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玄武区第二学期九年级二模语文测试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672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玄武区第二学期九年级二模语文测试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玄武区第二学期九年级二模语文测试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玄武区第二学期九年级二模语文测试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玄武区第二学期九年级二模语文测试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玄武区第二学期九年级二模语文测试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玄武区第二学期九年级二模语文测试8.docx

《学年玄武区第二学期九年级二模语文测试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玄武区第二学期九年级二模语文测试8.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玄武区第二学期九年级二模语文测试8.docx

学年玄武区第二学期九年级二模语文测试8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测试卷

(二)

语文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醒:

此卷为试题卷,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25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3)□□□□□,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4)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5)□□□□□□□,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6)□□□□□□,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

(7)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8)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9)花开花落,都能触发情思:

早春时节,“□□□□□□□”的欣欣向荣不免让诗人欢欣鼓舞;晚春时节,“□□□□□□□”的寂寞冷清又不免让诗人黯然神伤。

(依次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晏殊的《浣溪沙》里的诗句填空)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陡峭(qiào)柏(bó)油绽(zhàn)放如法炮(pào)制

B.逐(zhú)渐针灸(jiǔ)干涸(hé)惟妙惟肖(xiào)

C.石砌(qī)行(xíng)辈怠(dài)慢人声鼎(dǐng)沸

D.迂(yú)腐琐屑(xiè)拮据(jū)前仆(fù)后继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战栗选拔妇儒皆知沧海桑田

B.松驰迁徙响彻云宵坦荡如砥

C.萧索愕然愤不顾身金榜提名

D.煞白惊骇自出心裁谈笑风生

第20届南京读书节启动“南京传世名著”评选活动,50位海内外名家倾情推荐,50部传世明珠由南京贡献给世界,最终将“南京的24部传世名著”。

4.下面是程章灿教授为《全宋词》撰写的推荐词。

请根据划线句补全下联,并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方格内。

(5分)

唐圭璋先生处离乱之世,兀兀穷年,以一己之力完成《全宋词》的编纂。

本书广泛搜集,精心考证,仔细修订,集两宋三百年词作之大成,创造了近代百余年来诗歌学术研究的伟业,堪称词学研究历史上的伟大工程。

广搜博采,集两宋词作大成;精考细修,□□□□□□□

5.岚岚读《西游记》后写了感受。

请仿照画线句,选择其他名著中的人物写一段话。

(3分)

经典中的人物往往性格鲜明,富有立体感。

比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他是非不分,挑唆唐僧赶走孙悟空,显得很讨厌;在他耍小聪明激怒孙悟空离开花果山重回取经路时,又显得很可爱。

经典中的人物往往性格鲜明,富有立体感。

比如▲

6.阳阳同学阅读“南京传世名著”的相关资料后,在日记中写了一段读后感言。

(3分)

①古都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不断地传播并积累文化,树立了一座座文化丰碑。

②古都南京,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五彩斑斓的一笔。

③历代流传下的“南京传世名著”,更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是中华乃至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④多么辉煌灿烂啊,我们的南京文化。

文中第“▲”句标点使用不当;第“▲”句词语使用不当;第“▲”句是病句。

(填句子序号)

二(45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7~11题。

(15分)

【甲】

金陵旧院①

清·蒋超

锦袖歌残翠黛尘②,楼台已尽曲池湮③。

荒园一种瓢儿菜④,独占秦淮旧日春。

[注]旧院:

明末金陵妓院所在地。

②锦袖、翠黛:

均代指歌妓。

尘:

用作动词,化为灰尘。

③曲池:

曲折缭绕的水池。

④瓢儿菜:

蔬菜名,菜叶如瓢。

【乙】

秦淮河房

张岱

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际,房值甚贵,而寓之者无虚日。

画船箫鼓,去去来来,周折其间。

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①竹帘纱幔。

夏月浴罢,露台杂坐。

两岸水楼中,女客团扇轻绔,缓鬓倾髻,软媚著人。

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竞看灯船。

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

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

船如烛龙火蜃,屈曲连蜷②,蟠委旋折③,水火激射。

舟中鏾钹星铙④,宴歌弦管,腾腾如沸。

士女凭栏轰笑,声光凌乱,耳目不能自主。

午夜,曲倦灯残,星星自散。

(节选自《陶庵梦忆·西湖寻梦》)

【注】①绮疏:

雕花窗格。

②连蜷:

又长又弯的样子。

③蟠委旋折:

在河中旋转盘旋。

④鏾钹星铙:

形容各种乐器齐鸣。

7.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划三处。

(3分)

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而寓之者无虚日(▲)

(2)夏月浴罢  (▲)

(3)竞看灯船   (▲)    (4)士女凭栏轰笑(▲)

9.翻译(2分)

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

10.甲诗前两句实写现状,虚写往昔:

以“▲”“尘”“尽”“▲”四字,凸现人去楼毁、荒凉败落的景象,让人不难想象当年旧院“▲、▲”(用乙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的繁华热闹情景。

后两句写景引议,以小见大:

旧时春色无边的秦淮河畔,如今竟荒落到被“▲”独占,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旧朝覆灭的无尽感慨。

(4分)

11.乙文第二段与秦淮河房有着怎样的关系?

(2分)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2~14题。

(10分)

奔跑吧,创客!

  电影《超能陆战队》中,一群热衷创造科学新事物的年轻人在先进的科学实验室里创造了神奇的医疗机器人——“大白”。

这些年轻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创客”。

中文里,“创”是指“开始做,创造”。

成为创客的重要标志是拥有自生产工具。

在这一方面的理想代表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设的实验微观装配实验室——一个拥有几乎可以制造任何工具和产品的小型工厂。

它提供硬件设施、材料,开放源代码软件和由研究人员开发的程序。

在这里,创客们可以沉浸其中,自由设计,自由开发,实现制造。

“客”则有客人、做客的意思。

作为创客,重要的理念,就是行动上乐于分享。

每个创客工作室的产品开发过程、创新成果都很难做到完全独立,许多想法、技术要通过各种手段(如视频会议)进行共享。

设计、制造,到调试、分析及文档管理各个环节,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制造、社会应用的社会技术发展脉络,都有分享的“支撑”。

创客不是“理工男”的专利。

在创客的队伍里,有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软硬件高手,但也不乏电子艺术家,摄影师、美术设计师、DIY爱好者。

创客们拥有各自的爱好和特长,且视创新为信仰,一旦他们聚到一起,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一种幸福,那么创客用什么来延续这种幸福呢?

中国创客们的偶像是温州人徐持衡。

20多岁的徐持衡与同事们研发了智能项目“Sensetime”,其中,人脸图像处理系统——人脸识别精准度高达99%!

他也因此获得美国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徐持衡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将科技创造转化为效益能延续幸福。

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创新支撑。

千千万万个创客活跃起来,就能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让中国经济始终生机勃勃。

(选文综合自网络)

12.从全文来看,要成为一个创客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分)

13.下面句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一个拥有几乎可以制造任何工具和产品的小型工厂……

14.联系上文和下列材料,说说要想发展创客教育,学校可以做哪些事情?

(4分)。

材料1:

温州实验中学是“创客教育”的基地,开设了许多针对青少年创客的特别科目,例如“机器人”“PHP编辑”、“电子制作”等。

学校的“创客教室”里没有黑板和讲台,但设有3D打印机、机器人设计模型、LED照明。

 

材料2:

台湾创客李大维表示:

“现在国内创客中单一的技术型人才太多,人文素养都不够,而且缺少跨学科领域的交流合作,产品常是单一技术导向,实际上可能不好用。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9分)

酸话

王学泰

人说话的目的,大都是为了表情达意,与他人沟通,说的话就要使人理解。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故意制造语言差异,为沟通造成新的屏障。

除了要瞒过圈外人的黑话、行话之外,这些话大多是为了表明其身份地位的“酸话”。

什么叫“酸话”呢?

大体上说是指不自然的话。

自然的话属于五味调和一类,不自然的话矫揉造作,令人倒胃。

试想,一位东北歌星,台下她还用大大咧咧的东北话"侃山",一到台上,马上换了一副娇滴滴的港台腔,装模作样地向观众致谢。

您听了有什么感觉?

非“酸”无以名之。

歌星追逐港台腔是为了虚荣夸饰,标明其品位流行,流行则价格自高。

读书人的身份标志就是“书”,在书生看来,“书”是“不可须臾离”的护身符。

那些读书入魔者时时流露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派,令人望而皱眉。

五代南唐有位叫彭利用的书生,即使与家人奴仆讲话也要引经据典,咬文嚼字。

邻居失火,烈焰冲天,他还对仆人说:

“煌煌然,赫赫然,不可向迩(不可逼近),自钻燧以降(燧人氏钻木取火以来),未有若斯(如此)之盛,其可扑灭乎?

”像这样酷好“酸话”不考虑沟通的人,真是应该烧死了事。

明朝赵南星撰的《笑赞》里有位秀才到市上买柴,叫道:

“荷薪者过来!

”卖柴人听不懂“荷薪”之类,但“过来”二字还是明白的,于是把柴禾挑到秀才面前。

秀才问:

“其价几何?

”卖柴的只听懂了“价”字,便说了价钱。

秀才翻了翻柴禾,摇头晃脑地说:

“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卖柴的只见他口中嘟囔,却一句也听不懂,便挑着柴走了。

这位秀才是一个“酸话”爱好者,就是买柴这种普通小事,他也要通过“酸话”卖弄。

未达到砍价的目的,反而把卖柴的气跑了。

他竭力拉长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距离,其语言不仅成不了沟通的工具,反而成了一种屏障。

赵南星在评论《秀才买柴》时说,这位秀才喜欢“咬文嚼字”。

其实不然,秀才之所以要把书面语言用在日常口语之中,就是为了摆读书人的架子,因为会说这些“酸话”是他们身份地位的标志。

这等坚持说“酸话”的读书人,其经济与社会地位已接近或不如平头百姓了,但他们又要与平头百姓“划清界限”,在不具备“划清界限”的物质手段的情况下,只好借助于把书面语搬入现实生活的做法,自己觉得高于平民百姓,从而得到一些心理补偿,即使妨碍沟通也在所不计。

老百姓看惯了这种现象,称这类人“穷酸”,把这类行为叫“酸文假醋”。

(选自《中国人的幽默》,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像彭利用那样酷好“酸话”、不考虑沟通的人,应该立法烧死。

B.作者通过举例论证,认为坚持说“酸话”的全都是读书入魔的古代书生。

C.作者认为老百姓对那些妨碍沟通的“酸文假醋”的行为早已见惯不怪了。

D.从全文可以推断:

当今现实生活中,喜欢说“酸话”的现象早已绝迹了。

16.从全文看,有些人热衷说“酸话”的目的主要有哪些?

(3分)

17.对“秀才卖柴”的分析,作者和赵南星的观点一致吗?

写出理由。

(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11分)

景山养鸟

宋志强

景山将这两只小鸟掏回来时,它们翅膀上的大翎子都快长齐了。

景山知道,这种鸟喂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振翅飞翔了。

景山上山逮蚂蚱喂它们,小鸟的羽毛很快就长丰满了。

  这天,景山把鸟笼挂在室外晾衣绳上,突然发现两只大麻雀“叽叽喳喳”地一个劲在鸟笼跟前飞。

小鸟也在鸟笼里“叽叽”地叫着。

他躲到一边偷偷地看。

那两只大麻雀嘴里含着食,竟双双落在鸟笼上,探着头喂笼里的小鸟。

两只小鸟“叽叽”地叫着,抖动着双翅,非常准确地把大麻雀嘴里的食接在自己的口中。

景山高兴极了,这一定是它的爸爸妈妈!

奇怪的是,它们是怎么找到自己的孩子的呢?

  过了几天,景山突然想:

我为啥不把它们也逮住呢?

让它们和自己的孩子住在一起,不是更好吗?

  于是景山打开鸟笼门,把鸟笼在绳子上挂好,自己远远地躲在一边寻找机会。

大麻雀飞来了,它们绕着鸟笼来回飞了四五圈儿,才“喳喳”叫着落在鸟笼上,把头探进鸟笼里,喂完小鸟又“叽叽”地飞走了。

不一会儿,大麻雀又飞回来了。

它们绕着鸟笼飞来飞去。

确信四周并无危险时,便双双落在鸟笼上。

其中一只恰好落在鸟笼门边。

那只大麻雀将头探进门看看,能进去!

它晃动着它的小脑袋,这边看看,那边瞧瞧,一蹦,便跳进了鸟笼里。

景山看得真切,一口气跑到鸟笼跟前。

那只跳进鸟笼的大麻雀登时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能找到出口?

它惊叫着,在鸟笼里上下前后没命般地乱飞,身上的羽毛落下来好多。

两只小鸟也吓得一个劲乱叫着,缩在笼子角落里。

景山好容易捉住那只大麻雀。

那麻雀扭过脑袋,在他手上死命地啄了几口。

他忍住疼,“噌噌噌”几下就把它翅膀上的翎毛拔下来十来根。

大麻雀浑身痛得直哆嗦,叫声也变得凄惨极了。

它被放回鸟笼里,仍然惊魂未定。

每过一会儿,它就在笼子里瞎撞一气,直到它张开小嘴,喘息不止。

半天没有停息。

  爸爸看到了,说:

“放了它吧。

大麻雀是养不活的。

”景山问:

“为啥养不活?

”爸爸说:

“这种鸟,气劲可大呢!

你抓住它,它会气得不吃一口东西。

过不了两天,就会因为饥饿而死去。

”景山不吱声了。

他蹲在鸟笼跟前,心情复杂地看着那只大麻雀,心里说:

“你可不能死啊!

你要死了,我可就……”

  然而,过了四五天,景山非但没见大麻雀死,反而还看见它叼着扔进鸟笼里的蚂蚱喂小鸟呢。

他高兴得一蹦老高。

每天放学后,就赶紧写作业。

写完作业,便忙着上山逮蚂蚱。

  景山的小鸟长得很快。

它们已经完全像个大鸟了。

大麻雀也不再喂它们,它们自己会进食了。

  星期天,景山把三只鸟都放出来。

鸟笼里积了好多鸟粪——他要给鸟打扫打扫家了。

清完鸟笼,他正准备把它们捉回去,突然发现大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用嘴、双翅往门口轰那两只小鸟。

景山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那只大麻雀把两只小鸟连引带赶地轰到门口,然后扬着头,“叽叽喳喳”不停地叫着,好像是和两个孩子说什么,然后使劲往前一跳,展开双翅就飞。

它的翅膀让景山拔去后,还没有完全长出来,它怎么能飞起来呢?

但它似乎不甘心的样子,又一连跳了几次,然而每次都重重地摔在地上……

  从这天起,那只大麻雀似乎得了病似的,整天团缩在那里,一口东西也不吃。

有时小鸟从它的身上滚过去,它也懒得动一下。

  过了没几天,大麻雀死了。

它是绝食而死的……

从此,景山发誓再也不养鸟了。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18.“爸爸”在文章中出现有什么作用?

(2分)

19.请结合上下文,续写省略号里所省略的内容,以表达景山此时的复杂心情。

(2分)

他蹲在鸟笼跟前,心情复杂地看着那只大麻雀,心里说:

“你可不能死啊!

你要死了,我可就……”

我可就▲

20.郑振铎的《猫》一文结尾说: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本文最后也说:

“从此,景山发誓再也不养鸟了。

”试联系两文内容,分别指出“永不养猫”与“永不养鸟”的原因,并写出两者所包含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4分)

▲21.下列对这篇小说主题的“问题设置”,缺乏价值的一项是(▲)(3分)

A.崇高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这一世间永恒的主题在大麻雀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B.文章能引发“人类与其他大自然生物应和谐相处”的思考吗?

说说理由。

C.文章哪些地方能体现鸟这类的自然生灵和人类一样有着平等的生命价值?

D.文章批判了像小麻雀那样不懂得体谅父母,不懂得反哺的人,体现在哪里?

三、(50分)

22.请以“与自己对话”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测试卷

(二)

语文参考答案

一(25分)

1.(10分)

(1)天涯若比邻

(2)长河落日圆(3)浮云游子意(4)斜晖脉脉水悠悠(5)春风又绿江南岸(6)马作的卢飞快(7)奉命于危难之间(8)草色入帘青(9)乱花渐欲迷人眼无可奈何花落去(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本句不得分)

2.(2分)B

3.(2分)D

4.(5分)创近代(百年)诗学伟业。

(对偶2分;书写3分:

抄写正确1分,字体正确1分,美观1分)

5.(3分)示例1:

《童年》中阿廖沙的爷爷,当他把阿廖沙毒打到昏死过去时,显得很可恨;当他遭遇到两个儿子分家斗殴时,又显得很可怜。

示例2: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当他关心车夫老马和小马祖孙时,显得很可爱;当他最终变成头等的“刺儿头”时,又显得很可悲(可恶)。

6.(3分)④② ①

二(45分)

(一)(15分)

7.(3分)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

8.(4分)

(1)居住

(2)完(3)争着,竞相(4)倚着

9.(2分)船的头尾互相连接,有连到十几条船的。

10.(4分)残湮鏾钹星铙,宴歌弦管,腾腾如沸(三个四字短语中选任两个即可)瓢儿菜

11.(2分)第二段描写秦淮河端午节时热闹的景象,是在在河房看到的(概括内容1分,关系1分)。

参考译文:

秦淮河河房,适宜居住、适宜交际,(因而)房价很高,但是租住河房的人却络绎不绝。

华丽的游船,在河面来来往往,(船上)演奏的乐曲,在上空环绕不断。

河房的外侧,家家都筑有露台,用红色镂空花纹的栏杆围起来,入口则用竹帘遮上再铺上一层纱帐。

夏天沐浴之后,就在这样的露台混杂而坐。

在两岸依水而建的楼阁间,女客人手拿团扇,轻轻扇动,她们留着仿古雍容的发式,娇媚动人。

每年端午,京城大户人家的女眷站满河房,争着观看灯船。

好事者募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宛如联珠,船首尾互相连接,有连到十几条船的。

船如烛龙火蜃,屈曲连绵,又长又弯,在河中旋转盘曲,水火相激,迸射耀眼。

花船中各种乐器齐鸣共奏,宴歌弦管,腾腾如沸,甚是热闹。

大户人家的女眷 靠着栏杆毫无顾忌地笑,声光凌乱,使得(男人)耳目不能自主。

午夜,曲倦灯残,如同星星一样自散。

(二)(10分)

12.(3分)拥有自生产工具;具有行动上乐于分享的理念;拥有(各自的)爱好和特长,并且视创新为信仰。

13.(3分)不能。

“几乎”表“接近但不等于”(1分),说明这样的小型工厂(实验室)可以制造很多很多种产品和工具,但也有极少数无法制造。

如果删去,则表示这样的小型工厂(实验室)可以任意制造所有的产品和工具(1分),语言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语言不准确(1分)。

(解释“几乎”1分,带入句子分析1分,点到“语言准确”或“不准确”1分)

14.(4分)在学校开设针对青少年创客的特别科目,提供“创客教室”;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品质。

(写出一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9分)

15.(3分)C

16.(3分)歌星:

虚荣夸饰,标明其品位流行,流行则价格自然高;(1分)读书人:

表明其身份地位;(1分)表明其“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派(卖弄);摆读书人的架子,得到一些心理补偿。

(答到一点,即得1分)

17.(3分)不一致。

(1分)作者认为:

秀才书面语言用在日常口语之中,就是为了摆读书人的架子,表明他们的身份地位(或“秀才之所以要把书面语言用在日常口语之中,就是为了摆读书人的架子,因为会说这些“酸话”是他们身份地位的标志。

”)。

(1分)赵南星认为:

秀才只是喜欢“咬文嚼字”。

(1分)

(四)(11分)

18.(2分)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引发了下文景山的担忧。

②使文章有波折(波澜):

大麻雀按“常理”会死,却意外的活了下来。

③突出了“母爱”的伟大,赞美了大麻雀的母性和坚强的生存意志。

④与下文大麻雀“绝食而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写出两点即可)

19.(2分)示例:

太难受,太对不住你了,我只是想让小鸟和你能生活在一起啊!

(表达出难受、对不起、背离了初衷、负疚等符合上下文情境的情感皆可,因为“心情复杂”的审题要求,故应表达出两种或以上的情感。

20.(4分)

感情基本相同:

都因自己的过失,对第三只猫或大麻雀之死饱含难过、愧疚之情。

(2分,难过、愧疚各1分)

永不养猫的原因:

“我”因为不喜欢第三只猫而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打伤了猫而使它死亡。

这种负罪感不能消失,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

(1分)

永不养鸟的原因:

做了恶行,囚禁了它的孩子“拔下”了它的翎毛,禁锢了它的自由,直接导致了它的死亡,极其伤心与“愧疚”。

(1分)

21.(3分)D

三、(50分)

22.评判方法:

先看扣题,再看功底。

具体操作是,对于一篇600字以上成篇的作文,看完后:

一、先判断作文内容是否在题意上,即是否“切题”。

1.完全切题,35分切入;

2.基本切题(能围绕题目去写,但有游离),27分切入;

3.不切题(不管题目要求,自说自话):

20分切入;

4.抄袭:

①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文字绝大部分与他人之作雷同。

且阅卷教师拿原文来比对证实后,判为“抄袭”。

一般5分,最高10分。

②抄录本次期末试卷上阅读文章的,判为“抄袭”,最高5分。

③学生作文借鉴他人文章的部分材料、结构形式、写法等,但文章大部分内容是自己写的,则不认定为“抄袭”。

模仿痕迹过重,则降档给分。

二、再看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水平。

看思想感悟(是否有见识、感悟是否独特),看材料(内容是否充实),看思路(条理、顺序是否清楚),看形式写法(安排是否巧妙),看遣词造句(是否文通字顺,表情达意准确自然),看修辞(语言表达是否形象生动)。

1.如果某一项较好,分数提高半档;两项以上,分数可提高一档,甚至更高;

2.如果某一项特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分数也可提高一档,甚至更高;

3.如果有几项较好,又有某一项特色鲜明,那就可以打满分。

4.如果某一项或两项较差,分数降半档甚至一档;

5.就基本的表达看,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很多,内容空洞、无话找话,逻辑思路混乱、前言不搭后语、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者,直接判为五类卷。

说明:

1.这里所说的“档”,即为两类文之间的差值,一档为5分。

2.此法简单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切题成篇;文通字顺;表情达意;文体规范。

3.作文评分常规要求:

(1)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3分。

(2)标点符号错误较严重者扣2分。

(3)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4)总分不得超过5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