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4425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文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阅读文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阅读文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阅读文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阅读文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文献.docx

《阅读文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文献.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文献.docx

阅读文献

第一章考古学文化相关文献

1.核心文献:

(1)林沄:

《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2期。

收入《林沄学术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2)马赛:

《考古学文化与族群关系的思考——“先周文化”研究反思》,《文博》2008年5期。

2.扩展阅读:

(1)夏鼐:

《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考古》1959年第4期。

(2)苏秉琦、殷玮璋:

《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文物》1981年第5期。

收入《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

(3)严文明:

《关于考古学文化的理论》,《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

(4)张忠培:

《研究考古学文化需要探索的几个问题》,《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

收入《中国考古学:

走近历史真实之道》,科学出版社,1999年。

(5)张忠培:

《民族学与考古学的关系》,《中国考古学:

走近历史真实之道》,科学出版社,1999年。

(6)焦天龙:

《西方考古学文化概念的演变》,《南方文物》2008年3期。

3.思考:

林文中探讨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主要观点是什么?

目前从考古学角度探索先周文化有哪些途径?

对此,马文是从什么角度提出质疑的?

第二章地层学、类型学及相关文献

1.核心文献:

(1)张忠培:

《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文物》1983年第5期。

(2)严文明:

《考古资料整理中的标型学研究》,《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4期。

收入《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

2.扩展阅读:

(1)苏秉琦、殷玮璋:

《地层学和器物形态学》,《文物》1982年第4期。

(2)俞伟超:

《关于“考古地层学”问题》,《考古学文化论集》

(一),文物出版社,1987年。

收入《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3)俞伟超:

《关于“考古类型学”的问题》,《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文物出版社,1989年。

收入《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4)严文明:

《考古遗址发掘中的地层学研究》,《考古学研究》

(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收入《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

(5)孙祖初:

《考古类型学的中国化历程》,《文物季刊》1998年第4期。

(6)赵辉:

《关于考古类型学的几点思考》,《考古学研究》

(一),文物出版社,1992年。

(7)赵辉:

《遗址中的“地面”及其清理》,《文物季刊》1998年第2期。

3.思考:

选择一个地层剖面,利用地层学知识说明各遗迹单位的先后关系;并思考地层关系为判断出土遗物的年代提供了哪些信息?

类型学的研究程序是怎样的?

第三章考古学文化和器物研究案例——地层学、类型学的综合运用

1.核心文献

(1)高广仁、邵望平:

《史前陶鬶初论》,《考古学报》1981年4期。

(2)刘延常:

《珍珠门文化初探》,《华夏考古》2001年第4期。

2.思考:

结合第二章的内容,谈谈利用地层学和类型学对器物、墓葬和遗址进行分期研究的基本程序(步骤)。

第四章文化因素分析法及其应用

1.核心文献:

(1)李海荣:

《关中地区出土商时期青铜器文化因素分析》,《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2期。

(2)王立新:

《也谈文化形成的滞后性——以早商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形成为例》,《考古》2009年12期。

2.扩展阅读:

(1)俞伟超:

《楚文化的研究和文化因素的分析》,《楚文化研究论集》,荆楚书社,1987年。

(2)李伯谦:

《论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中国文物报》1988年11月4日第3版。

(3)李伯谦:

《文化因素分析与晋文化研究——1985年在晋文化研究座谈会上的发言》,《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

(4)何驽:

《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法与文化因素传播模式论》,《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6期。

(5)种建荣:

《关于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几点思考》,《唐都学刊》2008年第3期。

(6)李伯谦:

《从对三星堆青铜器年代的不同认识谈到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文化滞后”理论》,《四川考古论文集》1997年。

3.思考:

李海荣、王立新文中和第三章刘延常文中是怎样使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的?

分别得出了哪些结论?

使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五章聚落考古及其研究实例

1.核心文献:

(1)刘莉:

《龙山文化的酋邦与聚落形态》,《华夏考古》1998年第1期。

(2)杨建华:

《夏家店下层文化东山嘴遗址布局研究》,《北方文物》2001年1期。

2.扩展阅读:

(1)张光直:

《考古学专题六讲》“第五讲谈聚落形态考古”,文物出版社,1986年。

(2)严文明:

《聚落考古与史前社会研究》,《文物》1997年第6期。

收入《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

(3)张忠培:

《聚落考古初论》,《中原文物》1999年第1期。

(4)陈雍:

《姜寨聚落再检讨》,《华夏考古》1996年第4期。

(5)陈星灿、刘莉等:

《中国文明腹地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伊洛河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考古学报》,2003年第2期。

(6)魏峻:

《聚落考古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南方文物》1998年第2期。

(7)栾丰实:

《关于聚落考古学研究中的共时性问题》,《考古》2002年第5期。

3.思考:

刘莉是怎样通过聚落形态观察社会政治状况的?

杨建华是怎样推断东山嘴遗址各遗迹的性质和功能的?

由此探讨了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问题?

我们在调查、发掘中如何实践聚落考古方法?

研究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六章关于墓葬研究

1.核心文献

(1)张忠培:

《黄河流域史前合葬墓反映的社会制度的变迁》,《华夏考古》1989年4期。

(2)韩建业:

《殷墟西区墓地分析》,《考古》1997年1期。

(3)齐东方:

《唐代的丧葬观念习俗与礼仪制度》,《考古学报》2006年1期。

2.扩展阅读

(1)ChristopherCarr:

MortuaryPractices:

TheirSocial,Philosophical-Religious,CircumstantialandPhysicalDeterminants.JournalofArchaeologicalMethodandTheoryVol.2,No.2,pp.105-200,1995.

(2)韩建业:

《墓葬的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论探讨》,《东南文化》1992年3、4期。

(3)汪宁生:

《仰韶文化葬俗和社会组织的研究——对仰韶母系社会说及其方法论的商榷》,《文物》1987年第4期。

收入《民族考古学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4)杨锡璋:

《商代的墓地制度》,《考古》1983年10期。

(5)赵化成:

《从商周“集中公墓制”到秦汉“独立陵园制”的演化轨迹》,《文物》2006年第7期。

3.思考:

张文中将黄河流域史前合葬墓分为几类?

对其家庭形态和社会制度有哪些推断?

韩建业文中又是怎样分析殷墟的社会组织的?

齐东方文中指出了墓葬资料的哪些局限性?

第七章宗教观念、社会生活研究

1.核心文献

(1)韩康信、潘其风:

《我国拔牙风俗的源流及其意义》,《考古》1981年第1期。

(2)孙机:

《唐宋时代的茶具与酒具》,《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2年第4期。

2.扩展阅读

(1)陈雄飞:

《谈考古学中的民族学类比方法》,《华夏考古》2000年第1期。

(2)陈星灿:

《中国新石器时代拔牙风俗新探》,《考古》1996年第4期。

(3)王仁湘:

《新石器时代葬猪的宗教意义》,《文物》1981年第2期。

(4)杨虎、刘国祥:

《兴隆洼文化居室葬俗及相关问题探讨》,《考古》1997年第1期。

(5)韩康信:

《殷墟人骨性别鉴定与俯身葬问题》,《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6)王仁湘:

《中国古代进食具匕箸叉研究》,《考古学报》1990年第3期。

(7)孙机:

《中国古代马车的系驾法》,《自然科学史研究》1984年第2期。

(8)孙机:

《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文物》1984年第4期。

3.韩康信文中对考古资料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

他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分析来探讨拔牙风俗的意义、源流和传播的?

孙机文中使用了哪些考古资料?

是怎样做到考古资料与文献相结合的?

第八章考古报告研读

1.推荐阅读

(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

《山西绛县柳庄夏商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2010年第2期。

(2)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湖北郧西张家坪遗址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0年第3期。

(3)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等:

《河南淅川县沟湾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发掘简报》,《考古》2010年第6期。

(4)邹城市文物管理局:

《山东邹城市商周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98年第2期。

(5)夏商周断代工程朝歌遗址调查组:

《1998年鹤壁市、淇县晚商遗址考古调查报告》,《华夏考古》2006年第1期。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

《河南洛阳盆地2001~2003年考古调查简报》,《考古》2005年第5期。

或其他考古调查、发掘简报(报告),任选2篇(部)。

2.参考文献

(1)陈淳:

《增强考古报告的科学性》,《中国文物报》2001年5月2日007版。

(2)陈星灿:

《我看考古报告的编写》,《中国文物报》2001年5月16日007版。

(3)者之:

《“理想的考古报告”之我见》,《中国文物报》2001年7月22日007版。

(4)张忠培:

《漫议考古报告》,《中国文物报》2001年9月2日007版。

(5)赵春青:

《编写考古报告的几点意见》,《中国文物报》2001年9月14日。

(6)方燕明:

《试论考古报告的几个问题》,《中原文物》2002年第6期。

(7)袁靖:

《考古发掘报告体例的变迁》,《中国文物报》2004年7月9日。

(8)霍东峰、华阳:

《也谈考古报告的编写》,《文物世界》2006年第5期。

3.思考:

考古报告和简报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

考古报告编纂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参考文献:

杨楠:

《考古学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张光直:

《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年。

张忠培:

《中国考古学:

走近历史真实之道》,科学出版社,1999年。

俞伟超:

《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严文明:

《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

栾丰实、方辉、靳桂云:

《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文物出版社,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