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案例及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8133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侵权责任法案例及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侵权责任法案例及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侵权责任法案例及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侵权责任法案例及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侵权责任法案例及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侵权责任法案例及习题.docx

《侵权责任法案例及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侵权责任法案例及习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侵权责任法案例及习题.docx

侵权责任法案例及习题

客人饭店就餐摔死,饭店是否侵害生命权?

【案情介绍】

   2002年8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的女主持人沈旭华和朋友们相约在安贞桥旁边的浙江大厦张生记餐饮有限公司吃饭。

沈旭华亲自订了位于二楼距消防通道三四米的12号包间,当大家落座正要点菜之际,沈旭华的手机响起。

由于包间内较嘈杂,她边接电话边走出包间,来到了包间斜对门三四米处的木制消防通道门旁。

后沈旭华被人发现坠落楼下,经抢救无效身亡,经北京市公安局鉴定为高坠死亡。

原告沈旭华家属起诉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认为沈旭华坠楼身亡是由于被告张生记餐饮有限公司和被告北京市京浙宾馆使用不合规范的工程且没有在危险地段设置警示标志而造成的。

两者的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主观上具有明显过错,因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交通费、抚养费和精神损失费等246万元。

   北京张生记餐饮有限公司辩称:

事发的通道是封闭的并且有楼梯,虽然通道的门没有完全锁死,但门不能直接推开,推开门后并不必然导致沈旭华坠楼身亡损害后果的发生。

因此公司的经营场所不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沈旭华坠楼地点在我公司的营业场所之外。

北京市京浙宾馆则辩称:

自己作为浙江大厦的产权人,对大厦的建设、管理不存在瑕疵,事发的楼道已经不作为人员通道,不存在交付问题。

沈旭华开门与坠楼身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沈旭华女士推开门后有多种可能,沈旭华女士选择了一种在一般情况下的错误行为,才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京浙宾馆不承担赔偿责任。

   【审理结果】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北京张生记餐饮有限公司作为餐饮行业的经营者应向消费者提供符合保障人身安全要求的服务,但其存在过错未尽安全保障义务;被告北京市京浙宾馆的过错行为与沈旭华坠楼身亡事件存在因果关系。

因此,北京张生记餐饮有限公司和北京市京浙宾馆对沈旭华坠楼身亡的损害后果应承担赔偿责任。

一审法院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作出判决:

被告北京张生记餐饮有限公司、被告北京市京浙宾馆赔偿原告沈旭华家属法医鉴定费、丧葬费、交通费、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共计68439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8万元,赡养费72000元,抚育费67200元。

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作者根据网络上的有关报道整理成本案例。

   【评析】

   由于本案受害人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本案自发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各种媒体上不断被报道。

从侵权行为法法理上分析,本案为一起典型的侵害生命权的侵权行为。

   生命权是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利益为内容的独立的人格权,它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维持为客体,以维护人的生命活动延续为基本内容,其保护的对象,就是人的生命活动能力。

侵害生命权,以自然人的生命丧失为标准,侵权行为作用于人体,使人的生命活动能力丧失,就是侵害生命权。

对此,民法对侵害生命权的确认标准是客观标准,是以生命丧失的客观结果论,而不像刑法确认侵害生命权所采用的主观标准,即必须有侵害生命权的故意,或者有造成死亡的过失。

凡是造成自然人死亡的,就是民法上的侵害生命权的侵权行为。

生命权是人的最高法益,构成侵害生命权的侵权责任,必须具有特定的构成要件:

   首先,须有侵害生命权的损害事实。

侵害生命权的损害事实通常包括四个层次:

一为生命丧失的事实;二为生命丧失导致死者近亲财产损失的事实;三为死者生前扶养的人的扶养费用来源丧失的事实;四为死者近亲的精神痛苦损害。

   其次,须有侵害生命权的违法行为。

一切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都构成侵害生命权的违法行为。

侵害生命权的违法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违反不作为义务,致死他人,是侵害生命权的违法行为;违反作为义务,以不作为的方式致人死亡,亦为侵害生命权的违法行为。

侵害生命权的行为亦须具备违反民事立法关于保护公民生命权的规定,具有违法性。

   再次,须存在侵害生命权的因果关系。

侵害生命权的违法行为与生命权丧失的损害事实之间,须具备因果关系。

其中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为相当因果关系,即依通常的社会经验和智识水平判断之,并非要求必然因果关系的存在。

   最后,须存在侵害生命权的主观过错。

在侵害生命权责任构成中,无特殊要求,故意、过失均可构成。

在民法上侵害生命权的侵权行为中,主要的还是过失致人死亡,无论是疏忽,还是懈怠,凡是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都构成侵害生命权。

   具体到本案,受害人在被告北京张生记餐饮有限公司就餐时,因为被告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存在过错,致使受害人在接电话时坠落死亡,完全符合侵害生命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进一步分析,本案被告的侵权行为应当为一种过失侵害生命权的侵权行为,即被告未尽注意义务,造成了剥夺原告生命权的后果。

   侵害生命权侵权行为的责任形式,就是损害赔偿,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具体到应当赔偿财产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损害。

受害死者的近亲属有权请求上述赔偿。

本案既然属于侵害生命权的侵权行为,被告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对受害人的家属进行赔偿。

具体到赔偿范围上,根据具体的案情以及有关的规范,应当包括财产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以及被扶养人的生活费等,本案一审法院对此作出了正确的裁判,对有关赔偿权利人给予了充分的保护。

劣质奶粉对婴儿造成伤害,因果关系如何认定?

【案情介绍】

   原告张某某出生于2003年11月4日。

由于没有母乳,张某某出生的第二天,原告的父亲张某就到镇上的一个超市为其购买了两袋“美乐滋”婴幼儿奶粉。

在张某某吃完该两袋奶粉后,张某又连续购买了十多袋同一超市出售的同一品牌奶粉。

到了2004年2月初,张某某哭闹不肯进食,被送往涟水县医院门诊治疗,后转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诊断为因营养不良导致“败血症、低蛋白血症,多脏器功能失控”。

2004年2月27日张某某治愈出院,共花去医疗费12000元,出院医嘱“加强营养”。

2004年3月23日,张某征得零售商同意,对“美乐滋”婴幼儿奶粉取样送涟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美乐滋”奶粉营养含量普遍不符合标准值,特别是蛋白质含量低于标准值14个百分点(正常值含量要求大于18%,该奶粉实际含量仅为318%)。

根据原告张某某出生时医院出生证记载,原告出生时健康状况为良好。

为此,原告张某某的父亲张某作为法定代理人向涟水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零售商赔偿有关费用损失。

   被告答辩称:

其所出售的奶粉虽然是存在质量问题,但只是营养差一些,不可能导致原告“败血症、低蛋白血症,多脏器功能失控”,原告的这些疾病应当是由于自身身体原因所致。

由此可见,质量差的奶粉与原告的症状没有因果关系,自己不应当承担责任。

   不同观点

   本案在审理中,经多方联系尚无专门机构就原告所受损伤与被告销售劣质奶粉的因果关系认定问题进行鉴定,对该因果关系能否认定,形成了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

两者的因果关系不能认定。

任何损害的发生从起因来说均具有不确定性,它可能由一种原因造成,也可能由数种原因相结合造成。

具体到本案,原告所受损伤,经治疗亦是事实,被告所售奶粉质量不达标也已经鉴定机构确定,但两者的因果关系并不必然成立。

原告损伤与食用被告劣质奶粉间有无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大小必须通过权威的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确认。

   第二种意见认为:

就已查明的事实,两者因果关系应该予以认定。

原告出生时经医院确认为身体状况良好,因此,对原告在两三个月后出现前述症状系自身因素导致的情况基本可以排除。

被告销售劣质奶粉已经被确认是事实,原告出生后由母亲专门照顾,除上述奶粉外原告未食用其他营养品,原告所患“败血症、低蛋白血症、多脏器功能失控”病症,经医生病案成因分析系营养不足所致,以上事实,可推定因果关系成立,无须通过专门机构鉴定。

   【评析】

   有一段时间劣质奶粉事件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这次劣质奶粉事件中,虽然有关机关已经对有关责任人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对于一些受害儿童及其家人而言,还存在一个请求有关生产商与销售商损害赔偿的问题。

其中必须明晰一个问题,就是劣质奶粉与所受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本案作为一起劣质奶粉致害案件,其对因果关系的认定,对有关劣质奶粉损害问题的处理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角。

   侵权民事责任构成中的因果关系要件,就是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

它指的是违法行为作为原因,损害事实作为结果,在它们之间存在的前者引起后者、后者被前者所引起的客观联系。

民法研究这种因果关系的目的,在于确定侵权责任的构成,它不是要将这种关系进一步抽象、上升为哲学的概念,而是将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具体化,具体到侵权行为责任的这一个别场合,因为“原因和结果是这样一种概念,它作为概念来说,只有应用于特定的个别场合时才有意义”。

侵权行为法因果关系的概念,正是这样一种从哲学概念到民法学概念的发展结果,是哲学概念在民法学中的具体应用。

具体到本案,所谓的因果关系就是指食用被告销售的劣质奶粉与原告所受损害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因果关系作为一个哲学上的命题,在适用到侵权法领域中时,在对其的具体认定上存在不同的学说。

在确定因果关系的理论中,计有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说、客观归属理论、疫学因果关系说、盖然性因果关系说、间接反证说、法律因果关系说等,这也为因果关系的把握带来了困难。

   本案作为一起产品质量问题致人损害案件,对被告的产品与原告的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证明尤为重要。

在缺陷产品致消费者索赔案件中,世界各国在实践中运用间接证明的方法来认定因果关系。

其中包括以经验法则为依据的大致推定,即虽非绝对确实,但依众所周知的现实经验,某项事实的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均以另一项事实为原因,则可大致认定:

如果这两项事实同时存在,即推定两事实间存在因果关系。

具体到本案,依经验法则,在对被告所售奶粉质量不合格与原告所受损伤没有争议的情况下,可以推定两者的因果关系成立。

   进一步分析,在本案中,就劣质奶粉与原告所受损害的因果关系的认定方面而言,原告方所举各项证据具有关联性,且经被告质证认可,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可以证明的相应事实为:

原告健康出生后食用被告销售的劣质奶粉出现了相应症状。

而且原告已经治愈出院,结合医生出院医嘱加强营养来看,两者是存在因果关系的。

   另外,从我国民事诉讼立法规定看,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采用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即证据证明力的高度可能性。

在证据对某一争议的证明无法达到确实清楚的情况下,对可能性较高的事实予以认可。

从本案查明的事实来看,认定损害的发生与食用劣质奶粉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可能性符合民事诉讼中所要求的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

   在对本案因果关系的认定上,我们认为不能完全依赖于所谓权威的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确认,还应当发挥法官的自由裁量,根据案件的具体事实对因果关系作出认定。

本案中原告的损害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因素,而且被告销售劣质奶粉的事实客观存在,可以据此认定被告销售劣质奶粉与原告所受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以判令被告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因此,对本案因果关系的认定,我们同意第二种处理意见,被告所辩称的“质量差的奶粉与原告的症状没有因果关系,自己不应当承担责任”不能成立。

冒用他人姓名接受教育,侵害人应当如何担责?

【案情介绍】

   原告齐玉苓与被告陈晓琪均是被告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以下简称滕州八中)的90届应届初中毕业生,当时同在滕州八中驻地滕州市鲍沟镇圈里村居住,二人相貌有明显差异。

齐玉苓在90届统考中取得441分的成绩,虽未达到被告济宁市商业学校(以下简称济宁商校)当年统一招生的录取分数线,但超过了委培生的录取分数线。

当年录取工作结束后,济宁商校发出了录取齐玉苓为该校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的通知书,该通知书由滕州八中转交。

   被告陈晓琪在1990年中专预选考试中,因成绩不合格,失去了继续参加统考的资格。

为能继续升学,陈晓琪从被告滕州八中处将原告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领走。

陈晓琪之父、被告陈克政为此联系了滕州市鲍沟镇政府作陈晓琪的委培单位。

陈晓琪持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到被告济宁商校报到时,没有携带准考证;报到后,以齐玉苓的名义在济宁商校就读。

陈晓琪在济宁商校就读期间的学生档案,仍然是齐玉苓初中阶段及中考期间形成的考生资料,其中包括贴有齐玉苓照片的体格检查表、学期评语表以及齐玉苓参加统考的试卷等相关材料。

陈晓琪读书期间,陈克政将原为陈晓琪联系的委培单位变更为中国银行滕州支行。

1993年,陈晓琪从济宁商校毕业,自带档案到委培单位中国银行滕州支行参加工作。

   被告陈克政为使被告陈晓琪冒名读书一事不被识破,曾于1991年中专招生考试体检时,办理了贴有陈晓琪照片并盖有“山东省滕州市招生委员会”钢印的体格检查表,还填制了贴有陈晓琪照片,并加盖“滕州市第八中学”印章的学期评语表。

1993年,陈克政利用陈晓琪毕业自带档案的机会,将原齐玉苓档案中的材料抽出,换上自己办理的上述两表。

目前在中国银行滕州支行的人事档案中,陈晓琪使用的姓名仍为“齐玉苓”,“陈晓琪”一名只在其户籍中使用。

   经鉴定,被告陈克政办理的体格检查表上加盖的“山东省滕州市招生委员会”钢印,确属被告滕州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滕州教委)的印章;学期评语表上加盖的“滕州市第八中学”印章,是由被告滕州八中的“滕州市第八中学财务专章”变造而成。

陈克政对何人为其加盖上述两枚印章一节,拒不陈述。

1999年1月29日,得知真相的齐玉苓以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将陈晓琪、济宁市商业学校、滕州市第八中学和滕州市教委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6万元和精神损失40万元。

   【审理结果】

   1999年,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陈晓琪停止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赔偿精神损失费35万元,并认定陈晓琪等侵害齐玉苓受教育权的主张不能成立。

   原告不服,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在该案二审期间,围绕陈晓琪等的行为是否侵害了上诉人的受教育权问题,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递交了《关于齐玉苓与陈晓琪、陈克政、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委员会姓名权纠纷一案的请示》。

200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作出《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认定“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001年8月24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据此作出二审判决:

陈晓琪停止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齐玉苓因受教育权被侵犯而获得经济损失赔偿48045元及精神损害赔偿5万元。

   【评析】

   这一案件被许多学者称为“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在终审判决中法院直接援引了宪法的有关内容,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极大反响。

我们抛开此不谈,其实从侵权行为法的角度,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侵害姓名权损害赔偿的案件。

   自然人的姓名权,就是自然人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人格权。

采取盗用、假冒、非法干涉、不当使用等方式,侵害他人姓名权的,构成侵权行为。

侵害姓名权的主要方式,就是盗用和假冒,凡是盗用他人姓名的,都构成侵权行为。

非法干涉、不当使用他人姓名的,也构成侵权行为。

   构成侵害姓名权民事责任,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1)侵害姓名权的违法行为一般由作为的方式构成。

如盗用、冒用、非法干涉他人姓名的行为,均须以作为的方式实施,不作为不构成此种侵权行为。

以不作为方式侵害姓名权,只存在应使用而不使用他人姓名的场合,范围很小。

(2)侵害姓名权的损害事实,以盗用、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不使用他人姓名的客观事实为足,不必具备特别的损害事实,如精神痛苦、感情创伤等。

因而,受害人只要证明侵害姓名权的行为为客观事实,即为举证责任完成,无须证明侵害姓名的事实已为第三人所知悉。

(3)由于侵害姓名权的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合一化的特点,因而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无须加以特别证明。

(4)侵害姓名权的主观过错,必须为故意,过失不构成侵害姓名权。

过失造成与他人姓名混同,不认为是侵害姓名权,因为命名权为姓名权的基本内容,权利主体有权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姓名。

但是,如果故意使用姓名混同方法达到某种目的,则为侵害姓名权。

   假冒他人姓名,不仅是未经姓名权人的同意而使用其姓名,而且还冒充该姓名权人行事。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假冒他人姓名侵害姓名权案件,符合侵害姓名权的责任构成,被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首先,被告陈晓琪冒用原告齐玉苓的姓名进入济宁商校学习,这也是被告陈晓琪本人承认的事实,这显然是侵害原告姓名权的违法行为;其次,正是被告侵害姓名权的违法行为,对原告造成了很大损害,使得原告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也使得原告在精神方面受到损害;再次,被告侵害姓名权的行为与原告的损害具有相当因果关系,没有被告的行为,原告就不会受到这些损害;最后,很明显被告陈晓琪、陈克政、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在主观方面是一种故意,济宁商校在主观上是一种过失。

可见被告的行为符合侵害姓名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侵害姓名权应当承担的责任方式,是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在侵害姓名权的侵权责任中,这几种责任方式都是可以采用的,并且更侧重于对精神利益的保护。

本案的处理在责任方式方面非常全面,具有典型意义。

首先,在精神利益损害赔偿上,原告(即上诉人)由于被告(即被上诉人)侵害姓名权的行为造成自身精神利益损害。

终审法院判决被上诉人陈晓琪、陈克政、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于收到本判决书之日起10日内,赔偿上诉人齐玉苓精神损害费50000元,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原告的精神损害。

其次,在财产利益损害的赔偿上,原告由于被告的侵害姓名权行为,在财产方面受到了直接的和间接的损失。

终审法院判决被上诉人陈晓琪、陈克政于收到本判决书之日起10日内,赔偿上诉人齐玉苓因受教育的权利被侵犯受到的直接经济损失7000元,被上诉人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判决被上诉人陈晓琪、陈克政于收到本判决书之日起10日内,赔偿上诉人齐玉苓因受教育的权利被侵犯遭受的间接经济损失(按陈晓琪以齐玉苓名义领取的工资扣除最低生活保障费后计算,自1993年8月计算至陈晓琪停止使用齐玉苓姓名时止;即从1993年8月至2001年8月,共计41045元),被上诉人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最后,在非财产责任方式的适用上,由于被告侵害原告姓名权的行为直到诉讼时仍然在继续,所以,一审法院在责任方式上判决被告陈晓琪停止对原告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

此外,基于被告侵害原告姓名权的影响,为使原告得到抚慰,一审法院还判决被告陈晓琪、陈克政、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向原告齐玉苓赔礼道歉。

   在侵权责任竞合方面,本案也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本案中被告的侵权行为还是对原告齐玉苓受教育权的侵害,因此,本案存在侵害姓名权与侵害受教育权的竞合。

母亲怀孕期间受到撞伤,受到损害的胎儿能否索赔?

【案情介绍】

   成都市女市民贾丽怀有4个多月身孕,某日乘坐成都洪桥出租汽车公司司机戚天明驾驶的奥拓车出行,当车行至保和大道时,出租车将正在前方右侧车道修车的黄某、张某撞伤,坐在出租车内副驾驶座的贾丽同时被撞伤,右额粉碎性凹陷骨折及颅内血肿。

交警部门认定,对于该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司机戚天明及黄某、张某均违反了有关交通法规规定,负事故同等责任。

贾丽认为,出了车祸后,自己吃了那么多药,肯定会对胎儿的健康有影响。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庭科学技术研究所法医学鉴定认为,贾丽属十级伤残,其受伤后服用的复方磺胺异恶唑等药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用药量及用药方法、时间等信息,加之人的个体差异等因素,药物对胎儿的生长发育的具体影响尚无法确定。

由于贾丽住院后司机戚天明等三人拒付医疗费,贾丽不得不出院。

贾丽在生下小孩后,与对方多次协商无效后,向成都市成华区法院保和乡法庭递交民事诉状,向三名被告索赔,要求被告赔偿其医疗费、伤残补助费及对胎儿的伤害费等,共计20万元。

   不同观点

   第一种意见认为,胎儿不具有独立的人格,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不享有任何权利,因此,即使是他在母体内受到伤害,也不享有索赔权利。

解决的办法是,胎儿是母体的组成部分,母亲可将胎儿视为身体的一部分,受到伤害,可以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但是应当是母亲受到伤害,是行使母亲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的母亲在事故中受到损害,被告承担侵权责任是应当的。

但是胎儿在事故中,究竟是否受到药物影响,并无确实的依据,因而胎儿不应获得赔偿。

   第三种意见认为,母亲受到伤害,涉及胎儿的健康损害,胎儿可以以孕妇名义间接提出索赔,因为现有的法医鉴定已明确药物对胎儿有影响,现孩子已出生,其权利应得到法律保护。

   【评析】

   本案所涉及的是一个重要的侵权行为法法理问题,这就是对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问题。

至于被告黄某、张某提出的“贾丽乘坐出租车,司机应保障乘客安全,这一交通事故应由戚天明及其所在公司承担,他二人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意见,道理浅显,不予讨论。

   对自然人的人身权予以法律保护,在其受到侵权行为损害的时候,应当予以损害赔偿救济,这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在自然人死亡后和出生前,其人格权受到侵权行为的侵害,能否得到侵权行为法的救济,在理论上不无疑问。

民法理论认为,在自然人出生前或者死亡后,其人格利益亦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这种保护,向前延伸,就是保护胎儿的人格利益,向后延伸,就是保护死者的人格利益。

   对于未出生胎儿的人格利益保护,理论上是认可的,但是在实践上,还没有成功的判例,最高司法机关也没有作出相关的司法解释。

对此,应当进行法理分析,为确立这样的人身利益法律保护制度而努力。

   其实国外关于胎儿索赔的规定早已存在。

在古老的罗马法时期,法学家保罗就指出:

“当涉及胎儿利益时,母体中的胎儿像活人一样被对待,尽管在他出生以前这对他毫无裨益。

”[意]彼德罗?

彭梵得:

《罗马法教科书》,30~31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ZW)〗罗马法认为,胎儿从实际的角度上讲不是人,但由于他是一个潜在的人,人们为保存并维护其自出生之时即归其所有的那些权利,而且为对其有利,其权利能力自受孕之时起产生,而不是从其出生之时起计算。

在近现代的民事立法中,规定胎儿在其母体中受到侵权行为的侵害,自其出生时始,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德国民法典》第844条规定:

“第三人在被害人被侵害当时虽为尚未出生的胎儿者,亦发生损害赔偿义务。

”《日本民法典》第721条规定:

“胎儿,就损害赔偿请求权,视为已出生。

”《瑞士民法典》第31条规定:

“胎儿,只要其出生时尚生存,出生前即具有权利能力的条件。

”在美国,判例法规定,每一个人都被保护,不受侵权性行为之害,包括胎儿在内。

参见[美]彼得?

哈伊:

《美国法概论》,91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上诉法院改判的辛德尔诉阿伯特化学厂损害赔偿案,对此问题极具说服力。

辛德尔是一个乳腺癌患者,在她出生前,其母亲服用了当时被广为采用的防止流产的乙烯雌粉,后来研究证明,服用此药可能引起胎儿患乳腺癌。

辛德尔就是此药的受害者。

辛德尔提出诉讼以后,初审法院没有支持其诉讼请求。

辛德尔上诉以后,上诉法院认为辛德尔的这种诉讼请求是正当的,判决支持了辛德尔的赔偿请求。

   国外的这些理论、立法和司法实践都确定了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

胎儿在母体中受到侵权行为的侵害,身体、健康受到损害,有权在其出生后,就其损害请求损害赔偿。

人身权延伸保护理论立论的基本思想是:

在现代人权观念的指导下,以维护自然人统一、完整的人身利益为基本目的,追求创造、保护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和谐、统一。

基本要点是:

   第一,自然人在其诞生前和消灭后,存在着与人身权利相联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