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401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走进生活

目标导航

  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但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和发展,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便暴露出来了。

它只适用于物体的低速运动状态,在接近光速或者强大引力场的系统中,经典力学被相对论取代,在微观世界又被量子力学所取代。

思考 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便暴露出来了,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 这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识记真理的含义,懂得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2.理解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知道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3.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和谬误。

4.理解认识的特点,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与谬误: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出现认识差异性的原因

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上升性

(1)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方法论意义: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判断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

(  )

提示 错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2)真理是相对的,有用的就是真理。

(  )

提示 错误。

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同时真理是客观的,不能用有没有用来衡量。

(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所以真理和谬误没有界限。

(  )

提示 错误。

真理和谬误都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二者界限清晰,不容混淆。

(4)追求真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过程。

(  )

提示 错误。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2.思考:

有人认为,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意味着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提示 不赞同。

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的特点,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相传的,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探究点一 真理及其特点

探究导引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一次,亚里士多德看到,羽毛比铜球在空中落下得慢,于是得出一个结论:

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速度快。

这种观点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1589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当着其他教授和学生的面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牛顿为了验证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原理,做了真空管试验,发现在真空中,石头和羽毛同时落地。

如果不考虑地球引力,在真空中,石头和羽毛均不会落地,而是漂浮在空中。

(1)有一种观点称为“权威确定真理”。

请你说明此观点错在何处?

(2)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的认识,谁的认识是真理?

这说明了真理的什么特点?

答案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权威确定真理”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在发展,权威的东西不一定符合实践的发展要求。

(2)①都是真理,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既有空气阻力,又有地球引力的情况下,重物体比轻物体先落地;在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的真空管中,二者同时落下;既没有引力又没有空气阻力,如在失重的太空舱中,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也就失去了意义,牛顿的结论是正确的。

②上述材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核心归纳

1.正确理解真理的属性

属性

理解

真理是客观的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来自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③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2.正确理解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他就获得了真理,且不容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真理是绝对的。

(2)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如果超出了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或者不顾条件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而且真

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3)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对待真理,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

3.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1)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

二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包含。

(2)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典型例题

例1 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纸包不住火”。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000℃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羟基磷灰石“耐火纸”,从此“纸也能包住火”。

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 ③改变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人的意识可以改变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答案 A

解析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000℃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从此“纸也能包住火”,这说明,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①符合题意;“纸包不住火”有其自己适用的范围,②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改变规律,③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意识不能改变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④错误;故选A项。

探究点二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探究导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

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1958~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

1978年以后,为半开放期。

1984年制定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是对户籍政策的重大调整,人们对户口问题的认识有了新变化;2010年5月,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16年1月1日,居住证制度正式实施。

(1)我国对户籍管理制度的认识过程受到什么因素的制约?

(2)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认识过程的哪些特点?

答案 

(1)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首先从主体来看,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其次,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我国对户口问题的认识、对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化的。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

我国对户口问题的认识、对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核心归纳

全面理解认识的特点及方法论要求

特点

理解

原因

方法论要求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提醒 真理的向前发展,并不意味着被超越的真理中包含着错误的内容或真理已经被推翻了。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在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内,永远是真理。

典型例题

例2 (2016·全国乙卷)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

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发挥作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新型智库建设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要与时俱进,检验和发展真理,②③当选;真理是客观的,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并非多数人认同的知识就是真理,④错误。

1.在生活中,我们知道很多关于真理的名言。

毛泽东说过: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表明(  )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答案 B

解析 毛泽东这句话说明真理只有一个,谁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谁就发现了真理,可见,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故答案选B。

A、C、D三项观点错误,应排除。

2.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