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识总结及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0957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识总结及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识总结及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识总结及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识总结及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识总结及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识总结及试题.docx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识总结及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识总结及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识总结及试题.docx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识总结及试题

§图形的旋转

概念:

将图形绕一个顶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图形上点的位置

性质: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基本画法:

将图形上的一些特殊点与旋转中心连接,以旋转中心为圆心,连线段长为半径画图,按照旋转的角度来找出对应点,再画出所有的对应线段。

典型题:

确定图形的旋转角度、确定图形的旋转中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图题、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1、中心对称的概念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点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中心对称的性质:

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把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4、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对比

轴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

图形沿对称轴对折(翻折180°)后重合

图形绕对称中心旋转180°重合

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称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别对称中心平分

常见题型:

识别中心对称、画图

§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概念)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5、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不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直接证明命题的结论成立,而是先提出与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由这个“假设”出发推导出矛盾,说明假设是不成立的,因而命题的结论是成立的。

常见题型:

运用性质求值、添加条件题、实际问题相结合、体现数学思想的题型、

例6: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BC,BC=6cm,点P、Q分别以A、C点同时出发,P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D运动,Q以2cm/s的速度由C出发向B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则当x=时,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的概念和性质

有一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矩形也叫做长方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时行不行,它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具有的性质: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判定矩形的条件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菱形的概念与性质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4、判定菱形的条件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概念)

(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5、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条件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且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特殊的矩形,也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特殊的菱形。

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正方形的条件:

(1)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概念)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中线的概念和性质

连接三角形两边重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

(1)区别: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分这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但不经过这个三角形的任何顶点;而三角形的中线只平分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不平行于这个三角形的任何边,但经过它所平分的边相对的顶点。

(2)联系:

三角形的一边上的中线与这边对应的中位线能够互相平分。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P是AB上一点,E、F分别是、BC、AD的中点,连接PE、PC、PD、PF.设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m,则S△PCE+S△PDF=(  )

A1/4mB1/2mC1/3MD3/5M

2、在▱ABCD中,AC、BD相交于O,AC=10,BD=8,则AD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

(3)A、AD>1B、1<AD<9C、AD<9D、AD>9

3、如图,所示,将五个边长都为1cm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其中点

A、B、C、D分别是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如果有n个这样大小的正方形这样摆放,则阴影面积的总和是cm2.

4、如图,在△ABC中,M是BC边的中点,AP平分∠A,BP⊥AP于

点P、若AB=12,AC=22,则MP的长为

5如图,矩形ABCD中,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BC上由B向C移动时,点R不动,那么EF的长度

 (用“变大”、“变小”和“不变”填空)

 

6: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M、N分别是两条对角线BD、AC的中点,求证:

MN∥BC且

 

7:

如图,在ΔABC中,AB=AC,点O在ΔABC的内部,∠BOC=90°,OB=OC,点D、E、F、G分别是边AB、OB、OC、AC的中点。

(1)求证:

四边形DEFG是矩形

(2)若DE=2,EF=3,求△ABC的面积

 

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B作BE⊥CD,垂足为E,连结AE.F为AE上一点,且∠BFE=∠C.

(1)求证:

△ABF∽△EAD;

(2)若AB=4,BE=3,求AE的长;

(3)在

(1)、

(2)的条件下,若AD=3,求BF的长.

9.如图,在梯形ABCD中,

,点

由B出发沿BD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线段EF由DC出发沿DA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交

于Q,连接PE.若设运动时间为

(s)(

).解答下列问题:

(1)当

为何值时,

(2)当t为何值时,线段EF把梯形ABCD的面积分成2:

3两部分。

(3)连接

,在上述运动过程中,五边形

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

 

10、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60°,直线EF经过点C,分别交AB、AD的延长线于E、F两点,连接ED、FB相交于点H.

(1)找出图中与△BEC相似的三角形,并选一对给予证明;

(2)如果菱形的边长是3,DF=2,求BE的长;

(3)请说明BD²=DH﹒DE的理由.

 

11.将边长OA=8,OC=10的矩形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O为原点,顶点

C、A分别在

轴和y轴上.在

、OC边上选取适当的点

、F,连接EF,将△EOF沿EF折叠,使点

落在

边上的点

处.

图①图②图③

(1)如图①,当点F与点C重合时,OE的长度为;

(2)如图②,当点F与点C不重合时,过点D作DG∥y轴交EF于点

,交

于点

.

求证:

EO=DT;

(3)在

(2)的条件下,设

,写出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

(4)如图③,将矩形

变为平行四边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且OC=10,OC边上的高等于8,点F与点C不重合,过点D作DG∥y轴交EF于点

,交

于点

,求出这时

的坐标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求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

(1).证出∠BAF=∠AED,∠AFB=∠D得出相似

(2).用勾股定理求出AE=5

(3).由

(1)得:

,得BF=

1).

(2).

(3).S五边形CDEPF=S△BCD=8

26、解:

(1)△BEC∽△AEF△BEC∽△DCF…………………(2分)

∵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D,BC∥AD

∴∠BEC=∠DCF,∠BCE=∠DFC

∴△BEC∽△DCF…………………(4分)

(2)由题意可得,BC=CD=3

∵△BEC∽△DCF

∴BE=…………………(8分)

(3)∵∠A=60°,∴△ABD是等边三角形,

∴BD=3∠EBD=∠FDB=120°

又∵

∴△EBD∽△BDF…………………(10分)

∴∠BED=∠DBF

又∵∠BDH=∠HDB

∴△EBD∽△BHD

即BD²=DH﹒DE…………………(12分)

(2)证明:

∵△EDF是由△EFO折叠得到的,∴∠1=∠2.

又∵DG∥y轴,∠1=∠3.

∴∠2=∠3.∴DE=DT.

∵DE=EO,∴EO=DT.…………………………2分

(3)

.…………………………3分

4﹤x≤8.………………………………………………………………………………………4分

(4)解:

连接OT,

由折叠性质可得OT=DT.

∵DG=8,TG=y,

∴OT=DT=8-y.

∵DG∥y轴,∴DG⊥x轴.

在Rt△OTG中,∵

解:

延长BP与AC相交于D,延长MP与AB相交于E

因为∠1=∠3,AP⊥BD,AP=AP

所以△ABP≌△APD

于是BP=PD,

故PM∥AC

所以∠2=∠3

又因为∠1=∠3

所以∠1=∠2,EP=AE=

1

2

AB=1/2×12=6

AD=2EP=2×6=12

DC=22-12=10

PM=

1

2

DC=

1

2

×10=5

故MP的长为5.

故答案为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