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改革.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7945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汇率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民币汇率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民币汇率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民币汇率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民币汇率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币汇率改革.docx

《人民币汇率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汇率改革.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币汇率改革.docx

人民币汇率改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84)。

1979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家经营。

由于我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规定,长期没有变动,许多商品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且出口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

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

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

2.第二阶段(1985~1990)。

在人民币双重汇率制下,外贸企业政策性亏损,加重了财政补贴的负担,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外国生产厂商对双重汇率提出异议。

1985年1月1日,我国又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

  3.第三阶段(1991~1993)。

自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

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

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实行公布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

4.第四阶段(1994~2005)。

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

1993年12月31日,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人民币5.8元;调剂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8.7元左右。

从1994年1月1日起,将这两种汇率合并,实行单一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

同时,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革汇率形成机制。

这次汇率并轨后,我国建立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趋稳,并一直保持在1美元=8.3元左右。

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

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实践证明,这一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

但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7月21日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

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二、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三、2005年7月21日19:

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四、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

  1. 人民币对美元当日升值2%。

人民币汇率由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变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2%。

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2. 实行更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核心是由盯住美元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

一篮子货币是指选择与中国贸易和投资密切的若干主要货币,对不同货币设定不同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

国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

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动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同时市场供求关系也是汇率形成的又一重要依据。

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

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一、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

  1. 国内动力

  我国持续几年贸易顺差。

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贸易一直保持顺差(见表1)。

2005年1—6月份累计贸易顺差已达396.5亿美元。

影响我国出口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大、加工贸易的作用日趋发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出口退税政策,同时人民币币值低估也是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出口为我国GDP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贸易收支长期不平衡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如引起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等。

至2005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7109.73亿美元。

中央政府作为我国外汇市场上最大的买家,发放的本币数量随着购买大量外汇而增多,导致货币供给的不合理扩张,从而加大了通胀的压力。

外汇储备增长势头如此迅猛,部分是贸易顺差的结果,另一部分原因是国际社会预期人民币升值,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进行投机。

如果人民币再不升值,“热钱”将会越来越多,升值的成本将更大。

 国内通货膨胀初见倪端。

2003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持续地上升;2004年5、6、7、8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分别是4.4%、5%、5.3%、5.3%,均高于我国3%的物价目标。

如果按照直接标价法表示汇率,实际汇率=名义汇率×CPI*/CPI(CPI*和CPI分别代表国外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

多年来,我国的CPI都低于美国的CPI,所以实际汇率确实比名义汇率要高,人民币存在升值的压力。

根据公式所阐述的理论,国内CPI上升就能降低实际汇率,即通货膨胀能够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可是通货膨胀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且并不符合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

我国GDP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年上半年GDP为67422亿元,同比增长9.5%。

美国这几年GDP的增长大约3%—4%。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比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都高,这种高增长态势促成了人民币的升值趋势;由于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外资大量投入中国,促使人民币升值。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以及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决定了人民币必将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2. 国际压力

  日本是人民币升值的始作俑者。

2002年,日本把世界的通货紧缩归咎于中国输出的廉价商品,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本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

  美国在人民币汇率之争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美国将其经常项目赤字降罪于人民币币值低估。

美国财长斯诺和美联储格林斯潘先后的讲话,都分别呼吁人民币升值。

而后美国“健全美元联盟”又提出欲通过“301条款”促使人民币升值。

另外,美国国会议员已经提交法案,动议向所有在美出售的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27.5%,除非人民币做出相应金额的升值。

  美元持续贬值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我国自1994年以来一直采用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随着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持续贬值,人民币对西方主要货币也跟着贬值,各西方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纷纷呼吁人民币升值。

 

  二、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的影响

  1.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

  

(1)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缩小贸易顺差,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

人民币升值2%意味着我国出口产品的外汇价格上涨2%,因此本以价格优势打入国际市场的出口品将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从而间接增加了失业。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2%代表进口产品的价格下跌2%,这降低了进口成本,利于本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的一利一弊相互抵消,尤其对于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中国完全可以承受这样的影响。

此外,我国的贸易顺差能够得到缩小,多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有望得到缓解。

  

(2)不利于我国发挥劳动力禀赋的相对优势,失业率可能上升

我国在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中最大的禀赋优势就是充足和廉价的劳动力。

我国高达7亿劳动力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而且这一数字每年还在以千万以上的速度增长;我国劳动力的成本不足美国的25%,而且比东南亚的国家还要低一半左右。

加工贸易出口企业容纳了大量中国劳动力,同时廉价的劳动力也为出口企业节约了不少成本。

如今,人民币升值首先减少了外贸企业的出口,其次增加了外资企业付给员工的工资成本,减员增效可能成为他们的选择。

因此,人民币上升带来的结果将是失业率上升。

  (3)缓解国内通货膨胀

前面提到,人民币升值将会带来失业率的上升,即人民币价格和失业率成同方向变动,大致如图1a所示。

菲利普斯曲线讲述失业率和通胀率成反方向变动(如图1b)。

图1c是横纵坐标相同的一条45°的直线。

由图1a、图1b、图1c可推导出人民币价格和通胀率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如图1d所示。

当人民币升值即人民币价格从P1上升到P2时,点A随曲线移动到点B,通胀率随之降低。

(4)外汇储备缩水

  我国外汇储备主要由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构成,其中美元占大部分。

至2005年6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7100亿美元。

升值前,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7100亿美元就可以兑换58717亿元人民币;如今,这7100亿美元按照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计算,就只能兑换57581亿元人民币。

人民币升值2%后,外汇储备立即缩水了1136亿元人民币。

  (5)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改善国际关系

  美国和日本一直想依靠人民币升值来解决本国贸易逆差和通货紧缩问题,通过国际组织三番五次提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议案。

如今,中国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让各国双赢的决定,原本紧张的国际关系因此得到大大改善。

  2.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影响

  

(1) 有利于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金融及经济的平稳运行

  在主要国际货币相互之间的汇率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参考一篮子货币”显然比“盯住美元”更加利于人民币综合汇率(与各种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加权平均)的稳定。

随着我国贸易伙伴的增多和贸易份额的相对分散,“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形成机制能使人民币与各种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幅度要小于各种主要货币相互之间汇率波动的幅度,有助于避免人民币投机;可以避免或减轻美元过度波动而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更有利于中国经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2) 能够更好的适应国际货币“多极化”趋势

  20世纪末欧元的诞生标志着国际货币“多极化”趋势进入了一个新的加速发展阶段。

现阶段,欧元的强势地位、英镑的坚挺和美元的疲软都证明了这一事实。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也决定了国际货币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美元的独霸地位有一天会被国际货币多极化取代。

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举措又一次迈出了与国际前沿接轨的新步伐,又一次为世界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努力。

  (3有助于提高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

  蒙代尔曾提出的“不可能三角”指出,固定汇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这三者不能同时成立。

随着金融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对资本自由流动的管制日趋困难,“热钱”的不断涌入及其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是佐证。

因此,从中长期看逐步实现资本相对自由流动是必然选择。

这样,在“不可能三角”中就只能选择前两者中的一个。

如今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能发挥其在宏观调控中的有效性.

  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其内容不仅包括海内外呼吁的人民币升值,更令人关注的是汇率形成机制的变革,这一举措可谓是中国金融改革又一里程碑。

虽然改革给中国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升值的幅度却在中国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改革带来的正面影响相当显著,给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平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应该说是富有成效的,它不仅没有对我国经济产生不良影响,还减轻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缓和了国际矛盾,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但当前的汇率改革离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此次汇率改革的初步成功也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

中国政府从今往后多了一种政策工具汇率政策,中国政府在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谋求与别国的政策合作、协调时将具有更多的选择。

政府相关决策部门可以将人民币汇率政策与财政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使其在平衡国际收支、增强中国经济话语权、应对外界风险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但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汇率弹性过小,因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逐步地,适度地扩大汇率波动幅度,采取更为灵活的弹性更大的汇率制度,从而使人民币汇率成为一种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的挑战

始于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在中国双顺差规模持续增长、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加剧的环境下进行的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

它使我国成功地从固定汇率制中退出。

从长远看,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但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第一,资本项目开放、汇率稳定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资本账户开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与世界经济、贸易进一步融合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是全方位参与世界竞争的必然要求。

特别是在经常项目可兑换情况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资本流动的管制效率会愈来愈低,资本账户开放已经成为一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实现包括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在内的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是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43个资本交易项目,目前我国有将近一半的资本项目交易已基本不受限制或有较少限制,有四成多交易项目受较多限制,严格管制的项目仅有一成多。

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而言,我们的开放程度甚至高于一些发达国家。

但是根据"不可能三角模型",在资本项目开放和汇率稳定的同时,追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外汇储备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汇率的稳定还是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是一个宏观的政策权衡过程。

第二,本外币差别性的利率政策。

本外币差别性的利率政策,导致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预期。

目前,我国对本币与外币的利率政策是不对等的。

在2000年,我国已经对外币利率实行了开放政策,而对人民币的利率仍然没有实行市场化。

那么,目前我国国内外币利率与国际市场近似,但本币利率不能由市场供求反映,按"利率平价"理论,本币与外币的利率差必然会引起大规模投机资金的流动,对远期汇率产生升水和贴水的影响。

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由于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健全,中央银行的干预调控能力不够完善,会影响消费者预期,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第三,国际游资对汇率的冲击会影响经济稳定。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货币往往会引起国际游资的冲击。

上个世纪日本的汇率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85年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5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

随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日本房价的上涨。

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

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了荒唐的程度。

当时,国土面积仅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

日元对美元在不足10年的时间里升值4倍多,1991年后,随着国际游资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

日本经济也陷入衰退,导致了长达15年的萧条。

我国目前是全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由于我国对短期资本流动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政府能够通过适当的干预金融货币市场来维持汇率水平的稳定。

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项目逐步开放,交易成本逐步减少便利了资金的流通,就会有更多的投机资本投机人民币汇率。

一般来说,政府动用国际储备主要是应对暂时的、临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但面对长期失衡的压力,仅仅动用国际储备就可能力不从心了。

况且政府的干预行为往往存在着时滞,这样,维持汇率稳定必然隐含着巨大的风险。

第四,确定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关系我国目前经济内外平衡的重大问题。

人民币到底升值多少合适,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模型与文章,结论不尽相同。

究其原因,有假设条件与参数的不同,也有研究者出发点与视角的不同。

从理论上讲,是能够寻找到充分体现市场均衡的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但是,这是以具有充分的外汇供给与需求的市场条件为假设前提的。

因此,在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要寻找在一定时期内正确、合理的汇率水平,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当前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

一、人民币具有升值的压力

  1、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交易的总和。

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导因素。

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外汇供不应求,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我国自1994年来,国际收支始终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从这一因素来看人民币具有升值压力。

  2、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取决于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

如果国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给而提高,则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得以加强,外汇汇率就会下跌。

如果国民收入是因为扩大政府开支或扩大总需求而提高,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超额的需求必然要通过扩大进口来满足,这就使得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上涨。

我国近几年经济增长率始终保持在7%~8%,国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增长的原因既有商品供给的因素又有扩大内需的因素,因此短期内国民收入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3、通货膨胀率的高低。

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一般会引起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这些变化通过影响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信用地位,导致汇价下跌。

我国自1997年经济软着陆后,在大多数年份里,通货紧缩成为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因此,通货紧缩使人民币具有升值压力。

  4、利率。

利率下降,国内资本流出;利率上升,国外资本流入。

这种由两地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动是国际资金流动的一种主要方式。

资本流动将引起外汇市场供求变化,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

在通常情况下,一国利率提高、信用紧缩,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则引起货币的贬值。

2002年11月6日,美联储将其联邦基金利率下调了50个基本点,从1.75%降至1.25%,降幅之大超出市场的预料。

相对而言,人民币利率基本保持稳定,且预计央行短期内不会做出降息的决定。

由此,形成我国和其他国家(地区)间经济增长和利率水平的相对差异,易于吸引国外资金的进入和中国在外资金的回流,从而拉动人民币汇率的走高。

  5、外汇储备。

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表明一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的能力,所以它对稳定汇率有一定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余额超过3000亿美元,是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储备大国,储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图,中央银行若要稳定储备规模,则人民币具有升值压力。

  6、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

外汇市场上适当的投机活动有助于外汇市场均衡汇率的形成,但过度的投机活动加剧了外汇市场的动荡,阻碍正常的外汇交易,歪曲外汇供求关系,往往使汇率的变动远远偏离其均衡水平。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对市场的判断、市场交易人员心理预期以及交易者自身对市场走势的预测都是影响汇率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

当市场预计某种货币趋于下跌时,交易者会大量抛售该货币,造成该货币汇率下浮的事实;反之,当人们预计某种货币趋于坚挺时,又会大量买进该种货币,使其汇率上扬。

我国目前实行资本项目下较严格的管制,还不存在一个有效的外汇市场,投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还不大。

但是,一旦市场形成了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则国际游资将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7、制度性因素。

在外汇管理上,我国目前采用的仍是人民币结售汇制度,这种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出口企业外汇留存并抑制了外汇需求,造成虚假的“供”大于“求”,难以真实反映外汇供求水平,使由供求形成的价格与实际价格相背离。

此外,我国人民币目前只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

2002年末,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合格外资机构投资者境内股票投资的规定”,标志着我国资本账户对外开放已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但这一政策刚刚问世,尚需经历一段过渡期和适应期,因此短期内不会对外汇市场供求造成较大的影响。

我国经常项目虽已实现可兑换,但其兑换程度仍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居民经常项目换汇仍然有一定的额度限制,且额度标准相对偏低,这些都抑制了外汇需求的增长。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及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1、抑制我国的出口需求。

人民币升值后,出口商成本相应提高。

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出口商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将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仍有待优化:

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比重较高,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不具明显竞争优势。

这种贸易结构极易受到汇率水平变动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伤害;与此同时,国际贸易领域新的保护主义又不断抬头,一些发达国家设置各种非关税壁垒如环保标准、质量标准、技术和卫生标准等对进口实行限制,并滥用反倾销手段保护其国内市场,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

另一方面,加入WTO后,随着关税水平的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进口将呈不断上扬的势头,增长速度将日益加快。

因此今后几年贸易顺差将逐步缩小甚至出现反转。

  2、诱使国际投机资本流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可能受到损害。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相对较弱,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证券市场功能不完善,债券市场欠发达,股票市场还存在许多制度缺陷,投机气氛较浓等。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短期内升值将导致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证券市场,其逐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