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8.44KB ,
资源ID:108442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442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阅读文献.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阅读文献.docx

1、阅读文献第一章 考古学文化相关文献1.核心文献:(1)林沄: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2期。收入林沄学术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2)马赛:考古学文化与族群关系的思考“先周文化”研究反思,文博2008年5期。2.扩展阅读:(1)夏鼐: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考古1959年第4期。(2)苏秉琦、殷玮璋: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文物1981年第5期。收入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3)严文明:关于考古学文化的理论,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4)张忠培:研究考古学文化需要探索的几个问题,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

2、版社,1986年。收入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科学出版社,1999年。(5)张忠培:民族学与考古学的关系,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科学出版社,1999年。(6)焦天龙:西方考古学文化概念的演变,南方文物2008年3期。3.思考:林文中探讨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观点是什么?目前从考古学角度探索先周文化有哪些途径?对此,马文是从什么角度提出质疑的?第二章 地层学、类型学及相关文献1.核心文献:(1)张忠培: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文物1983年第5期。(2)严文明:考古资料整理中的标型学研究,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4期。收入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2.扩展阅读

3、:(1)苏秉琦、殷玮璋:地层学和器物形态学,文物1982年第4期。(2)俞伟超:关于“考古地层学”问题,考古学文化论集(一),文物出版社,1987年。收入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3)俞伟超:关于“考古类型学”的问题,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文物出版社,1989年。收入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4)严文明:考古遗址发掘中的地层学研究,考古学研究(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收入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5)孙祖初:考古类型学的中国化历程,文物季刊1998年第4期。(6)赵辉:关于考古

4、类型学的几点思考,考古学研究(一),文物出版社,1992年。(7)赵辉:遗址中的“地面”及其清理,文物季刊1998年第2期。3.思考:选择一个地层剖面,利用地层学知识说明各遗迹单位的先后关系;并思考地层关系为判断出土遗物的年代提供了哪些信息?类型学的研究程序是怎样的?第三章 考古学文化和器物研究案例地层学、类型学的综合运用1.核心文献(1)高广仁、邵望平:史前陶鬶初论,考古学报1981年4期。(2)刘延常:珍珠门文化初探,华夏考古2001年第4期。2.思考:结合第二章的内容,谈谈利用地层学和类型学对器物、墓葬和遗址进行分期研究的基本程序(步骤)。第四章 文化因素分析法及其应用1.核心文献:(1

5、)李海荣:关中地区出土商时期青铜器文化因素分析,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2期。(2)王立新:也谈文化形成的滞后性以早商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形成为例,考古2009年12期。2.扩展阅读:(1)俞伟超:楚文化的研究和文化因素的分析,楚文化研究论集,荆楚书社,1987年。(2)李伯谦:论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中国文物报1988年11月4日第3版。(3)李伯谦:文化因素分析与晋文化研究1985年在晋文化研究座谈会上的发言,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4)何驽: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法与文化因素传播模式论,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6期。(5)种建荣:关于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几点思考,唐

6、都学刊2008年第3期。(6)李伯谦:从对三星堆青铜器年代的不同认识谈到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文化滞后”理论,四川考古论文集1997年。3.思考:李海荣、王立新文中和第三章刘延常文中是怎样使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的?分别得出了哪些结论?使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五章 聚落考古及其研究实例1.核心文献:(1)刘莉:龙山文化的酋邦与聚落形态,华夏考古1998年第1期。(2)杨建华:夏家店下层文化东山嘴遗址布局研究,北方文物2001年1期。2.扩展阅读:(1)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第五讲 谈聚落形态考古”,文物出版社,1986年。(2)严文明:聚落考古与史前社会研究,文物1997年第6期。收入

7、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3)张忠培:聚落考古初论,中原文物1999年第1期。(4)陈雍:姜寨聚落再检讨,华夏考古1996年第4期。(5)陈星灿、刘莉等:中国文明腹地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伊洛河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考古学报,2003年第2期。(6)魏峻:聚落考古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南方文物1998年第2期。(7)栾丰实:关于聚落考古学研究中的共时性问题,考古2002年第5期。3.思考:刘莉是怎样通过聚落形态观察社会政治状况的?杨建华是怎样推断东山嘴遗址各遗迹的性质和功能的?由此探讨了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问题?我们在调查、发掘中如何实践聚落考古方法?研究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第六章

8、 关于墓葬研究1.核心文献(1)张忠培:黄河流域史前合葬墓反映的社会制度的变迁,华夏考古1989年4期。(2)韩建业:殷墟西区墓地分析,考古1997年1期。(3)齐东方:唐代的丧葬观念习俗与礼仪制度,考古学报2006年1期。2.扩展阅读(1)Christopher Carr: Mortuary Practices: Their Social, Philosophical-Religious, Circumstantial and Physical Determinants.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Method and Theory Vol. 2, No. 2, p

9、p. 105-200, 1995. (2)韩建业:墓葬的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论探讨,东南文化1992年3、4期。(3)汪宁生:仰韶文化葬俗和社会组织的研究对仰韶母系社会说及其方法论的商榷,文物1987年第4期。收入民族考古学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4)杨锡璋:商代的墓地制度,考古1983年10期。(5)赵化成:从商周“集中公墓制”到秦汉“独立陵园制”的演化轨迹,文物2006年第7期。3.思考:张文中将黄河流域史前合葬墓分为几类?对其家庭形态和社会制度有哪些推断?韩建业文中又是怎样分析殷墟的社会组织的?齐东方文中指出了墓葬资料的哪些局限性? 第七章 宗教观念、社会生活研究1.核心文献

10、(1)韩康信、潘其风:我国拔牙风俗的源流及其意义,考古1981年第1期。(2)孙机:唐宋时代的茶具与酒具,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2年第4期。2.扩展阅读(1)陈雄飞:谈考古学中的民族学类比方法,华夏考古2000年第1期。(2)陈星灿:中国新石器时代拔牙风俗新探,考古1996年第4期。(3)王仁湘:新石器时代葬猪的宗教意义,文物1981年第2期。(4)杨虎、刘国祥:兴隆洼文化居室葬俗及相关问题探讨,考古1997年第1期。(5)韩康信:殷墟人骨性别鉴定与俯身葬问题,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6)王仁湘:中国古代进食具匕箸叉研究,考古学报1990年第3期。

11、(7)孙机:中国古代马车的系驾法,自然科学史研究1984年第2期。(8)孙机: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文物1984年第4期。3.韩康信文中对考古资料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他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分析来探讨拔牙风俗的意义、源流和传播的?孙机文中使用了哪些考古资料?是怎样做到考古资料与文献相结合的?第八章 考古报告研读1.推荐阅读(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山西绛县柳庄夏商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2010年第2期。(2)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北郧西张家坪遗址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0年第3期。(3)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等:河南淅川县沟湾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发掘简报,考古2010年第6期。(4)邹城市文物管理

12、局:山东邹城市商周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98年第2期。(5)夏商周断代工程朝歌遗址调查组:1998年鹤壁市、淇县晚商遗址考古调查报告,华夏考古2006年第1期。(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河南洛阳盆地20012003年考古调查简报,考古2005年第5期。或其他考古调查、发掘简报(报告),任选2篇(部)。2.参考文献(1)陈淳:增强考古报告的科学性,中国文物报2001年5月2日007版。(2)陈星灿:我看考古报告的编写,中国文物报2001年5月16日007版。(3)者之:“理想的考古报告”之我见,中国文物报2001年7月22日007版。(4)张忠培:漫议考古报告,中国文物报200

13、1年9月2日007版。(5)赵春青:编写考古报告的几点意见,中国文物报2001年9月14日。(6)方燕明:试论考古报告的几个问题,中原文物2002年第6期。(7)袁靖:考古发掘报告体例的变迁,中国文物报2004年7月9日。(8)霍东峰、华阳:也谈考古报告的编写,文物世界2006年第5期。3.思考:考古报告和简报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考古报告编纂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参考文献:杨楠:考古学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年。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科学出版社,1999年。俞伟超: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栾丰实、方辉、靳桂云: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文物出版社,2002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