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246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试题.docx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试题.docx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试题

包屯高中2015—2016学年上期期中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请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危机

王小峰

中国的书写交流进入键盘划时代只有十几年,任何一个初次接触电脑的人通过简单的学习都能迅速掌握文字输入。

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很多人写字总是提笔忘字,尤其是经常使用的汉字往往一下想不起来了,这跟他受过高等教育掌握无数信息和知识的身份有点不符。

很多人纷纷惊呼汉字危机来了,拯救汉字刻不容缓。

书写是记忆汉字的最好方式,只有经常书写,才能记住一个字该怎么写。

过去用笔书写汉字基本上是音,形、义同时进行,键盘输入就出现问题了,它不是直接写汉字,而是让你在候选的重码中去选择正确的那个字。

这就是汉字在键盘输入时代面临的一个问题,换句话说,这就是音素文字和语素文字的最大区别。

所有音素文字(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它们只有音和形,而且音形基本统一,打字本身就是书写过程。

我们是拼音解决汉字输入问题,而不是在键盘上打笔画.五笔字型不会让你忘记一个汉字怎么写,但是可能会让你忽略它该怎么读;拼音输入可以让你知道一个字怎么读,却让你慢慢忘记它怎么写。

在信息时代,中国人开始遇到能说能读能输入但可能不会写的问题了。

这也暴露了汉字的自身局限问题。

网络时代屡屡出现新词,人们对“雷”、“囧”这类汉字就赋予新的含义。

从每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中不难看出,新的词语越来越多,看上去也越来越没文化含量,继而还可能导致汉语的使用环境和美感越来越差。

网络语言通过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迅速扩散全球,但死得也非常快。

它只是迎合某一类信息某一种情绪在传播的当口被创造出来,并随着这种氛围的消失而慢慢消亡,能留下来的凤毛麟角。

为了提高书写效率,方便学习和交流,开始出现俗字、新字,汉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却有不断简化的趋势。

是否要恢复繁体字的讨论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很多汉字究竟怎么写,它的结构组合究竟是什么意思你可能都觉得不重要了。

今天80%以上的中国人都会使用汉字,这其中多数人就像街头对话一样也仅仅是用来交流,而不是用来写作或研究.比如你打一个“爨”(cuan),用简拼敲四下就出来了,你不用去写31画,它比你打一个“装”(zhuang)还少两下,笔画已经不是键盘输入时代最让人疼痛的问题了。

那么,汉字是否还要继续简化就不是问题了。

汉字在任何时代都有极强的适应性,不管是刻在龟甲上,还是刻在竹简上,还是写在帛上,或者写在纸上,乃至今天用计算机编码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汉字从来没有因为它的复杂性而被淘汰或异化。

而眼前,我们汉字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它如何适应全球化进程中的语言交流和传播。

汉字在外国人看来是最难学的文字,汉语是最难掌握的语言。

1.下列关于“提笔忘字”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电脑书写的普及,很多人依赖电脑输入汉字,疏于用笔写字。

B.键盘输入时代,大量候选的字码,虽然便于选择,但同时也容易让人忘记字形。

C.与音素文字相比,汉字作为语素文字,其自身存在的局限问题也是原因之一。

D.提笔忘字跟受过高等教育,掌握无数信息和知识的身份有点不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使用英语的国家很少存在提笔忘字现象,因为他们打字的过程就是熟悉字母、单词的过程。

B.网络新词层出不穷,其中一些词被人们赋予新的含义,但大多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忘记,能留下来的少之又少。

C.今天80%以上的中国人使用汉字,就像街头对话一样仅仅是用来交流而不是用来写作或研究。

D.如何让汉字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和传播,如何让西方人更便捷学习汉字,是汉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般认为“提笔忘字”是指忘记字形如何写,但事实上忘记字音怎么读也应该属于“提笔忘字”的现象。

B.网络流行的新词越来越多,越来越没有文化含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汉语的美感。

C.汉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却有不断简化的趋势。

在键盘时代,作者不赞成继续简化汉字或恢复繁体字。

D.汉字有着极强的适应性,从来没有因为它的复杂性而被淘汰或异化,在作者看来,

汉字危机的说法危言耸听。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

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

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

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

时年三十一。

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

为帝言:

“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

”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单江西常平。

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

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

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

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

大略谓:

“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大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

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主计?

”固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

“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

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

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

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

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

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

”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

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

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

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

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

①貤:

通“移”。

转移;转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B.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C.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D.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

冠礼在宗庙中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泄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根很讲究孝道。

当初改任京官时,因为四亲在堂,他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给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朝廷最终成全了他的志向。

B.张根很有才华。

刚刚成年,就考取进士功名。

曾布等人上书说明他的美好义行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提出了建议,皇帝高兴地赞美他,认为他是亲贤宅教授。

C.张根关心百姓疾苦。

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当时水灾频发,他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D.张根仕途多舛。

张根的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11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注]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灾途中。

8.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5分)

 

9.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离骚》中与苏轼《方山子传》中描述方山子所戴“方耸而高”的帽子意近的两句是“,”。

(2)《琵琶行》中“,”两句借江心皎洁的秋月之景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与钱起的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3)《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块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侯仁之,燕南园最后一位百岁大师走了

肖东发陈光中

①喜欢长跑的侯仁之先生终于停下了脚步,他差不多跑了整整一个世纪,于2013年10月22日安然离去,享年102岁。

②自少年时期开始,侯先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长跑。

这已经不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精神的运动。

长跑是需要持久韧性的,而侯先生一生都在不停歇地“跑”!

一个以跑步的方式度过人生的人,自然能达到更远、更高的目标。

所以,他才一直“跑”上了历史地理学的巅峰。

③侯老102年的人生轨迹,与百年来国家、民族的风雨历程交织在一起。

说来也巧,在每个人生的转折点,似乎都有一位老师的身影在等着他:

顾颉刚老师一篇宣传抗日的文章,使他决定放弃学医改攻历史,从而进入燕京大学;洪业老师“择校不如投师,投师要投名师”的肺腑之言,使他从历史走向地理;远赴英伦投至达比教授门下求学,又使他终于迈进历史地理学的大门……当然,还有司徒雷登校长呢,还有夏仁德教授呢,还有冰心先生呢,还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呢……老师们对他的影响,自然不仅仅局限于学业,更有思想与精神上的熏陶。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件事情:

侯先生被日寇判刑后暂居天津,因意外情况面临再次被捕的危险,正当他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洪业先生带话过来:

不能走!

就是被判处死刑,燕大人也会知道“侯仁之是为什么而死的”!

——洪先生自己就是一个榜样:

在日寇的监狱里,他不仅自己恪守气节,还教诲身边的学生要坚持民族大义,不畏威胁利诱。

正是在这些贤师的引领与鞭策下,侯仁之才逐渐走向成熟,在以后漫长的岁月当中,经得起名利的诱惑,抗得住命运的拨弄,耐得过长久的寂寞,以坚韧的精神求学治教,不仅成为学术泰斗,还是后辈学子敬崇的楷模。

在这一代代杰出的学者身上,我们不难看到,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治学之道和气节操守是如何薪火相传、经久不息的。

④1932年,十九路军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

侯仁之回忆道:

那天,我实在闷得很,一个人去城里,从学校一直走到前门。

我是想买一本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生》,我非常喜欢这个杂志。

我一个人走,心里太烦闷了。

当时没希望啊,抗日也不允许了!

我们该怎么办呢?

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买了这本杂志回去了。

它对我影响太大了!

里面有一篇文章,不长,但写得特别好,满腔热情地勉励青年“不要空谈救国”,要“到民间去”,“要把自己的脊梁竖起来,真正去唤醒民众。

”那作者的署名是顾颉刚。

顾颉刚是燕京大学的著名历史学家,一位爱国学者。

由于他那篇文章的影响,使侯仁之改变了学医的志向,再加上他弟弟侯硕之说“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

”,侯仁之毅然决定报考燕京大学,投至顾颉刚门下,改攻历史了。

⑤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侯仁之在学术上的成果是辉煌的。

1950年,他发表了《“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率先对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他担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并兼任刚刚成立的地质地理系主任。

自此,“历史地理学”便正式出现在中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中。

⑥侯仁之曾说:

“我这么多年搞的这门学问,乃是‘又古又今’之学,既要研究历史上的古籍文献,又要结合现代地理学的知识实地加以考察,是需要‘读书’和‘行路’的……”“行路”自然要“跑”,侯仁之“跑”得上瘾。

比如,从1961年到1964年,他每年暑假都要到西北考察,探索沙漠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他已经年逾八旬,仍持续不断地去沙漠地区、去各地城市,这对他来说,也是极大的乐趣。

⑦时间进入21世纪,侯仁之已是九旬之人了,他说:

“我虽不能‘奋蹄’,但还可以慢慢地‘走’路,庶几可多干点活。

”他干的“活”可不少:

他的历史地理学“四论”,对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他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一至二集以及《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的出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结果;他在城市历史地理及沙漠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探索,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他因促使中国参加世界遗产公约组织,而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⑧他为自己作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总结:

少年飘零,青年动荡,中年跌宕,老而弥坚。

“平生最爱夕阳晚,坐听涛声到黄昏。

”可作为一个学者,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工作。

侯仁之是不会“坐听涛声”的。

近年来,由于目疾加腿疾,他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但是,即使无法“奋蹄”,他却还要“慢慢地‘走路”’,要“多干些活”。

⑨如今,这位长期坚持跑步的老人,已驾鹤西去。

人们在他的遗像前驻足致敬。

妻子张玮瑛送的挽联挂在墙壁上:

不思量自难忘忆在昔七十载燕园执手期颐齐眉曾共晚晴,穷碧落下黄泉别而今百余岁人生爱侣蓬山此去难再步芳。

——(摘自《中华读书报》2013年10月30日第7版)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侯仁之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他在历史地理学领域的影响力。

B.文中提到了对侯老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

顾颉刚和洪业。

如果说顾颉刚是促使侯仁之选择燕大的关键人物的话,洪业则是影响他从历史走向地理的关键人物。

C.侯仁之是一个以跑步的方式度过人生的人。

他多次到西北考察,探索沙漠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直到他年逾八旬,仍持续不断地去沙漠地区、去各地城市去考察。

D.侯仁之一生少年飘零,青年动荡,中年跌宕,老而弥坚。

文中“平生最爱夕阳晚,坐听涛声到黄昏”这句话正是侯仁之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E.侯硕之说“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

”于是侯仁之改变了学医的志向,投至顾颉刚门下,改攻历史。

(2)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侯仁之取得辉煌成果的原因。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四段写了侯仁之对往事的回忆,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

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

”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季建业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们的人格可以说_________。

②这个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_________。

⑧作者的动机_________,但作品的客观效果则不尽符合作者的动机

A.不名一钱漫不经心无可非议B.不值一钱漠不关心无可厚非

C.不名一钱漫不经心无可厚非D.不值一钱漠不关心无可非议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2名日本人因间谍嫌疑被中方逮捕表示,中方有关部门正在依法对相关案件进行调查,有关情况已向日方进行了通报。

B.屠呦呦表示,希望诺贝尔奖的到来能激励新机制的产生,让年轻人有一个更好的科研环境,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C.2015年电视华鼎奖落幕,周迅获封视后,佟大为获得视帝,郑晓龙获得最佳导演,《红高粱》获得最佳剧集,唐嫣获当代电视剧最佳女演员,领奖时狂落泪。

D.另一家旅行社桂林精华一日游,同样包括4个景点,但这家的报价只有每人260元,比天鹅宾馆内旅行社的最低报价还低了近一倍。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孔子认为,伦理道德是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准则,人不论何时、何地、何事都有伦理道德的约束与影响。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

A.伦理道德以仁为核心,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支柱,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一个君子在任何时刻都不应违背它。

B.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支柱,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它要求君子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

C.一个君子在任何时刻都不应违背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因为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支柱,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

D.仁在人类的精神文明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一个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违背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__①,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问题有以下特点:

其一是②,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超过了5800万人,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其二是③,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不超过80字)(6分)

寝室里的矛盾可谓千奇百怪:

睡眠时间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有人不爱干净,不搞卫生……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引发寝室矛盾。

寝室有了矛盾,该如何去化解呢?

请提两点建议,并加以简述。

要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不少文艺界人士如宋祖英、黄宏、成龙、冯小刚等前往现场观礼,也有部分守着电视看直播的明星在微博上发表激动心情,钟镇涛发文称看阅兵太激动,唱国歌激动得哽咽。

而关之琳更发文大喊“祖国万岁”。

台湾女星范玮琪因为3日上午继续晒双胞胎儿子,遭到了网友抨击,指其不爱国。

也有网友为范玮琪打抱不平,称不要道德绑架。

9月4日晚,范玮琪在微博上发文道歉:

“真是对不起,因为分享了一张儿子的照片,让大家不高兴了!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题干问的是提笔忘字的原因,而D项是具体表现,答非所问。

2.C(原文指的是“80%中的大多数人”,C项扩大了范围。

3.D(作者在文中有强烈的危机感,而D项说作者没有危机感,颠倒文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B(注意“系治”、“责以”两处的理解。

5.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6.B(“认为他是”错,“以为”应译作“让(他)做”或“任命(他)做”。

7.

(1)东南水灾旱灾、盗贼偷盗时常发生,西部、北部两个国家暗中寻找机会图谋我们的时间已经很久了,怎么能不预先谋划呢?

(“间、窥伺、豫”各1分,句意2分)

(2)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向上交纳的钱财仅三十万缗而已,连(竟然)供给造一栋住宅的费用都不够。

(“部、供、曾”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

年幼时入太学,刚满二十岁,考上进士。

调任临江司理参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