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7427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docx

《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docx

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免疫调节

一、人体的免疫调节

(1)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包括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

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产生,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内容

皮肤、粘膜、屏障结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等

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分子执行

特点

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作用强度弱

出现慢,针对性强,作用强度大

联系

非特异性免疫是基础,特异性免疫在其基础上产生,并且其形成过程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机能。

(2)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它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部分细胞随血液进入胸腺发育成T细胞,部分细胞在骨髓发育成B细胞。

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构成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

(3)抗原是指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也就是说抗原一般都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但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有时也可称为抗原,如癌细胞等。

(4)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由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乳汁中。

(5)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一段时间后,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消化。

(6)细胞免疫的过程:

刚开始与体液免疫的开始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同时,效应T细胞还释放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来加强免疫效应。

注意:

细胞免疫不能直接杀死抗原,只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联系

项目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作用对象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抗原

作用方式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

胞免疫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共同点

1.是特异性免疫的两个方面,既各自独特作用,又相互配合

2.都分为三个阶段:

(1)感应阶段:

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

(2)反应阶段:

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记忆细胞形成

(3)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抗体、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

3.都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

举例

进入体内的细菌外毒素及人体内环境中的抗原

1.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

2.自身肿瘤

3.移植器官

病毒感染中:

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在血液中扩散,再通过细胞免疫作用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三、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免疫功能过弱时会引起免疫缺陷病;

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和缺乏引起的疾病。

该病可分两类:

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另一类是疾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

1.艾滋病的流行及预防

(1)艾滋病的全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存在部位:

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

(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

发病机理:

HI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得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得人体无法抵抗其他病菌、病毒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症状:

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此后,相继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疲,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麻痹,最终死亡。

(3)艾滋病的流行及预防

流行: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预防:

①洁身自爱;②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③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④医疗时使用的注射器及检查和治疗器械必须要严格消毒;⑤需要输入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通过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

2.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介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以骨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我国约有400万患者,患病率为0.32%~0.34%。

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2∶4。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它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初发病时很缓慢,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期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逐渐肿大、疼痛。

开始时可能一两个关节受累,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

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

现行治疗的目的在于:

控制关节及其他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治疗措施一般包括:

(1)休息,风湿活动期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潮湿;病情稳定后适当活动和进行关节练习,以减少或防止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

(2)药物治疗,药物可选非甾体类抗炎药、金制剂、青霉胺、免疫抑制剂等;

(3)理疗,如热敷、热浴、蜡疗等,同时配合按摩和锻炼;

(4)手术,纠正关节畸形或进行关节成形术。

3.过敏反应的机理和过敏体质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是找出过敏源,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源。

有些人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一类抗体(IgE类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

上述反应如果发生在皮肤,则出现红肿、荨麻疹等;如果发生在呼吸道,则出现流鼻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如果发生在消化道,则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个别病情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另外,抗组织胺类药物能抑制过敏症状的表现。

一般将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人的体质称为“过敏体质”,过敏体质就是容易产生IgE类抗体的体质,因此目前是以体内IgE抗体的量,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为过敏体质的重要依据。

考虑到出生婴儿几乎没有IgE类抗体,可认为过敏反应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文明病。

过敏体质、碰到能引发过敏的过敏原、足够量的过敏原是引发过敏反应的三要素。

引起过敏反应的首要因素,是遗传因素──过敏体质。

通常父母一方具有过敏体质,孩子约有15%的几率遗传过敏体质,若双亲都是过敏体质,几率更会提高到66%。

如果你不曾发生过敏,并不代表没有过敏体质,可能是还未遇到过敏原。

过敏反应发生的过程:

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吸附某些细胞

再次刺激过敏原

释放物质

导致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

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

消化道过敏反应(食物过敏性胃肠炎)

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四、免疫学的应用

在习惯上,人们把由细菌制成的称为菌苗,把由病毒制成的称为疫苗,也可将它们通称为疫苗。

疫苗的种类及研究进展

疫苗是提高人体免疫力来达到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种生物制品,它基本上是由微生物及其所含成分制成。

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各有优缺点。

(1)减毒活疫苗。

接种后能感染人体而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效果。

如小儿麻痹糖丸就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口服后可预防小儿脊髓灰质炎。

由于这类疫苗中的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因此有些人接种后会发生副作用,不是很令人满意。

(2)灭活的死疫苗。

这类疫苗已将病毒杀死,安全性很好,但产生的免疫效果比减毒活疫苗要差,而且要多次强化免疫,如钩端螺旋体疫苗即属此类。

(3)新型疫苗。

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它是以现代基因工程的手段,由病毒DNA的一段无毒序列制成,如现在我国应用的新型乙肝疫苗。

这种疫苗安全性很好,预防效果与灭活疫苗相似,但要多次强化才行。

因而,可以说传统使用的疫苗尚不足以满足人们提出的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高要求。

为此,国内外许多科学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研制和开发出了新型疫苗,即基因疫苗。

基因疫苗不仅安全性高,而且从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和清除已被病毒感染细胞的两个方面产生防治效果。

基因疫苗不仅可用于防治病毒感染,还可用于防治肿瘤,其主要优点为可以诱导很有效的专一性T杀伤性细胞,后者可以杀死肿瘤细胞。

基因疫苗的安全性极高,不存在对人体的毒性,机体耐受性好。

因此,基因疫苗是未来疫苗研发的重点。

将疫苗基因转移到植物,如香蕉、马铃薯等,已经成功地生产出狂犬病疫苗等可食用的疫苗。

免疫器官(如:

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细胞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

抗体、淋巴因子)

第一道防线:

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2、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三、

4、抗原: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

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抗体:

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5、特异性免疫分为:

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增殖分化

浆细胞抗体+抗原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

记忆B细胞

记忆B细胞的作用:

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增殖分化

记忆T细胞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

效应T细胞+靶细胞

淋巴因子

效应T细胞作用:

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过敏反应:

再次接受过敏原

6、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疾病:

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

7、过敏反应的特点: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必修二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免疫调节

练习

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3.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

C、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D、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

4.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A.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D.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5.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B.形成效应B细胞

C.形成效应T细胞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6.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

A.效应B细胞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抗体

7.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

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

8.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C.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D.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

10.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D.自动调节

 

11.下图表示动物细胞。

请据图回答:

(1)如果②是抗体,则该细胞是______细胞。

它是由________分化而来。

分化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

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的顺序是_________。

(3)如果该细胞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调节血钾和血钠含量变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______,调节这一过程的激素是由_______分泌的_______。

(4)若我们接种了原来流行的流感病毒研制的疫苗,是否可以预防现今的流行感冒?

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B健康B生活B

S疫苗S病原体

A健康AA死亡

(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其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____________,B会______________。

(3)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________,可以清除它的是___________

 

第四节免疫调节

练习答案

参考答案:

1~10DCAACCBBAB

11、

(1)效应BB细胞或记忆细胞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抗原经T细胞呈递给B细胞;记忆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

(2)球蛋白④⑤③①(3)③高尔基体肾上腺皮质醛固酮

4)不行抗原只能与它相对应的抗体发生特殊结合,与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有关

12、(1)注入S疫苗产生了抗体  体内无抗体 (2)体内无相应抗体 死亡

(3)吞噬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等;抗体,吞噬细胞,效应T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