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docx.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1370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9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docx.docx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docx.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docx.docx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docx

参加人员执笔人

学科

语文

年级

总负责

组长

初备

备课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本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了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页献之一;《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清明上河图》中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教学重点:

会认37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能背诵、默写古诗;抄写指定课文段落;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做出解释;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课题: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用方格纸默写古诗。

(3)评讲订正。

(要求:

正确、美观)6.师小结: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祭祖、扫墓、踏青外,还有荡秋千、植树、打马球、插柳等,清明节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符号。

【设计意图】将生活实际与想象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清明节时的哀思。

通过展示名家作品片段,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四、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1.回顾古诗,总结学法。

(1)回顾《元日》《清明》,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

课件出示:

第一步:

读通读顺,借助注释或通过与同学交流,了解古诗大意。

第二步:

展开想象,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第三步:

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布置预习作业。

用所学的方法,尝试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雨纷纷、"旦‘仃欲断魂触景伤怀

?

警借酒消愁杏化村

排解愁闷

振作精神

板书设计:

清明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总课时第X+1节)

教学时间:

()月()日星期()

教学要点:

1.会认“兄、倍”2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并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5程扁备):

(含:

导入、课程讲授(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小结、作业设计等))

集体备课

(批注)

一、回顾学法,导入课题

1.复习古诗,学法回顾。

(1)课件出示《元日》《清明》,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这两首古诗分别给我们介绍了哪两个传统节日的景象?

(春

节和清明节)

(3)上节课,我们总结了学习古诗的三步法,谁来说一说?

2.导入新课,板书题目。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书诗的题目,指导书写“兄”。

3.读诗题,解题意。

(1)

指名读诗题,读了诗题,你了解到了什么?

(2)

“忆"有回想、想念、记得的意思,在这里“忆”的字义是

什么?

(想念)

(3)

补充资料。

(课件出示王维简介)

课件出示: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

他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孟浩然

读到悟,在读的过程中,解诗意,想画面,悟诗情。

并称“王孟”。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法,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

实现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借助学法,合作学诗

1.合作学诗,课件出示提示。

课件出示:

借助学法,先自学,再交流古诗大意;然后想象画面;最后抓住

关键词和课前了解的背景,说一说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交流所学。

(1)汇报诗意。

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最后说说整首

诗的意思。

(关键词:

“异乡”指他乡;“佳节”指节日;“遥知”

指远远地知道)

(2)体会诗情。

①抓住“独”“异”,体会诗人在他乡举目无亲的孤独。

②抓住“佳节”,想象重阳节的热闹景象,与“独”“异”形成

鲜明的对比,一个“倍”字道出了诗人在节日之际更加思念家乡的亲

人。

③抓住“兄弟”与“一人”的反差,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想象感悟:

请你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

(1)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由

三、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古诗三首,比较异同。

想一想:

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有什么不同之处?

2.学生交流反馈。

预设:

相同之处是都描写了传统节日的景象;不同之处是表达的情感不同,第一首是喜悦,第二首是悲伤,第三首是孤独。

3.拓展延伸。

(1)就像王维一样,从古至今有许多客居他乡的游子将他们漂泊在外、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写入诗中。

课件出示相关诗句。

课件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一[唐]李白《静夜思》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一一[唐]杜甫《绝句二首》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一[宋]王安石《泊船瓜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一[唐]崔领《黄鹤楼》

(2)自由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三首古诗的异同,加深了他们对古诗主题的理解。

通过拓展延伸,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板书设计

为异客

在异乡

逢佳节倍思亲

倍感瓠单

思念亲人

登高处

想家乡

插莱萸少1人

情景交皱

教学反思:

学科语文年级三总负责组长初备

参加人员执笔人

备课内容

课题:

10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会认“创、携”等10个生字,读准“累、切、便、鲜”4个多音字,会写“术、伟”等12个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自然段大意。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演示

教学准备:

PPT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课时第X节)

教学时间:

()月()日星期()

教学要点:

1.认识“创、携”等10个生字,读准“累、切、便、鲜”4个多音字,会写“术、

伟、录、保、存”6个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过程(初备):

(含:

导入、课程讲授(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小结、作业设计等)

集体备课

(批注)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你知

道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吗?

2.互动交流。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3.板书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

你知道一些关于纸的知识吗?

4.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字词。

课件出示:

创携

累切便

鲜欧

造纸术

伟大

记录

保存

大约

吸收经验

原料

满足

朝鲜

半岛

日本

阿拉伯

欧洲社会

(1)多种形式检查:

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轮流读。

(2)正音:

创(chudng)、携(xi6)。

(3)结合语境识记多音字“累、切、鲜”。

3.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填一填。

课件出示:

在蔡伦没有改进造纸术之前,人们记录文字很不方便。

到了西汉时期,人们造出了(麻纸),但是这种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制成了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2)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图表。

(课件出示图表)

1111"

济e啄良涎礼

4

(3)小组交流。

根据学生的问答,引导梳理。

(4)借助图表说一说造纸术发明的过程。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利用课后图表作为支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聚焦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串联起来感知课文内容。

三、研读课文,感受演变

1.默读课文,自主梳理。

课件出示学习单。

课件出示:

时间

记录文字的物

优点

不足

造纸术发明以前

起先

后来

再后来

西汉

2.填写学习单,交流学习单。

(1)默读课文,圈画出记录文字的物体。

(2)快速读课文,找出这些记录文字的物体的优点或者不足。

(3)相机理解重点字词。

1“甲骨文,,。

(课件出示甲骨文图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2理解“铸刻”。

“铸”是把金属熔化后倒进模具里,冷却凝固后制成器物。

3“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4字源识记“帛”。

“帛”由“白”和“巾”组成,表示白色的绢或绸。

课件出示:

帛,甲骨文“帛”二“3”(白,无色)+“巾”(巾,绸布),表示白色的绸布,金文“幻’、篆文“济”承续甲骨文字形。

(3)汇报交流,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完成后的表格)

时间

记录文字的物体

优点

不足

造纸术发明以前

起先

龟甲、兽骨和青铜器

\

需要用刀刻,笨重,阅读、携带、保存不便

后来

竹片和木片

再后来

轻便

价钱太贵,只有

少数人用得起

西汉

麻纸

便于携带

粗糙,不便书写

3.整体回顾。

(1)借助表格,说说汉字书写载体的演变过程。

(2)同桌交流。

借助表格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使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同时,解释重点字词,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四、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课件出示

术伟录保存

2.归类指导。

“术”是独体字;“伟、保”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存"是半包围结构;“录”是上下结构,下面不是“水”,第六笔是提,第七笔是撇。

3.学生练写,教师相机指导。

4.优秀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总课时第X+1节)

教学时间:

()月()日星期()

教学要点:

1.会写“约、验、阿、欧、洲、社”6个字。

2.概括自然段大意,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3.能解释蔡伦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体会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初备):

(含:

导入、课程讲授(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小结、作业设计等))

集体备课

(批注)

一、品读课文,深入探究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将课后习题的图表补充完整。

1.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2.再次默读第4自然段,解决问题。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捣、捞、晒)

(2)回归课文段落,学生自由朗读。

(3)体会连续使用多个动词的作用。

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到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3.概括大意,提炼学习方法。

(1)课文第4自然段共有儿句话?

每一句写了什么?

(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2)默读课文,自主填写思维导图。

(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谁(恭伦)

谁(恭伦)

课件出示:

/-句:

介绍谁在%时候改进了渣纸术时何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顿尸91碎、切断-第二句:

介绍他怎样造纸(浸在永里捣烂成浆)

三句:

介绍这抻泄纸术的好处

(呐千

原料容易得到(可E大lit制造)(价格便宜)

(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3)交流反馈。

(4)借助导图,拓展训练:

借助思维导图,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

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5)组内练习,全班交流。

(6)提炼学法:

第4自然段是围绕“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来写的。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二、拓展延伸,感受贡献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

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3.补充资料,教师介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o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演示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第二课时(总课时第1节)

教学时间:

()月()日星期()

教学要点:

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

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初备):

(含:

导入、课程讲授(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小结、作业设计等)集体备课(批注)

一、导入:

设疑揭题,理解诗题猜字:

分步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让学生感知“元”是“头、初、首”的意思。

课件出示:

“元”字的演变过程

I•一方一司一无

等督喙:

会农•繇愈螺解疑:

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1.交流:

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

通过“元”字的演变,理解诗题,从而引出有关春节习俗的交流,环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它们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

(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极大地推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学习“资料袋”。

社会不断发展,纸的家族越来越大,成员也越来越多。

课件出示课后“资料袋”内容。

【设计意图】把首尾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综合实践,交流调整

1.展示收集的材料。

本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2.讨论还需补充的材料。

3.尝试模仿介绍一种事物。

以“某某的来历(或发明)”为题,对这一事物进行追根求源。

仿照《纸的发明》一文的写法,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写一篇文章,介绍这个事物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4.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

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学以致用,介绍“某某的来历(或发明)”,就是将表达方法习得后的内化过程。

四、归类指导,书写汉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课件出示;

约验阿欧洲社

2.观察结构:

仔细观察这儿个字,有什么发现?

(左右结构)

3.交流书写要点。

注意关注左右结构的占位及笔画间的互相避让。

“验、阿、洲、社”为左窄右宽的字;“约、欧”为左右等宽的字。

洲:

右边的第一笔为点,第二笔为撇,撇和后面的两竖间距要均等。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相机指导。

6.优秀作业展评。

板书设计:

纸的发明

伟大贡献

/发明纸前发明过,西汉.

龟甲、兽骨、青铜器(费时费力)、;竹片和木片(重)

帛(贵)

麻纸(粗糙、不便书写)

程、东汉一蔡伦造纸(轻使、好用、便宜)

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影响世界

造纸术的传播和影响

教学反思:

学科语文年级三总负责组长初备

参加人员执笔人

备课内容

课题:

11.赵州桥

教学目标:

1.会认“县、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省、匠、史、慧”4个字。

正确读写“赵州桥、石匠”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3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并正确抄写这一自然段。

4.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5.了解课文典型的构段方式,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认识过渡句。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典型的构段方式,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认识过渡句。

教学方法:

讨论、演示、讲授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课时第X节)

教学时间:

()月()日星期()

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会认“县、拱”等10个生字,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3.指导书写“赵、省”等10个字。

教学过程(初备):

(含:

导入、课程讲授(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小结、作业设计等)

集体备课

(批注)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师:

请同学们欣赏图片。

(课件出示各种桥的图片)

2.引入课题:

1400多年前,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了一

座举世闻名的石拱桥。

这座桥叫什么?

(课件出示赵州桥图片)

3.说一说:

赵州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指导书写“赵”:

半包围结构,

走字旁的捺要写得舒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题目)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生字,指名拼读,认读。

课件出示:

县拱济匠计横史爪智慧历

4.检查生词的认读。

(课件出示生词)

课件出示:

赵州桥石匠设计创举冲击节省

而且各自似乎体现人民智慧才干历史

5.指名学生读,同桌间互读,相互检查。

(1)正音:

“横”是后鼻音。

(2)结合语境学习多音字“爪”。

(3)相机指导部分词语。

【设计意图】字词的落实,是学好课文的关键。

此环节重点要求

学生读准生字新词,从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理清内容

1.自由读文,梳理结构。

(1)课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上节课,我们跟着流程图感知了《纸的发明》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继续利用流程图感知《赵州桥》一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课件出示:

1支舔愈籍皿险瀚宙路繇f.枣翁农*

(2)交流反馈。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预设1:

第1自然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历史,也就是基本情况。

预设2:

第2自然段是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来写的。

预设3:

第3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美观。

预设4:

第4自然段写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意义和价值)

(3)小结学习方法:

我们根据流程图,学会抓关键词提炼主要内容,很快就知道文章写了什么。

2.首尾结合,读出文章的意思。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谁来读读第1自然段?

(2)理解“世界闻名”。

1它可以换成什么词?

(远近闻名、中外闻名)

2资料补充。

(课件出示资料)

3用“世界闻名”造句。

4指导朗读。

(3)赵州桥之所以世界闻名,是因为它凝结着无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1课件出示。

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引读,齐读。

3指导书写“智慧、历史”。

慧:

上下结构,下面的心字底要写得扁些、宽些。

史:

独体字,“口”要写得扁些,撇、捺要写舒展。

4学生练写。

5作业展评。

3.收集资料。

收集关于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料。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从“学习”到“学会”?

课堂上延续

《纸的发明》的学习方法,根据流程图,抓关键词,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田字格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省、县、匠、设、计”。

2.注意观察字的结构布局,说说怎样写才美观。

3.学生交流:

“匠”是半包围结构,可以对比学过的“匹、巨”进行学习;“省”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县”上面框内是两横,不要多写一•横。

4.教师提示:

书写时要坐直,保持正确的姿势。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6.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总课时第X+1节)

教学时间:

()月()日星期()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特别是中心句,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3.指导书写“创、举”2个字。

教学过程(初备):

(含:

导入、课程讲授(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小结、作业设计等))集体备课(批注)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赵县、河北省、石匠、设计、历史、智慧)

2.校对、改正,再齐读词语。

3.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结合思维导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历史悠久的)赵州桥()

4.交流反馈。

(世界闻名、雄伟、坚固、美观)

5.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边读边找出介绍赵州桥两大特点的句子。

(1)通过交流找出句子。

课件出示:

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教师板书:

雄伟、坚固、美观。

(3)学生齐读这两句话。

(4)理解过渡句:

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过渡句。

【设计意图】通过听写词语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结合思维导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结构,通过过渡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品味语言,学习方法

1.了解赵州桥的“雄伟”。

(1)指名读。

想想赵州桥的雄伟体现在哪里。

(2)学生交流。

(3)学习第2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1引导体会。

抓住重点短语“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这里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现赵州桥的雄伟。

2对比理解。

结合生活中的数据引导学生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