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哀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2024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辞哀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楚辞哀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楚辞哀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楚辞哀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楚辞哀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楚辞哀郢.docx

《楚辞哀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辞哀郢.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楚辞哀郢.docx

楚辞哀郢

楚辞哀郢

授课内容

备注

哀郢

 

一、关于“楚辞”作品

(一)、“楚辞”产生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在我国南方楚国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新诗体楚辞。

它是在《诗经》之后,在绚丽多姿的楚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以浪漫主义为特质的源头,产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早在春秋时代,楚国在江汉流域就拥有广大的地区,以“蛮夷”自谓,常北上中原,攻伐诸侯。

楚贵族的先祖虽源于中原部落,夏商时南迁,文化上虽与中原密切联系,但楚地辽阔,物产丰饶,民风人神相交,巫鬼盛行,服饰、官制自成体制,语言、音乐迥异中原。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特点在于“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代表作家屈原、宋玉。

(二)、《楚辞》的成书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宋等人作品,汇编成《楚辞》一书。

此书今佚,东汉王逸据此作《楚辞章句》,成为传至今日最早的注本。

书中认为屈原的作品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计二十四篇。

另外的《渔父》、《大招》作者存疑。

王逸将《招魂》一篇列在宋玉名下,而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将此篇归于屈原所作。

由于《远游》篇中词语袭用过多,似可断为后人手笔;《卜居》、《渔父》,均为追述屈原事迹,亦可排除;《大招》是对《招魂》的仿效之作,也应不在屈原作品之列。

因此确属屈原的作品应为:

《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招魂》,共计二十三篇。

(三)代表作家

1、屈原

①生平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人。

屈原出身贵族。

楚怀王初年,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他有卓越的政治抱负,对内倡导改革,举贤任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

这些

主张受到保守派的反对,怀王信谗而将他流放于汉北。

至顷襄王继位,他又再度被放逐到沅湘一带。

公元前278年,秦兵攻破楚都城郢,屈原怨愤绝望,自投汨罗江而死,据传时为五月五日。

②代表作

屈原的作品大部分写于两次放逐的生活中,包括《九章》九篇,《九歌》十一篇,加上《离骚》、《天问》、《招魂》,共计二十三篇。

他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真挚的爱国情怀,创造了“楚辞’’这一新的诗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浪漫主义伟大诗人。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即饱经忧患,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因此一般都认为是作者离开郢都被放逐时所作。

全诗共373句,近2500字,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政治抒情诗。

除了有几个人物的对话外,通篇由抒写主人公的个人活动和内心的剖白组成。

在思想上,表现出强烈的“美政”理想和鲜明的参政意识,即使是在被放逐的日子里仍期望楚王能够以圣贤为榜样,任贤选能、修明法度(“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举贤而授能兮,苟得用此下土”),从而达到一统天下的目标。

从对明君的向往中,流露出了作者真诚的爱国之情,这种感情至死不悔,坚贞不二,由此也激发了后人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操,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那种卓然特立的人格力量和奋发向上的追求精神,也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

在艺术上,它首先塑造了完美的抒情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充满了浪漫主义特色。

其天国漫游的历程,将文学的想象与现实结合,展现了一个无限的世界,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其次,大量运用比兴与象征手法,委婉表述心迹,则形成了后来的“香草美人”的比喻传统。

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创造出句法参差、韵散交错的新诗体,其双声、叠韵以及对偶和楚方言的运用,使全诗增加了抒情性和感染力。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基础上创作的,其十一篇分别祭十神:

《东皇太一》祭最尊贵的自然神,《云中君》祭云雷之神,《湘君》和《湘夫人》祭湘水配偶神,《大司命》祭寿夭神,《少司命》祭司子嗣神,《东君》祭日神,《河伯》祭黄河之神,《山鬼》祭山林之神,《国殇》祭为国捐躯的将士,《礼魂》为送神曲。

《九歌》曲折反映人们对生活、爱情的向往,具有歌、乐、舞三位一体的观赏特征。

《九章》是九首抒情诗的统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

其基本内容与《离骚》相近,主要是自述身世和在放逐中的经历,抒发忧国忧民的郁闷心情,表现出决不向群小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手法上更多地采用直言其事、朴素自然的表达方式,感情色彩十分浓厚。

《天问》即对天发问,是一篇极具特色的文章。

全文370余句,约1500多言。

作者一口气发出了170余问并贯通全篇,包括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乃至于人事天命、社会生活等,显示出作者的博学和探索精神。

全文构思新颖、气势磅礴,堪称一篇奇文,具有明显的论理辨析的倾向。

《招魂》是楚怀王死后,屈原为其招魂之作。

它与楚地巫风盛行有关,作者从民间文艺中的招魂辞中汲取素材,从“魂兮归来”的声声呼唤中,表达了爱国忠君的情感。

全文由引言、正文、乱辞三部分构成,内容上“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广宇、华服、艳妾、美食、歌舞来招引楚王的亡魂,其铺陈夸饰、奇妙优美的描述,对汉赋状物藻绘有一定的影响。

③历代对屈原的评价:

a、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nào)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jiào)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b、屈原氏兴,以瑰奇浩瀚之才,属纵横艰大之运,因牢骚愁怨之感,发沉雄伟博之辞。

上陈天道,下悉人情,中稽物理,旁引广譬,具纲兼罗,文词巨丽,体制闳深,兴寄超远,百代而下,才人学士,追之奠逮,取之不穷,史谓争光日月,讵(jù表示反问)不信夫!

——[明]胡应麟《诗薮》

c、按《楚辞》者,诗之变也。

《诗》无《楚风》,然江汉之间,皆为楚地,自文王化行南国,《汉广》、《江有汜》诸诗列于《二南》,乃居十五国风之先,是《诗》虽无《楚风》,而实为《风》首也。

《风》、《雅》既亡,乃有楚狂《风兮》、孺子《沧浪》之歌,发乎情,止乎礼义,与诗人六义不甚相远。

但其辞稍变诗之本体,而以“兮”字为读,则夫楚声固已蘖于此矣。

屈平后出,本诗义以为骚,盖兼六义而“赋”之义居多。

厥后宋玉继作,并号《楚辞》。

——[明]徐师曾

d、屈、宋《楚辞》,忧深思远,上承风雅之遗,下启词章之体,亦中国文章之祖也。

唯文学臻于极盛,故周末诸子,卒以文词之美,得后世文士之保持,而流传勿失。

——刘师培《论文杂记》

2、宋玉

宋玉是继屈原之后楚辞创作中一位最有影响的作家,其代表作品是《九

辩》。

其它归于他名下的作品,前人都存有异议。

《九辩》是一首效法屈原作品直抒胸臆的长篇政治抒怀诗。

作者批判了楚国的政治黑暗,表达了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怨愤,以叹惜屈原和自诉悲境互为表里,因此可以说是自述心志之作。

在艺术上《九辩》颇被后人称道,其独到之处,在于开创了文学史上“悲秋”诗意的先河,以感人至深的身世之悲与自然景物的秋气摇落互相融合,以景抒情,景至情生,相互映衬,主观与客观统一和谐。

另外作者以散文句式揉进诗中,句法灵活,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二、《哀郢》

哀郢①

皇天之不纯命兮?

何百姓之震愆②?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③。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④。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zhāo)吾以行⑤。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⑥。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⑦。

【注释】

①《哀郢》选自《九章》,是屈原晚年作品。

郢:

楚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

②皇天:

上天,皇天是对天的尊称。

纯命:

指天命有常。

纯:

常。

百姓:

在先秦时指百官,这里包括人民。

震:

震动,震惊。

愆(qiān):

过失,罪过,此指遭罪。

③方:

正当。

仲春:

夏历二月。

东迁:

指郢都沦陷后,楚国向东迁都陈城,老百姓也向东逃难。

④故乡:

指郢都。

就:

到。

遵:

沿着。

江:

长江。

夏:

古水名,今已不存。

当时是长江的分流,源出江陵东南之长江,在沔阳西北流入汉水,因此汉水下游亦称夏水。

因夏季才有水流,故名夏水。

⑤国门:

指郢都的城门。

轸(zhěn)怀:

心中悲痛。

轸,痛。

甲:

指甲日。

(zhāo):

同“朝”,早晨。

⑥发郢都:

从郢都出发。

闾(lǘ):

里巷的门,指居住的里巷。

荒忽:

同“恍惚”。

焉:

何。

极:

至。

明夫容馆本《楚辞》此句作“怊荒忽之焉极。

”怊(chāo):

惆怅。

⑦楫(ji):

船桨。

容与:

缓慢不前的样子。

哀:

哀伤。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①。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②。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

③。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④。

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⑤!

心?

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⑥。

【注释】

①长楸(qiū):

高大的楸树。

楸,落叶乔木。

诗人从长楸联想到国都。

太息:

叹息。

淫淫:

泪流不断的样子。

霰(xiàn):

雪珠。

②夏首:

夏水接长江的河口,系夏水的起点,长江由此分出夏水,在今湖北沙市附近。

西浮:

船向西漂行。

龙门:

郢都之东门。

③婵(chán)嫒(yuán):

心中眷恋牵挂。

眇:

同“渺”,指前程渺茫。

(zhí):

践踏,指落脚之处。

④从流:

顺流而下。

焉:

于是。

洋洋:

飘飘不定,无所归的样子。

客:

作客异乡的飘泊者。

⑤凌:

乘。

阳侯:

陵阳国侯之略文。

古代传说陵阳国之侯,溺死于水,其神能作波涛,于是阳侯成为波涛的代称。

汜(fàn)滥(泛滥):

大水横流涨溢。

翱翔:

比喻在波涛起伏中的船只一上一下。

薄:

止。

焉薄,止于何处。

⑥?

(guà):

牵挂。

蹇(jiǎn)产:

曲折。

释:

放开。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①。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②。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③!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④。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⑤。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⑥。

【注释】

①运舟:

驾船。

下浮:

向下漂行。

上洞庭:

按古礼,东西向之席,俱以南方为上。

洞庭湖在夏口之南,故云“上”。

下江:

上、下又指左右,行向东,故云“下”为江。

②终古之所居:

犹言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指郢都。

逍遥:

这里与飘泊同义。

③羌:

句首助词,楚方言。

须臾:

片刻。

反:

同“返”。

④夏浦:

指夏口。

西思:

思念西方的郢都。

与前文之“来东”对应。

故都:

指郢都。

⑤坟:

高地。

此指水边高堤。

聊:

姑且。

⑥州土:

指所经江汉地区。

平乐:

土地平阔而人民安乐。

江介:

江畔,指长江两岸地区。

遗风:

自古遗留下来的淳朴民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①?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②?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忧其相接③。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④。

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⑤。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诧傺而含戚⑥。

【注释】

①陵阳:

指波涛。

焉:

何处。

@淼(miǎo):

大水茫茫无边际的样子。

②夏:

“厦”的借字。

指郢都的建筑物。

@孰:

谁。

两东门:

郢都的两座东城门。

③怡(yí):

愉快。

相接:

互相衔接。

④惟:

想。

郢路:

通往郢都之路。

江:

长江。

夏:

夏水。

⑤忽若:

飘忽,恍惚。

九年:

多年,言其多,非确数。

复:

返。

⑥郁郁:

郁积的样子。

蹇:

语首助词,楚方言。

诧(chà)傺(chì):

失意的样子。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①。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②。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③。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④。

憎愠怆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⑤。

众(qiè)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⑥。

【注释】

①承欢:

承受君王的欢爱。

汋(zhuó)约:

姿态柔美的样子,此处指谄媚之态。

谌(chén):

实在。

荏(rěn)弱:

软弱。

②湛(zhàn)湛:

厚重的样子。

被离:

同“披离”,众多而纷乱的样子。

鄣:

同“障”,障蔽,阻碍。

③抗行:

高尚的行为。

瞭(1iào):

瞭望。

杏杳:

遥远。

薄:

迫近。

④众谗人:

众多的谗谄小人。

不慈:

不爱儿子。

此指唐尧将帝位传给贤者舜,而不传给儿子丹朱;虞舜将帝位传给贤者禹,而不传给儿子商均。

尧、舜在禅让时传贤不传子,正是他们的美德,但有些人却认为这是不慈。

⑤愠(wěn)怆(1ún):

内心忠诚而不善言词。

修美:

修洁美好的人。

好(hào):

爱好。

夫(fú)人:

那些人。

⑥众:

指众小人。

(qiè)蹀(dié):

小步轻走。

此指奔走钻营的样子。

日进:

一天天进身于君前。

美:

修美的贤人。

超远:

犹言疏远。

逾迈:

越来越疏远。

乱曰①:

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②?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③。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④!

注释:

1乱:

乐章最末段叫乱,后来借用作为辞赋最后总结全篇的收尾。

2曼目:

放眼。

流观:

向四方眺望。

冀:

希望。

3首丘:

头向着山丘。

据说狐狸死时,头必向着它出生的山丘。

意为:

鸟总是飞回自己的故乡,狐狸死时必定要头朝着自己出生的山丘。

④之:

指郢都。

【赏析】

《哀郢》是一篇沉痛悲愤的政治抒情诗。

楚国郢都被秦将白起攻陷后,楚都被迫东迁。

屈原背井离乡,被放逐东下,因作此诗抒发对郢都的无限眷恋和哀惋凄绝之情,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绝望,对苦难百姓的关怀同情,对献媚钻营的奸佞小人的无比痛恨,对楚王远贤亲佞的深深失望。

全篇采用纪实笔法,叙事真切,以“哀”字领起全文,贯穿议论、抒情于其间,抒发了诗人心中的哀痛、悲愤,洋溢着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爱国情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文开头,绘出一幅巨大的哀鸿图。

第一层总写九年前当郢都危亡之时自己被放时情景。

第二层为“望长楸而太息兮”以下三节,写船开后仍一直心系故都,不知所从。

第三层为“将运舟而下浮兮”以下三节,写继续东行时心情。

以上都是回忆。

第四层为“当陵阳之焉至兮”以下三节,承上而启下,写诗人作此诗当时的思想情绪。

第五层为“外承欢之汋约兮”以下三节,承接第四层的正面抒情,进而揭出造成国家危难之根源。

诗的前三层为回忆,其抒情主要通过记叙来表现;第四、五层直接抒情。

乱辞总承此两部分,写诗人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的痛苦和悲伤。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语重意深,极为感人。

全诗章法谨严,浑然一体。

本诗在结构上表现了很大的独创性:

一,开头并未交待是回忆,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四句为一节,三节为一层意思,很整齐。

语言上的特点是骈句多,如“去故乡而就远,遵江夏以流亡”、“过夏首而西浮,顾龙门而不见”、“背夏浦而西思,哀故都之日远”等,既富有对偶美,也有助于加强感情力度。

在风格上,徐焕龙《楚辞洗髓》谓之“于《九章》中最为凄惋,读之实一字一泪也”,诚然。

 

历代对《哀郢》的评价:

a、《九章》者,屈原之所作也:

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九章》。

章者,著也,明也。

言己所陈忠信之道,甚著明也。

卒不见纳,

委命自沈。

楚人惜而哀之,世论其词,以相传焉。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

b、屈原《九章》不如《九歌》,《九章》《涉江》、《哀郢》为胜。

《文选》录《涉江》,而沧浪取《哀郢》,各有意。

然《九章》较《离骚》、《九歌》制作多有不类,即《涉江》、《哀郢》最工而文又甚显,疑未必皆屈子所为。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

 

三、思考与练习

1、楚辞研究史上有哪几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

2、屈原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