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第十册第八组教材中的一课。
本篇课文讲的是“我”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
由此,我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
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一篇值得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
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人文性价值。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雕刻精美隽永的短文,表达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
展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
在“美丽奇特”的境界里,潜移默化的营造净化心灵的氛围。
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真正起到丰盈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
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2.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也不例外,我爱美,更爱美丽的花朵。
所以我种了很多的花,有各色的玫瑰花、有鲜红的杜鹃花、还有粉红色的水仙花。
看着这些自己种的鲜花竞相开放,心里特高兴。
你们也种花吗?
给谁看的?
有一个民族,他们种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那就是德国人民。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季羡林老先生写的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
(板书课题),看老师写题目。
谁来读读?
生:
(读)
生:
(读)
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让”读得比较重),一起读题目。
生:
(齐读)
师: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
我想知道德国人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
生:
我想知道自己种的花干嘛不自己看?
生:
我想知道自己种的花是怎样让别人看的?
师:
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课件出示要求:
自由读,学习生字新词。
思考:
季老先生几次踏上德国?
德国给他留下什么印象?
)
生: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齐读这些词语
(脊梁 房东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
师:
大家读得很认真,请看这些词语会读吗?
生:
会
师:
谁来读一读?
生1:
(读)
师:
(范读)“脊梁”,读轻声,“脊梁”。
生1:
“脊梁”
师:
一起读一读。
生:
(齐读“脊梁”)
师:
还有谁来读读?
生2(读)
师: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你再读读
生2: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
,好,大家一起读读
生齐读: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
大家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生齐读词语)
师:
哪些词语描写花的?
生: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
花很多,眼睛都忙不过来了,那就是——
生:
应接不暇
师:
对。
莞尔一笑,什么意思?
生:
微笑。
师:
(走到一生前转其生面向全体)你笑一个。
(一生学生微笑)
师:
莞尔一笑,不错。
请看(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生齐读)。
师:
请看下一题。
(课件出示)判断下面哪组读音是正确的?
生:
B组。
师:
好厉害,一看就知道啦。
读这一组词语
生读:
姹chà嫣yān暇xiá脊jǐ
师:
好,请看这些字
(生字课件):
脊莞锦姹嫣暇颇
生:
脊,脊梁,莞,(莞尔)莞尔一笑,锦,(锦绣)花团锦簇,姹,姹紫嫣红(嫣然)
师:
读书应该注意什么呢?
(马上坐端正,看屏幕)接着读。
生:
暇,无暇(应接不暇)
师:
无暇,是这个“暇”吗?
生:
是。
师:
“暇”跟什么有关。
生:
跟时间有关。
师:
无暇是什么意思?
生:
没有时间
师:
好,接着读。
生:
颇,颇多(颇有)
师:
颇多是什么意思?
生:
有很多
师:
很好,你认为哪些字最容易写错?
生:
嫣
师:
观察一下哪地方最容易写错?
(生回答热闹而乱)
师:
嫣是什么结构?
生:
左右结构。
师:
什么部首?
生:
女字旁
师:
右边上面是——
生:
正。
师:
下面是——
生:
与,一横变成四点啦。
师:
观察得好,“与”的下面一横要变成——
生:
四点。
师:
好,跟老师写一遍。
(师范写,生临摹)
师:
还有哪个字难写?
生:
没有
生:
脊梁的脊
师:
这个字怎么记呀?
生1:
人的上面有两个人
生2:
人的两边有两个人
生3:
人的两边有各有两点。
师:
观察很清楚啊,那怎么写呢?
跟我一起写。
(师范写,生临摹)
师:
还有难写的字吗?
生:
没有
师:
好,学了会生字,我们再清清楚楚地读一遍课文
师:
读得不错。
感知课文内容
师:
季老先生几次踏上德国?
生:
季老先生两次踏上德国。
师:
德国给他留下什么印象?
生1:
德国人种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生2:
德国是花的海洋。
生3:
德国很美丽。
生4:
德国人很特别。
师:
别急,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这个内容。
生: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
看标点,是什么句子?
生:
感叹句。
师:
再读读。
4、理解“双奇”
(课件)出示句子: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1)师:
(板书“奇丽奇特”)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
“奇”的释项:
?
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
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
惊异的
(生读)
师:
这里的两个“奇”字,选哪个比较恰当?
生:
(看了一会)选第一个意思。
(3)比较“奇丽奇特”。
师:
那么“奇丽和奇特”有什么不同?
生:
是“丽”和“特”不同。
师:
丽是指什么
生:
指美丽的景色
师:
奇丽是形容什么的?
生:
形容景色的。
师:
(板书:
景色)所以说(老师指着句子)——
生(齐读):
多么奇丽的景色!
师:
“特”指的又是什么呢?
生1:
特别,和别人不一样。
生2:
指民族很特别,和别的民族不一样。
师:
这里的奇特指的是这个民族——
生:
很特别。
师:
(板书:
民族)所以说(老师指着句子)——
生(齐读):
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
这两个词语能换位吗?
生:
不能。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奇丽指的是景色,奇特指的是民族。
师:
是的,这里有一种罕见的特殊的美丽;这是一个跟寻常不一样的,奇怪而特殊的民族。
带这种感受再读读。
三、品读语言,感悟精神
师:
请大家再仔细地阅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景色奇丽或民族奇特的相关语句。
(生默读)
师:
你画了哪些句子?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
1、(课件出示:
)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
这个景色“奇”在哪里?
生:
奇在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师:
家家户户是什么意思?
生:
每家每户的意思。
师:
你是德国人,请问你家种花吗?
(指另一学生)你呢?
……这就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读这个句子。
接着说
生:
德国人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生: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
“脊梁”是什么意思?
生:
花朵的反面(走到学生的旁边摸摸他的脊梁骨)
师:
你的脊梁挺硬的。
花的脊梁指的是——(举着一盆花)
生:
花的枝干
生:
花的叶子
生:
花瓣的背面
师:
是呀,他们看不到争奇斗艳的花朵,看不到妩媚动人的花瓣,看到的是——看到的是——
生:
花的枝干,花的叶子,花瓣的背面。
师:
如果你在家里只看到花的枝干,花的叶子,花瓣的背面。
那么你有什么想法?
生:
只要有人喜欢我种的花就可以了。
生:
我虽然看不见我种的花,但是别人高兴就可以了。
生:
我上街去可以看到自己的花,还能看到别人更多的花。
师:
对。
你们都想到了别人,想到让别人欣赏自己的花。
所以
(课件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1)读句子
(2)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生1:
那里的人特别爱种花。
花开得那么美丽,那么鲜艳,那里的人一定很漂亮、温柔、热情吧。
生2:
德国人家家户户都种着美丽的花,有机会我一定去欣赏一下。
生3:
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那德国一定是花的海洋,那里的人也一定很好客吧。
师: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
(板书)
生1:
花团锦簇是说许许多多的花连在一起。
生2:
姹紫嫣红是说花的颜色很多很美。
师:
你很厉害,怎么知道花多花美呢?
生3:
紫和红说明颜色多,姹和嫣说明花像美女一样美。
师:
你很会读书。
会用摘字法来理解词语。
(出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课件)
师:
带这种感受读读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词语?
生1:
百花齐放
生2:
百花争艳
生3:
花香四溢
生4:
花香醉人
生5:
繁花似锦
生6:
山花烂漫
师:
大家懂得的可真多啊!
听老师朗读。
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闻到什么?
生1:
我仿佛看到了翩翩起舞的花,美丽多姿。
师:
你看到了。
生2:
我听到了花在唱歌,在道谢德国人给它的家。
师:
听到唱歌道谢。
生3: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使人呼吸到花的香味,使人看了应接不暇。
师:
你看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生4:
我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窗台前五颜六色、婀娜多姿的花朵,听到了蜜蜂在花旁嗡嗡唱歌的声音,还听到人们赞叹花的美丽,仿佛闻到了芳香四溢的花香。
师:
德国的大街小巷比你想象中还要美。
(展示花街的图片)
你还有什么感受说说?
生4:
德国人把花让给别人看,想必他们一定是一个热爱环境很爱干净的人,有机会我也一定要去德国看看。
生5:
德国的每一条街都是花的海洋。
每一条街都充满了花的清香。
师:
花的海洋是什么意思?
生1:
花很多像海洋一样。
生2:
这里使用比喻的方法,把德国的花街比作花的海洋,说明德国的花很多很美。
师:
“每一条街”,哪个词语指的是“每一条街”的意思?
生:
任何
师:
是啊,说得很好。
不管走到哪一条街都会看花的海洋花的世界。
不管走进哪一条街都闻到了花的清香。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到了德国,走过东街——(引读)
(生:
“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我们走过西街————生读:
抬头向上看……
我们走过南街————生读:
抬头向上看……
我们走过北街————生读:
抬头向上看……
我们走过任何一条街——生读:
抬头向上看……
此时此刻
假如你是一位刚做完作业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街头,你会――
生1:
假如我是一位刚做完作业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小学生,我会把这如花的街头写成一篇日记。
生2:
假如我是一位刚做完作业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小学生,我会用笔把这个花团锦簇的街头画下来。
生3:
假如我是一位刚做完作业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小学生,我会回家拿摄像机把这美丽的景色拍下来。
生4:
假如我是一位刚做完作业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小学生,我会翩翩起舞。
师:
就是不管在学校写作业有多累,现在书包有多沉,看到这如花似玉的街头,心情都非常好。
假如你是一位工作压力大,异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你会――
生1:
我会忘掉所有的烦恼。
生2:
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异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减少忧愁。
生3:
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异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这些花,放松一下。
生4:
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异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忘掉一天的辛苦。
师:
自己种的花让别人放松心情,让别人忘记了一天的辛苦,多么了不起啊!
假如你就是远离他乡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香味,你会――
生1:
我会把它写成一本书。
生2:
我会把它搬回家。
(大笑)
师:
爱花就种花,不能(生):
偷花
生3:
我会把它写成一本书,传遍全世界。
生4:
我会长久地住下来。
师:
是呀,这么美的街,无论是谁来到这里,都忍不住驻足观赏,忍不住赞叹一番,烦恼、郁闷、生气、伤心等等不好的心情都豁然开朗。
如果是好心情,看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街就想高歌一曲啊!
正是这样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让季老先生在此产生了一种人生感悟。
在课文中找出这个感悟。
(课件):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
这是一种什么境界啊?
生: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板书)
师:
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1:
我种花给别人看,别人种花给我看。
生:
很多人为我种花,我也为很多人种花。
这样做谁都不吃亏。
师:
种花给别人看,自己不吃亏,对。
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颇”是什么意思?
“耐人寻味”又是什么意思?
生1:
令人觉得意味深长。
生2:
值得思考,有味道。
师:
就是这种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从这种境界里你们还思考明白了什么?
生1:
自己的花如果只能自己看,那不是太浪费了吗?
人人都看到那该多好啊,爱花就要用行动来表现的。
生2:
德国的花开得那么美,那里的人品一定也很好,怪不得叫德国,那里的人品德一定很好。
师:
你真会联想,由德国想到品德来了。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什么样一种品德的呢?
生:
我为别人做事,别人也为我做事。
就是我尊敬别人,别人也尊敬我。
师:
就是我为别人着想。
(生):
别人就为我着想。
(师):
我为别人服务。
(生):
别人就为我服务。
(师):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要懂得感恩。
一起读读
生: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
在德国,人们就是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每一家都是这样,(引读)生: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了别人的花
师:
是的,就是这种奇丽的景色,这种奇特的民族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止德国人民,我们中国人民不也是这样的吗?
还记得吗?
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灾害,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抗灾,战胜困难,多少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爱心,那是大爱无垠啊!
不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我们才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
齐读: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了别人的花。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所以我们才领略到了这样奇丽的景色——
齐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呀,才让季先生把这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生: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四、拓展学习,加深理解
师:
听到你们说的这些,我也想起了一首诗,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一起读吧(配乐课件):
给予
如果你给我一条鱼
我就让你看到整个海洋世界
如果你给我一朵花
我就让你拥有一片花海
如果你给我一片树叶
我就让你看到整片树林
如果你给我一双翅膀
我给你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
如果你给我一滴眼泪
我就让你得到爱的阳光
让它温暖你那四季如冬的心
让快乐和幸福永驻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绽放成最美的风景
在自己的心里
也在别人的眼里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花团锦簇 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非常美的词语,同学们是否能记下?
请拿出听写本,我们来听写词语。
老师念词语: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脊梁应接不暇
(生认真听写词语,老师走下讲台巡视听写情况,并强调注意写字姿势)
师:
同桌互相检查词语,以最快的速度把不正确的字划下来并改正,如果你需要帮助,请你举手示意。
(生互相检查词语并改正。
)
师:
这边的男同学非常认真,哦,写得真棒!
改正好了的同学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
让我们来欣赏这位同学听写的词语。
(师把学生听写的词语放在展示台上)
生:
(看了看)对了。
师:
你们还记得课文写谁到哪里看到什么?
生1:
看到德国人的窗口都开满鲜花。
生2:
说季老先生两次到德国,明白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
谁能清楚完整地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写谁?
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生:
写季老先生两次到德国,看到家家户户窗口开满鲜花,想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
你真厉害,你很善于总结概括。
师:
(引读)是呀,季老先生看到了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走过任何一条街——
(生:
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师:
这又是多么奇特的民族呀。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
(生:
别人看到自己种的花。
)
师:
走在街上的时候——
(生:
自己又看到别人种的花。
)
师:
这是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那就是——
(生: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二、学习末段,感悟美丽
师: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让作者终身难忘。
因此1980年,70岁高龄的作者时隔四五十年后再度踏上德国,就像回到自己的故乡,思绪万千啊!
师:
默读最后一段,想想应该怎样才能读出季老先生的心情?
生:
(学生默读)
(一)感情朗读句子
师:
谁来尝试一下,把季老先生的心情读出来?
我喜欢大胆的同学。
(学生纷纷举手)
生1:
读……
师:
怎么样?
谁来向他挑战?
生2:
他能将感情读出来,可是,我觉得自己应该比他读得还好些。
师:
勇敢,一个很自信的同学,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
生2:
读……(生之间纠正“思”应读平舌音)
师:
读出了季老先生的感慨。
谁还来挑战?
生3:
读……(读出了句子中重点词语的重音与轻快)
生4:
读……(一个比一个读得有感情)
(生齐鼓掌)
师:
你们也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
师:
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的感情朗读打动了我。
我听得出来你重读了这句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二)读懂句子
(出示句子课件):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
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
(感情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
谁会创新,用不同的句子或者在句子里会换用不同的词语,使句子意思不改变?
生1:
(思考一分钟后)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依然没有改变。
师:
你思维真敏捷,“依然”这个词语用得好。
生2: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仍然没有改变。
师:
你真会创新,真会使用词语。
师:
哪里有变化了?
生1:
人变老了,(想了一下)人变老了。
生2:
市貌变化了。
师:
说具体些,到底哪些变化了?
生:
街道变化了,变得更华丽了。
生3:
街上的房子变了,变得更漂亮了。
生4:
这么久不来了,对这里感觉有点陌生了。
(学生争抢着回答)
师:
那么多年没来德国,有什么没有变化?
生1:
德国奇丽的风景没有变化,依然那么姹紫嫣红。
生2:
家家户户窗口上的花还开在那里,没有变化。
生3:
人的热情没有改变。
师:
你怎么知道人的热情没有改变,从哪个句子知道的?
生1:
刚下火车就有人来接。
师:
真是个细心的同学。
生2: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没有改变。
师:
你们的学习很认真,这种精神,你们也不要变哦!
德国还有什么没有变化?
生3:
指家家户户窗前的花连成一片,像花的海洋。
生4:
为别人着想,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师:
那么,这里的“美丽”指的是什么?
你们能用这个的句式把刚才的话说出来吗?
(出示课件):
变化是有的,变了,变了,变了……
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_没有改变,没有改变,没有改变……
(生思考后举手)
师:
谁来说?
生1:
变化是有的,人变老了,花变得更美了,街道变华丽了;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花儿没有改变,人的热情没有改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没有改变。
师:
什么样的花儿没有改变?
生2:
变化是有的,人变老了,花变得更美了,街道边华丽了;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姹紫嫣红的花儿没有改变,人的热情没有改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没有改变。
师:
说得好,还有谁想说?
生3:
变化是有的,人变老了,街道变华丽了,建筑物变高大了;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家家户户养花没有改变,人的热情没有改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没有改变。
师:
你们说的正是季老先生心里想的,所以在课文末段他这样说道:
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
(板书:
美丽)
生:
带着种感情再读读。
师:
美丽的确没有改变,看到这些美丽。
作者心中又涌起了另一种思绪——
2、(课件出示句子):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
师:
一起读读句子。
生:
……
师:
季老先生做了一个花的梦,梦见什么?
生1:
梦到花的海洋。
生2:
梦到自己的家乡大江南北开满了鲜花。
生3:
梦到各种各样美丽的鲜花。
师:
会是什么花呀?
生1:
可能是牡丹花。
生2:
是风信子,海棠花……
师:
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他梦到些什么呢?
生1:
作者就仿佛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读书时代。
生2:
看到这些花,作者人在德国思念祖国的梦。
生2:
祖国人民也和德国人民一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
又是你,你真棒,你的回答很精彩。
师:
季老先生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个梦如诗如画,你们带着感情再读读。
(生感情朗读)
师: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对作者的了解,用下面的句式,以季老先生的口吻续写一篇《美丽的梦》。
(出示课件)
再次来到德国,感慨万千。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看到了 ;置身于艳丽的鲜花之中。
梦里我想到。
生:
……
师:
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见到家家户户窗口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留学生活时代,他陶醉在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他从心底里由衷的发出赞叹——
师:
(指着句子引读):
生: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
就是这样美丽的国度让作者深深地感动,于是,提起笔写下了饱含情感,耐人寻味的文章——
(师引领学生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三、交流收获,感受文美
师:
读了全文,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吗?
生:
一片寂静。
师:
需要时间考虑吗?
两分钟可以吗?
生:
可以。
(两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
师:
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要回答问题了。
想听听吗?
生:
(高声回答)想!
生1:
我感受到德国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生2:
德国人互相帮助,互相尊敬。
生3:
我希望我能去德国去参观旅游。
师:
我希望你的愿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