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作文备课.docx
《五年级上册作文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作文备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作文备课
第一单元记一次-------
学习目标
1、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
2、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1、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
2、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角度:
⑴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读书故事;
⑵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采访记录;
⑶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
记一次辩论活动.
2、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3、点拨写法。
二、习作
1.提出习作要求
以“记一次。
。
。
。
。
。
”为题写一篇文章。
2.确定习作范围,补充题目
在本单元活动中,学生有很多经历,读书、采访、交流、辩论、讲故事……相信在这些经历中一定有学生觉得印象深刻的。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描写。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5.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四、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纸上.
例文
记忆犹新的第一次
我相信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一定遇到过许多第一次,留在脑海里的那些第一次是令人难忘的。
记得那是我读四年级的时候,一天,音乐老师笑眯眯地对我说:
“宋佳琦,我让你去参加我校的叮咚小溪流的唱歌比赛,今天晚上好好准备一下,记住,在明天唱歌时,声音要响亮,要富有表情。
”
到了晚上,我的妈妈用尽心思辅导我,叫我跟着磁带唱,并教我配上动作,还有脸上的表情,直到深夜。
妈妈看我唱得有模有样了,才叫我去睡觉。
第二天早上,我起得很早,到了学校门口,我兴冲冲地跑进学校,真希望快点开始比赛。
上午终于过去了,吃过饭,爸爸带我去化妆,等我花完妝,比赛时间已经到了,我真着急啊!
催爸爸快点送我去学校。
到了学校,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报告厅,幸好幸好,还没有轮到我唱,刚想好好准备一下,突然,好像有谁在叫我,“怎么轮到我了?
”我鼓起勇气,走上舞台,调整了一下紧张的情绪,在音乐的伴奏下我唱起了《小白船》。
一开始,我的声音很小,但看见台下老师和同学鼓励的眼神,仿佛得到了他们的鼓励,我也不想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我便放声大唱,声音越来越响亮,感觉也越来越好,不知不觉我已经进入忘我的境界。
仿佛我就是那只坐在船上的小白兔,在天空中漫步。
歌曲结束,台下已经掌声如雷,我鞠了一个躬,满怀信心地走下舞台。
过了几天,班主任对我说:
“宋佳琦,祝贺你,你得了二等奖。
”说完,就把一本精美的大本子给了我,本子上面,还写上了大大的“奖”字,我接过本子,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这可是我第一次上台比赛啊!
同学们,你们有跟我一样记忆犹新的第一次吗?
第2课时作文讲评
第二单元《二十年后回故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留意家乡现状,合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的变化,以自己的美好心愿抒发与家乡的亲切之情。
2、二十年后都有大变化,如何表达自身的变化、家乡的变化,自己的心愿是否实现,让学生抒发现在对家乡的心愿,具体描述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于“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的内容。
(诗词、歌曲、故事等等)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着什么?
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
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
我又是什么样子?
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2.提出习作要求,明确想象重点和习作重点。
二、推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建构文源
㈠高谈阔论说家乡
1.师例举一方面指导学生想象,比如侧重变化想象,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
2.提示思路,让学生自主想象。
(1)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逐一介绍:
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及家人
重点介绍:
选取你最熟悉的一个地方,表现新农村的变化。
学校新:
校园的变化、老师的变化
小河清:
环保、池塘
水果多:
漫山遍野
(2)二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
家的变化(环境)——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变化——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变化——诉说家乡的变化、离别情
(3)二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
我回到家乡——与同学联络、聚会地点——与同学、老师见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主题活动——依依惜别
(4)长大以后自己的模样:
年龄、就业、家庭情况。
3小组交流
在小组中述说家乡的现状,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如:
家乡的建筑、家乡的店铺、家乡的风景区、家乡的道路、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小学、家乡的小吃……
4.提出习作要求
以“以二十年后回故乡”写题目,展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
可以侧重一方面来写,比如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
5.动笔
㈢评习作
点评谁的习作具体充实,变化过程详细,想象合理,表现出丰满作文教学的特性。
例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
想起小时候在故乡和伙伴们玩耍,是那么美好。
如今已经身在异乡工作二十年了,我真想回故乡去看看啊!
“叮铃铃——”,可是电话响了,我急忙去接。
“嗨!
你还好么?
”是妈妈!
“我很好!
最近放了几天假。
”“还好,你可以回来么?
”“耶!
太好了!
”我一听,高兴地一蹦三丈高。
我收拾好东西,坐上无尘汽车向故乡驶去。
从工作的地方到故乡虽然有点远,但车速都达到了每小时600公里,五六个小时就到家了。
刚一下车,我惊呆了:
这还是故乡么?
一座座高楼大厦直插云霄,街边一排排茂盛的大树,一辆辆悬浮汽车在空间川流不息……二十年内故乡的变化也太大了。
“喂!
”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回过头一看,呀!
是我小学的同学!
“就知道你会惊呆的!
怎么样?
走吧,我带你去你家!
”我在高兴之余有点觉得可笑:
自己朝思梦想的地方怎么会不记得?
走了一会,我有点转向。
怎么找不到家在的那栋楼了呢?
一座座别致的洋楼,却没有原来的居民楼。
“对了,家到底在哪里啊?
”“已经到了!
就在那里!
”他指着工厂旁那座二十层高的楼说。
“就在五单元十三层1301室。
”坐观光电梯,可以俯视故乡全景。
哎,怎么打不开这门?
只见朋友在门上的智能锁按了几下,不知从哪里传来声音:
“密码正确!
门已打开。
”原来这是智能门,只有按对密码门才能开。
进了门,与父母、朋友一起交谈,其乐融融。
“这二十年后的故乡变化变化可真大!
”我在心里想着。
第2课时作文讲评
第三单元《介绍一种物品》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
2、能生动形象地把物品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3、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习作重点
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把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生活习性等介绍清楚。
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两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如果有产品说明书也可以带来。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
我们这单元学习的是什么体裁的课文啊?
生:
说明文!
?
?
师:
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
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呢?
师:
说明文是一种说明性很强的文章,比如我们刚学习的《鲸》、《松鼠》等等,想我们说明、介绍某种事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怎么写说明文。
二、指导观察
1、师:
首先你要向别人说明你要介绍的是什么事物,它可以是?
生自由回答:
家用电器、玩具、水果、蔬菜等等的东西。
2、师:
首先不管你介绍什么,要把他们的特点介绍出来,比如文具有什么?
玩具呢?
男生喜欢的玩具有变形金刚,女生喜欢的有什么?
布娃娃?
师:
讲到玩具每个人都很兴奋。
确定了我们要写的东西后,然后用到我们学过的方法,有哪些?
(生答:
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3、师:
如果你选择的是文具,那你要怎么写?
例如铅笔盒,它看起来不起眼,确实文具中最有内涵的。
(教师拿起一个铅笔盒向大家展示)
4、我们可以从他的外形特点,使用方法来写。
长有多长?
高有多高?
宽有多宽?
然后介绍它的颜色,打开来,我们可以介绍一下它的功能。
5、师:
假如是家用电器的话,我们经常接触的又有什么?
(学生回答:
洗衣机、冰箱……)首先我们要先介绍它的外形,比如微波炉,“妈妈给我家买了一个格兰仕的微波炉,它……”(教师读范文。
)这一段介绍的是它的外形。
紧接着我们可以写它的内部构造,……(读范文)作用,对人类的贡献,……(读范文)举个小事例,“有一次……”(读范文)
6、(接下来,以同样的方法分别介绍玩具、水果、蔬菜的写法)
三、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1、交流网上、作文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开头、结尾、精彩片断、说明方法)。
例文
2、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如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特点。
)
3、说说自己文章的开头、结尾及写作思路
四、确定习作内容
1、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2、确定习作内容列提纲
五、起草
例文
介绍一种物品
我有一个漂亮的文具盒。
那是我七岁生日时姐姐送我的。
这个文具盒是用塑料做的。
盒盖上面画着青青的草,红红的花,还有一棵古老的树,树下,白雪公主和蝴蝶公主正在笑眯眯的望着我,好像在对我说:
“你也是美丽的小公主,你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哟!
”
打开文具盒,可以看到文具盒里面分上下两层。
在它的上层,自动铅笔工作后正在休息,铅笔的旁边是它的好朋友——尺子和橡皮,仿佛在随时准备帮助铅笔更好的完成工作。
文具盒的下层,彩笔十六兄弟整装待发,仿佛在说:
“小主人,我们随时听候您的命令!
”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可喜欢工作了:
当我要写作业的时候,铅笔就会立刻跳到我手中帮助我写字;当我写错了字的时候,橡皮就很愉快的过来帮我改正错误;当我要画直线的时候,尺子就会挺身而出,大显身手;要是我想画画了,那一排彩笔就会争先恐后地来到我面前,争相展示自己的美丽……它们相处的可好了。
当然,这都是文具盒的功劳,要不是文具盒,它们怎么能成为好朋友呢?
我喜欢这个文具盒,因为它不但漂亮,而且实用,给我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感觉我的文具盒怎么样?
第2课时作文讲评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启示
第1课时
一、习作要求
我们常会从生活中获得启示,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
二、写什么
1、生活中对你有启发的小事
如:
日积月累地练字(练琴),有一天终于发现自己的字很漂亮,自己的琴艺也取了成绩的时候,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上公车时有秩序地排队上车和一窝蜂地挤上车,哪种方式上车会更快些呢?
你可以做做实验,看看能体会出什么道理?
学校运动会时进行长跑接力赛,每位同学相互配合,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时,你明白了什么?
在你身边肯定还有很多“小事中蕴藏大智慧”的例子,不妨写写看!
2、仔细观察教材中的漫画,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如果你还看到过其他发人深思的漫画,也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怎么写
1、大家先看第一幅图画,图中有什么?
(一个男孩和女孩,还有一个周围对堆满垃圾的垃圾桶。
请发挥一下想象,这两个孩子从哪里来?
路过什么地方?
发现了什么?
看细节:
男孩子和女孩子的表情,尤其是嘴巴的刻画,你可以猜测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吗?
仔细看看女孩子的手指,指着什么?
你能把乱七八糟的垃圾简单描述一下吗?
2、再来看第二幅图,女孩在干什么?
而男孩呢?
大家有没看出女孩有点怒气?
好象在对男孩说话?
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你能猜猜看吗?
3、第三幅画中男孩和女孩各自在忙着什么?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什么样的表情?
他们的心里想着什么呢?
4、第四幅图中较前几幅图,多了什么?
是谁写的?
此时男孩和女孩的动作都可以描述一下,别忘记他们还说些什么?
图片大家都看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呢?
或者想对这些乱丢垃圾的人说些什么呢?
描述图片及对图片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一种写法。
还有另外一种写作的方式:
1、简单描述图画内容,谈自己的感受(从正面赞扬这两个孩子保护环境的行为)
2、结合自己在现实中发现的类似情况,从控诉的角度举例,衬托出教材图片中两位孩子爱护环境,为他人着想的思想品质。
例文
生活的启示
生活像秋天的风,从身边呼呼刮过,从指尖轻轻绕过,从眼前匆匆掠过,带来了苦恼,带来了甜美,也带来了繁星般的琐事。
转眼到了五年级了,摘下一颗秋风携着的金色苹果,轻轻旋转,在阳光下依然灼灼生辉,令我深思。
那年,我刚满十岁,只是一个三年级的顽童,充满活力。
暑假的一天,爸爸陪我去爬山。
来到山脚下,我背着小包快步向上爬去。
一路上,我又蹦又跳,把爸爸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小鸟欢唱着为我送行,小花绽放着笑脸,小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对我点头哈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我停下脚步,望着慢吞吞的爸爸,乐了,得意扬扬地说:
“哈,‘骑蜗牛追美女’的网名一点儿也没错。
等我到了山顶再和你玩会儿追迷藏也不错!
”接着又独自跑了起来。
山越来越陡,路越来越险,我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一下就坐在了石阶上,眼睁睁地看着爸爸小跑地向我追来,却无力再跑,我心里不禁暗暗惊奇爸爸的体力怎么那么好。
这时,爸爸已跑到了我身边,打趣地问:
“怎么啦!
小刘翔也会有今天?
”“山高,爬不上!
”我一脸不满地向爸爸抱怨道。
不料,爸爸一改刚才的嬉皮笑脸,严肃地说:
“不行,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淌不过的河,万事都要坚持不懈!
”说着,一把抓过我的手,指了指屹立在山顶上的鳌柱塔,坚定地说:
“我们一定要爬到那儿!
”一边说,一边带我向山顶爬了上去,每每我停下脚步时,爸爸总会给我讲名人战胜困难的故事,为我打气。
好不容易爬到山顶,我眺望远方,回想爸爸说的话,是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凡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如果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学习不也正是这样的吗?
在学习中没有什么学不会的,只要我们勤学多问,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爬山事虽小,却让我深思,更给了我生活的启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2课时作文讲评
第五单元父母的爱
一、教学目标
1.能从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写好一段话。
2.通过回忆、表达,感受父母的爱,及我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上个星期天是什么日子吗?
(母亲节)
(师:
你能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真是孝顺的孩子。
从大家一脸茫然的表情看出你们不知道,那老师告诉你们,是上星期母亲节,每年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
2.你为没能记住母亲节并献上自己对妈妈的祝福感到遗憾吗?
(师:
那反你的这种遗憾深埋心底,来年一定补上,不过父亲节还没有错过,是在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今天正好六月日。
到时一定要向你的爸爸问好哦。
因为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
教师板书:
父母的爱
三、激情拓思。
1.同学们拿来了几张自己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温馨照片。
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欣赏?
2.再出示<校门口接着孩子>图,一边让学生看,师一边描述画面内容。
3.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打开你的记忆大门,搜索一下,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来说说吧!
出示句式:
当我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生病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爬山爬不动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不想学习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______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顺学而导
1.同学们,你们看,父母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要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爱,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呢?
我们就来说说喂饭这件事。
谁来说说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妈妈是怎么说的?
指名交流,教师从两个方面加以引导:
(1)清楚。
当发言的学生能把这件事原原本本说出来时,引导其他学生体会怎样说清楚一件事:
一步一步说出来,让人听了觉得清楚。
(2)感人。
1)当发言的学生已经能清楚地说一件事时,教师站在一个倾听者的角度,在询问中让学生自己发掘这件事的细微感人之处。
2)如果发言的学生在说一件事时,已经把一些细微感人之处表达出来了,那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谈听后感受,再顺势点出细微感人之处并板书。
师:
妈妈说时是什么表情?
妈妈又是怎样做的?
你听了妈妈的话心理是怎么想的?
(随机板书)
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有一次我生病人,没胃口不想吃饭。
妈妈在一旁很关键,很我想能多吃一口饭,拼命地劝我:
“孩子,你就再吃一口,看,这有你喜欢吃的菜。
来,张嘴,再吃这一口。
”在妈妈不住的劝说下,看着妈妈一直举着筷子要喂饭给我的情况下,我只好再吃了那么一小口。
我心想:
妈妈实在太烦人了。
后来妈妈把我吃的剩饭都拿去吃了。
)
师:
瞧,我们只要通过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就可以写好一段话啦。
刚才我们谈到的一些事,如旅游时、生病时、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中都能体会这种伟大的、无私的爱。
我想:
此时此刻有一首诗最能代表我们共同的心声。
五、激励习作。
把刚才说的事写下来吧!
在写的时候,把事情写清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来写,尽量把感人的地方都写出来。
例文
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
像一座高大的楼房,一直挺立在那,不管风风雨雨,他都会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像一座大山,无论狂风暴雨,他都会给孩子最好的环境;像一棵大树,就算暴风疾雨,他都会让孩子吃得饱,穿得暖。
一天,晴空万里。
妈妈带着我去买衣服,可在路上,老天不作美,偏偏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只带了一把雨伞,我们两个人用用根本不够。
但也没办法,我们只好东凑凑西凑凑。
突然,一滴雨滴顺着雨伞的边,落到了妈妈的衣服上,接着是第二滴,第三滴。
我很奇怪,为什么妈妈的衣服已经有点湿,而我一点也没被雨淋到。
于是,我看了一下雨伞,我这边的雨伞明显比妈妈这边多很多。
我问妈妈:
“妈妈,你的衣服湿了不难受吗?
”妈妈笑眯眯的回答说:
“不要紧,妈妈难过不要紧,主要你不要淋湿就好!
”这时,我感觉到了父母的爱,一股暖流流到了我的心……
是谁把我们从这个世界上诞生的?
是谁教我们说话、走路的?
是谁给我们吃的、穿的?
是亲爱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的一切。
我们长大要好好孝敬我们的父母,让他们为我们感到骄傲!
第2课时作文讲评
第六单元写读后感
第1课时
一,提出习作内容:
同学们,大家好,本次习作写什么呢?
快翻开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二,如何写读后感
1.要读懂原文的内容。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感。
因此,读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读,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内容,才会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
2.写自己体会最深刻的部分。
一篇文章叙述的内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体会最深的内容来写。
体会不深,感想不丰富,读后感就写不成功。
3.要有一个新颖的题目。
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吗?
一是认真阅读,做好笔记。
读后感或体会,“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延伸、发展。
首先要认真读,要理解主要内容、写作意图。
其次是对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方面弄清楚,做好读书笔记。
《乌塔》一文,写了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乌塔的自强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非常强。
读了这课要学习乌塔的自强、自立的可贵精神。
二是联系实际,有感而发。
1.要读懂原文、选好“感”的触发点。
写读后感,要精读文章,找到“感点”。
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
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苏轼说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那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文章中的“感点”。
这一触发点就是原文中使你最感动的内容或思想。
只有选好“感”的触发点,写出的作文才有重点。
读后感不是简单复述原文的观点,而是在引文的触发下,说出自己的感想。
在一篇读后感中,触发点不能太多,最好抓住一点把你的感想说深、说透。
2.要联系实际,深入挖掘。
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实际,联系实际才能使文章内容有针对性,使文章有血有肉;在内容上深入挖掘,才能使文章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由表及里,增强表达效果。
读后感或体会,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实际,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一位同学读了《乌塔》以后,写了乌塔虽然独自在异国他乡旅游,但是能在旅馆里“睡得正香”,自己安排旅游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体现了她很有经验,从容不迫。
而“我”呢?
有一次……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好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哪一点都不会谈清楚。
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3.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
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