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4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921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4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4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4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4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4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49.docx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4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49.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49.docx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49

2019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班级。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30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

A.唐代杜甫的诗文《赠卫八处士》,开篇两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cēn)与商”,成为脍(kuài)炙人口、千载流传的名句。

在古人看来,“参”“商”两星你隐我现、永远不会相见。

B.我在琢磨中再次抬起头,仰望古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遨翔在它周围的鸟儿,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结的根蔓(wàn)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宛若蛇虬(qiú)的根茎不断延伸。

C.让他看见天空中的飞鸟,教予他,置群氓(máng)的喧嚣(xiāo)于不顾,在自觉正确时要挺身而战。

请温柔地教予他,但是,不要娇惯他。

D.吴山庙会上,既有财神报喜、金鸡报春等大型年俗主题造型,也有小朋友们喜爱的十二生肖(xiào)等卡通形象。

古朴的城区被打扮成灯的海洋,提升了整体档(dànɡ)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改编)

李克强总理11月21日即兴拜访拱宸桥畔晓风书屋之后,中央财政送给浙江民营书店一份价值850万元扶持大礼。

近年来,实体书店普遍遭遇寒冬,①挡不住网络书店的价格战及电子阅读大潮的打击。

对此,实体书店中压力最大的民营书店接二连三地采取措施转型自救:

②即各种特色书店开进社区、③旅游景区和企业单位。

数不胜数的实体书店实行24小时全天运营,有的甚至跨界走向了餐饮休闲,教育培训等特色化、④专业化的经营路线。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访B.打击C.接二连三D.跨界

3.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①B.②C.③D.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原创)

A.为实现一江春水向东流,打造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带,杭州市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列出了详细的任务“清单”。

B.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

C.报刊、杂志等一切出版物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不再出现,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D.一个人如果要开创属于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原创)

A.《陋室铭》《马说》《小石潭记》这三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韩愈和柳宗元,他们都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

B.《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和欧·亨利、莫泊桑合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忘年之交”。

D.“臣本布衣”和“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和“白丁”都是指平民,前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

6.古诗文名句填空。

(6分)(原创)

(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3)水击三千里,。

(庄子《北冥有鱼》

(4)李清照在《渔家傲》中,“”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5)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一样,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

7.名著阅读。

(5分)(原创)

(1)在横线上填写与名著内容概述相对应的书名(范围为指定的名著阅读书目)。

(2分)

①《》,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②《》,书中含有大量作者所见所闻,感悟等,书中对于湘西河道景色描写,确实精彩,本地人粗话的收录也很写实,作者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的关照,也符合如今的价值观

(2)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能“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爱”与“情”是生活的主旋律,能助人克服艰难困苦,请你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其相关故事来印证这一个观点。

(3分)

A.长妈妈B.简•爱C.傅雷

8.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5分)(原创)

班上有些同学周末写作业时用网络上的“XX作业帮”小猿搜题”等软件来解决作业中的难题目,为此,语文老师提出了“如何看待作业中寻求网络帮忙的问题,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在课堂上进行交道,请拟写100字左右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6题。

(一)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改编)

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

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

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

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

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

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

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

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

也曾想过,将车停下。

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

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

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

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

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

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

“孩子,你是哪个啊?

”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

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

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

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

“我是小萍。

”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

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

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

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

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

竟然是三份!

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

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

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

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

这一次,是在医院。

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

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

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

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

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

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

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

我们并不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

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9.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3分)

外婆

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

A

B

快乐地与“我”交谈

再一次与外婆相见

C

10.文中写“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我”感到“亏欠”的原因是什么?

(4分)

11.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6分)

(1)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

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

(从人物描写角度)

(2)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

(从修辞运用角度)

12.文章最后一段“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这句有什么含义?

(二)读书要懂得“取”和“舍”(原创)

易中天

①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

读书也一样。

读书当然不等于娶妻嫁人,非得“从一而终”,一辈子厮守不可。

换一种书或一类书来读,也不像离婚改行那么困难。

但这决不等于说读什么书是无所谓的。

即便书不等于偶,至少也近于友吧?

读什么书,也就是交什么人。

古人云:

“不知其人而视其友”。

依我看,也不妨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

如果架上多为有思想有品位有分量的著作,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相反,如果书架上都是没思想、没份量的书,不是说他人品一定不好,至少其品位就很可疑。

②人总是愿意有些品位的。

提高修养和品位,也是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

如果读来读去,品位没提高,反倒弄得俗气了,岂非南其辕而北其辙?

③这就要有所选择。

选择也不易。

谁来选,怎么选,都是问题。

④那么,自己来选又如何?

也很困难。

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读过书的,他怎么知道该挑哪类书、哪种书、哪本书?

要想学会选择,而且选得不离谱,除非他读过很多。

⑤其实答案也就在这里:

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

观千剑而后识器。

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

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

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

树木后面是森林。

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

⑥书读得多了,就有了选择。

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

周国平先生说:

“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

”其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

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

⑦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

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

这就要博览群书。

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更是品种的“杂”。

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哪怕这些书确实品位高雅)。

它虽然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的褊狭。

⑧倘若无此可能,恐怕也只好挑那公认的经典名著来读。

读经典名著,虽然没准会读成个“书呆子”,却肯定不会读成个“二皮脸”。

此外,年轻人多读点古书,老年人多读点新书,也是办法之一。

青年思想活跃,读点古书,并无碍其创新,反倒能增其厚重。

老年最忌僵化,多读些新书,就能保证“生命之树常青”。

⑨或许有人要问,如果我读了一辈子书,觉得读什么都好,并没有什么“最”喜欢或“最”合适的,又将如何呢?

当真这样,我就要说,你作了最好的选择。

你想,一个人,一生中时时处处有朋友,岂非幸福?

(有删改)

13.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分)

14.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读书”和“选书”之间的关系。

(3分)

15.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6.如果用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合适?

请简述理由。

(4分)

朱光潜先生说:

“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