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认知与探究活动教案40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0328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7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认知与探究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大班认知与探究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大班认知与探究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大班认知与探究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大班认知与探究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认知与探究活动教案40篇.docx

《大班认知与探究活动教案4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认知与探究活动教案40篇.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认知与探究活动教案40篇.docx

大班认知与探究活动教案40篇

大班认知与探究活动教案40篇

《大班认知与探究活动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认知与探究活动教案40篇!

(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切都在变》含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强调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

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游戏,来源于生活,它要求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孩子潜在的课程内容,是孩子最基本的课程。

事物的变化是孩子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

但是,变化对于孩子来说又是十分新奇的,熟悉与新奇的碰撞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通过科学活动,旨在让孩子从身边经常接触的事物开始探究,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变化,发现其中的奥秘,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和好奇心。

活动目标:

1、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感兴趣。

2、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小时候的照片。

2、小蝌蚪变青蛙、蒲公英生长的图片。

3、每人一个气球、一块橡皮。

活动过程:

1、出示照片(图片),幼儿观察发现人、动物、植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1)出示教师小时候的照片,发现人是变化的。

a师:

小朋友,你们猜一猜照片上是谁?

(幼儿猜想。

)我告诉你们,这个小孩就是老师。

老师和小时候一样吗?

有什么变化?

结论:

原来有生命的东西都是会发展变化的。

观察发现周围环境和生活中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是

b提问:

老师是变化的。

你会变吗?

[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会变成什么样子?

(2)小结:

原来人是变化的。

人的变化过程是:

儿童——青壮年——老年——死亡。

2、幼儿观察图片(小蝌蚪变青蛙、蒲公英生长的图片),发现动植物是变化的。

(1)提问:

人是会变的,那其他的生物会不会变?

请看图片,它们会变吗?

是怎样变化的?

(2)小结:

蝌蚪会变成青蛙,蒲公英会从一颗小种子长大,变成美丽的蒲公英花。

(3)提问:

那还有什么动物会变?

还有什么植物会变?

(4)小结:

原来动物、植物都是会生长变化的。

3、讨论:

人、动物、植物都属于什么?

4、会变化的。

(1)提问:

小朋友,有生命的东西是会变的,那没有生命的东西会变化吗?

比如说,桌子会变吗?

(2)小结:

桌子是会变的,它会慢慢变脏,被磨损,坏掉。

(3)讨论:

还有哪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会变?

(4)出示橡皮泥、气球。

5、幼儿讨论:

世界上师否有不变的东西?

人在变,动物、植物在变,天气在变,一年四季在变,太阳、月亮在变,世界上的万物都在变,一切都在变。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我认为是适合我班幼儿的。

活动目标明确具体,以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依托,抓住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获得了经验性的知识,而且能全身心投入,自己探索周围人、动物、植物的变化,调动、激发了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

2.活动中有4个儿童参与不积极。

因为这种开放式的活动形式,对教师的驾驭能力是考验,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活动中对幼儿有很多无效回应和漏洞,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知识和经验。

(2)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溶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发现溶解和沉淀现象。

2、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感受探索科学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1套塑料容器和托盘(油、洗衣粉、积木、泥土、果汁精、洗洁精、水彩颜料、石头等)

2、搅拌器(一次性筷子代替)、塑料杯子、小鱼网

3、大实验记录卡、记号笔

4、课前分好组(分配好组长)

活动过程:

一、实验活动:

感知溶解和沉淀现象

1、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的材料。

提问:

请你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哪些东西?

(.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回答)启发幼儿想一想:

把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把猜想的结果标记在记录卡上。

(幼儿观察与自己编号对应的材料,组长记录)老师也想听听大家是怎么猜想的?

(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出示记录卡记录)

2、幼儿分组实验,请幼儿将与自己编号对应的材料放入装有水的塑料容器里,用搅拌器(筷子)充分搅拌后(1号幼儿搅拌),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

大家发现现在的水和原来的水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回答如:

颜色变了,水变得浑浊了,有了泡沫了,上面还浮着一层油等)请大家在想一想: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引导幼儿说出:

因为有的材料溶解了。

)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容器里还剩下什么材料了?

请小组长帮忙吧容器中剩下的材料捞到盆里,然后找一找,什么材料不见了?

(捞出来后,请幼儿观察、回答什么材料不见了)

教师小结:

就像大家刚才看到的,当有些材料放入水中就不见了,这种现象就叫“溶解”。

(同时出示字卡“溶解”)那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看看哪些材料溶解了?

哪些材料没有溶解?

我们用标记来给它记录下来。

溶解了的材料用“”表示,没有溶解的材料用“”表示。

(幼儿一起回答,教师记录)

总结:

通过咱们大家一起动手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材料能溶解,比如像:

(√)能溶解到水中;什么材料不能溶解,比如像(×)就不能溶解到水中。

因为泥土不能溶解到水中,所以就会沉淀到水底,形成沉淀现象。

二、实验探索:

怎样就溶解的快

在下面老师做了一个实验:

把一块肥皂放到水中,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完全溶解。

用的时间太长了,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肥皂溶解的快一些?

(幼儿回答,如:

搅拌、切碎、加热等)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幼儿动手实验)

三、延伸活动:

人们很聪明,利用物体溶解的原理,还制作了许多东西。

看!

这个大家一定都玩过吧?

(出示“吹泡泡水”)这个泡泡水就是肥皂、洗洁精、洗衣粉溶解在水中制成的。

在我们教室的活动区里,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材料,我们一起回去制作吧?

活动反思:

开放式的科学教学必须为幼儿创作主动猜想,大胆实验,总结结果的机会,其中,师生间适当的应答方式,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提出已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尽量避免幼儿回答错误,这中提问不但抑制了幼儿的创作型,而且还使幼儿容易产生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

我们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师生间的交流应是平等的讨论。

教师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幼儿围绕某一话题进行交流,鼓励幼儿通过有兴趣的谈论自己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或问题。

因此在讨论时教师应与幼儿同样热情的参与其中,并以平等的态度围绕话题提问,征求意见或表达自己的某些体验。

在幼儿科学的探究中,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各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幼儿自己选择所需要的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测,寻找问题的答案。

幼儿通过自主探索,不仅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发现了物体在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活动中,在猜测物体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时,我发现幼儿个个兴趣高涨,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想法,争论的非常激烈,于是我适时引出下一个环节:

做实验论证。

幼儿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

同时在幼儿做实验时,我通过观察,对个别幼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是他们对物体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有了认识。

(3)大班科学教案《勤劳的小蜜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主动探究蜜蜂的知识。

2、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意识和能力。

3、体验小蜜蜂勤劳采蜜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探究蜜蜂的知识。

活动难点:

了解蜜蜂做工的基础知识,并学习其动作。

活动准备:

DVD《蜜蜂做工》、电脑中蜜蜂采蜜图片若干、谜语。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引入:

“嗡嗡嗡,嗡嗡嗡,我们大家来做工,来匆匆,去匆匆,做工兴味浓。

2、请幼儿一起观看DVD《蜜蜂做工》。

二、了解蜜蜂做工的基础知识

1、通过视频让幼儿喜爱小蜜蜂。

2、通过视频图片使幼儿了解小蜜蜂辛勤劳动。

<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师:

“视频上的小蜜蜂在做什么?

他们是到哪里去采蜜的?

为什么他们要采蜜?

小朋友们有没吃过蜂蜜?

甜不甜?

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小蜜蜂的辛勤劳动,小朋友也要像小蜜蜂一样做个喜欢劳动的好孩子。

3、请幼儿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有关于蜜蜂的问题,教师进行记录并提炼。

三、游戏:

看谁最像小蜜蜂

1、请你跟着音乐来学学小蜜蜂爱劳动、打扫班级的动作。

2、带领幼儿去教室外寻找劳动的内容,学小蜜蜂爱劳动。

活动反思:

活动是结束了,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有几个环节就略过了,我把时间都花在了介绍蜜蜂的特点,使得第三部分游戏没有充分的时间,也没有带小朋友到户外学习蜜蜂的勤劳做环保工作,所以上课时间的合理安排很重要。

还有我对蜜蜂的知识也不是太熟悉,使得有些问题我也很朦胧。

(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2、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四季的变化》,一些会变化的东西:

记号笔、固体胶、铅笔、未充气的气球、饮料瓶(内装少许水)、石头、纸张、书本、纸质、橡皮泥、毛巾、肥皂、纸质小盒子。

2、有关变化的PPT,包括:

人类的变化、货币的演变、文字的演变、购物袋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房屋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

当冬季来临时,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

师(小结):

大家发现冬季来临时有许多变化:

树叶变黄,纷纷飘落;花儿调谢;气温降低……

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分别点击课件让幼儿区别“春”“夏”“秋”“冬”,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并区分四季的不同,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春夏秋冬”,整体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连贯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

1.交流:

我发现的变化。

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

它们会发生变化吗?

请你分类——选择你认为会变化的物品,放在“变”这个汉字前;选择你认为不会变化的物品,放在“不变”的汉字前。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变”字前的物品):

它会变吗?

会怎么变?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物品):

它到底会不会变?

谁有不同意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例如,教师举起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袋装速溶咖啡与幼儿互动。

师:

它到底会不会变?

谁有不同意见?

幼:

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喝的咖啡,香香的……

师:

哦!

会从粉末状变成浓浓的可以喝的咖啡,味道好极了!

不过需要热水这个条件,变化是需要条件的。

幼:

时间长,这袋东西会变质。

师:

是吗?

这上面确实写着保质期到X年X月X日呢!

除了咖啡,还有些什么东西也会过期变质呢?

]

师(小结):

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

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师:

生活中有从来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揭示生活中的物品都会发生变化的规律。

[例如:

幼:

电视机不会变化。

师:

大家的意见呢?

许多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会变旧……]

师(小结):

通过辩论,我们明白了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

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2.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

大家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变化,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

(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货币演变、汉字演变过程的PPT。

师:

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有些东西的变化过程缓慢而漫长。

(2)播放反映购物袋变化过程的PPT。

师:

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

(人们保护环境的想法和做法进步了。

(3)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PPT。

师:

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4)播放反映房屋变化过程的PPT。

师:

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

(这种变化表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师(总结):

自然界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要是会变化的,季节会轮换,人会长大……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如人类的进化、文字的演变,等等。

活动反思:

1、我觉得设计和组织的这个活动符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被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所感染,为他们的思维发生变化而欣喜,为他们妙语连珠、童言无忌而赞叹;孩子们也在我隐性或显性的推动下向前发展。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和材料、教师之间积极互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令人回味。

(1)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

在这个活动中,自然界是和探索的对象。

我们通过帮助和探索的对象。

我通过帮助和梳理四季的特征和变化过程,培养孩子们敢于发现知然的心。

随处可取、随时可见的生活物品虽然普通,却可以激发和对“变化”的辩证思维。

也正因为材料的普通,幼儿言之有物、思之有据。

<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例如,有的幼儿说饮料瓶会变旧,变破;有的幼儿注意到时间长了,瓶子里的水会变质;有的和说时间长了,瓶盖会变松,等等。

(2)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活动中,我和幼儿之间始终互相启发、互为依托。

幼儿在我所创设的情境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而我始终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

如,当幼儿把许多物品放在“不变”这一栏时,我便提出疑问:

“瓶子真的不会变化吗?

”从而引发孩子们对物品性状的思考。

当有幼儿大胆地说世界上有不会变化的东西,如电视机、洗衣机等时,我马上询问大家:

“谁有不同意见吗?

”以引导大家运用已有经验说服该幼儿,使之理解事物的变化。

2、有个别幼儿参与不积极,原因是这名幼儿很聪明,从来不喜欢倾听别人的想法,总对别人的表现不屑一顾,在活动进行到一半时就脱口而出:

“其实,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会变化。

”虽然他已经达到了我预想的目标,但我还是立即针对他在活动中的表现,说:

“是的,XX宝贝你也有变化,今天的变化就是你比以前学会了倾听别的小朋友的意见。

本次活动我主要想培养幼儿辨证科学的态度,虽然态度非短时间内可以养成,也很难测定,但我仍然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5)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探究植物靠什么喝水的》含反思

 活动设计

自然角是我们在幼儿园区角创设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走进自然角,承担起自然角中的主体责任,让自然角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的摆设,让自然角永远的充满生机是我们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从今年上半年时我们幼儿园把自然角作为我们一个课题,将自然角和我们的课程能够结合起来,这段期间不光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都越来越关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顾植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长期的忘记浇水,要么就浇过多的水,因为他们不了解浇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从本质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为什么要浇水,该怎么样浇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动难点:

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

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

他们在干什么?

(喝水),为什么要喝水?

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

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

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

为什么?

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

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

你看到了什么?

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

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

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

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

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

(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问:

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

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

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

仙人掌怎么了?

为什么会烂呢?

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

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

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

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

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6)大班科学详案教案《移动》含反思

 教学意图: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

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了此次科学活动《移动》。

以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大胆尝试探索使物体通过不同材料移动的不同方法。

2.愿意用语言表述探索活动的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碗人手两个、乒乓球人手一个、围裙、小勺、口杯、吸管、

夹子、毛线、毛巾、纸盒、筷子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以围裙老师的身份导入活动。

1.猜一猜:

围裙老师的口袋里藏着什么?

2.出示夹子、小篮子、一次性口杯,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3.出示乒乓球,介绍“移动”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

1.幼儿自主探索使乒乓球移动的不同方法,教师指导帮助。

2.交流:

你是用什么方法移动乒乓球的,教师帮助记录。

3.教师小结幼儿探索结果。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

1.介绍新材料,说说它们的作用,再次强调游戏要求。

2.幼儿自主尝试使乒乓球移动的方法。

!

来自快思老师教案.!

3.交流:

你是用什么方法移动乒乓球的,教师帮助记录。

4.教师总结幼儿探索结果。

四、结合日常生活,谈谈哪些物体可以移动?

教学反思:

教师按照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地选择主题、内容,思考要提供的材料,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我们的观念中,还没有把幼儿当作一个真正探索的小科学家来对待,科学教育不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与理解能力,没有鼓励幼儿进行直接的科学活动,因此幼儿难以获得独特的、富有挑战性的直接经验。

学会给与幼儿出错的权利,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给予每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并挖掘每个幼儿的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使每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

(7)大班科学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天平,学习使用天平,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轻重。

2.学习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或四个物体排序,感知理解序列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比较的物品若干对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选择3种(或4种)瓜果,运用已有经验比较轻重。

1.这些瓜果一样重吗?

怎么辨别轻重?

2.引导幼儿用手分别去掂各个瓜果的份量,然后再记录表“用手掂”一栏中,按物体的轻重用数字进行排列。

(.教案来自:

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知道物品的轻重是相对的,学习尝试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物体排序)

二、教师设疑:

有的瓜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来,怎么办?

(出示两个重量相近的瓜)

提问: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瓜哪个重,哪个轻呢?

三、认识并使用测量工具——天平。

1.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准星必须居中,物品应轻拿轻放)和利用天平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哪边翘起哪边物品就轻,哪边下沉哪边物品就重)。

2.猜想:

这两个瓜哪个轻?

哪个重?

3.用天平测量验证这两个瓜谁轻谁重,初步学习使用天平的方法。

4.用天平测量验证前一环节中“用手掂”排序三个物体重量的准确性。

四、游戏“猜猜谁轻谁重”。

出示大小相差不多的瓜果,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瓜的实物引出,请幼儿先用自己的方式想出比较的方法,通过用眼睛看、天平秤、用秤重量的方法和用生活经验脑子想等方式进行,教师在引导中要多用扩展性的话题引到,到后面有些幼儿又想出了用纸沉下去的程度来进行比较,方式多变,但有时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