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的延伸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7789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觉的延伸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视觉的延伸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视觉的延伸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视觉的延伸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视觉的延伸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视觉的延伸1.docx

《视觉的延伸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觉的延伸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视觉的延伸1.docx

视觉的延伸1

平面镜教案示例之一  

风华初级中学张洁

教学要求: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会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

  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

学生实验器材:

白纸,复写纸,平板玻璃,两个相同的跳棋子,平面镜,刻度尺,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上课后先把实验器材发给学生。

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一、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用小平面镜看自己的脸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改变镜到脸的距离,注意观察像的大小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

然后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从面部射向平面镜的光线,在镜面将怎样?

光线能透过平面镜到达镜子后面吗?

镜子后面的像是怎样产生的?

  2.改变脸到镜子的距离,从镜中看到的像的大小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

二、用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实验的做法和目的

  目的(l)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与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做法 边示范边讲解。

  

(1)把白纸铺在桌面上,把复写纸铺在白纸上盖住半张白纸,用橡皮泥把平板玻璃竖直立在白纸面上复写纸前面。

把一个棋子放在玻璃前面。

  

(2)手拿另一个棋子在玻璃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棋子的像重合(左右移动头,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镜后棋子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用铅笔透过复写纸记下两个棋子的位置。

改变镜前棋子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二遍。

每次都记下棋子和像的位置。

  (3)在白纸上画出镜的位置,拿去玻璃板和复写纸,在白纸上用直线把三次实验中镜前棋子和它对应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量出每次实验中棋子和它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把结果记在白纸上。

  2.学生分组实验。

  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

怎么知道的?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怎么知道的?

  总结出成像特点并写出板书。

  4.应用知识

  讨论:

身高1.6米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米,他在镜中的像多高?

像离镜多远?

当他后退0.5米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

三、平面镜成像原理

  人眼为什么能从平面镜中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呢?

  边讲边画课本图5—14甲。

说明烛焰上的一点S射向平面镜许多条光线,这些光线将被镜面反射。

画出任意两条入射光线和它们的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在镜前不能相交,它们的反向延长线交于镜后的S1点。

反射光线进入眼睛,眼睛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觉得光线是从镜后的S1射来的,S1就是眼睛看到的像。

画出图5—14乙作对比说明。

  说明S1为什么是虚像。

  说明蜡烛的像是由蜡烛上各个点的像组成的。

  写出板书。

四、平面镜的应用

  1.让学生列举在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平面镜分别起什么作用。

  2.介绍潜望镜。

五、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平面镜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

  1.本节后的练习题。

  2.自制潜望镜。

板书内容:

平面镜

  1.成像特点

    像与物大小相等。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成像原理

    像是反射光线反射延长线的交点。

是虚像。

 

 

 

 

 

 

平面镜教案示例之二  

教学目的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4.介绍我国古代的平面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具

  演示用器材:

牙科医生用的小平面镜、潜望镜。

  学生实验器材(2人一组):

平板玻璃、黑白各半的纸、蜡烛2支、桂林花桥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画出图1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一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余同学在下面自己画。

 

  教师讲评

  二、新课引入

  舞蹈演员排练房中,常有一块大镜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三、进行新课

  1.平面镜

  教师:

日常生活中用的镜子表面都是平的,叫平面镜。

  平面镜我们都熟悉,并且知道它能成像。

像、物与镜面的关系怎样?

板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实验

  做课本图5—14实验。

在黑白各半的纸上白的一边作与交界线垂直的线段,并在线段上画出刻度(以1厘米为最小刻度,以交界线为起点),把平板玻璃竖立在交界线上。

实验步骤:

  ①在垂直线段的任意刻度处放上蜡烛,点燃蜡烛看玻璃后的像。

  ②用手在玻璃后摸一摸是否有蜡烛存在。

  ③拿另一支与点燃的蜡烛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后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

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吗?

  ④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

看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总相等。

提问:

蜡烛和它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板书: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提问:

由玻璃前后的蜡烛完全重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板书:

“2.像和物大小相等。

  以上两点结论均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讲述得出。

  教师:

把像和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它们的连线与玻璃垂直。

  练习:

一个1.6米高的同学,站在距平面镜2米远的地方,像与他的距离是(4)米。

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将(减小),像的大小将(不变),像高是(1.6米)。

教师: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平面镜的国家之一。

远古时期,人们就利用平静的水面作镜面来梳妆打扮。

不但如此,人们还利用水镜来美化环境,建于宋代的桂林花桥,就是利用水镜的作用使建筑更雄伟壮丽。

请同学们边欣赏桂林花桥的彩图,边考虑课文中的“想想议议”。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示: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距。

  练习:

口答课本练习1、2题。

  教师:

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距今4000多年前的铜平面镜。

春秋战国之际,我国铜镜铸造业迅速发展,数量增多,质量显著提高。

汉代是我国铜镜昌盛时期,隋唐是铜镜高度发展时期。

形状多样,做工精致并出现了有柄镜。

还采用了鎏金、金银平脱、宝石镶嵌等工艺。

宋代以后铜镜铸造日趋衰落,清代以后逐渐引入玻璃镜代替了铜镜。

玻璃镜在同学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

那么,平面镜又是怎样成像的呢?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板书: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问:

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

  教师:

只有物体上某点S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眼内,这点才能被看见。

物体上各点射出的光都进入眼内,整个物体就都被看见了。

  现在我们就运用光的反射来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边画图边讲解(图2):

 

  ①在蜡烛上任选一点S。

  ②眼睛看着平面镜,进入人眼的光只可能是S入射到镜面上的反射光。

  ③从S发出的光中任选其中两条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

  ④如果人眼正处在这两条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眼睛会觉得这两条光线好像是从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

我们把S'叫做S的虚像。

  ⑤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虚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

强调指出: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怎样画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呢?

  教师举例:

作AB在平面镜中的像(图3)。

 

  板书:

“三、平面镜的应用”

  根据成像特点,找出A、B两点的像点A'、B',连接A'B'。

  指导学生看课本图5—15、5—16、5—17、5—18及阅读材料。

  板书:

“1.利用平面镜成像”

  如照镜子,商店里墙上的平面镜。

  板书:

“2.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如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平面镜阵列,人防工程路口的平面镜。

  板书:

“3.用平面镜既改变光路,又要看它成的像。

  演示一:

牙科医生用的小平面镜。

  演示二:

用潜望镜看花瓶的像。

  观察:

潜望镜构造。

  学生作潜望镜光路图(图4)。

 

  师生共同分析潜望镜成像。

  三、归纳总结

  1.平面镜能成等距、等大的虚像。

  2.虚像是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3.利用平面镜既可改变光线传播方向,也可以成像。

  四:

作业

  1.阅读课本第三节《平面镜》、本章末的阅读教材。

  2.练习1、2、3、4题。

本章后习题第8题。

补充:

作出图5中ABC的虚像。

  3.预习课本第四节《球面镜》。

 

 

 

 

 

 

 

 

 

 

 

 

 

 

平面镜教案示例之三

  江苏丹阳市吕城二中(212351)姜云南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4.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独立分析概括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难点是虚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概括与点拨相结合,阅读、观察、讨论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具

  每位学生自带平面镜一面。

课桌上蜡烛2支,长方形玻璃每桌一块、火柴一盒、直尺一把、白纸一张,烧杯一只,水,自制潜望镜4架,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1.复习光的反射定律。

  2.新课。

  观察与阅读:

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平面镜,结合阅读课本给出平面镜的定义。

  学生实验1:

仔细观察自己右手在平面镜中的像。

(看到的是左手)。

  学生实验2:

观察自己手表的时刻;再观察手表在镜子里的时刻。

  分析、概括并板书;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

  学生:

①图1中一台钟在镜子里的时刻是1点25分,那么这台钟的实际时刻是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

 

  ②某同学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他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2中哪一个?

学生实验3:

一学生照镜子,另一学生用白纸代替光屏接收人在平面镜中的像。

 

 

  演示:

蜡烛在水中燃烧,加深虚像的印象。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板书: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像,称为虚像。

  学生实验4.学生用玻璃板代替镜面,让玻璃与刻度尺垂直,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放在刻度尺上,一支点燃,移动另一支蜡烛,直到从玻璃前面的各处看来,这支蜡烛也好像点着似的止。

把末点着的蜡烛拿掉,再用光屏接收。

实验时,记录物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距离。

  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分析概括平面镜成像特点。

  板书: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像,称为虚像。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等。

  学生训练、投影,出示选择题:

  当人向镜面走近时,则人在镜中的像:

  ①由大变小;②由小变大;③不变。

  口答上题后学生设计实验5对答案进行验证。

(用蜡烛代替人逐步向镜面移近,观察像的大小,证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镜面距离远近无关。

  用光路图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师边板画边讲解边指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作法:

①过发光点S作垂直于镜面的入射光SO,则入射角为0度,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为0度。

作反射光OS。

  ②过S点任意引入射光SA、SC,据反射定律,作反射光AB、CD。

(图3)。

 

  ③点拨:

当反射光AB、CD射向人的眼睛里,人眼看到了什么?

(发光点S的虚橡S1),怎样看?

(逆着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猜想:

为了与光线区别,反向延长线如何作?

虚像如何作?

(用虚线)完成光路图4。

  ①用量角器量一下S1O是否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