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推求师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5363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20推求师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620推求师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620推求师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620推求师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620推求师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20推求师意.docx

《620推求师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0推求师意.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20推求师意.docx

620推求师意

欢迎访问:

<篇名>推求师意

书名:

推求师意

作者:

戴思恭

朝代:

年份:

公元1368年—1644年

<目录>

<篇名>序

属性:

夫师者,指引之功也。

必须学人随事精察,真积力久;而于师之引而不发者,始得见其跃如者焉。

或不然,师者未必能引进,学人未必能起予。

二者须先之也,夫何益之有哉?

故曰∶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举一偶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斯之谓欤!

予于敛之名家,获睹是编,观其中之所语,皆本丹溪

先生之意,门人弟子惟求其意,而发其所未发者,此所谓引而不发,而得其跃如者焉!

予深喜之,遂录以

归,后休之。

率口项君恬以疚,来就予治。

予邑石墅陈子桷,以医而至予馆,因出以示之。

二人者心意

相得,一则曰∶是可以益于吾疚也;一则曰∶是可以补于吾医也。

乃相告于予曰∶吾二人共梓之,以垂

不朽,何如?

予曰∶医乃仁术也,笔之于书,欲天下同归于仁也。

今若刻布以广其传,则天下病者有所益,

而天下医者有所补,其仁惠及于天下大矣!

岂特二子

然哉?

此予之所深嘉也,又能善推予之所欲推矣,因题之曰∶《推求师意》。

故僭序之,以志喜焉。

\x时嘉靖甲午七月五日新安汪机省之序\x

<目录>

<篇名>序

属性:

玉峰子以病谂惟宜,惟宜医学邃轩岐,厥治多奇疗,士林推之,寻厥徼妙,则石山居士钥之。

山早服儒,已旁摭古方书,搜厥大成,以医名,时惟宜者,复感通其旨绪,相订以言,相成以意。

石山

之精神命脉君子,于是乎谓其有世之者也。

岁在午,玉峰子养病江村,适惟宜手其《推求师意》上下卷来

示,且再拜请序。

予展诵之,见其所论,阴阳变状,并所原病脉,以酌厥剂者,直下膜见,参《素》、

《难》以出玄。

详其所着,知其为丹溪未竟之意,其门人戴元礼者阐之,编而次其意者石山,校而寿其

意者惟宜也。

喟曰∶甚矣!

医理之艰也,匪医之艰,维意之艰。

夫医传言也,言所弗传忘言也,以神遇弗

以言遇则窍,以神批窍,以意导理,生于及慧,生于弗及,刃有余用,目无全解矣!

否则糟粕也矣,胶焉

而弗化也。

奚其医丹溪,授千古医学之心法,弗能巧人也。

元礼乃能冥

会其意,而推阐其所未尽;石山会丹溪、元礼心法之精思,欲世其仁也;惟宜乃能宏拓其意,而成就

其所欲为。

世恒道医古今弗相及,今石山、惟宜邃厥医以传,谓为丹溪。

元礼非欤!

故曰∶广丹溪之志者

,元礼也∶广元礼之志者,维石山作之,维惟宜述之也。

方今阴阳有,疠繁生,世可蔑斯人也与哉?

或曰∶所学于丹溪者众,专其论著为元礼也者。

何姬曰∶丹溪之门称高第者,元礼也。

理邃以玄,论微而

着。

微元礼,吾弗知其有也,是故以是归之也。

\x嘉靖甲午季秋之望玉峰王讽撰\x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疟

属性:

本草于知母、草果、乌梅、穿山甲皆言治疟。

然知母性寒,入治足阳明独盛之火,使其退就太阳也;

草果性温燥,治足太阳独盛之寒,使其退就阳明也。

二味合和,则无阴阳交作之变,故为君药。

常山

主寒热疟,吐胸中痰结,故用为臣。

甘草和诸药,乌梅去痰,槟榔除痰癖、破滞气,故用为佐。

穿山甲以

其穴山而居,遇水而入,则是出阴入阳,穿其经络于荣分,以破暑结之邪,故用为使。

若脾胃郁伏痰涎,用

之必效,苟或无痰,止是暑结荣分,独应足太阴血分热者,当发唇疮,此方无效。

《内经》诸病,惟疟最详。

语邪则风、寒、暑、湿四气,皆得留着而病疟;语邪入客处所,则有肠胃

别,荣卫之舍,脊骨之间,五脏膜原与入客于脏者,浅深不一;语其病状,则分寒热先后;语

寒热多寡,则因反时而病,以应令气生长收藏之。

此皆外邪所致也。

湿在脏者,止以风寒中于肾。

瘅疟

者,止以肺素有热。

然冬令之寒得中于肾,其四脏令气之邪又宁无入客于所属脏乎?

既肺本气之

热为疟,则四脏之气郁而为热者,又宁不似肺之为疟耶?

举例可知余也。

陈无择谓内伤七情、饥饱、

房劳,皆得郁而蕴积痰涎,其病气与卫气并则病疟。

盖内外所伤之邪,皆因客在荣气之舍,故疟有止

发之定期。

荣气有舍,犹行人之有传舍也。

荣卫之气日行一周,历五脏六腑十二经络,界分必有其舍,舍

与邪合,合则阴盛,阴盛则阳虚,于是阴阳相并而病作。

其作也,不惟脉外之卫虚并入于阴,《灵枢》所

谓足阳明与卫俱行者亦虚,阳明之气虚,则天真因水谷而充大者亦暂衰,所以疟作之际禁勿治刺,恐伤

胃气与其真也。

必待阴阳并极而退,荣卫天真胃气继而复集,邪留所客之地,然后治之;或当其

病未作之先,迎而夺之。

先生谓∶疟邪得于四气之初,胃气弱者即病,胃气强者伏而不动。

至于再感,胃

气重伤,其病乃作。

此为外邪,必用汗解。

虚者先以参、术实胃,加药取汗。

惟足属阴,最难得汗,汗

出至足

乃佳。

取汗非特麻黄,但开郁通经,其邪热则散为汗矣。

又云∶疟发于子后午前者,阳分受病,

易愈;午后亥前者,阴分,难愈。

必分阴阳气血药以佐之,观形察色以别之,尝从是法以治。

形壮色

泽者,病在气分,则通经开郁以取汗;色稍夭者,则补虚取汗。

挟痰者,先实其胃一二日,方服劫

药。

形弱色枯则不取汗,亦不可劫,补养,以通经调之。

形壮而色紫黑,病在血分,则开其涩滞。

色枯

者,补血调气。

此其常也。

至若取汗而不得汗,理血而血不开,非更求药,切中病情,直造邪所着处,

安能愈乎?

一老人疟、嗽半载,两尺脉数有力,色稍枯,盖服四兽饮等剂,中焦湿热下流,伏结于肾,以致肾

水上连于肺,故疟、嗽俱作。

参、术、芩、连、升麻、柴胡调中一二日,与黄柏丸两日,夜梦交通。

此肾热

欲解,故从前阴精窍而走散。

无忧也,次日疟、嗽顿止。

一富家子,年壮病疟,自卯足寒,至酉分方热,至寅初乃休,一日一夜止苏一时。

因思必为入房感寒所

致,问云∶九月暴寒夜半,有盗急起,不着中衣,当时足即冷,十日后疟作。

盖足阳明与冲脉合宗筋会于

气街,入房太甚则足阳明与冲脉之气皆夺于所用,其

寒乘虚而入,舍于二经;二经过胫,会足跗上,于是二经之阳气益损,不能渗荣其经络,故病作,卒

不得休。

因用参、术大补,附子行经,加散寒以取汗。

数日不得汗,病如前。

因思足跗道远,药力难及,

再以苍术、川芎、桃枝煎汤,盛以高桶,扶坐,浸足至膝,食顷,以前所服药饮之,汗出通身病愈。

生遇奇症,则设规矩,旁求曲会,施行以权。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消渴

属性:

太阴司天,寒水之胜,心火受郁,内热已甚,则当治内热为急,内热未甚,即当散寒解郁为急。

如《宣

明论》立方着于诸症条下者,具治漏风而渴,用牡蛎、防风、白术,先治漏风为急。

若心移寒于肺为肺消,

则以心火乘肺伤其气血为急,所移之寒,非正当其邪也,故用参、、熟地黄、北五味、桑皮、麦门冬、枸杞,

先救血气之衰,故不用寒药泄内热也。

若心移热于肺传于膈消,则以肺热为急,用麦门冬治肺中伏火为

君,栝蒌实、知母泄热为臣,甘草、北五味、生地黄、葛根、人参生津液益气血为佐。

若心火上炎于肺,必

由心有事会,不得其正,以致其脏气血之虚,故厥阴之火上逆,所以用茯神安心定志养神,竹叶、麦门

冬之凉以安其宅,则火有所归息矣。

是三条消渴,便见河间,处方酌量标本缓急轻重之宜、脏腑切当之药也。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喉痛

属性:

因于相火之微甚,微则正治,甚则反治,撩痰出血,三者随宜而施。

或于手大指少商出血行气,若肿

达于外,必外敷以药。

予尝以鹅翎蘸水醋缴咽中,摘出其痰。

盖酸能收其痰,又能消积血。

若乳蛾甚而

不散者,以小刀就蛾上出血,皆用马牙硝吹点咽喉,以退火邪,服射干、青黛、甘、桔、栀、芩、恶实、大

黄之类,随其攸利为方,以散上焦之热∶外敷如生地黄、韭根、伏龙肝皆可用。

若咽疮白者多涎,赤者多血,

大率与口疮同例,如蔷薇根皮、黄柏、青黛煎噙细咽。

先生言理中汤亦可治,详口疮条下。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肠痈

属性:

一妇以毒药去胎后,当脐右结块,块痛甚则寒热,

块与脐高一寸,痛不可按,脉洪数,谓曰∶止瘀血流溢于肠外肓膜之间,聚结为痈也。

遂用补气血、

行结滞、排脓之剂、三日决一锋针,脓血大出,内如粪状者臭甚。

病妇惊怕,予谓气血生肌则内外之窍

自合。

不旬日而愈。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肩痈

属性:

一人肩井后肿痛、身热且嗽,其肿按之不坚,此乃湿痰流结也。

遂用南星、半夏、栝蒌、葛根、芩、

连、竹沥作煎饮之,烧葱根肿上;另用白芥子、白矾作小丸,用煎药吞二十丸。

须臾痰随嗽出,半日约

去三四碗而愈。

凡治病必分其主治之药,先之以经气∶在阳明治湿热,锻石、柏皮之属;在厥阴治火热,腊茶、脑、

射之属。

次从所得之因∶食积加芦荟;磕伤加韭汁、没药。

疮脓溃而不出,加轻粉取之,无不愈。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咳嗽

属性:

人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金、水二脏必保养

之,使水不竭、金不亏,则木有制不猖狂矣。

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原病式》曰∶五志色欲之

动,皆属相火水衰,火无所畏,得以冲逆于肺,其水莫能救母之鬼贼,则肺之阴愈亏,必须泻火益水以救

金可也。

如姜、桂、半夏辛温燥热之剂,皆不宜用。

然于泻火,虽不比外邪郁发而为风寒暑湿之至者,亦须

分四脏所动之本气,各欲安之。

且火不惟伤肺之阴。

甚则亦害元阳,又必辨其所伤之阴阳孰轻孰重。

此条止

论虚者用参、术,其于益阴,如天麦门冬之属无有也。

至若治寒加细辛、干姜之属,亦无有也。

是皆要者,

尚且不备,况分经之剂乎?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疮疡瘾疹疥癣

属性:

《内经》有谓汗之则疮已者,谓温胜皮肤为疥癣者也。

治当饮以凉肌、和血、散湿热怫郁在皮肤之药;

外以杀虫、润燥、解痰涎凝结腠理之药敷之。

仲景谓∶疮不可汗,汗之则作。

此热郁肌肉,血腐为疮,

宜解郁热也。

或饮食之积所致,皆不宜汗,热有浅深故也。

疡即头疮,乃火热上炎,当治火于上,内使

之降,外令其散,亦敷以杀虫,退热之剂。

世方皆得以治,不足深论。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酒鼻

属性:

酒热所致乎?

曰∶不然。

不饮者,亦病此。

盖鼻者肺窍,而足阳明侠鼻上至目内,其位居面

之中,属土,为呼吸气息出入之门户,气血之精明者,皆上注于面,入于其窍。

故胃中湿热与中焦热

所化之血,上输于肺,随呼吸之息,熏蒸鼻端,凝结皮肤,遂成红赤、甚则盈面,不独在鼻也。

予尝

以凌霄花为末,和密陀僧,唾调敷,甚妙。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健忘

属性:

安神之外,犹可论否?

曰∶方论虽言怵惕思虑所伤,忧欲过损,惊恐伤心,心伤则健忘也。

予尝

思之,人生气禀不同,得气之清,则心之知觉者灵;得气之浊,则心之知觉者昏。

心之灵者,无有限量,

虽千百世已往之事,一过目则终身记之而不忘;心之昏者,虽无所伤,而目前事亦不能记矣。

刘河间谓

水清明,火昏浊。

故上善若水,下愚若火,此禀质使然。

设禀清浊混者,则不能耐事烦扰,烦扰则失其

灵而健忘。

血与气,人之神也。

经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静乃水之体,躁乃火之用,故性静则心存于中,动

则心忘于外,动不已则忘不已,忘不已则存于中者几希,故语后便忘,不俟终日。

所以老人多忘,盖由

役役扰扰纷纭交错,气血之阴于斯将竭,求其清明有所守。

而不为事物所乱者,百无一人焉!

由是言之,

药固有安心养血之功,不若平心易气,养其在己而已。

设使因痰健忘,乃一时之病,亦非独痰也。

凡心

有所寄与诸火热伤乱,其心皆健忘也。

《灵枢》谓盛恐伤志,志喜忘。

《内经》谓血并于下,气并于上,

乱而喜忘。

可不各从所由以治之哉?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痨瘵

属性:

《内经》无痨瘵之名,而有痨瘵之因。

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

其邪展转乘于五脏,遂至大骨枯槁,

大肉陷下,各见所合衰惫之症,真脏脉见则有死期。

二阳之病,则为风消、息贲。

三阳为病,其传为索泽

瘅,成为消中。

大肠移热于胃,胃移热于膀胱,胆则体养

而瘦。

尝贵后贱,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

暴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尽,形体

毁沮。

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

《灵枢》曰∶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

破脱肉,毛瘁色夭,死于冬。

又诸在肤肉脉筋骨之间者,各索所合之本脏,不得索于所不胜。

后世张仲景

立虚劳门,本于此也。

巢元方有虚劳,有蒸病,有注病,皆推于此也。

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

五劳

者,志劳,思劳,忧劳,心劳,瘦劳;六极者,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也;七伤者,曰阴寒,

曰阴萎,曰里急,曰精连,曰精少阴下湿,曰精滑,曰小便苦数,临事不举。

又曰∶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

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又五蒸病

者,骨蒸,脉蒸,皮蒸,肉蒸,内蒸。

遍身热多,又因热病愈后,食牛肉,或饮酒,或房欲而成。

诸注候者,

谓邪气居住人身之内,故名为注。

此由阴阳失守,经络空虚,风寒暑湿劳役之所致也。

或伤寒传诸阴不时

除,瘥而留滞,或宿食冷热不调而流注,或乍感生死之气,卒犯鬼物之精,皆能成病,变状多端。

凡此注

之为言住也,言其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

以上虚劳蒸注等候,近世方论所列之药众矣,未有一言以

归其要者。

盖人之生气与形耳,气为阳,形为阴,偏于阳则热,偏于阴则寒,况消万物莫甚于火。

夫痨瘵未

有形不瘠肉不消也,皆由精血不胜气之热火,当用寒凉以和之,益水以济之耳!

乃谓形不足须温之以气,岂

知,“温”乃“温存”。

非温热也。

气本阳而复得温则成亢阳矣,已涸之精血而加之以温热,天真何由而生

耶?

又有一等胎生骨细质弱者,精血必亏,此天癸已至而阴不能全盛与阳为配,及情欲动中,或劳役所使,

则君、相二火相扇而起,其亏少之阴水莫能制之,故内蒸五脏,外连四属,如是者,以禀赋夭短,岂药所能

治哉!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咳血

属性:

止从肺出,他无可言耶?

曰∶肺不独咳血,而亦唾血。

盖肺主气,气逆为咳;肾主水,水化液为唾。

脉上入肺,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故二脏相连,病则俱病,于是皆有咳唾血也。

有可分别者,涎唾中有少血散漫者,此肾从相火炎上之血也。

若血如红缕在痰中,咳而出者,此肺络受热

伤之血也,其病难已。

若咳白血,必死。

白血浅红色,似肉似肺也。

然肝亦唾血,肝藏血,肺藏气,肝

血不藏,乱气自两胁逆上,唾而出之。

《内经》有血枯症,先唾血,为气竭伤肝也。

又有咯血,咯与唾

少异。

唾出于气,上无所阻;咯出于痰,气郁喉咙之下,上不得出,咯而乃出。

求病所属之脏,咯、唾同

出于肾也。

余尝治三人,不咳唾而血见口中,从齿缝舌下来者,每用滋肾水、泻相火治之,不旬日而愈。

又治一人,因忧病咳唾血,面黧黑色,药之不效。

曰∶此必得喜可解。

其兄求一足衣食地处之,于是大喜,

实时色退,不药而瘳。

经曰∶治病必求其本。

又曰∶无失气宜。

是知药之治病,必得其病之气宜,苟不察

其得病之情,虽药亦不愈也。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肺痿

属性:

出《金匮要略》,谓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

痿得之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

从便难,或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寸口脉数,而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

原其意从《内经》痿条扩广,

在脏气不得布荣卫行津液,反怫郁为热,聚结涎沫浊唾而后

咳也。

故附方或用炙甘草汤,或用生姜人参大枣汤主之,所治大意似之矣!

至若又谓肺痿吐涎沫而不咳,

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咳多涎唾,甘草生姜汤以温之。

若服汤

已,渴者,属消渴,则此所治便与前条上焦热者不同矣。

上焦热则怫郁,而肺之玄府燥涩,气不利则咳,

津不布则渴;此云肺中冷者,非形寒饮冷之邪在其中,由上焦无阳故曰冷,阳气不足则不成热,不热则不咳

亦不渴,惟气虚不能制约其水道之行也。

肺与肾连脏,肺虚则肾亦虚,故水入咽直达于肾,肾亦不以水精

四布于五脏,而径出于溺矣。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痿

属性:

血气劣弱,力不任用而名也,故名。

《内经·痿论》叙其皮肉筋骨痿弱于四属之外者,然而有诸外必

本诸内。

至若五脏精神气血,性情魂魄,司动静之机于内者,而经亦尝举其端,所谓肾风而不能食,善惊,

惊已心气痿者死。

又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阴痿气大衰而不起,此非各从其所司之内症者欤!

仲景更明肺脏所生气之虚实者又如此,脾、肝二脏虽无

明文,观此例则可知矣。

六腑、九窍皆然。

是故刘河间论气血者人之神,若气血或郁结,或衰虚。

不能宣通,则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故劣弱也。

当随其虚实补泻之,使气血宣行,则神自清利,而应机

能为用矣。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怖

属性:

《内经》无有,始于《金匮要略》,奔豚条有惊怖,继云惊恐,可见惊怖即惊恐怖惧也。

恐亦惧也,

凡连称惊恐者,以一阴一阳对待而言。

如喜怒并称者,喜出于心,心居在阳;怒出于肝,肝居在阴。

志意

并称者,志是静而不移,意是动而不定。

静阴也,动阳也。

惊恐并称者,惊因触于外事,内动其心,心动则

神摇;恐因惑于外事,内慊而精怯。

《内经》谓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恐则精怯,

怯则上焦闭,闭则气外,外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又谓尝贵后贱,尝富后贫,悲忧内结。

至于脱营失精,

病深无气,则洒然而惊,此类皆病后,从外事所动内之心神者也。

若夫在身之阴阳盛衰而致其惊恐者,则惊

是火热躁动其心,心动则神乱,神用无方故惊之。

变状亦不一,为惊骇,为惊妄,为惊狂,为惊悸等。

病恐

则热伤其肾,肾伤则精虚,虚则志不足,志本一定而不移,故恐亦无他状。

《内经》有惊病之邪,有火、

热二淫,司天在泉,胜复之气,有各经热病所致,有三阳积并,有气并于阳,皆为诸惊等病,故病机统而

言曰∶诸病惊骇,皆属于火也。

于恐病之邪者,有精气并于肾则恐,有血不足则恐,有少阳入阴,阴阳相

搏则恐,有胃热肾气微弱则恐,有肾是动者恐。

然于肝之惊恐互作者,以其脏气属阳,居阴纳血藏魂,魂不

安则神动,神动则惊;血不足则志慊,志慊则恐。

故二者肝脏兼而有之。

似此之类,于火、热二淫并湿

属感邪之外,其余惊恐皆因气之阴阳所动而内生也。

惊恐二病与内外所因治法同乎?

异乎?

曰∶惊则安其神,

恐则定其志,治当分阴阳也。

心为离火,内阴而外阳;肾为坎水,内阳而外阴。

内者是主,外者是用,又主

内者五神,外用者五气,是故心以神为主,阳为用;肾以志为主,阴为用。

阳则气也,火也;阴则精也,水

也。

及乎水火既济,全在阴精上承以安其神,阳气下藏以定其志;不然,则神摇不安于内,阳气散于外,

志感于中,阴精走于下。

既有二脏水火之分,治法安得无异?

所以惊者必先安其神,然后散之则气可敛,

气敛则阳道行矣;恐者必先定其志,然后走之则精可固,精固则阴

气用矣。

于药而有二脏臣君佐使之殊,用内外所感者,亦少异会外事惊者。

张子和谓惊者平之,平有二义∶

一云平常也,使病者时时闻之,习熟自然不惊;一云此固良法,不若使其平心易气以先之;而后药之也。

谓内气动其神者,则不可用是法,惟当以药平其阴阳之盛衰而后神可安,心可定矣。

<目录>卷之上

<篇名>杂病门

属性:

仲景谓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名曰刚者,为中风发热重,感于寒而得之。

此《内经》所谓赫曦

之纪,土羽为,其义一也。

如中风淫之,热与火运以热无少异,其重感于寒亦与土羽之寒同是外郁,热

因郁则愈甚,甚则热兼燥化而无汗,气血不得宣通,大小筋俱受热害而强直,故曰刚。

所谓太阳病发热汗

出,不恶寒,名曰柔者,为太阳发热重,感于湿而得之。

此《内经》所谓诸项强,皆属于湿。

又谓因

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肝移热于肾,传为柔。

注云∶柔谓筋柔而无力,强为骨强而不随。

三者之义,

与仲景所言重感于湿为柔者,岂不同是小筋得湿则痿弛而无力者乎?

其摇头,发热,头项强急,

腰背反张,螈口噤,与刚形状等者,岂不同是大筋受热则拘挛强直者乎?

后代乃以无汗为表实,有

汗为表虚。

不思湿胜者多汗,乃以汗为表虚,而用姜附温热等剂,宁不重增大筋之热欤!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温病

属性:

方中有治法者三∶以人中黄疗时行热毒为主;苍术、香附散结郁为臣,芩、连降火,人参补虚,桔梗、

防风利气行经为佐;热毒郁结则内外气液不通成燥,大黄苦寒而能荡涤燥热,滑石性滑味淡,将以利窍解结

通气液以润燥,二者一阴一阳,故用之为使。

此三治法,非特通治诸温也。

《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与冬不藏精病温者,有虚实之异,有四时不正胜气郁之者,有君相二火加临者,即分君客之殊,有五运六气

当迁,正值所胜抑之,不得升降,又当辨其所发之气以治,岂守三法俱用以治温乎?

先生曰∶凡亢阳霖淫,

暴风冰雹非常之变,必记以验发于何时以为治源也。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手心热

属性:

手心者,心之营名劳宫,手少阴脉入掌中,故心所生病,掌中热痛。

心主手厥阴包络脉入掌中,是动

则病手心热,所生病者,烦心,掌中热。

是知手心热者,皆二经之火,为病百端,岂一症一方可言哉?

原其方旨,必是当时为忧虑过节,津液不布,停聚成痰,温郁伏心,火不得发越,故用此方,因集于此。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发热

属性:

阴血虚而热者,叙之太略。

阴阳之在人身,犹权衡之不可高下。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况天地之气,

阳大而阴小,人禀之以生,故阳易胜、阴易乏,阴不敌阳则热发于内而彻于外,故百病皆生于阴阳之胜负

也。

阳为强盛或客邪入害其正,则皆随其胜负处发为热病,故《内经》诸篇,屡书不一。

仲景明六经五脏

之治法,河间明水火阴阳之微旨,东垣有内伤治火分经之药。

今先生参用三家之说,尝谓相火易起,遇五

性为物所感,不能不动,动则厥阳之五火从而相扇,是

相火起于妄,妄则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此水火阴阳为病之源。

先生治血虚发热,而血亦分阴阳。

若血之阴不足,如芎、归辛温亦在不用;若血之阳不足,虽姜、桂辛热,而亦用之。

与泻火之法有正治,有

从治,皆在临机应变,其不执方也如此。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饮酒发热

属性:

盖酒大热有毒,况人身阳气本热,得酒则热愈炽愈刚,阴气必破散,阳气亦消亡而死矣,岂止难治而

已!

设身之阴气因酒而耗,自热不甚,惟酒热而病,阴气之散有未绝,则犹有可治之理。

姑书一二以验之。

一人每晨饮烧酒数杯,后终日饮常酒,至五六月,大发热,医用水摊心腹,消复增之,内饮以药,三日

乃愈。

一人年二十,于四月病发热,脉浮沉皆有,不足意,其间得洪数一种,随热进退,彼时知非伤寒也。

问必是过饮酒毒在内,今为房劳,气血虚乏而病作耶?

曰∶正月间,每晨饮烧酒,吃大肉近一月矣!

予得病

情,遂用补气血药,加干葛以解酒毒。

服一帖,微汗,反懈怠,热如故。

因思是病气血皆虚,不禁葛根之散,

必得枸距子方可解也。

偶有一小枝在书册中,幸不腐

烂而干,加前药内,煎服,一帖而愈。

吁!

孙真人云∶医者意也。

但患病情察之未到,药味思之未得,

若病药两投,何患不痊!

<目录>卷之上\杂病门

<篇名>香港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