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类学术论文选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730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创作类学术论文选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艺术创作类学术论文选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艺术创作类学术论文选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艺术创作类学术论文选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艺术创作类学术论文选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创作类学术论文选编.docx

《艺术创作类学术论文选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创作类学术论文选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创作类学术论文选编.docx

艺术创作类学术论文选编

艺术创作类学术论文选编试论

分镜头脚本设计在影视创作中的作用

影视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视觉化产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影视剧的整个制作流程分工越来越细化,也更加依托数字艺术。

影视剧的生产过程,是将剧本的文字意象转化为观众可以接受的视觉体验的过程。

而在前期设计准备阶段中,分镜头脚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镜头脚本是剧本的形象化版本,它是由方格画框组成,这些方格画框里画着一系列的形象化动作。

其主要目的就是用画面详细说明剧本的内容,从而清晰地将一个故事的叙事流程传达出来。

它可以辅佐工作人员作取景,场面调度以及安排镜头等工作。

分镜头脚本与连环漫画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见图1),但本质上它是一种将导演意图形象化的设计工具。

一、分镜头脚本设计有利于影视语言风格定位

2007年,北京电影学院特技实验室接到了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台湾18959的特技制作的任务,作为团队的一员,笔者曾参与了该剧前期拍摄的工作,并通过分镜头脚本设计了其中的部分特效镜头。

((台湾18959反映了晚清风雨飘摇,烽烟四起的动荡岁月,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清廷和日本帝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反侵略斗争但最终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这一惨痛的历史事件。

剧中有当时的北洋舰队和日本舰队的多场描述;如在大洋中行驶,双方炮战等等。

剧本中对这些情节的描述通常都很简略,为了能够向观众清晰的传达信息,吸引眼球,使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要在开始拍摄之前对画面进行先期设计,并配合导演的想法将镜头明确化,这就用到了分镜头脚本。

下面就以剧中的一场戏为例:

邓世昌带领新组建的北洋舰队从欧洲返回祖国,途经北大西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洋面波涛汹涌,战舰上下颠簸,邓世昌发现同一航线上的日舰“松岛丸”处于危难中,随时有沉没的危险.于是下令将其救出。

分镜头脚本设计工作是从分析剧本开始的,首先把剧本划分成各个视觉片断,即一个个的镜头;来确定每个镜头需要包含的视觉元素,例如镜头景别,镜头角度,镜头运动,主要目的就是要得到一个最好的摄影视点,这意味着这个镜头不仅看上去是激动人心的,而且是能够被观众很好地理解。

在开始选择镜头时.可以应用一些基本的规则来设计一场戏,例如:

一个远景开场,确定一个场景展示人物同背景的关系(见图2)。

移至中景,来展示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镜头越近,故事展开得就越深入(见图3、图4)。

特写镜头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见图5)。

回到远景镜头或中景镜头来重新引导观众(见图6)。

把剧本视觉化是从构图开始也是在构图结束,为了创造一个视觉冲击力很强的构图,我们需要理解在一场戏中每一个镜头的目的,还要知道它是如何与全剧联系在一起,一旦我们弄清楚在一个镜头所要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就可以在画面中把这些元素进行有效地编排并且赋予它们意义。

不像普通的画框,影视画面的边缘也是镜头的一部分,它常用来表现运动继续进行并未终止;分镜头脚本设计不但通过布置画面中的人物和物体来创造一种运动幻觉,也通过这个诠释出其中的意义;导演也可以通过分镜头脚本,将影视创作的视觉风格明确化,为进入拍摄和制作环节做好准备。

二、分镜头脚本设计有利于影视特效制作

影视作品为了吸引观众,常常用到大量惊险刺激、超越常规的特效镜头。

特效镜头由于其复杂性和对资金成本的高需求,更需要进行细致的前期视觉化设计,将能细化的工作细化;使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自己将要做的工作右~个明确的了解和概念,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效率。

分镜头脚本对制作复杂的动作戏和特技效果的场景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当要拍的戏是不能事先试验的时候。

还是以剧本中的一个场景为例:

“大西洋(夜,外)浓云密布,狂风掀起巨浪。

四条军舰列队破浪前行”。

像这样的场景没有强大的资金状况下是无法实拍的,我们没有当时的铁甲战舰也没有交通工具能到远洋进行拍摄;所以,借助计算机生成的战舰影像与实拍的部分海面素材进行合成,来“虚构”出这样一个镜头。

而分镜头的设计制作是一个起始点,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场景的表达目的来设计镜头,是特写还是远景?

需要强调的是人物还是环境?

如何给观众呈现出紧张的气氛?

通过在分镜头脚本上的反复设计和修改,我们可以在实际动手拍摄制作之前与导演达成共识;利用对分镜头画面的进一步细节化塑造,使特效制作人员能够预见到这个镜头是否可以实现,或者说它该如何实现和铺展。

这样大家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时候都能够心中有数,并有了一个交流想法的载体和平台(见图7、图8)。

分镜头脚本对电影电视中的特效和复杂的动作场面的拍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基于好几个原因:

第一,它使导演有了在纸上进行试验的可能,而这种试验要比在真正拍摄的时候试验便宜得多。

第二,分镜头脚本保证了镜头的连贯性,尤其是有几个组在同时为一场戏工作的时候。

第三,它帮助导演看到一些视觉效果是否有可能实现。

现在的影视人,必须面对许多视觉上的选择,而这些都是剧本里没有表白的。

空白的画框,可能刚开始令人怯步,但随着工作的不断进展,我们就会慢慢感受到一种乐趣,尤其在面对新的想法时。

这些新的想法常常是种片断似的、幻觉般的影像,你需要不断地集中注意力捕捉它并将其转化为真实可见的图像,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随着对各种视觉可能的察觉和比较后,你会对镜头语言的认识和应用有更深一步的体会;并且最终引导你得到新的发现。

影像化只是影视制作过程中的一个步骤而已。

一部影片无法仅仅透过纸上的设计来完成,但分镜头脚本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它是在开始拍摄之前,发现新的画面和叙事意念的方法,也许是找到场景中戏剧的焦点,或者是帮助你发现动作段落中的不合理之处。

不管怎样,分镜头脚本都是我们找到叙事和视觉风格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按语:

本文是作者在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习阶段一个创作课题结束后写的小论文。

是在设计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与提炼,既是一个可信的案例展示,对后学者具有专业上的指导意义;又抓住主要感受提炼出一定的理论要点;阐发出一定的观点,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进行佐证,是美术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值得借鉴的方式。

 

设计报告类学位论文选编

构建“个性自我”空间

——大学生寝室改良设计报告

朱蕾

指导老师:

曾庆抒

一、大学生寝室现状分析及改良意义

80后、90后的年轻人,构成了当代大学生这个相对独特的群体,他们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张扬自我,追求自己的个性及精神风貌。

大学生寝室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寝室文化往往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能够体现校园精神。

因此,装点美丽的寝室空间、构建优秀的寝室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一)我校大学生寝室现状分析

寝室的活动主体是学生,寝室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理应丰富多彩、健康向上。

目前我校的寝室文化的主流是好的,然而,却也存在单一、枯燥、格式化等缺点。

首先,寝室空间基本上是一致的、简单的,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善。

4—8人的宿舍式格局布置,不包含单独的卧室格局,采用上下铺或者上铺下桌的床体样式。

狭小的寝室内,很少有个人活动空间,对个人隐私没有一定的保护。

其次,功能分区不明显。

在这样一个集体生活空间中,娱乐功能和学习条件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其三,缺乏装点、布置,设计意识总体不足。

(二)改良大学生寝室空间的意义

在学生生活中,寝室、教室、食堂是最重要的三个场所,而对于自主时间相对较多的大学生而言,寝室的功用更是重要。

大学生寝室空间的改良设计,不仅是改善寝室空间的布局、改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更是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怀。

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得大学生可以在更舒适的空间中成长与发展。

轻松、简洁、独特或者浪漫、新奇的个性自我空间,能够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要求。

二、寝室空间的需求及调研分析

2008年11月20日--2008年11月22日,笔者针对我校学生寝室情况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

共派发调查表格100份,实际参加问卷调查人数为93人,其中女生25人、男生68人,问卷回收率100%(含7份空白答卷)。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学生对本校寝室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看法,占参与调查人数的93%。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本校学生寝室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方面,其中,反映最多的五个问题分别为:

空间狭小,布局不够合理,功能分区需更加明确,隔音效果差,设施不够完善(具体调查表格及分析结果见附件)。

满意度调查结果统计如下列表格所示(见表1、表2)。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

我校学生对寝室处于比较满意的居多,说明尚有待改进之处。

主要在空间大小、空间划分以及墙壁隔音效果方面需要大力改善。

三、寝室空间改良设计总体思路

(一)满足“个性自我”空间需求

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处于个性形成及定型的时期:

此时是一个从中学依赖父母照顾,依赖老师直接教育到进入大学学习生活靠自主来独立完成的转变。

知识在不断积累,思维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求知欲强,对生活极具激情。

同时大学生又是青年一代中相对独特的群体,其审美活动和审美心理具有共性与个性的双重性。

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对大学生的审美心理产生了直接或者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文化新生代”,是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一个社会群体,追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象美、技术美是其主流。

因此在寝室改良设计中要注重大学生的个性体现,营造简洁、舒适、个性自我的空间格局。

在舒适方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尊重大学生的性格需求。

(二)有序划分寝室功能分区

寝室为小面积的水平矩形空间,有宁静、亲切的感觉,那么在完全敞开的寝室空间里如何区隔休息、学习、洗漱、娱乐等功能?

理想状态是没有视觉障碍,整个空间连成一体,同时又各有分工。

小空间可考虑用一些不占用空间的手段,如利用材质、颜色、灯光等手段区隔空间。

1.利用界面变化进行空间统筹

空间的划分就是空间的限定。

限定空虚形态的最主要实体是面,但实面和虚面在限定程度上有较大差异。

为了使其具有通透感,常需增加透气或显露的变化。

具体的手法有:

开阔、半隔、凹凸、透射等。

在寝室中可以利用软帘做隔断,可以在洗漱区与休息区之间垂放一幅竹帘。

装饰效果突出,而且也起到了阻隔视线的作用。

也可以利用通透搁架做隔断,使用书柜或搁架进行隔断,解决了藏书、摆设的收纳功能,又能区隔空间。

并且这种能够推拉移动的书柜,可以放在任何两个需要隔断的空间之间,十分方便。

2.利用色彩变化进行区域划分

色彩是调节室内气氛的有效因素。

色彩具有神奇的功能,不仅能唤起人的第一感官,而且能使人产生联想,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

㈨要想让小空间看起来不那么拥挤,尽量选用浅色为主调,且居室风格要统一。

用颜色来区分区域,可以形成鲜明对比,起到提亮空间的作用。

整体采用清新色调,墙面设计采用简洁的色块对比,不需要太多的装饰、造型,应侧重考虑将实用性与设计感、舒适度最大程度的结合。

在狭小的寝室空间,主体颜色的选择难度较大,一般选择明度与纯度都较低的色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灰色系;明度的选择应以相对明亮的颜色为主,明度较高,感官上会有延展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宽敞明亮”。

3.利用灯光强化功能分区

表现丰富的设计世界,空间营造不仅仅依赖于格局的变化,一些灯光的设计同样也能够提升空间的格调指数。

例如变化的灯光就可以营造出错落有致的立体空间,而且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灯光也使得整个空间产生一种别具特色的美。

地台下的灯光、棚顶射灯的搭配等,都能起到分隔空间作用。

暖暖的色调灯光,给人一种宁静的舒适感。

让休息更加舒适[5]。

在大学生寝室改良设计中,也可对灯光加以考虑。

四、寝室空间改良设计实践

(一)设计构思

寝室空间原始布置(见图1):

采用上铺作为休息区,下面则安置为书桌。

学习区与休息区比较分散,不能形成很好的氛围。

洗漱区简单,而且与休息区相互影响较大。

针对这些问题,改良设计的重点便是调整不同的功能分区。

初稿阶段共设计了3套方案。

比较如下:

1.设计方案1分析方案l中增加了独立的公共娱乐空间,上下铺形式的休息区,集中的学习区域。

但在此方案中个人空间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见图2)。

2.设计方案2分析

方案2中安静的休息空间,集中的学习区域(以个人形式空间为主)。

但是书桌摆放样式相互影响大(见图3)。

3.设计方案3分析

方案3中独立向阳的公共娱乐空间,采用集中的休息区,集中的学习区域。

不足之处在于空间分割上界限过于死板(见图4)。

(二)最终设计方案

通过一次次设计方案修改后,抛除繁琐的结构布置,采用明确、独立的布置格局。

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四(见图5)。

此方案在布置格局中比较明确、集中,突出了寝室空强化了各功能分区的实用性。

同时以简洁、明确的布局,使空间布置令人一目了然。

设计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寝室空间小,功能分区不明显,私人空间不足,集体娱乐空间小,墙壁隔音效果差等方面的问题。

1.整体布局。

在最终设计方案中通过结构改造以及合理的调整,打造出一个舒适的集体居住环境;再利用灯光、布艺等这些细节的装饰来营造一个宁静个性的空间环境;布局划分中,分为界限明显的洗漱区域、休息区域、学习区域和公共娱乐区域四个部分。

在增加寝室成员之间亲密的前提下,同时保证了个人信息的私密性。

2.细节设置。

墙面材料采用装饰板,除考虑视觉感官效果之外,还起到吸音的作用,以解决墙壁隔音效果差的问题。

洗漱区域与休息区域之间的通道处采用软帘做隔断,对空间进行分割的同时兼具装饰效果,家具的腿部采用可移动的滑轮设计,方便变更家具的摆放位置,方便格局的变化,增加生活的乐趣。

3.色彩搭配。

整体思路是:

采用不同色系将女生与男生寝室空间进行不同风格的展示;墙面保持浅色色调,突出家具色调。

在女生寝室空间的表现中,采用浅黄色墙面装饰材料,家具采用浅杏色为主,同时使用艳丽的玫红色进行点缀,形成一个安静、舒适、具有温馨感的女生空间(见图6至图8)。

在男生寝室空间的表现中,则采用浅蓝色墙面装饰材料,家具采用浅杏色为主,同时使用淡雅的湖蓝色与黑色进行点缀,形成一个冷静、整洁又率真的男生空间(见图9至图11)。

五、结语

适宜的生活环境不仅可以让身心放松,而且可以促进寝室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大学生活更加和谐融洽。

大学四年,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这片斗室之中,不免多次想到将之如何装点,这次毕业设计,用专业的技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可谓是一次全面的锻炼,也是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

以调查、分析为基础,运用室内设计原理与法则,设计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思考过程,目的在于让本来平淡一致的寝室空间展现出新的魅力,从而让大学生活更加的舒适与惬意。

经过“设计”的打造,寝室空间不再单调乏味,而就像是一杯浓浓的奶茶,慢慢地散发出一股浓香。

当这个方案出台的时候,很多同学、老师都给予了相当的肯定。

由于时间和工作量的限制,本文相关的研究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今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本方案也仅是一种设计上的尝试,一种理想层面的探索,若能对今后的大学生寝室建设有些许裨益,对后学的师弟师妹们有一点启发,则幸甚焉。

参考文献:

[1】陶国富.大学生审美心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Ol

[2】郭茂来.室内设计艺术赏析[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2

【3】薛健.室内外设计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7

【4】谢浩.家居装饰设计中色彩的合理配置【J】.福建建材出版社,2006.1

【5】胡平利.小空间装修解决办法.

本文为毕业设计报告类学位论文。

论文以调查分析结论为基础,阐述了改良设计的宏观思路,然后对初步设计方案和最终设计方案进行了比对分析和详细阐释,从文章能比较清晰地反映设计者的思想,让人感到真实可信;虽然毕业设计课题属于“真题假做”,但联系了自己身边的实际,说明作者平时有思考,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又充分证明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很有意义。

通过论文,我们可以有充分的理由判定该生的基本能力和水平符合普通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

因此,这种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原文有详细的问卷调查附件。

选编时对。

原文第三部分写作较弱,编者在选编时对标题和部分内容做了修改和调整,原文标题为:

三、大学生寝室空间设计的特点分析

(一)“个性自我”空间设计的需求

(二)寝室区域划分方法

这组标题明显与论文所要阐释的案例不相符合,有点大而化之,且带有“必须”、“都”的意味,显得不够中性客观。

改为现有标题(见正文)后,语气中“应”、“可”的意味强一点,答辩时就无可争议了。

从上下章节的联系看,也可起到过渡作用,使全文更紧密、顺畅。

创作报告类学位论文选编

浅谈《纳西女》的创作构思

指导老师:

田绍登

一、《纳西女》的构思缘起

在祖国的西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丽江。

今年11月份的专业考察课程,我们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考察。

抵达丽江古城,抬头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密密麻麻的黑白墙体老建筑。

古城里居住很多纳西族人,这个古老的民族,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而且还蕴涵着自己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古城远有玉龙雪山环绕,近有密密麻麻的黑瓦白墙老建筑林立,城内家家户户门前都有

清澈见底的流水,故有“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之美誉。

早晨的丽江具有古城原汁原味的味道,出奇的平和与宁静,没有商业的喧闹,在巷子里,随意漫步都会碰到清早起来劳动的妇女。

她们头戴帽子,披着肩挂,上身穿着肥腰大袖、长过膝盖的大褂,外加坎肩;下穿长裤,腰系着百褶围裙;背上披着羊毛的披肩,披肩上缀有刺绣精美的七个黄色的日月星辰的圆形图案,表示的是“披星戴月”。

象征纳西族女人的勤

劳之习,终日披星而起,月上才息。

崇高与勤劳的纳西族女人是一种美的象征,是表现创作有意义的主题。

以纳西女为题材画一幅画来表达感动、抒发情怀,是在考察短短的一周时间里,穿梭在古城的每个小巷中心灵触动的每一刹那的一种冲动。

就如有人所比喻的“艺术曝光”,若此时把头脑比作“摄影机”的话,那么此时的所思所想,就是启动了这“快门”,那些美好的事物才会摄进头脑

的“底片”来。

(一)民风民俗

古城早晨宁静,白天喧闹,晚上则是别有一番风趣,那就是纳西族人的民间篝火晚会(见图1)。

纳西族无论老幼皆能歌善舞,每到晚上经常可以看到纳西族的姑娘小伙子们围在篝火旁跳舞唱歌,虽然听不懂歌词,但内涵是非常愉快的。

通过晚会,能充分了解和领略到纳西族人民的热情与文化,动听的“纳西古乐”,腰鼓激掌等民间声乐。

篝火晚会结束后,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懂得了古城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历史的见证,也更懂得了纳西族人民捍卫故土的故事。

时间的流逝磨灭不了历史的印记,呈现在眼前的丽江古城更具有代表性,更具有魅力。

在每条小巷子里,你都能感受到岁月沧桑的痕迹和历史的脚印,令人不禁抚今追昔。

漫步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突然发现在一个散发着花香的院子里,一位看似年过半百的妇人,沉默的注视着远方。

与她攀谈了解到,这位母亲原来尚还年轻,无情的岁月与恶劣的气候已在她不满四十的脸上吻下了深深的烙印。

她言语不多,但谈话中能令人感受到一种纯朴在蔓延,同时,也让人心里有一股暖流在滋长。

生活是构思的源泉,构思是想象力的发展,并能根据绘画的特性产生一种定格。

在欣赏和领略纳西族古老文明的同时,最受感染的还是古老的东巴文化,那些形状各异、栩栩如生、婀娜多姿、活灵活现的文字令人激动不已。

那是考察古城老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被一家叫“东巴木记”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略显幽寂的店铺里,摆满了大小不一、款式各异的石头。

石头上面都刻着东巴文字,这也是至今最美的象形文字,丰富生动、透着素朴的文化特质,让人品味的同时陷入沉思。

那原本看不懂的纳西文字里仿佛有着别样的内涵,那粗犷的笔画,像是纳西人豪放的性格;那柔美的文字形态,像是纳西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那字里行间满溢的飞翔意象,像是纳西人的热情好客;无论走在哪条街,哪个店铺,迎面而来的都是纳西人淳朴的笑脸。

后来小店老板还讲到聪明的纳西族人曾经用东巴文字写过诗,他们还画过“太阳在山岗上休息”、“等待美丽的月亮来会见”,就是用这种神奇的东巴图画文字,很形象地记录了东巴的歌舞和曲谱。

当地一位祭司说:

“没有东巴文化与东巴画,我们难以生活”,就像哲学家尼采也曾说过的“没有音乐就没有生活”一样。

可以说在少数民族的美术中,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虚而为盈,约而为实”、别出心裁的少数民族画种。

(二)深入生活、收集素材

也许是久居都市的缘故,我对少数民族风情一直有点神往与迷恋,因此,毕业创作选择了民族风情题材。

无论是性格质朴,体魄强健勤劳的纳西女的人物形象,还是独特迷人的民风、服饰、环境,始终让人感到魅力无穷,并不断激发出一种创作激情。

一切所见所闻,逐渐在脑海里催生了一幅美好的艺术画面。

画面上有着质朴、纯真和勤勉的纳西女,作品里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色彩。

有了要描绘纳西女的创作构思,于是也进一步深入考察和体验纳西族的民俗生活。

艺术的生命发端于生活:

一端系着生活,另一端系着兴趣。

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融人这个特殊的氛围,也更加激发了创作意象的建立,并努力收集素材。

纳西族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着一家之主的角色,从小到大劳累着。

但在这几天的探访中,在一条小巷里看到的一个场景让人感动(见图2)。

有两个身着纳西族特色的服饰纳西族妇女

在窃窃私语,其中一个背上还背了一篓子的东西,瘦瘦的身材,中间的那个腋窝下夹着一把破旧的雨伞,身子有点前倾,旁边一个身子也有点单薄。

她们就是勤劳的传统纳西女人的代表,脸上仿佛还洋溢着一种别样的笑容。

她们或许是步入了中年才赶上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部大开发,这些好政策都给丽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带来了福音,也给这些纳西族

的女人们送来了温暖和关爱。

二、《纳西女》的创作过程

生活,自然会赋予艺术家创作构思的灵感,这样艺术表现才能有感而发。

通过对纳西女的了解与走访,总感到有一幅流动的画面似乎就真实自然地展现在眼前,即朴实无华,又美妙绝伦,充满了温馨的诗意。

在交流中,她们身上所特有的豪放热情质朴善良的民族性格中,有一种温暖让人感动。

一种从未有过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强烈冲击着,也初次体验到了生活与创作的密切关系,原来是如此的近距离。

(一)造型

苏轼曾说“绘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也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些都是对造型的一种论述。

造型作为一种移情的媒介物,是创作过程中感悟对象时所产生的视觉形象,“不似之似”这个形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审美观念的产物,在艺术作品表现中,意象造型是情感的体现,没有感情的投入也就没有艺术。

国画《纳西女》(见图3)创作中采用了意象造型。

在丽江的考察走访中,纳西女的勤劳与崇高引起人心灵的震动,也是一种“由物生情,由情生象”的直觉过程。

于是在创作表现手段上,对人物的塑造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力求使其成为作品的情感抒发媒介物。

造型上的推敲是《纳西女))作品中的核心所在。

没有好的造型,即使是再精妙的技法也就像是毛失去了皮,无从依附。

因此,在塑造人物时,通过大量的速写练习、观察、分析,然后巧妙地

将主客观结合起来;在形体把握方面,根据画面需要,对一些表面的、非本质的、次要的对象因素舍弃了。

重点放在了对画面的提炼、概括、夸张、强化某些特征,弱化那些无关紧要的部分,不然也不能成其为意象造型。

在这方面,陈洪绶的作品以其极瘦弱的人物画面部造型与夸张的宽袍大袖表现屈原;任伯年以作山石的笔法表现女娲造型,‘使之与山石浑然同化,这些意象造型的范例在塑造((纳西女》的过程中,都有所借鉴。

同时,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在创作前做的大量写生来研究纳西女的形象;博古人杰作,学习传统线描,从书法中体悟用笔用线之美,对画面上的线条巧妙地组合,使所有线条相互之间构成一种韵律美感,力求使线之间的空白、线与线的组合如同交响乐一般的旋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