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5468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园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植物园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植物园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植物园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植物园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园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docx

《植物园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园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园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docx

植物园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

 

植物园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某县东岭植物园建设项目

2、项目主管单位:

某县市政园林局

法人代表:

3、项目建设单位:

某置业有限公司

4、项目性质:

新建

5、项目区范围:

该工程区域位于某县城东新区,北临君山路,南靠南环路,背靠老君山,面向伊河,规划占地面积422.2亩。

6、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北方植物主体园25处

樱花园3.8亩

忍冬圆3.3亩

海棠苑1.3亩

木兰园2.9亩

名贵牡丹园2.3亩

蔷薇园2.5亩

紫薇园5.0亩

锦葵园2.6亩

栎树园2.2亩

菊园4.4亩

果园3.9亩

梅园2.0亩

栾树园1.9亩

榆树园1.8亩

槐树园1.7亩

松杉柏园3.1亩

竹园6.4亩

珍稀植物园3.4亩

盆景园3.9亩

藤本园2.8亩

球根花卉园1.8亩

芳香园3.7亩

名贵盆景长廊4.9亩

丁香连翘园5.2亩

碧桃园0.7亩

银杏园5.0亩

槭树园5.0亩

(2)服务休闲区

游客管理中心服务楼488㎡

停车场1193㎡

休闲广场33927㎡

水系4578㎡

运动场地3578㎡

瀑布1处

康体健身1处

娱乐设施6处

(3)奇石馆科普展览馆1处,288㎡

(4)基础设施

园区主环路1837m

观景桥5座

观景亭5座

厕所4座

森宝设施1处

环保设施1处

垃圾箱400个

7、工程建设期限

某县东岭植物园工程建设期限为2年。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

8、项目总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

10814万元。

资金来源:

全部由某置业有限公司自筹;

二、可行性报告的依据

(1)《某县总体规划2004-2020》

(2)《园林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4)《建设部城市绿化定额标准2000》

(5)河南省林业厅、省技术监督局林业生产技术规程

(6)《河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

(7)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8)某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下表)

投资概算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植物园区

422.2

平均投资

中心服务楼

平方米

488

含装潢办公设施

奇石科普馆

平方米

288

含装演办公设施

雕塑

平方米

1456

瀑布

1

厕所

4

水系

平方米

4578

钢筋水泥结构

观景亭

5

仿古造型

园区主环路

1837

观景桥

5

供电设施及配套

1

地下电缆

深井及配套

1

大门

2

园外主门

停车场

平方米

11939

草坪

平方米

207636

四、项目效益

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填补某县植物园建设的空白,也可以作为以生态、科研、教学、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区。

东岭植物园建成后可有效地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排入伊河的泥沙量。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1、项目所在地简介

某位于豫西伏牛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1′~112°01′、北纬西与卢33°39′~34°11′之间。

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

总面积2177平方公里,东西长78.4公里,南北宽57.2公里。

辖14个乡(镇),209个行政村,1963个村民组,4个居委会,23个居民组,8.65万户,31.8万人,汉族人口占97.6%,满、蒙、回等19个民族人口占2.4%。

全县山多地少,有名的山头达1.2万多个,人均耕地0.59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县城面积10.2平方公里。

2、区域经济概况

2007年以来,某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矿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战略,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绩。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68.8亿元,是2006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1%,总量连续5年稳居全县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0亿元,是2006年的2.6倍,年均增长2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亿元,是2006年的7.2倍,年均增长4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亿元,是2006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1%;全县存款余额106亿元,比2006年增加52.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62亿元,是2006年的1.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8070元增加到16762元,年均增加15.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2725元增加到5738元,年均增长16.1%。

3、区域城乡建设情况

五年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旅游县城更具魅力。

五年累计投资60亿元,实施了主次道路、广场、绿化、亮化、美化等城建工程。

旧城、旧村改造扎实推进。

东部新区开发进展顺利,县城建成区扩大到11.3平方公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最美的小城等殊荣。

东部新区开发和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顺利开局,朝阳、樊营整村拆迁、迎宾大道沿线搬迁顺利完成,新区一高、新区医院、文化艺术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加快推进;老城改造全面提速,伊河南岸畅通工程基本完成,城区主次干道提升、背街小巷硬化照明、园林绿地提升、水面山体亮化、休闲区设施完善全面完成;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届满复审命名。

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五年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95亿元,建设新农村示范村131个,建成通村联户道路2747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新农村建设连续五年荣获全市先进县;投入水利资金8.4亿元,解决农村安全饮水9.8万人,新建水库水源1座,除险加固水库2座,治理河道262公里,水利工作五次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500户;投入扶贫开发资金3.66亿元,实施整村推进村75个,完成搬迁扶贫4321户16978人;通讯、电力、广播电视等设施更加完善。

小城镇建设特色各异。

石庙、庙子、狮子庙、白土、叫河等5个乡撤乡建镇,全县建制镇达到12个,城镇化率达到38.5%。

交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洛栾高速全线开工建设,武西高速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某通高速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五年累计投资8.5亿元实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57个,新建改建公路989.1公里,公路技术等级不断提高,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观。

生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五年累计造林11.5万亩,完成通道绿化1144.7公里、村庄绿化134个,完成生态修复104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84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居全省首位,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护林防火工作先进县、全省林业生态县。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成功创建河南省生态县。

4、项目产业政策

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大力发展旅游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必然趋势。

世界旅游组织发表的一份题为“2020年旅游展望”的报告预测,中国旅游业将在下一世纪高速发展,并有望在202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游客接纳国。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世界发展非常快的一个行业和领域,也是我国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的领域。

近年来,国家制定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国家实施了黄河中上游天然林生态保护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河南省也积极实施东引西进,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力度。

某县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将自然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

201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5%,旅游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4.92亿元,增长17%,旅游投诉率控制在0.5‰以内。

旅游市场秩序良好,全县旅游业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

某旅游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旅游工作先进县区”、“某市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中国旅游产品创新奖”等荣誉称号,某县旅游质监所连续三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纠风办公室授予“群众满意基层站所”,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被国家体育局、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体育精品旅游线路”。

全县累计投入6.08亿元,实施了伏牛山某游客中心续建工程、景区标识系统升级、景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景区大环境整治等工作,目前,经过艰苦细致的准备和积极运作,我县打捆申报的老君山-鸡冠洞景区在8月通过了省级评审的基础上,并于10月份、11月份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摸底调查、资源评价、专家暗访等全部环节,有幸成为全国本批80余家申报景区唯一通过全部评审程序的景区。

同时我县抱犊寨景区创建国家4A景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已通过省旅游局验收,力争明年年初申请国家旅游局验收。

届时,某5+2的A级景区发展格局将确立,A级景区数量和总A数继续领先全国。

坚持“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工作思路,投资576万元在央视及中国旅游报等主流媒体进行系列宣传。

在媒体宣传上,投资576万元在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天气资讯》栏目进行某整体宣传,叫响“天上人间.锦绣某”品牌;在中国旅游报、河南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等报纸上投资82万元,投放版面15个,进行系列宣传;实施引客入栾工程,在某火车站及龙门高铁站发布户外广告,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宣传某,将一部分到某旅游的游客引入某,实现了游客共享。

在节庆活动方面,全年举办节庆活动8项,其中,1月份举办了伏牛山滑雪旅游节,推出了山地旅游度假示范区论坛、旅游商品展、全国旅行商踩线等特色活动,并高水平举办开幕式,创造性地将滑雪运动与动感时尚的文艺演出结合,赢得一致好评,掀起了某冬季旅游的火爆局面;5月份举办了老君山文化旅游节和老子圣像祭拜大典;7月份承办了全省旅游局长座谈会,举办了全国帐篷音乐节,推出了开幕式、文艺晚会、老君山负重赛跑、伏牛山滑雪场山地自行车赛、养子沟象棋公开赛等精彩活动,来自全国18个地市5000余名“帐篷客”汇聚某,活动规模和影响力为历年之最;8月份举办了重渡沟万人宴,近万名游客品尝农家宴,盛况空前;9月份举办了河南省“三山同登”全民健身大赛暨金秋红叶节开幕式,推出了龙峪湾森林徒步大会、全县特色美食大赛等项活动,掀起某旅游业新高潮;10月份举办了全国万名摩托车迷骑游某活动。

在渠道营销上,兑现2010年旅游专项奖励资金20万元;先后在郑州、太原、石家庄、徐州、运城、晋城、西安、济南、襄樊等10个地市开展了旅游推介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客源市场。

积极参加西安旅游交易会、海南中国广告主周、千岛湖县域旅游经济论坛等一系列旅游活动,进一步宣传推介某景区和“某模式”。

今年以来,某主要景区游客接待量以30%以上的增幅增长,景区门票收入突破8000万元,其中重渡沟、鸡冠洞、老君山分别达到2500万元、1800万元和16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7%、38%和114%。

先后接待600人旅游专列、大巴团2个,300人以上大巴团14个,接待大巴团数量比去年多5个。

旅游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某伏牛山旅游集团组建工作已经完成对鸡冠洞、龙峪湾景区的资产评估,企业改制和人员安置方案已经初步完成。

新批准成立了重渡沟管委会和某县旅游产业集聚区。

旅游商品开发工作稳步推进,举办了2011河南省伏牛山旅游商品博览会,参与本次博览会的旅游商品企业206家,展出5大系列近千种旅游商品,参观人数超过27万人次,某县整体对外形象得以提升。

确定总投资9.9亿元年度投资3.68亿元的9项旅游重点项目,实际完成4.92亿元,其中抱犊寨红色旅游景区开发、伏牛山游客服务中心续建等项目基本完成,秋潭水上乐园项目完成一期,老君山金顶复建项目、伏牛山滑雪场冰雪文化园项目、杨树坪旅游新村建设项目、三川镇高山农业观光采摘园等进展顺利。

从整体上看,目前某县,景区众多,但是基本上都是十分像似的山水景观,缺乏作为旅游基础设施的植物园。

5、项目的行业准入

某县东岭植物园建设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要求:

鼓励发展类第34项服务业第3条旅游第1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

该工程地处城郊结合部,紧靠市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市民提供认识北方植物的重要场所,提高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填补某县没有植物园的空白,提升某县整体城市形象。

某县东岭植物园建设工程符合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中西部发展战略的要求,符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县城率先发展的要求,符合某县创建生态园林化城市的总体目标的要求,符合构建和谐某的要求。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经济产业部门。

旅游业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一个重要国民经济收入的来源,甚至成为一些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

然而,由于人们只考虑经济效益,缺乏战略规划,在很多情况下旅游业的开发已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无论对动植物的栖息地还是对当地居民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近十年来,从众多由于旅游业失控发展而带来的令人震惊的事件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必须依照“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旅游业。

在1996年编制出版的“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提出了旨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系列生态旅游项目。

这些项目建议拟在那些由于其自然特色而最为旅游者惠顾、而生态环境又极为敏感的地区,进行合理的和可持续的旅游开发,建立生态保护宣传基地以及补充自然生态保护区的维护经费。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农业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及其它旅游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均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项目。

拟建项目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满足生态容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旅游项目。

协调好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生态与社会效益为先导,经济效益为基石,力求达到三效益的和谐发展。

2、项目的建设是某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某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拥有优美的山水生态旅游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久负盛名的特色物产。

某县东岭植物园建设项目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山水环境,但限于地方经济、道路交通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其资源优势尚未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随着区域旅游一体化、高速公路网络化、市场消费多元化等条件的深化,某某县东岭植物园建设项目迎来了新的机遇。

在项目期内积极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保障政策,整体提升某某县旅游产业格局,更好更快带动地方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实现贫困山区依托地方优势资源脱贫致富。

旅游业是以满足旅游者在吃、行、游、购、娱乐等多方面需求为最终目标的综合性行业,所以在带动当地社会就业、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脱贫治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辐射带动功能强的新兴产业,旅游业被选择成为某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必将成为第三产业建设发展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依托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某县东岭植物园建设项目必将成为某县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地标,甚至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动力。

启动某县东岭植物园建设项目,将从三个方面影响着地方社区的发展。

首先是直接的各项工程建设,必将直接扩大就业,拉动内需,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次,项目全面建设将进一步促进项目区旅游经济的大力发展,带动经济人气大力提升,并推动生态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能吸纳大批劳动力;另外,项目区在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面临着大量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问题。

根据其它旅游区的经验,旅游开发建设不仅直接吸收一大批旅游从业人员,而且带动更多的间接从业人员。

某某县旅游娱乐水平的全面提升必然引来大量的游客流,带来大规模的行、游、住、食、购、娱消费,必将带动项目区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有效地促进商业、交通、电讯、文化等各方面发展。

通过游客在旅游区游乐、食宿、购物、通讯花费和停车场收入,以及企业在旅游区做广告等收入来提高地方国民经济收入,从而有力保证实现项目区走上脱贫致富的经济发展道路,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

3、是景区完善娱乐功能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的要求

根据景区娱乐项目开展现状分析情况来看,本项目所提出的某县东岭植物园建设项目是十分必要的,项目的实施可大大完善旅游娱乐设施,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综上所述,某县东岭植物园建设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

 

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

一、工程位置

该工程区域位于某县城东新区,北临君山路,南靠南环路,背靠老君山,面向伊河,规划占地面积422.2亩。

二、项目选址

3.2.1地理位置

某位于豫西伏牛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1′~112°01′、北纬西与卢33°39′~34°11′之间。

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

总面积2177平方公里,东西长78.4公里,南北宽57.2公里。

辖14个乡(镇),209个行政村,1963个村民组,4个居委会,23个居民组,8.65万户,31.8万人,汉族人口占97.6%,满、蒙、回等19个民族人口占2.4%。

全县山多地少,有名的山头达1.2万多个,人均耕地0.59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县城面积10.2平方公里。

3.2.2地块现状

该地块项目单位已经与土地所有单位签订了转让协议,本地块内没有建筑物,不存在搬迁。

三、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

(1)气象

某县位于东经115º07'、北纬34º38'处,属暖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季风盛行,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冬季寒冷。

各项指标如下:

极端最高气温:

44.2℃

极端最低气温:

-18.2℃

年平均气温:

14.6℃

年平均相对温度:

69%

年平均降水量:

603.8mm

最高气压:

1019.8mb

最低气压:

947.3mb

年日照最高:

2313.6h

年日照最低:

1847.1h

年均年日照:

2291.6h

年主导风向:

东北风和西北风

最大风速:

28m/s

良好的气象条件使工程实工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2)地形地貌

为丘陵地区,三面环山,不存在发生滑坡、塌陷、泥石流等重力型地质灾害。

根据总体规划及最高洪水位,该地现定标高不受洪水等自然灾害威胁。

(3)地震

该区域地震烈度为6度,建设工程按7度设防。

(4)工程地质

该工程尚未进行地质勘探,详细情况不明,在施工图设计前应及时进行详细勘察。

3.2.3基础设施

(1)道路交通

本项目紧邻迎宾大道,距洛栾高速下站口仅3公里。

(2)给水

水源采用景区自来水,引入管从自来水配套给水管网接入。

(3)排水

污水(经化粪池处理)排出

(4)供电

供电由本地供电局10KV电源供电,需增容2500KVA,设一个变电所(由供电部门决定)。

变电所均为两路电源供电,为保证消防负荷的安全供电,设置一套快速自起动发电机组作为第三电源和消防负荷的备用电源。

(5)通讯

通讯总线由某县电信局负责接至地块的总分线房。

四、土地利用

本项目用地红线内面积422.2亩。

五、拆迁及安置

本项目拆迁安置已到位,不用考虑。

六、交通状况

本区紧邻市区,交通便利,道路宽阔,完全满足目前植物园建设要求。

七、外部协作条件

该项工程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各级领导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省林业厅的专家和领导在政策上和技术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对此项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工程的实施外部条件已经形成。

 

第四章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某市某县东岭植物园建设总体规划》要求,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植物进化和植物分类系统的理论,紧密结合省级、国家级生态园林化城市的建设目标,促进太原市率先发展,以科技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追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为目标,宏观上优化植物景观的时空分布,微观上强化植物造景和配置,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建设成为集生态、科研、科普、生产、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多效益的北方综合植物园。

二、项目建设基本原则

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坚持建设北方生态植物园特色的原则;

坚持借势建园、植物造景的原则;

坚持城郊生态旅游特色的原则;

坚持与周边景观相协调的原则。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

一、服务休闲区

1、中心服务区

(1)中心服务楼

根据植物园区的总体布局,中心服务楼规划在主环道欢乐家庭广场旁,建筑结构为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488平方米。

(2)停车场

在南北出入口区域规划停车场,材料选用优质的植草砖铺设,地上建设面积11939平方米,地下建设面积9381平方米。

(3)绿化

绿化面积311.5亩。

2、休闲娱乐区

(1)休闲广场

整个园区共有大型广场8处,规划面积33927平方米

(2)娱乐设施

童趣园儿童娱乐设施;康体健身园健身设施。

二、北方植物展区

北方植物展览区是把客观的自然规律和人类长期以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知识展示出来,供人们参观、游赏、学习。

本区按照植物的进化系统和植物科、属分类结合起来布置。

采用野生植物与栽植植物相结合、系统进化与专类观赏相结合布置,达到既有野生的原始种,也有人工栽培种;既有系统进化内容,又有观赏植物专类园。

各专类园均突出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从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出发,运用传统园林艺术手法形成以专类花木为主景,以亭廊点景,形成各自不同的意境、不同的季向变化特色。

既要为游人产生视觉上的愉悦,本身又要能健康生长。

1、主体园区

1>松杉柏园

(1)规划面积及位置

以华北的乡土树种油松、侧柏为主基调,构建植物园的常绿景观,根据北方松柏的生物学特性,规划面积为3.1亩。

(2)树种选择喷泉设施一套;绿化用油松、白皮松、雪松、落叶松、青杆、白杆、侧柏、千头柏、金枝侧柏、北京侧柏、金叶千头柏、圆柏、龙柏、偃柏、粉柏、砂地柏、杜松等。

(3)栽植配置

以高大的乡土树种油松、白皮松、侧柏、青杆、白杆为主景,点缀特具自然造型的园柏、塔桧以及千头柏、金枝侧柏、北京侧柏、金叶千头柏、龙柏、偃柏、粉柏、砂地柏、杜松等其它华北常绿树种,形成高低各异、错落有致、姿态万千的干、形、皮、枝、叶、球果的松柏园景观。

具体栽植或单体、或树群,不拘一格,近自然栽植。

2>银杏园

(1)规划面积及位置

银杏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有着植物“活化石”的美称。

树种珍贵,木质优良,浑身是宝,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傲居树种之首,在本区非常适宜。

规划面积为5亩。

(2)树种选择

银杏科银杏属银杏。

(3)造景配置

银杏是北方珍贵树种,树干、形、枝、叶非常美观。

栽植配置以类似自然的方法,或团状、或单体,辅以其它乔灌,如华北卫矛等,构建夏、秋两季观叶景观效果。

3>槐园

(1)规划面积及位置

槐树在太原市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悠久,规划面积为1.7亩。

(2)树种选择

国槐、金枝国槐、垂槐、龙爪槐、刺槐、香花槐、红花槐、江南槐;紫穗槐等。

(3)栽植配置

槐树树形高大、枝叶茂密、干形美观,是最佳的乡土树种。

主体配置以高大的国槐为主景,辅以国槐的其它品种,如金枝国槐、垂槐、.龙爪槐等;同时栽植刺槐、香花槐、红花槐、江南槐、紫穗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