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案单元备课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95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案单元备课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案单元备课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案单元备课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案单元备课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案单元备课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案单元备课电子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案单元备课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案单元备课电子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案单元备课电子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案单元备课电子教案

备课人:

内容9—11课

第三单元说明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其中,《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过的》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

有的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发现做出正确判断。

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

有关思想方法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都有扩展,不断提高要求。

语文园地安排的内容也与本组专题紧密联系。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学生可以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来介绍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读读背背”是一些有关思想方法方面的谚语。

“成语故事”《买椟还珠》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舍本逐末的人。

建议本组教学可用12—14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3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5、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和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6、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7、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复述这则寓言。

2、学会这则寓言故事中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生收集寓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

(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读课题。

解题(结合预习):

“亡”是什么意思?

“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过渡: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

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

(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

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

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

他现在是怎样做的?

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

(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

说出理由?

(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

“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附: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  劝  又丢  修  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就改         不算晚

课后附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这则寓言故事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本则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这则寓言故事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

是的!

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是太聪明了吗?

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

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重点词语:

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

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

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

他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

怎样劝?

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

说说自己的理由。

(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

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

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

“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课后附记: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

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重点:

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

(如:

一石二鸟)

2.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

(学情估计:

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

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

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

(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

“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六、小结

七、作业

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

课后附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

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

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

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

思考:

(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

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

(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

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

(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

a学生练读b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c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

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

认真观察:

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

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

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4)朗读指导。

三、小结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

)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附:

板书设计

10 惊弓之鸟

观察    分析   判断

飞得慢   受过伤  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   孤单无群 高飞

课后附记: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29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