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信行业经济社会影响力研究报告.docx
《我国微信行业经济社会影响力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微信行业经济社会影响力研究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微信行业经济社会影响力研究报告
2015微信经济社会影响力研究报告
2016年5月
主要观点
微信坚持创新驱动,保持全球领先的用户规模和发展速度,截至2015年底,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6.97亿;公众平台汇聚超1000万公众账号、20万第三方开发者。
企业号助力企业互联化建设,重构工作场景中的人际互动,连接企业内外的实体和虚拟关系。
截至2015年11月底,企业号用户总量超1000万,日活跃用户超200万,日发消息超1200万条。
微信近一年来直接带动信息消费1381亿元,同比增长45%,相当于2015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4.31%。
微信带动流量消费1254亿元,同比增长44.7%,贡献行业流量收入约三分之一;46%用户更换智能手机与微信有直接或间接关联。
微信在生活、交通、购物等方面,直接带动传统消费2752亿元。
微信拓展就业机会与工作岗位,带动社会就业达1747万人,同比增长73.5%,其中直接就业439万人,间接就业1308万人。
微信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在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商业服务、普惠金融、益民服务、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诸多重点领域实施“微信+”行动。
微信五年历程,从原生阶段、开放阶段,进入当前的生态阶段,践行“五位一体”创新体系:
思维创新为本,技术创新为基,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为翼,集成推进业态创新。
微信致力于做好“连接一切”的智能连接器,连接人、设备、生
活、产业、社会乃至万物互联,构建整体统一、多样丰富、开放循环、协同可持续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打造“命运共同体”:
系统内万物生长、互利共生,物种协同进化;系统整体动态均衡、螺旋上升,系统协同进化。
微信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深化“互联网元器件”价值,推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生产力,加快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助力打造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形态,对社会发展产生全局性、系统性影响。
微信促进新消费引领:
拉动信息消费,成为主要驱动力;提质传统消费,实现消费与有效供给协同对接;优化消费环境,保障消费安全、保护用户权益、拓展农村市场、培育国际市场。
微信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连接产业全价值链,以公众号、企业号为功能集成、能力开放的平台载体,助力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生产模式改革,推动效率提升、成本降低,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微信和谐人际环境、转变生活方式、培育社会公益,近一年千万网友通过微信参与公益捐助,公益平台捐款总额达5.4亿元;96%的用户认为微信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政务微信和城市服务创新公共管理,加快简政放权,助力建设开放、透明、服务型政府;微信构建“互联网+”时代开放共赢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促进城市发展;微信跨境支付、公众平台为跨境消费、商贸、外交等提供有力支撑,增进国际交流。
自2011年1月21日微信1.0版发布,微信完成了其第一个五年发展历程。
微信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创新先导,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深度植入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攻坚阶段,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微信紧密契合时代潮流,致力于做好“连接一切”的智能连接器,构建开放协同的生态系统,不断拓展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催生发展新动能,促进新消费引领,助力供给侧改革,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微信发展概况
微信坚持升级功能、完善服务、支持原创、开放平台,提升用户体验,保持了全球领先的用户规模和发展速度。
截至2015年底,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39%至6.97亿,并持续提升海外市场(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的用户参与度,目前已支持20种外语版本,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微信的功能服务不断迭代创新:
社交通信,升级语音、视频聊天及朋友圈功能,推出群管理工具等;微信支付,实现刷卡、扫码、转
账、公众号和APP支付,满足不同支付场景,累计绑卡用户数超2亿;公众平台,成为移动互联时代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平台之一,汇聚了超1000万的公众账号、20万的第三方开发者;企业号,为政府、企业及各类组织提供移动应用入口和信息化平台,自2014年9月推出仅一年多时间,至2015年11月底,企业号账号已达60万,用户总量超1000万,日活跃用户超200万,日发消息超1200万条;城市服务,与地方政府合作,提供民生缴费、医疗挂号、生活服务、智慧交通、公安交警等公共服务,至2015年12月已上线16个省78个城市;微信硬件平台、生物认证开放平台等更多的功能服务持续推出。
二、微信创新驱动发展
微信发展的历程是创新的历程,始终以创新为先导,整合创新要素、激发内生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践行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和借鉴意义。
2.1微信的发展阶段
自2010年11月启动、2011年1月1.0版发布,微信走过了五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五年里,国家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推动“四化同步”,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宽带中国战略,促进信息消费,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有利的宏观、产业政策及环境,为微信的高速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前提保障。
五年历程,微信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向着更广阔的远景迈进。
图1微信发展阶段历程
原生阶段(2010年底至2012年中):
作为私密社交、即时通信的
社交通信工具,微信不断完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媒体聊天以及朋友圈、摇一摇、扫一扫等原生功能,以连接人与人为主,实现用户快速汇集。
开放阶段(2012年中至2014年底):
作为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开放平台,微信先后推出公众号、微信支付、企业号等战略级核心平台,开放能力,共享资源,实现人与生活、商业以及产业间的连接。
生态阶段(2014年底至目前):
构建互利共生、万物生长的生态系统,微信深化开放与融合,协同线上线下,推进智慧解决方案,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实现人与设备、万物、社会的连接。
2.2“五位一体”创新体系
微信践行创新驱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推动产业变革与经济社会升级,产生深远影响。
梳理微信的创新体系,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五位一体”:
思维创新为本,技术创新为基,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为翼,集成推进业态创新。
图2“五位一体”的创新体系
(一)思维创新:
生态思维,协同进化
思维创新是发展本源,自启动之始,微信便实践“用户、体验、极致、迭代、简约、平台、数据、跨界”等互联网思维,并引领这些思维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
随着发展演化,逐步集成与创新,形成了与发展阶段相适配的以“协同、开放、共享、进化、可持续”为特征的生态思维。
生态思维的基石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通过微信用户能够便捷高效的获取价值、创造价值;核心是微信与用户、产业及社会共同构建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在这里所有参与主体能够协同进化与和谐发展。
微信生态思维,体现在行动上,做好“连接一切”,功能和信息有所为有所不为,更高效帮助用户完成任务;体现在机制上,坚持规则透明、能力开放与资源共享,各主体基于平台创造更多价值;体现在成果上,成为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与创新要素,激发活力与动能,推动整体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创新:
技术先行,引领发展
技术创新是发展基础,微信坚持技术先行,强调技术前瞻性,在行业中,尤其是即时通信、移动支付、社交网络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据《互联网技术创新观察报告(2014)》,在即时通讯领域,自1994年有专利申请至2014年11月底共检索出中国境内公开专利4469件,腾讯公司(QQ和微信)以501件高居首位,是第二名的近2倍;其中专属微信58件,覆盖了消息推送、聊天记录管理、公众账号管理、身份认证、地理位置管理、第三方接入、邮件处理等多个产品特征。
截至2015年12月,微信共申请超过800件国内专利,授权超过200件,申请400件国外专利,授权超过100件,且腾讯公司的“一种绑定即时通信识别码与无线通信识别码的方法”获得第十七届中国专利金奖。
目前,微信正积极布局推进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未来信息通信关键技术。
微信成立了模式识别中心,研究方向包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生物认证、语音合成、音频指纹、语义理解、数据挖掘等,部分成果已广泛应用,如语音输入和大数据支撑朋友圈广告等。
(三)应用创新:
拓展连接、完善生态
应用创新是发展牵引力,微信采用迭代、集成、渐进等方式持续创新应用,丰富功能形态,提升体验感知。
聚焦连接的基础设施与发展的生态系统,是微信应用创新的两大核心方向。
应用创新拓展连接边界,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
语音、视频交互不断升级聊天、群组、朋友圈等社交体验;微信支付、二维码实现线上与线下有机协同;WiFi连接、卡包打造新型的消费者与商家连接纽带;扫一扫除了扫码还可以扫封面、扫街景、实时翻译;摇一摇从人与人的连接,延伸到歌曲、电视等媒体互动;硬件平台立志人、设备、厂家的共赢互联等。
应用创新完善组织生态的互联网化,从万物互联到万物生长:
订阅号、朋友圈广告等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新路径;服务号、企业号助力企业及各类组织营销服务、运营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城市服务让政府管理、公共服务更便捷、更智慧。
(四)模式创新:
自组织式、生态协同
模式创新是发展的另一牵引力,微信通过自组织、生态协同等方式推动经营模式、生产模式与组织模式创新。
以海量连接为基础,支付、平台、数据等核心能力为支撑,模式创新从理念到实践不断向水平宽度与垂直深度演进。
微信以二维码、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内核打通接入、平台、交易、分享等环节,丰富卡包、WiFi、摇一摇等能力整合与应用,构建完善的O2O模式闭环,深入商业服务线下场景,实现服务全流程的数据化和在线化,线上线下互动推动商业服务全面走向数据驱动的个性化精准服务,O2O模式创新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范围延展,激发新消费、塑造新创业。
社交平台、开放平台及硬件平台,紧密联系消费者与生产企业,推动C2B模式及众筹模式创新,消费者需求、行为大数据聚合分析以及用户参与机制,帮助企业寻求规模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的均衡点,转变生产和组织方式增加有效投资和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五)业态创新:
创新集成、经济新形态
业态创新是集思维、技术、应用、模式等要素之大成者,微信以创新驱动与产业融合,催生数字社会的经济新形态:
加速电子商务去中心化、革新互联网金融、普及共享经济,注入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
微信集成电子商务所需的运营、管理、渠道、交易、应用开发等一体化能力工具,构建去中心化模式,极致简化流程、减低能力门槛,推动微店等社会化电商及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加速个人创业。
微众银行,提供微粒贷,“无抵押、无担保,随借随还、按日计息”,以用户
微信支付和互联网行为作为征信补充,满足小微贷款需求,实时审批发放。
以社交和开放平台为依托,促进供需匹配,激活闲置资源,实现个体间人力、物资等商品和服务的共享交换,从滴滴出行到餐饮、家政、房产等,微信积极推动共享经济普及发展。
三、微信的“互联网+”生态
“互联网+”是经济社会新常态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阶段,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基础上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发展新形态,更强调平台化的数据汇集和深度应用,产生化学反应、放大效应。
微信积极顺应趋势,突出领先互联网企业的主体作用,全力推进“互联网+”发展,致力于做好“智能连接器”,构建开放和谐的生态系统,促进系统协同进化,不断拓展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创新聚合资源激发活力,推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催生发展新动能,助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升级。
3.1微信的生态系统视图
微信是应用工具,更是开放体系,这个体系庞大而包容,从公众、设备到企业、政府,从生活、消费到产业、社会,从互联网应用到实体商品,从生产经营到公共服务,微信与各领域各主体构成了统一整体,相互影响、互利共生,达成相对稳定的动态均衡、开放循环并协同进化,这就是微信的“互联网+”生态系统。
微信生态系统共分为四层。
微信居于应用层,以客户感知为中心不断创新和优化原生应用、开放平台;面向接入层,微信是连接的基础设施,通过即时通讯、私密社交连接了人与人,通过网络接口、开放能力连接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
面向产业层和社会层,微信是融
合的创新要素,一方面通过微信支付、开放平台、城市服务以及更多应用工具连接人与产业、人与社会;另一方面,产业与社会各主体、各领域利用微信,嵌入自身组织流程和商业结构,实现价值创造与升级。
图3微信的“互联网+”生态系统
微信生态系统具备四个方面典型表现。
一是整体统一性,各生态主体,既拥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保证足够的生长空间,又紧密关联交互影响构成统一整体。
二是多样丰富性,不论哪个年龄层次,从青年到老年;不论何种组织类型,从个人、企业到政府、公共机构,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不论地域分布在哪里,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各生态主体均能在系统中找到适合位置。
三是开放循环性,各生态主体间资源流动、价值转换、信息交流,保持有机联系和有序循环。
四是进化协同性,一个主体进化通过传导机理作用于其直接关联主体,进而衍射至整个系统,带动系统及其他主体协同进化,而微信正着力在协同进化中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
3.2微信的价值定位:
智能连接器
生态系统中,微信的价值定位是什么?
“连接器”,这是微信给出的明确答案。
实际上,从启动伊始,微信便追逐连接器的价值,不断推进连接器的功能价值升级,随着进入生态阶段及“互联网+”时代,逐步进化为“智能连接器”。
而这“连接力量”正是微信作用于经济社会的源动力。
微信的“智能连接器”,从连接对象上看经历了三个阶段,正契合其发展阶段,反言之,连接对象的变化也是微信发展阶段划分的关键标志之一。
在原生阶段,是连接人与人的“人联网”,关联QQ/手机通讯录导入、摇一摇加好友、搜索附近的人、朋友圈互动等,从熟人、陌生人、社交圈等多方面完善人际连接;在开放阶段,连接人与生活、商业、产业,支付、公众号等不断拓展商业连接版图,打通线上与线下;在生态阶段,硬件平台、城市服务以及更多能力连接延伸至设备、社会,是“连接一切”的万物互联,万物生长。
微信的“智能连接器”,从连接内容上看可分为信息连接器、服务连接器和功能连接器三类。
信息连接器,微信拓展了信息传递、交互与内容生产的渠道,打破了组织内外及线上线下的信息壁垒,成为用户信息获取的第一来源;服务连接器,社交、购物、金融、交通、医疗、教育、旅游、娱乐、政务等等,微信为各类服务主体与受众提供了服务交互平台,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服务深度开发与推广的空间;功能连接器,微信是功能元器件,开放各种能力与接口,任何组织、机构、企业基于微信进行再创造、再组建,形成更有价值的应用、
产品和服务,让价值创造更多价值。
微信专注做好连接器,对大量原有业务进行调整甚至直接舍弃,目的是打造成更为简单、纯粹,更加适配经济社会的智能连接器,以连接力量给予生态系统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协同各生态主体更健康和谐发展,对于腾讯,对于微信,“自己只掌握‘半条命’,而另外‘半条命’依靠更为广泛的社会各界以及合作伙伴”。
3.3微信生态系统进化论
微信生态系统根植于经济社会环境之中,遵循生态运演规律,和谐统一与协同进化,一方面系统内万物生长、互利共生,实现物种进化;另一方面系统整体动态均衡、螺旋上升,实现系统进化。
微信生态系统是全部主体与环境打造的“命运共同体”。
图4微信生态系统进化论
(一)物种进化:
万物生长、互利共生
微信生态系统是由个人、设备、组织和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共同
构成,包括生产者、供给者、消费者与管理者,这些生态主体相互作
用构成价值链,不同的链相互交织形成价值网,资源、价值和信息等通过价值网在生态主体与环境间流动和循环,以交换、共享、创造、转化等关系为纽带,实现系统内万物生长,实现生态主体间以及主体与环境互利共生。
从系统论角度看,任何物种的进化都是与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物种进化不是孤立现象,以生态系统为背景,并受生态系统内各种因素的深刻影响,物种进化是与系统内其他主体和生态环境的一种协同进化。
微信生态系统中,微信致力于做好智能连接器,不断升级“互联网元器件”功能服务,创新驱动自身进化,连接力量作用于系统其他主体,推动这些主体在自我管理、价值创造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进化,增加公众福祉,提高组织价值,促进产业转型,完善社会管理;同时,生态系统内其他主体需求升级、技术进步、模式创新、效率提升、组织变革等加快进化,也必定作用于微信,推动微信的进化。
(二)系统进化:
动态均衡、螺旋上升
微信生态系统,静态看是一个万物共生的系统,从动态看是一个螺旋前进的系统,从连接力量到经济社会效能,生态系统不断进化,主要体现在种群多样性增强,系统均衡性提高和生产力提升三个方面。
种群多样性增强。
技术、应用、模式、业态等进步革新,微信连接数量快速增多,连接种类不断丰富,连接方式日趋多元,影响范围持续扩大,对经济社会各产业各领域的融合与作用不断深化。
种群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内在丰富性和整体联系性的外在表现,促进了系统资源、信息的良性循环及价值创造。
系统均衡性提高。
微信价值一半源自自身,另一半源自社会、合作伙伴的再创造,依托连接力量,微信生态主体间的联系密度更强、联系方式更灵活,推进整个系统的结构更稳定、弹性更大,具备了更高的环境适应度和风险抗御力,微信与各主体、合作伙伴成长与价值同步。
生产力提升。
微信生态系统进化最终体现在促进生产力提升,在微观层,创新产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培育新的业态,创造更多的新机会;在宏观层,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刺激新消费、促进供给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微信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和贡献不断提升。
3.4“微信+”行动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正式发布实施,提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微信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在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打造“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助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5“微信+”行动
(一)微信+创业创新
微信全面做好创业创新支撑,利用技术优势、用户聚合和产业整合能力,面向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等各类创业创新主体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支付、账号授权、存储与计算能力等资源,提供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和营销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提高主体信息化水平,降低门槛,加强创业创新资源汇聚、共享与合作,培育和孵化具有良好商业模式、客户感知的产品服务,促进创新成果及时转化。
微信积极打造网络众创空间,为各类创业创新主体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构建开放式创业创新体系。
微信开放平台为企业、创业者等提供移动应用开发、网站应用开发、公众账号开发、公众号第三方开发等创业创新服务形态;打通线上与线下,举办“开发者培训班”、“微信公开课”,成立“微信智慧工坊”,搭建官方团队、企业、开发者多方联动的线下沟通平台,积极开展培训、案例分享与解析、方案输出、现场商务洽谈等,已形成一个健康良性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
(二)微信+协同制造
协助制造企业发展个性化定制。
微信硬件平台以用户ID体系为基础,提供硬件联网,信息流转和数据服务能力等智能硬件服务,实现人、设备、厂家的互联互通。
企业通过硬件平台、公众号采集和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互联网化改造;微信公众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更宽广、低成本渠道,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
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硬件平台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互联互通,整合数据为产品优化提供科学支撑;用户通过平台反馈产品问题,企业开展远程维护、质量诊断等在线增值服务,提高沟通与服务效率,推动服务化转型。
(三)微信+现代农业
应用二维码、位置识别、物联网等技术,微信在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积极推广溯源防伪,与农产品企业等合作,实现农产品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助力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并不断扩大溯源体系覆盖面。
通过扫一扫便捷进行溯源防伪查询,树立消费者信心、打造可靠购买渠道、强化企业与用户互动等。
大力发展定制农业,协助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腾讯为村开放平台通过开放平台引入资源对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聚集企业与社会资源帮扶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并结合微信公众平台与微店推广,影响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加强产销衔接,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变革,提高农业产品的价值实现。
(四)微信+商业服务
创新商业服务模式,培育新业态。
大数据助力商户精准营销,微信支付多样化交易实现,公众号、卡包、WiFi、扫一扫、摇一摇等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入口,连接无处不在。
卡包拓展了创新性消费与社交链思维,方便个人卡券管理和使用,商家通过管理平台灵活定制服务内容;基于朋友背书的优惠券,有效提高使用率,带动用户消费,实现价值转化。
提供完整的O2O智慧零售解决方案。
线下通过微信支付、WiFi摇一摇等方式便捷的连接用户,完成闭环,将线下行为数据化;线上通过社交营销支撑体系实现用户画像跟踪,为商户进行精准的二次营销提供了条件,建立了基于消费与社交的闭环,有效提高了各方价值。
微信智慧零售方案为零售、餐饮、酒店等一系列线下实体提供解决方案,促进智慧商圈的发展。
(五)微信+普惠金融
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微信支付实现多种支付方式,提供多种营销新工具,满足不同商业场景,完善安全保障,提升支付与交易体验,依托微信海量用户和关系链,日益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成为商户营销推广模式转变的核心力量。
理财通、微众银行拓展提供创新金融服务的广度,更好的满足了中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和个人的投资、融资需求。
“微粒贷”结合传统银行信贷信息及社交数据计算用户信用状况,银行与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合作为征信提供了可靠且具有网络特征的大数据,将有助于发展市场化个人网络
征信业务。
(六)微信+益民服务
协助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
政府机关公众号成为政务工作的新媒体,主动发布政务信息及加强公众参与;城市服务提供了政务民生统一服务平台,便捷办理医疗、社保、交通、税务、公积金、出入境、公安户政、教育等业务。
政务公众号与城市服务,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响应速度,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是公开公共数据资源的移动互联网新途径,能够促进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进一步创新公共管理模式。
微信拓展生活领域,形成便民服务新业态。
水电气缴费让用户足不出户享受指尖生活缴费;餐饮、家政、物流、教育、医疗、旅游、酒店、停车、社区等多领域合作形成智慧解决方案,发展O2O服务新模式;从春晚互动摇红包到扫码添加电视节目,实现信息发布及观众互动投票等,创新电视互动的服务业态等等。
以“微信+医疗”为例,微信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用户线上实现挂号、候诊、缴费、报告查询,提高医疗运行效率及医疗体验;远程医疗实现多媒体智慧化会诊以及智能分级诊疗;联合医疗机构,在医院内部合理推荐医生资源,在医疗机构之间根据患者病情优化配置医疗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健康指标监控等个人健康管理服务。
(七)微信+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