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1256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荀子·富国》载:

“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封建礼制

2、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

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

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④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别头

考生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

弥封

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

誊录

重新誊写考生考卷,以免考官认识笔迹。

锁院

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直至考试结束。

A.参考人员多元B.考试规定渐趋严密

C.选拔方式多样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5、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

6.1909年,一个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写了多则咏叹,涉及报馆、高楼、电灯、银行、纸烟、打球房、马路、洋车等。

这反映了,当时

A.新生活方式对传统的冲击B.近代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封建陈规陋俗逐渐被破除D.民主科学思想广为传播

7.中共二大党章规定,在农村、工厂、铁路、矿山、兵营、学校等机关应该设立基层党组织,而国民党一大党章规定其基层党组织设置在乡镇层级。

由此可知,与国民党相比,中国共产党

A.更重视建立民主统一战线B.更重视开展革命武装斗争

C.更善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D.更善于开展城市工人运动

8.新文化运动早期,西方被国人当成一个绝对的、不容置疑的、唯一可能的行为标准来接受。

1919年后,中国人民则从盲目崇拜西方的心理中苏醒过来。

促成这一转变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广泛兴起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一战及其不合理的战后安排D.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确立

9.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采取的土地革命政策。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封建生产关系具有顽固性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渐进式土地改革的合理性D.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加深

10.表:

1949年我国居民受教育情况(单位:

万)。

大学毕业生

18.5

中学毕业生

400

小学毕业生

7000

文盲人数(占总人口80%)

43200

就业年龄人口总数

34000

总人口数

54000

上表说明,当时发展人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

A.保障人民受教育权B.开展扫盲教育C.实行科教兴国战略D.发展高等教育

11.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耕地面积逐步较少

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

12.唐代前期均田制关于百姓部分受田状况如下表是所示

授田对象

授田数量

补充说明

18-20岁中男

21-59岁丁男

80亩口分田,口分田死后归还政府

20亩永业田,永业田可传给子孙

杂户受田如百姓。

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

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

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

60岁以上老男

笃疾者、废疾者

40亩口分田(若为户主,每人授永业田20亩,口分田30亩)

寡、妻、妾

30亩口分田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均田制

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B.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C.缩小了土地买卖的范围D.加强了政府对人民控制

1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的关键时期,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反映了这一时代趋势的是

A.温故知新B.有教无类C.学思结合D.因材施教

14.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墨子强调农民要“强力从事”,发展经济;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

商鞅主张开垦荒地,制定阡陌(田界)。

三位学者的主张都是

A.完全有利于维护统治者利益B.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C.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D.为达成富国强兵、实现统一的目标

15.秦汉时期子女的婚姻由家长决定,这是通例,但当事者本人也并非毫无发言权。

如汉武帝时信阳长公主改嫁大将军卫青,东汉光武帝湖阳公主曾公开提出要嫁给宋弘,东汉末钱塘吴氏冲破家族阻挡嫁给孙坚。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秦汉时崇尚婚姻自由B.秦汉贵族妇女普遍自主择婿

C.两汉时社会风气开放开明D.封建伦理纲常有待强化

16.公元前5世纪中叶,阿提卡本土的工业原料得到了合理的利用,橄榄油和葡萄酒开始大量出口,纺织材料、金属矿藏及其他手工业原料因航海业的发展而不断进口。

手工业的分工已相当细密,行业已增达20多种,各行业内部又有进一步的分工。

上述状况

A.有利于雅典确立基于财产的等级制B.壮大了雅典城邦民主派的力量

C.推动雅典新兴工商业者阶层的出现D.表明雅典经济实现了自给自足

17.《十二铜表法》有专门针对“叛国罪”的条款,法律规定:

“对叛逆者的诉讼应永远保持其效力”。

这一条款

A.体现了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B.激发了罗马帝国臣民的爱国热情

C.维护了罗马国家的整体利益D.限制了罗马贵族对司法权的滥用

18.万神殿的圆顶传遍了整个世界,“宣告了宗教艺术对政治的胜利”。

万神殿修建时,统治罗马城的是

A.君士坦丁皇帝B.哈德良皇帝

C.图拉真皇帝D.朱理二世教皇

19.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经历了长久的演变过程。

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变成惯例,最高行政权从国王向内阁转移,始于

A.克伦威尔统治时期B.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

C.威廉三世执政时期D.汉诺威王朝时期

20.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提出了“里昂应当有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的诉求,10天后,被资产阶级政府镇压。

1834年,里昂工人再次发动武装起义,提出了“推翻富人统治、争取民主共和”的口号。

这两次工人起义

①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②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思想基础

③体现了国际工人阶级的联合

④说明工人已经关注自身的政治权益

A.②④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1、有史家评论道: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

C.符合了当时的国情D.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22、在鸦片战争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买办”被视为洋商之奴,唯知奔走奉命,为世人所不齿。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买办”却成为许多留学生和下台的外交官员的首选职业,连不少政界名流都争相与他们交往。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B.买办在中外贸易中的作用增强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23、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材料

(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4)1990年,浦东新区开发开放

A.上海工业化一瞥B.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C.改革开放在上海D.上海,红色的摇篮

24、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连续三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

万吨),据此推断这三年是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第一年

19505

164.0

419.6

1189.3

第二年

20000

196.9

477.0

1563.1

第三年

17000

170.9

410.4

1214.7

A.1949~1951年B.1957~1959年C.1967~1969年D.1978~1980年

25、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B.顽固守旧人士反对新式的交通工具

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传统伦理观念D.现代交通工具未改变中国交通状况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陈寅恪指出,文艺复兴向我们证明了一个貌似悖谬的道理:

文化的复活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创新只能通过复兴才能实现。

文艺复兴的经验和新文化运动的教训证明,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

——刘军宁《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

运用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事实,对材料中陈寅恪的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

可就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361年,商鞅带着实践法家思想的梦想投奔秦国。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商鞅变法拉开了序幕。

农耕是强国之道,战争是称霸之路。

秦国决心以发展农业为手段来实现称霸天下的梦想。

而在秦孝公和商鞅这两位变法主角的背后,却是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始于公元前342年的商鞅变法,就成为秦国能否由弱小走向强盛的重要标志。

从“秦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最基本的内容,是强化军事力量,发展农业生产。

短短20年,秦国便从一个为六国所不齿的西戎小国一跃而激变为战国七雄之首。

——摘编自纪录片《大秦岭·第一集宏基伟业》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措施的主要特点。

(3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化解“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实质。

(7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我国钱币自商代起源后,钱币形态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阶段

时间

特征

钱币萌芽

商朝晚期到春秋初期

形态上比较原始;开启后世铜铸币先河;没有出现文字。

纪地钱币

春秋初到战国晚期

钱币上出现文字,以纪地为主;种类进一步增多;钱币的标准化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出现圆形化趋势。

铢两钱币

秦统一到唐中期

由纪地变为纪重;钱币的形制初步统一;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年号钱币

唐中期到清朝覆灭

钱币的质地多样,宋朝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银为主;少数民族铸币深受汉族铸币的影响;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摘录自张宏明《钱币》

提取材料中关于钱币的任意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一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

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

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

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

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

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

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2018年3月5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英国议会是政府施政的监督者,议会监察专员署是议会的代理办事

机构。

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

 

30.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14-20世纪国际金融中心历史变迁情况表

时间

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新增)

所属国家(区域)

14世纪中叶—16世纪末

佛罗伦萨

意大利

17世纪—18世纪后期

阿姆斯特丹

荷兰

18世纪后期—20世纪四十年代

伦敦

英国

20世纪四十年代—20世纪七十年代初

纽约

美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东京、新加坡、香港

亚太地区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上海、深圳等

——摘编自潘英丽《国际金融中心:

历史经验与未来中国》

阅读材料,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

(要求:

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ACCBCACCBBADBBDBCBDBCABBC

26.【本题不提供答案,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一:

文化创新通过继承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实现。

文艺复兴运动高举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提倡人文主义,追求现世的幸福,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打破了基督教神学的精神枷锁,为资产阶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启蒙运动兴起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继承古代白话小说的优秀遗产,掀起文学革命,推行白话文,为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和文化平民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近代思想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示例二:

文化创新在否定传统文化基础上得以实现。

文艺复兴运动将斗争指向神学世界观,确立了人文主义世界观,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推动了宗教改革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封建礼教,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树立了民主、科学意识,推动了近代思想解放和发展。

27.【答案】

(1)特点:

依法治国(实行法治);农战结合(耕战结合)。

(3分)

(2)措施:

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移风易俗。

实质:

封建化。

(7分)

32(10分)示例1:

钱币形制逐渐走向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满足战争需要,铸造了形态各异的货币,如刀形、铲形币等;随着秦朝的统一,货币随之统一为圆形方孔钱,此后历朝所铸金属货币沿用这一形制。

货币形制的统一,反映了中央集权的确立和演变,可能也反映了古人的宇宙观的变化。

同时便利了携带,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钱币形制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示例2:

钱币命名范式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春秋以后,钱币命名范式主要经历了“纪地”到“纪重”再到“年号”范式。

春秋初年,钱币上出现文字,以纪地为主;秦朝开始到唐朝中期,钱币逐渐以重量命名,如半两钱、五铢钱等;唐朝中期出现“开元通宝”,但这里的“开元”不是年号而是“开辟新纪元”的意思,此后钱币逐渐以年号命名直至清朝覆灭。

钱币命名范式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治的变迁、经济的发展等。

示例3:

古代中国金属货币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钱币质地逐渐多样化。

宋朝之前,我国货币主要为金属货币;北宋四川地区开始出现纸币“交子”,但在金属货币仍然占主导地位。

纸币的出现,反映了金属货币有缺陷,如易磨损、不便于携带,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纸币比金属货币容易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金属货币和纸币同时流通,且金属货币占据主导地位,而纸币流通范围有限,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不利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纸币未能取代金属货币占据主导地位,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水平。

示例4:

钱币顺应社会发展而不断变革。

商周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交换增多,货币开始出现,但因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钱币形态比较原始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商品经济得到发展,钱币的作用不断增强;社会分裂割据,钱币有明显的其余差异,为满足诸侯争霸需要,统治者更加重视钱币的作用。

从秦汉到隋唐,统一已是中国社会发展主流,社会经济总体持续发展,钱币形制、规格、兑换比例统一并逐步形成。

唐朝之后一直到晚晴,商品经济持续发展,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使得货币体系逐步完善,钱币形态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纸币;随着内外经济联系的增多,中国钱币对少数民族和海外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见,钱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推动者钱币体系的不断完善。

33.(10分)

(1)意义:

(6分,任答三点)

①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监察制度的经验;

②整顿吏治,防治腐败,保障了国家机构正常运转;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④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相似之处:

(4分,任答两点)

①政府高度重视;

②监察体系多元,监察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③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

④制定监察法规,规范监察权力运行。

26.(10分)

答案示例:

1、科技革命是推动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

2、国际金融中心的分布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

3、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它反映了国家实力的消长

4、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分布反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5、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分布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