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修规说明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3601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师大修规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西师大修规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西师大修规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西师大修规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西师大修规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师大修规说明书.docx

《广西师大修规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师大修规说明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师大修规说明书.docx

广西师大修规说明书

第一章现状概述

1.1项目背景

1.1.1学校现状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省属重点大学,学校经过70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以师范教育为主要特色、文理学科齐全、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实力较为雄厚的广西重点高等学府,并在广西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学校有王城、育才两个校区,占地1080亩,其中王城校区307亩,育才校区770亩。

校舍面积(不含职工住宅)230977平方米,其中王城校区50239平方米,育才校区180738平方米。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40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400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2000人、留学生近400人、函授生16000人、各种长、短期培训学员10000余名。

随着学校发展新跨越,由于连年扩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原有教学设施已处于饱和状态,特别是校园拥挤,建设用地缺乏,已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王城校虽由自治区政府下文暂不列入搬迁计划,但王城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明确规定不能进行校舍扩建,育才校区周边也没有足够的办学发展用地可以征用。

因此经过充分考察研究,学校决定以外延拓展方式,异地新建校区

1.1.2发展目标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广西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科教兴桂发展战略,切实把教育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的基础建设,适度超前、优先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到2010年全日制本科生达18000人、硕士研究生10000人、留学生1000人,进修生1800人。

广西师范大学在雁山建设新校区后,学校将出现三地办学的局面。

考虑有利于学科建设、资源利用、教学开展、学生管理以及按照“以本科为本,适度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办学思路。

雁山校区定位为包含全部全日制教学院系、完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层次,学校行政机关在内的主校园。

新校区将按广西师大发展规模进行整体规划,分期建设,逐步搬迁,随着建设进展速度,计划到2010年完成新校区建设实现广西师大的整体搬迁。

届时,王城校区将作为旅游开发基地。

也可保留旅游院系和留学生教育。

育才校区则成为以社会教育为主的成人独立教育学院、二级学院、等办学基地。

1.2地形分析

1.2.1校园选址

广西师大新校区的选址确定在桂林市雁山新城区,雁山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追根溯源,1932年广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就创办于雁山。

按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区域发展的方向往南推进,通过建没教育卫星城,带动雁山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因此,桂林市人民政府将雁山定位为以教育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新城区。

广西师大选址雁山建校有以下优势条件:

1、目前雁山云集了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农业研究所、广西艺术学院桂林分校、桂林旅游专科学校、桂林农校等多家科研机构及高校。

桂林工学院和桂林医学院对在雁山建设新校区也有强烈意向。

人文优势日趋彰显,为学提供良好的环境资源。

2、教育卫星城位于桂林至阳朔的黄金旅游通道上,吸引着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将为学校搭起走向世界的金桥,为拓展学校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提供更便捷的地理优势。

3、桂林市政府将雁山教育卫星城定位为“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新型城市”必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行全面的规划建设。

为学校发展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社会化服务。

4、雁山教育卫星城全新的现代规划理念,给广西师范大学高起点、高品位,建设开放型有特色的高校校园奠定基础,使新校区建设能依托地方资源和政府支持,将学校发展溶入桂林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使新校区真正成为突出桂林文化特征,并与山水旅游明珠相媲美的新型大学校园。

1.2.2用地范围

广西师大雁山校区位于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良丰桥以西一带,东至桂阳公路,西至古桂柳运河与会仙路交界处,北以会仙路为界,南沿良丰河及古桂柳运河地理,坐标为东纬110º15`37—110º17`31,北纬25º05度06—25º0610。

1.2.3用地环境状况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为孤峰平原和岩溶残丘地带。

总的地势为:

东高西低,大部分地势平缓。

其中东南角属缓坡丘陵,为低丘,标高150.5—173.4M,多为林地;中、北部略为隆起,为平缓山坡,标高152.6M左右,多是旱地、林地、果园,植物保护较好:

西北部及西部、南部地势较平坦,多为农田、菜地、鱼塘。

地面标高一般为147.8—150.5M。

覆地多为粘土或粉质粘土,最大厚度15米,植被良好,岩溶发育不活跃,而且没有保护农田,适宜作为高校园区建设基地。

(2)气候条件

雁山区地处低纬,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8.8℃,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5℃,平均年总积温6865℃,多年平均无霜期293天,大风日8天.相对湿度78%,其中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左右,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8℃,雨量充沛,集雨最广,春季春雨连绵,夏季高温、湿热、暴雨:

秋季雨量减少,冬季冬雨绵绵。

降水量多集中于春夏两季。

——般每年3—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74%-77%,其中5-6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35%,从9月—次年2月降水量占全年的23-26%,12月到翌年1月降水量占全年的4—7%。

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782mm,最大2315.6mm,最小1242。

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55mm,日照时数1400h。

(3)水文情况

拟建校区内水系由良丰河一段及古桂柳运河、三条季节性小溪组成,运河与良丰河河水常年不干,旱季水少,雨季在连续大暴雨后,两岸小范围内出现洪淹,但水退迅速。

流量相对丰富,夏涨冬枯,暴涨暴落,含砂量少。

迳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同步,每年3-8月为丰水期,其迳流量占总流量70—82.5%,每年11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其他月份为平水期。

多年平均流量9.07m3/s,最大流量345m3/s,最小流量0.2m3/s,年迳流量2.86亿m3。

多年平均水位标高140.54m,最高洪水标高148.82m,,最低枯水位标高139.61m。

(4)抗震防空

桂林市的地震烈度小于6度,可按非地震区规范要求设防。

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及建筑类别,部分建筑设地下人防设施。

(5)市政、通讯条件

交通:

校区位于桂阳公路西侧,修建中的桂语高速公路与环城高速公路相交于校区西外侧,规划雁山教育园区往北联通桂林市区的快速通道贯穿校园,交通便利。

邮电通讯:

雁山邮电分局早于1995年开通程控电话,邮电邮政通讯均与市区同步发展,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在雁山镇区兴建基站,拟建校园区内已覆盖数字移动电话信号,通讯畅通,有线电视和宽带通讯也已开通。

供水、供电:

雁山区政府与市自来水公司已于2001年共同投资2000多万元敷设直径500mm供水管道从瓦窑水厂引至项目建设基地,已开工建设的雁山自来水厂加压站可以保证校园内高层供水。

良丰河、古桂柳运河水源可为校园绿化和环境治理提供用水保障。

市供电部门对良丰变电站的设备进行全面技术改造,确保供电要求。

排污:

桂林市人民政府已将雁山教育园区排污工程列入2004年市重点项目,通过反复论证,已确定在桂阳公路东侧,良丰河的下游河段兴建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可满足10万人生活使用要求。

1.2.4用地性质

用地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学生公寓、体育馆、行政办公与交流中心、教师生活区及附属中学。

 

第二章

总图规划说明

2.1规划设计依据:

①《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及修改意见

②《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245号》

③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绘制的《桂林市雁山区用地布局、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雁山新区深化阶段)》、《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新校区拟订选址定点规划》

④《关于桂林市师大规划与雁山教育区规划协调会议纪要》

⑤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2005)第4号文

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文件(2004)第650号文,(2005)第70号文

2.2总体构思和规划结构:

2.2.1总体构思

1.聚落――根据广西民居组合方式,结合桂林的区域文化特点,我们提出“聚落”的概念,建筑组群以聚落的形式出现,在整个基地中成大分区,小聚居的组团式建筑组合形式,得以在巨大的校园面积下保持亲切宜人的空间尺度。

组群之间以绿地相连,既保持了环境的生态性,又有预留用地,满足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组团内部吸收原有校园的肌理,尺度细腻宜人,形成独具广西特色的学校形象。

2.社区――由于校园面积巨大,为避免教学区与生活区脱节的情况,我们将教学区与学生区分区组合,以中心生态公园为核心,根据三期用地的不同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生活组团,每个组团中包括学习区和生活区,后勤服务区,学生到达教学楼的距离极短,方便生活和学习,又减轻校园交通的负担。

宿舍与教学楼之间有较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带,建筑掩映在丛丛绿林中,并在内部围合丰富的空间。

3.街区――我们吸取传统街区及自然生成的城镇的网络化概念,建筑组群之间道路实现网络化,这样可以避免主环路交通压力过大,增强每个建筑的易达性。

组团内部在保持与阳光绿化水体接触的开阔空间的同时,布置以软硬铺地相结合的宜人尺度的室外家具,灌木台阶及非对称布局围合交往空间,为师生提供集会及休闲的场所。

4.中央生态公园――中央生态公园位于整个校园核心位置,处于第一第二期用地的结合处。

公园结合原有环境综合设计,将校园融入浪漫的山水意境,四周教学建筑均围绕中心生态公园,使校园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水校园。

2.2.2规划结构

景观化——由于校园分三期建设,分期发展,逐步完善,建设周期较长,因此规划设计需认真处理好分期建设可行性与组合校园完整性之间的关系,并对今后二、三期征地中有可能存在的变数,在组团布局的构思上留有一定的可调整余地。

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中央生态公园作为整个校园的中心,以景观作为校园的核心区域,以此构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标志,同时为我们建设生态化校园创造条件。

另外基地范围内的河道是这块用地内最具景观价值的元素。

我们一方面沿河岸设计滨水步行道,另一方面将河道的水引入校园中心的生态景观带,以此为轴形成以中心生态公园和滨河景观带两套景观系统。

模数化——规划的结构通过模数控制的方式,建筑作为环境的界面以组群的形式出现,其群体内边界围合自己的景观子系统,其外边界则参与到整个景观中心系统的构筑中。

在院落的设计中,以廊、桥、平台、广场来丰富外部空间的层次,以建筑围合的尺度来塑造适宜人的交往空间与学术氛围。

集约化——各个功能组块分别自行组合,又在统一的框架内得到整合,在统一的轴线控制下得到统一。

这样,校园既形成了强烈的中心,亦各自成区,各种分区分散并不凌乱,核心区空间丰富而秩序严谨。

集约生成带来的多种控制的线索,使校园规划建立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同时带来了功能的重新整合,便于资源共享。

公共教学组团的整合便于提高使用效率,并带来对于科技整合,学科重组的最大适应。

2.3总图用地布局

2.3.1校前区:

校前区是校园建筑与环境建设的重点,是学校行政对外的中心,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总体形象,办学层次,办学风格,因此总体设计应突出庄重、严谨、大气、富有理性而不失生机。

校园的主入口安排在东侧的主要城市道路,入口两侧布置校行政大楼、国际交流中心及研究生院等行政交流用房,方便对外联系。

2.3.2教学区:

教学区是校园建筑与环境建设的重点,是学校政治、文化、教学、科研中心,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总体形象,办学层次,办学风格,因此总体设计突出庄重、严谨、大气、富有理性而不失生机。

教学区位于校园的中轴线南北两面,中心为图书馆,北面为文科教学组团和综合教学楼,南面为理科教学组团,组团之间形成围合的内院,再通过水面、绿化共同构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形态。

教学区的教学、实验、行政、图书信息等建筑是学校的主题建筑,置于校区的核心位置,充分体现既有的文化特质。

造型典型庄重,线条简明大方,色彩鲜明朴素,文化气息浓郁,力求建筑与使用功能的相宜性。

以现代大学教学需要和发展趋势,建筑布局按不同使用要求组成公共教室群,实验室群,图书信息中心等功能组团形式。

2.3.3学生生活区:

学生生活区由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及生活福利及附属用房组成,布置在教学区南北两侧,分为三个组团,每个组团容纳学生10000余人,是学生生活区的理想规模。

每个组团内均设置学生食堂、超市及其他后勤服务设施。

该区人员高度集中,活动时间较长,规划以创造方便的生活条件和富有朝气的活动空间为目的,从满足学生生活、社交、休闲等方面得到完善和统一,在区内设置各种生活设施和课外活动场所,小区位置靠近城市道路,便于学生出入,而且尽可能使学生不穿越和少干扰教学区和行政办公区。

2.3.4体育运动区:

结合学生生活区,在教学区与各宿舍区之间形成区域体育运动区。

一期体育运动区布置在学生生活区东西两侧,主要满足普通学生日常健身娱乐的需要。

针对体育系上课的体育中心位于用地西北角自成一区,并由游泳馆、体育馆、标准400米塑胶体育场及各类球类运动场组成,且成为校园生态环境的扩展。

南面体育运动区位于二三期宿舍区附近,与学生宿舍结合紧密,可同时满足学生日常锻炼和体育系专业教学要求。

同样包含一个标准400米的田径场,以及若干蓝、排球场及网球、羽毛球场。

2.3.5教师生活区:

拟建教职工生活区背靠雁山,面对相思河,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一江之隔与教学区遥遥相望,通过小桥又与校园紧紧相连,造就一个相对独立便于管理的完整的住宅小区。

规划尽可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居住区风格明快,自然。

休闲、宁静。

区内为教工设置了丰富的文体活动设施和医疗保健设施,如教工食堂,综合商店、幼儿园、教工活动室、网球场、高尔夫球练习场、中心绿地及沿江修建休闲小花园等。

2.3.6附属中学区:

附中新校区用于高中办学,性质为公办中学,办学层次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西一流的优质高中。

学校规划到了2010年每个年级招收30个班,届时全校将达到90个班,每个班定员54人,共5000人。

附属中学位于用地西南角,约200亩,西临规划中的新桂阳公路。

规划中考虑到附中相对独立的性质,将其主入口放到用地西面,同时将体育运动场地临街设置,作为教学楼群的缓冲地带,避免交通噪音干扰。

校园北面为静区,放置图书馆艺术楼等标志性建筑,南区为动区,主要放置体育场馆等运动设施,学生及单身教师生活区布置在校园东北方,相对独立又保持方便联系。

2.3.7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包括开闭所、垃圾回收站、车队等,散布于整个校区内。

2.4道路交通系统分析

合理的动态交通;校园主环路围绕中心教学区展开,连接宿舍区、体育运动区以及校前区,方便人流、车流的集散组织。

各功能区内部以步行为主,自行车为辅,在不干扰教学和生活的原则下,允许偶发性机的动车交通,以满足各功能区内部的货运和消防等要求。

适宜的静态交通;为适应汽车发展的要求,规划在主次入口附近布置相应的停车场,满足外来车辆的停放。

同时在校园主要公共建筑如教学楼、图书馆、行政办公楼、对外交流中心、各系馆等附近,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相应的泊车位,并结合建筑设置地下或半地下停车库。

考虑自行车交通将作为新校园内主要的交通方式,规划中结合建筑设计采用半地下和底层架空方式安排自行车的停放,小范围内设置专门的自行车停放区。

依据“人车分流、主次分明”的设计原则,我们的规划道路系统由校园主干道、校园次干道以及步行道构成。

校园主干道采用18米宽(机动车道12米,两边人行道各3米)的车行环路系统,高效连接各个功能区块,集中快捷地分散车流,到达个停车场。

次一级干道满足功能区内部的车辆可达性。

采用13米宽(机动车道9米,两边人行道各2米)的车行环路系统在保证内外交通联系便捷、顺畅的同时,又满足了消防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出于校园规模和学生安全的考虑,我们在规划中建立了完善的步行系统,尽可能的开发与利用步行空间。

利用自然条件形成滨水、爬山的步行生态景观空间,连接校园内最主要的公共建筑、集散广场和服务设施,形成舒适、安全、怡人的景观系统、步行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三维叠加。

结合校园的总体功能,于校园的东侧规划主入口,形成城市的新标志。

经过校前礼仪广场正对图书馆轴线,气势恢弘。

为了方便使用,在校园南、北、西三面均设有次一级的出入口。

2.5空间组织与景观特色要求

2.5.1空间组织

由桂阳大道主入口进入校园首先到达校前区广场,穿过校行政办公楼进入校园的核心空间—中央生态公园。

以生态公园形成校园空间的主体骨架,顺地势缓缓向北延伸的草地、茂密参差的林木以及开阔舒畅的水面共同构筑生机盎然的中心园林。

公共教学楼和公共实验楼、学科系群夹绿谷分布于公园两侧,自由错动的造型与灵秀、隽美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公园与湖景在校区中部腹地形成景观核心。

图书馆、文科教学群、理科教学楼群隔水相望,简洁明快的建筑造型与辽阔的湖面共同构筑典雅的校园形象。

宿舍区结合地形规划布局,既形成自由丰富的宿舍群空间,又强调了与教学区的方便联系。

整体校园规划强调对土地的充分利用和节约,因此,本次规划割舍了大面积、超尺度的广场、水体、绿化,而以尺度宜人的水体、小桥,把整体统一的校园点缀得生机勃勃。

环境与建筑共生,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

我们更强化了校园景观性的突出地位,鲜明地提出了“景观化校园”的口号并始终如一地贯彻到我们的方案之中。

景观不再是建筑之外所剩下的边缘空间,而是与建筑群体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元素。

2.5.2建筑空间与景观特色要求

2.5.2.1建筑的形式与特征

以使用功能及建筑性格、空间为依据塑造建筑的形式与特征。

①教育建筑:

主要建筑造型敦实厚重,体现学校的文化气息。

建筑可以根据功能的不同特点在造型上予以体现,但需注意保持校区内各类建筑风格统一,并表现桂林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师大悠久的校园历史。

②住宅建筑及学生宿舍:

以多层为主,不设置高层。

独立设置,不设裙楼。

形式朴实简洁。

③体育建筑:

建筑造型应充分体现现代体育建筑的动感和力度,考虑社会使用的可能性,考虑与校园环境融合。

2.5.2.2建筑空间

建筑以不超过六层为宜,局部标志性建筑可以相对高起。

在各教学楼的内部空间,以及教学楼之间设有开放的廊道和庭院能够为教学之余提供过渡性的场地,营造开放、宜人的交流空间。

建筑单体围合的庭院,通过绿化、廊道等元素营造近人尺度的灰空间,使之成为学生户外活动、交往的场地。

不论在教学区还是在学生生活区中,由建筑围合而成的各种形式的院落重重相联,分合有度,错落有致,既方便了联系又保持了人性化的校园尺度和富有园林意味的空间肌理。

2.5.2.3建筑与自然结合

结合当地优美的气候及自然条件。

为使人与自然有最大的亲近。

有山则美,有水则灵,设计中充分发掘和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因势利导,略施人工,引其深入贯穿校园,夹岸植以垂柳、树下设石桌石凳,供师生学习、散步、交往、小想。

江河上可建多座形态不一的拱桥、曲桥、索桥,水面清静如镜,倒影桥景,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

校园背靠雁山,植被蔚然深秀,层峦迭翠,规划布局力求运用山、水、绿林等构景要素,组织景观空间,建筑因借优美的山峦景色,随形因势而筑,融入青山绿水之间。

2.5.2.4建筑形象及风格

建筑空间借鉴桂林传统的空间手法,布置上借鉴古代书院和四合院的形态,和谐的穿插变化形成收敛有致的空间系统,并强调校园的现代感和人文精神。

建筑空间力求复合多样,又强调尺度的人性化,使校园能够延续广西的传统空间特色,并与地域文化产生对话。

建筑造型简洁明快,既满足个性,又积极配合整体秩序环境。

建筑采用现代风格,但色彩以浅黄色外砖,继承师大王城校区传统色彩,整体感觉素雅宜人,既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又体现现代气息。

结合桂林的气候特点,建筑采用外廊式,通风采光良好。

教学区的建筑以四到六层为主,图书馆九层,以突出图书馆的核心地位,学生宿舍区及教师生活区按六层控制。

高度适宜的建筑单体有利于围合出四季充满阳光、通风良好的院落空间,而建筑高度的起伏变化,又能形成富有节奏的空间轮廓。

2.6绿地系统规划

在尊重和利用基地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充分保持原有的生态和地形地貌特征,并加以整合和强化,使之更适应校园整体结构。

以大片广西当地植被与树木形成郁郁葱葱的生态谷,结合校园湖形成生态核心。

通过水体、林带以及东南角的生物园绿地向校园外围延伸,融于整个雁山风景保护区大系统中,向内则渗透至各建筑组群、庭院内部,形成丰富的景观立面的同时,也营造了多层次立体绿化的生态空间格局。

2.7竖向系统规划

校区现状地形东高西低,大部分地势平缓。

其中东南角属缓坡丘陵,为低丘;北部略为隆起,为平缓山坡,标高152.6M左右,多是旱地、林地、果园,植物保护较好:

西北部及西部、南部地势较平坦,多为农田、菜地、鱼塘。

最高高程为160.5米,最低为144.5米,相对高差16米。

考虑校园使用的特点,利用中部平坦地区形成校园景观中心和教学核心区,同时结合设置了主要体育运动区。

依据土方平衡原则,将北侧及东南侧坡地进行了合理的场地平整,以方便校园建设。

对于北部宿舍区,对山体进行分级处理,既可最大限度的保留山体,平衡土方量,满足学生生活的需要,同时层层叠叠的空间形象使得校园更富于特色。

利用天然冲沟和基地内的河道形成校园水系,形成层次丰富的水景。

考虑到中部湖面较大,在规划中水景引用了中国园林中对于水面的处理手法,聚则辽阔,窄则蜿蜒,在窄浅处架以木桥,并辅北面的绿林、湿地,更显得空间深远与情趣盎然。

为解决校区内雨水排放的问题,并尽量减少地块内土方填埋,拟在保持原有坡度的情况下进行土地平整。

部分雨水经净化后作为人工湖的重要水源之一。

道路两侧结合环境设置集水的景观小品,如景观水可做绿化灌溉水。

2.8预留发展与分期建设

经桂林市建规委市建规管字[2004]650号文批准,广西师大雁山校区规划分三期建设,第三期用地位于中心部位,一、二期用地呈“U“型,如按此规划建设使校园在较长时间里无法形成中心,假若今后征地一旦有变其后果更难以想像,因此经学校研究决定对原二、三期用地局部进行调整。

校园的中轴对称和分区布局,使校园建设可以由北往南,由东向西发展,能避免后期建设对已有校园的干扰,也有利于校园早期形象的形成。

网格的布局使各个建筑组团集中紧凑,空间、功能相对完整。

校园南侧留有较大面积的预留发展用地,以满足校园远期的发展需要。

对今后二、三期征地中有可能存在的变数,在组团布局的构思上留有—定的可调整余地。

2.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225.5公顷(折合3382.5亩)

总建筑面积

733200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

199768平方米

综合容积率

0.33

建筑密度

8.86%

绿地面积

123.4公顷

绿地率

54.7%

生均绿地面积

24.98平方米

规划总人口

30000人

人口毛密度

133生/公顷

编号

建筑物名称

建筑

面积

层数

备注

A区

校前区

58000

A1-1

校行政办公楼

20000

5

学校行政、办公各类用房,含报告厅、校史馆

A1-2

国际交流中心

10000

6

包括会议中心、客房、餐厅

A1-3

现代教学技术中心

10000

5

计算机网络用房

A1-4

研究生院

10000

5

研究生院行政办公

A1-5

生物系馆

8000

5

专业教室、系行政办公及养殖实验园用房

B区

教学区

221500

B-1

图书馆

40000

9

层高4.5米,开架阅览室,以及会议、办公用房

B-2

公共教学楼

12000

5

公体,公外,公共,社科

B-3

文科教学楼组团

42000

5

专业教室及系行政办公用房

文科教学楼组团1

15000

5

中文、教育

B-3-2文科教学楼组团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