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120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docx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docx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愈加明显,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欠债逃逸、员工利益得不到保护等现象层出不穷,甚至是愈演愈烈。

在这种宏观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无疑会成为各个社会层面人士讨论的焦点,而且比起以前更加需要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研究也发现,企业社会贵任的履行对企业的价值有着积极的贡献作用。

因此,本文将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切入点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字:

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

一、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20世纪90年代末,米切尔和伍德总结了从1963年利益相关者理论出现到1997年的30多年间,经济学家给出的27种具有代表性的概念表述,其中有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表述【1】。

第一种是1984年,由著名的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提出的【2】,他认为利益相关者分两类,一类影响着企业中的决策目标,一类受决策目标实现过程的影响。

他给出的利益相关者概念清楚的阐述了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强调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影响,给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基础的概念框架,使他们在做决策时充分的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依托,不过弗里曼的定义过于宽泛,不利用实证研究和具体的实践运用。

还有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利益相关者概念表述是1994年,由克拉克森(Clarkson)提出的,他把利益相关者也分为了两类,一类是在企业中投入了一定量的资本,包括劳力资本、物资资本、财力资本等,并因此承受了某种形式的风险,还有一类是没有在企业中投入资本,却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承受了某种形式的风险【3】。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研究院(StanfordResearchInstitute)首次明确地给出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在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SRI)的内部文稿中,用“Stakeholder”代替“Shareholder”來解释“利益相关者”,指出企业中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本身有着紧密的关联,如果利益相关者一旦退出了企业或者拒绝了与企业的合作,企业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4】这个研究小组(SRI)对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在现在看来,是不完整的,它只是单纯的强调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单方面的作用,而忽视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进入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始接受利益相关者理论,使得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迅速发展。

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Ansoff)大胆地在自己的研究中运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他认为企业中的管理团队在制定决策目标、研究管理策略、制定经营计划时,必须在利益相关者可能会产生矛盾、出现冲突的对企业的索取权之间找到平衡点,并在综合考虑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做出决定【5】。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作用逐渐的突显出来,企业家开始慢慢意识到之前学者们给出的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大多数的概念都忽视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作用。

自美国斯坦福研究院提出第一个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出现以来,有许多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表述形式,但是都没有得到普遍认可【6】。

2、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中来,人们普遍意识到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他们的介入和合作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

【7】在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过程中,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有多种不同的声音,但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1)多维细分法

多维细分法是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采取头脑风暴的方法,主观的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几类。

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这种分类方法因为其理解简单的特点成为企业划分利益相关者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弗里曼(Freeman)、弗雷德里克(Frederick)、查克汉姆(Charkham)、克拉克森(Clarkson)、威勒(Wheeler&Maria)对企业中利益相关者的分类【6】。

但是,由于多维细分法的可操作性不强,太依赖主观的力量,从而不利于管理人员把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于企业实际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中。

【8】

(2)米切尔评分法

1997年,美国学者米切尔和伍德(Mitchell&Wood)提出了一种依靠打分方式的利益相关者分类方法,那就是米切尔评分法【9】。

这种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首先需要找出利益相关者的属性,然后采用对所找出的利益相关者属性打分的方式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几类。

比如米切尔和伍德就从“谁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特征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入手,找出了企业中利益相关者的三个属性,分别为紧迫性、权利性、合法性。

然后对企业中的全体利益相关者就这三个属性打分,根据属性分数的高低,将企业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确定型、预期型、潜伏型三类。

【10】

米切尔评分法之所以受到追捧以及被广泛应用是因为他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是动态变化的,在企业的不同阶段,某种利益相关者类型会随着得到或者失去某种属性变为另一种利益相关者类型,并由于其简单易懂、操作性强的特点受到学者和管理人员的普遍认可。

有许多国内学者就根据米切尔评分法对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

【11】比如王进等(2009)首先找出了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三个属性,分别为紧迫性、影响性、主动性,然后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把大型工程项目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分为了核心型、战略型和外围型三类。

【12】

3、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1)外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1916年,芝加哥大学教授克拉克在其《改变中的经济责任的基础》一文中提到,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社会责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隶属于企业的责任,这是可查实的最早提出企业的责任这一概念的文献。

而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连在一起最先提出的,应当是美国人奥利弗.谢尔顿(OliverSheldon),时间是在1924年。

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工业发展炉火纯青的地步,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将企业社会责任和其经营责任连接起来成为必然。

但是对其最正式的论述则是在20世纪后半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式研究由霍华德.鲍恩在其1953年出版的《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中阐明,在本书中他提到“商人有这样一种义务,即需要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去确定政策、进行决策和采取行动”1,同时也是该书开创了研究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先河,继而鲍恩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

【13】

埃德温(EdwinM.Epstein,1987)认为“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当企业的管理者做出决策或者行动时,其行为的结果对其利益相关者是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社会责任的焦点是企业一系列的行为结果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1993)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是: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全面地考虑公企业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并以“社会反应”来补充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这两位学者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能力之一,同时强调企业要对其经营生产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负责,这边是企业社会责任。

(2)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20世纪90年代以來,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责任问题引起了我国学术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

早在2002年我国陆续引入社会责任研究之时,就有部分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阐述。

熊辉(199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从企业内外部利益集团的角度分为两个方面,即内部社会责任和外部社会责任。

【10】李占祥(1993)在其文章中声称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应该履行的责任、应尽的义务和贡献,同时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因社会对企业的要求而做出反应的行为或结果。

黄速建(1996)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必须是除了法律规定意外的。

企业为了实现其自身目标而主动自愿采取的行动。

张兰霞(1999)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道义上的,企业为了社会福利而必须做出回应的责任,包括企业对社会集体自身存在问题的责任和因企业经营活动给社会造成影响所应承担的责任。

【14】

(3)我国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规定

1984年,我国政府做出了实行经济制度改革的决定,之后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2006年1月日,我国新《公司法》生效并开始实施,其第五条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

同年9月,深圳证券交场所发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明确的表明上市公司作为社会公民,要承担起对股东、员工、债权人、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也是在2006年10月,我国举行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在审议通过的文件《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增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说法。

2007年12月,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中央企业要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时,要对其利益相关者负责、对环境负责,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发展的协调和统一。

【15】

4、企业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的结合

(1)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的原因

从时间上来看,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论述出现的较早,而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提出则相对较晚;而从学者对上述两种概念的研究上来看,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一直是处于各自独立的研究领域,对两者概念的研究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是企业作为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其需要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或所尽的义务,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则是研究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需要考虑及处理的与其相关利益者的关系。

但上述这种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现了全面结合的趋势。

究其原因,有两点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学者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使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有理有据。

二是,通过将利益相关者理论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中,而使得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到了实证的检验,也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使得利益相关者理论脱离空泛的理论探讨。

(2)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贡献

从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的原因来看,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贡献是巨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述:

第一,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也是最大的贡献,使得企业社会研究能够有成熟的理论依据,从而研究可以继续深挖和延续下去。

第二,明确了社会责任的定义,结束了以往诸如“企业应当对什么样的社会事件做出回应”、“企业应当为谁承担责任”以及“企业应当以谁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等问题的争辩。

如,卡罗尔用该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指明了对象,他认为企业要针对其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个人或者群体,考虑应当承担的社会问题和责任。

第三,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提供了一种衡量的方法【16】。

由于早期的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糊不清,导致衡量企业社会责任方法的多样性,如上文提到的声誉指数法和内容分析法等。

而现在,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者可以通过衡量其是否满足相关者的预期或者需求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原来空泛的社会责任因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到了明确。

五、总结

从长期来看,企业履行股东、债权人、员工和政府的责任对企业价值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上述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关系密切,因此企业应注重与上述各方的合作协商,积极履行企业的义务和责任,从而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能量。

针对滞后期的统计结果,企业履行债权人和员工责任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文章已对债权人和员工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此不再赘述债权人和员工作为企业资金和人力资本的来源,是企业后期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企业应维护债权人利益、给予员工以关怀,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针对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理念,本文的研究结果于此也是一致的。

通过对长期时间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是存在一个长期、固定的影响。

而本文样本时间跨度为5年,并以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样本为研究对象,增强了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研究结果还表明,如果企业利润是一块蛋糕,那么该蛋糕的享用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社区等一系列利益相关方。

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蛋糕才会越做越大,各方分到的利润才会越来越多。

因此企业要重视各个利益相关者,加强合、积极履行责任,从而实现共赢。

六、改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建议

如何更好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们认为,企业首先应提高其社会责任意识,在思想上认识到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生存、经营和发展的重大影响;其次,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付诸行动,将其纳入到企业战略规划中,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成功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因素之一;最后,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建立企业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治理模式,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监督机制建设,从而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成为一种制度。

而在具体企业运营方面:

一是,企业要着眼长远、合理经营,保证企业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维持适度的资产负债率、维护债权人利益,合理规避企业面临的风险。

二是,提高企业员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员工是企业发展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和根本。

企业应通过增加员工福利、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供公平公开的晋升渠道等来增加员工的幸福感,从而增加员工对公司的使命感;同时针对政府,企业可通过遵纪守法、及时足额缴纳税款等创造与政府的和谐关系。

三是,重视环保及公益事业,对社区责任的履行是企业公共形象提升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国面临巨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而企业作为社会中的经济主体,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去履行该种责任。

当然环保以及公益捐赠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企业需要将其纳入长期的规划中。

至于具体的措施,如企业可增加环保设备引入与制造、增加环保资金支出、提高节能减排费用安排以及设立环保基金等,同时充分有效的利用政府环保补助资金和环保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陈煦江,2009: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分析》,《会计研究》第1期。

[2]陈玉清、马丽丽,2005: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会计研究》第11期。

[3](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

韦里克著,郝国华等译,1993:

《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4]黄速建,1996:

《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下)》,《经济管理》第2期。

[5]李正,2006: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工业经济》第2期。

[6]李占祥,1998:

《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工业经济》第2期。

[7]梁桂全,2004:

《企业社会责任:

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对我国企业的挑战》,《经济导刊》第12期。

[8]刘艳,2007: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标准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会计研究》第5期。

[9]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2002-2004年度的经验数据》,《会计研究》第10期。

[10]卢代富,2001: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现代法学》第3期。

[11]罗辉:

2007:

《IH确认识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产权和社会责任观》,《经济学家》

第3期。

[12]潘福样,2004,《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第4期。

[13]屈晓华,2003:

《企业社会责任演进与企业良性行为反应的互动研究》,《管现代化》第5期。

[14]沈洪涛、金婷婷,2005: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第6期。

[15]施平,2010: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华东经济管理》第7期。

[16]苏启林,2004:

《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以民营上市公司为例》,

《中国工业经济》第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