子结构和成键特征

①、分子结构

O2分子中有1个σ键、2个三电子π键;O2分子为直线型,是非极性分子。

O3分子中位于中间的O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分别和2个O原子成σ键,此外还有离域的Π43键;O3分子为折线型分子,是极性分子(μ=0.53D)。

②、成键特征

Ⅰ、O2分子

结合1个电子,形成超氧离子O-2(例如,超氧化钾KO2);结合2个电子,形成过氧离子O2-2(例如,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钡BaO2)或共价的过氧链—O—O—(例如H2O2);逐个结合电子,最终形成氧离子O2-(例如离子型氧化物Na2O);失去1个电子,形成二氧基阳离子O+2(例如,O+2[AsF6]-)。

Ⅱ、O3分子

结合1个电子,形成臭氧离子O-3(例如,臭氧化钾KO3)。

*超氧离子O-2的强氧化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杀伤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使之转化为氧化性较弱的O2和O2-2。

空气中的负氧离子(O-2、O2-2)促进人体中脑、肝、肾等组织氧化过程加快,起到保健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人体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活性蛋白酶。

⑶、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

通常状况下,O2较稳定。

O3不稳定,但在常温下分解缓慢,437K以上则迅速分解。

MnO2、PbO2、铂黑等催化剂存在或经紫外线辐射都会使臭氧分解。

2O3=3O2;

=-284kJ/mol,

=-326kJ/mol

②、氧化性

O2+4H++4e-

2H2O,

=1.23V;O3+2H++2e-

O2+H2O,

=2.07V;

O2+2H2O+4e-

4OH-,

=0.401V;O3+H2O+2e-

O2+2OH-,

=1.25V

Ⅰ、O2

常温下O2的化学活泼性与O3相比显得较差,但也能使一些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例如,NO、FeSO4、氢硫酸、H2SO3、KI等)氧化。

是一种高能燃料氧化剂。

Ⅱ、O3

O3是仅次于F2、高氙酸盐(Na4XeO6)和XeO3的最强氧化剂之一。

无论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O3都是比O2更强的氧化性。

它能将潮湿的硫氧化成硫酸,将银氧化成过氧化银(Ag2O2),迅速地将I-氧化成I2。

(O2与O3的混合气体中,O3的浓度测定:

将混合气体通入pH=9.2的KI溶液中,O3迅速地将I-氧化成I2,产生的I2用Na2S2O3滴定。

O3+2I-+H2O→O2+I2+2OH-

**O3氧化别的物质时,它总是转移一个O原子和形成O2。

3O3+S+H2O→3O2+H2SO4,O3+2NO2→O2+N2O5,4O3+PbS→4O2+PbSO4,

2O3+2Ag→2O2+Ag2O2

⑷、臭氧层(参阅环境化学部分)

在距地面15~35km范围的平流层里,O3含量高,将这部分平流层称为“臭氧层”。

Φ

max(O3)≈10×10-6出现在距地面25km附近。

①、臭氧层作用

Ⅰ、保护作用:

O3在紫外光谱区域220—290nm处有强烈的吸收,能够吸收99%以上的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O3+hν→O+O2,O+O2+M→O3+M(M代表第三种物质)从而保护了地面上生物免遭伤害。

臭氧层对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延续和发展以及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Ⅱ、加热作用

O3的形成:

O2+hν(λ<242nm)→O+O,

=495-E(光子),kJ/mol;

O+O2+M→O3+M,

=-106.27kJ/mol;

O3的耗损:

O3+hν(λ<325nm)→O+O2,

=106.27-E`(光子),kJ/mol;

O+O3→2O2,

=-394kJ/mol;

上述O3的形成与O3的耗损两种过程同时存在,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因而O3的保持稳定。

要注意到两种过程都释放能量。

Ⅲ、温室作用

在对流层部气温很低(高纬度,-53℃;低纬度,-83℃),臭氧层的存在非常重要。

由于O3有吸热作用,维持了地球表面的气温。

如果没有臭氧层,将会增加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

②、臭氧层的破坏

超音速飞机、航天飞行器等在平流层排放氮氧化物(NOx),生产和使用氟氯烃化合物,都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反应机理,参阅环境化学部分。

③、保护臭氧层

1987年9月16日制订《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是禁止使用氟氯烃和其它卤代烃的公约。

(消耗臭氧层物质,简称ODS)

⑸、对流层中臭氧的作用

①、应用

Ⅰ、漂白剂:

漂白纸张和蜡;

Ⅱ、消毒杀菌剂:

饮用水的消毒,空气的净化;餐具的消毒(餐具的消毒需要达到120℃以上、持续15分钟以上,方可彻底杀灭乙肝等病毒。

日常生活中病毒的传染99%以上是通过餐具。

餐具解毒有三类产品:

洗涤剂类、臭氧发生器类、生物消解酶类);降解蔬菜瓜果上的农药残留物;洗衣也可用臭氧(不用洗衣粉)

Ⅲ、氧化剂:

工业废水的处理,除臭、脱色、除酚、除氰,除Fe2+、Mn2+等;液态臭氧又是一种可能的火箭燃料高能氧化剂。

②、危害

当空气中Φ(O3)>1×10-7时,会引起头疼等症状,对人体有害,对农作物有害,还对橡胶和某些塑料有特殊的破坏作用。

更为严重的是,不仅O3本身是光化学反应产物,它还参与光化学反应,产生其它光化学烟雾。

⑹、O3的产生

在大雷雨放电或通过无声放电,O2可以转化为O3;X射线发射、电器放电、蓄电池充电、某些电解反应、过氧化物分解、F2和H2O作用等,都有O3生成。

但制备O3则采用静电放电方法,使O2(或空气)通过高频电场,生成物中通常Φ(O3)=9~11%,最高可达Φ(O3)=15~16%。

3O2

2O3

2、过氧化氢H2O2(跟H2O比较)

⑴、物理性质

色态

密度

熔沸点

溶解性

电离常数(20℃时)

分子的极性

纯净H2O2是浅蓝色粘稠液体

比水大ρ=

1.438

g/cm3

熔点:

-0.43℃,沸点:

150.2℃。

(分子间氢键较强)

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乙醇、乙醚混合。

H2O2K1=1.55×10-12

K2≈10-25

H2OK1=1.6×10-16

K2≈10-38

Μ(H2O2)=2.26D

(即7.30×10-30C·M)

Μ(H2O)=1.85D

(即6.17×10-30C·M)

⑵、化学性质

①、热稳定性

易分解2H2O2(l)=2H2O(l)+O2(g);

=-196.4kJ/mol,极纯的过氧化氢相当稳定。

90%的过氧化氢在50℃时每小时仅分解0.001%。

分解作用在常温时较平稳、较慢。

下列条件下分解作用加速:

Ⅰ、热:

受热到153℃或更高温度时,会发生爆炸性分解;Ⅱ、碱:

在碱性介质中分解远比酸性介质中快得多;Ⅲ、微量杂质或重金属离子:

Fe2+、Mn2+、Cu2+、Cr3+等离子都能加速分解;2H2O2

2H2O+O2↑实验室制O2的方法之一

Ⅳ、光:

320~380nm的光也能加速分解。

∴过氧化氢H2O2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置阴凉处,还常加入一些稳定剂(如微量的锡酸钠Na2Sn(OH)6、焦磷酸钠Na4P2O7或8-羟基喹啉等)。

②、氧化还原性

(H2O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都较弱,只有极强的氧化剂或极强的还原剂才能使水发生氧化反应

或还原反应。

H2O2是一种强氧化剂,遇强氧化性物质时也能作还原剂。

H2O2作氧化剂:

在酸性介质中,它是强氧化剂,产物是H2O;在碱性介质中,它是中强氧化剂,产物是OH-。

H2O2作还原剂:

在酸性介质中,它是弱还原剂,产物是O2;在碱性介质中,它是中强还原剂,产物是O2。

H2O2+2H++2e-

2H2O,

=1.77V;O2+2H++2e-

H2O2,

=0.682V;

HO2-+H2O+2e-

3OH-,

=0.87V;O2+H2O+2e-

HO2-+OH-,

=-0.08V;

H2O2+2I-+2H+→I2+2H2O,3H2O2+2NaCrO2(绿色)+2NaOH→2Na2CrO4(黄色)+4H2O,

H2O2+H2SO3→SO2-4+2H++H2O,H2O2+Mn(OH)2(白色)→MnO2(棕黑色)+2H2O,

*铅白(白铅粉),即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PbCO3)2·Pb(OH)2。

铅白颜料常因空气中微量H2S的作用而变黑,可用H2O2处理使之变白。

2PbCO3·Pb(OH)2+3H2S→3PbS+2CO2↑+4H2O,

4H2O2+PbS(黑色)→PbSO4(白色)+4H2O,

5H2O2+2MnO-4+6H+→2Mn2++5O2↑+8H2O,

3H2O2+2MnO-4→2MnO2↓+3O2↑+2OH-+2H2O,

H2O2+Cl2→2HCl+O2↑

*Fe2+催化H2O2分解反应:

2Fe2++H2O2+2H+→2Fe3++2H2O,

H2O2+2Fe3+→2Fe2++O2↑+2H+,

总反应2H2O2→O2↑+2H2O

③、弱酸性

H2O2电离常数(20℃时)

=1.55×10-12(约与H3PO4的

相当,<H2CO3的

),

≈10-25;(H2O

=1.6×10-16,

≈10-38)

Na2O2可以看作H2O2的盐。

×2)Na2O2+2H2O→2NaOH+H2O2

+)2H2O2→2H2O+O2↑

总反应2Na2O2+2H2O→4NaOH+O2↑

在酸性溶液中,H2O2跟K2Cr2O7反应(过氧链的转移),生成二过氧合铬的氧化物[化学式为CrO(O2)2或CrO5显蓝紫色,在乙醚中比较稳定](此反应用于鉴定H2O2或Cr2O72-)。

K2Cr2O7+4H2O2+H2SO4→2CrO5+K2SO4+5H2O

⑶、制法

①、实验室制法

Na2O2+H2SO4+10H2O

Na2SO4·10H2O↓+H2O2

或BaO2+H2SO4→BaSO4↓+H2O2,除去沉淀后的溶液含有6%~8%的H2O2。

②、工业制法

Ⅰ、电解KHSO4法

阳极(Pt):

2HSO-4→S2O2-8+2H++2e-

阴极(石墨或铅):

2H++2e-→H2↑

将电解产物进行水解,得到H2O2,S2O2-8+2H2O→H2O2+2HSO-4

Ⅱ、乙基蒽醌法(1992年世界上90%以上用该法生产)

催化剂:

镍或载体上的钯。

在苯溶液中用氢气还原乙基蒽醌变为乙基蒽醇。

乙基蒽醇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乙基蒽醌和过氧化氢。

一方面,将生成的H2O2用水抽取(萃取),得w(H2O2)=18%的溶液,经减压蒸馏得w(H2O2)=30%的溶液,再经减压蒸馏可得w(H2O2)=85%~98%的成品。

另一方面,分离后的乙基蒽醌进行再溶解,重新进行又一次的循环。

(示意图如下)

⑷、用途

H2O2最高浓度可达98%,市售试剂是约30%的水溶液。

w(H2O2)=10%的溶液可漂白象牙、毛、丝、羽毛、纸浆、皮革、油脂等;医药上[w(H2O2)<3%]用作消毒剂;工业上利用它的还原性除氯;纯H2O2曾作火箭燃料的高能氧化剂;常作氧化剂用于合成有机过氧化物和无机过氧化物。

*H2O2属于外用消毒液体,食用或饮用会造成食道灼伤。

国家有关部门在1996年就规

定,不得在任何食品中添加H2O2。

三、硫及其化合物

1、硫

⑴、物理性质

最常见单质硫的是斜方硫(菱形硫,又叫α-硫;确切地应称为“正交硫”—具有正交面心晶胞)和单斜硫(又叫β-硫),都是由S8分子组成的(在环状分子中,每个硫原子以SP3杂化轨道与另外两个硫原子形成共价单键相联结)。

黄色固体,密度2.07g/cm3,熔点112.8℃,沸点444.6℃,质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和CCl4等非极性溶剂中。

⑵、化学性质

①、跟金属的反应:

S+Fe

FeS(硫化亚铁,黑色),

3S+2Al

Al2S3(干燥),S+2Cu

Cu2S(硫化亚铜,黑色),

S+Zn

ZnS(硫化锌,白色,ZnS用于涂料、油漆、白色和不透明的玻璃、橡胶和塑料等。

S+Hg=HgS(硫化汞,黑色),不慎将水银落地,清除汞的方法。

S+2Ag=Ag2S(硫化银,黑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