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639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技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安全技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安全技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安全技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安全技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技术教案.docx

《安全技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技术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技术教案.docx

安全技术教案

 

*******职业技术学校

教案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

《安全技术》

班级:

08硅工1、2、3、4,

姓名:

****

 

课题:

绪论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工安全技术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安全技术的概念

教学难点:

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一课时安全生产的地位、作用和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课的内容及要求

课的组织与安排(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

绪论

1、安全生产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前提;

(2)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保障;

(3)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关键。

(小知识:

我国安全生产的管理部门是哪个?

领导是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林;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张德江,他也是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2、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化工安全工程技术是一门涉及范围很广、内容极为丰富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对火灾、爆炸、静电、辐射噪声、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安全系统工程学也有很大的发展。

(1)化工危险性评价和安全工程。

这些方法的核心内容是辨识和评价危险性。

危险性是指在各类生产活动中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潜在性原因。

安全工程的目的史采取措施,使危险性发展成为事故的可能尽量减少。

所以这种评价也叫危险性评价。

(2)安全系统工程的开发和应用。

安全系统工程是把生产或作业中的安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进行分析,使系统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

(3)人机工程学、劳动心理学和人体测量学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

a.人机协助

b.改善工作条件

c.改进机具设施

d.提高工作技能

e.因人制宜

②劳动心理学

③人体测量学

(4)化工安全技术的新进展

①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和安全评价技术迅速发展。

②监测危险状况、消除危险因素的新技术不断出现。

③救人灭火技术有了很大进展。

④预防职业危害的安全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⑤化工生产和化学品储运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例1:

玉柴集团工厂烤死一名实习生的事件。

例2:

皮鞋工人和白血病人的关系,重庆壁山县的皮鞋城。

一、教学设想

1.寻求知识目标,主动学习

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根据先前学习的知识,引发出新的课程,同时用实物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2.实践法

实践是掌握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能力的方法,教师通过设计实际操作、布置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比较归纳法

事实证明:

善于从繁杂的内容中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规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比较,掌握商务谈判的特征我能够与功能的基本要求的区别,达到运用知识,实际操作。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解安全生产

(2)掌握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2.能力目标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

3.情意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逻辑思维习惯。

三、师生互动

1、难点(具体)举例说明,引导学生理解。

2、每个新专题之后插入案例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对仍未掌握的学生个别辅导

4、学生可能还未能熟练掌握,下次课采用例子再巩固。

四、问题引导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

回顾旧知识

(二)讲授新课

教学内容:

1.安全生产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练习

举例及讨论

五、时间安排

2课时

六、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

讲练结合法

板书设计:

1.安全生产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思考与练习:

1.青岛住宅小区的居民为什么要搬走?

2.博帕尔惨案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死伤?

(教育程度、安全防护)3.安全技术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同学们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教学后记:

课题:

化工安全管理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工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安全管理的原则

教学难点:

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安全管理的内容、原则、制度等

课的内容及要求

课的组织与安排(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

1.化工安全管理

1.1安全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1.1.1安全管理的特点

(1)长期性企业只要有生产,就有安全问题存在,就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2)科学性安全生产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必须学习相关的知识,才能取得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3)系统性安全生产问题具有全面和全员、全过程的属性。

(4)预防性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生产安全进行,防止事故发生。

(5)专业性安全管理形成了一项专业管理,这是安全管理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

(6)群众性只有广大职工重视安全,安全管理才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1.1.2安全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1)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第一原则。

生产必须安全是现代化学工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安全技术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2)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现代化大生产工艺复杂,安全生产更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3)安全生产,重在预防

事实证明,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和破坏。

因此,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为主,消除隐患。

1.1.3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1.1.3.1安全机制

1.1.3.2动态安全管理

1.1.3.3信息、预测和监督

1.1.3.4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

1.2安全管理制度

1.2.1安全标准与规章制度

1.2.1.1安全标准与规章制度的意义

安全标准是一套专门制定的准则,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注等几种。

1.2.1.2安全标准与规章制度的制定

安全标准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国家法律和安全生产的方针。

(2)必须符合生产实际。

(3)必须在各种已知事故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种危险,防止事故的发生。

(4)必须经过职代会讨论批准。

1.2.2安全培训教育

1.2.2.1安全培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安全培训的目的是让职工掌握相关的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和安全制度。

1.2.2.2安全培训教育的内容

(1)思想教育

(2)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教育

(3)安全科学技术知识教育

1.2.2.3安全培训教育的形式

(1)企业教育

(2)特殊工种的专门教育

(3)学校教育

(4)社会教育

七、教学设想

5.寻求知识目标,主动学习

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根据先前学习的知识,引发出新的课程,同时用实物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6.实践法

实践是掌握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能力的方法,教师通过设计实际操作、布置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7.比较归纳法

事实证明:

善于从繁杂的内容中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规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比较,掌握商务谈判的特征我能够与功能的基本要求的区别,达到运用知识,实际操作。

8.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八、教学目标

4.认知目标

(3)理解安全管理

(4)掌握安全管理的内容、特点

5.能力目标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

6.情意目标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逻辑思维习惯。

九、师生互动

5、难点(具体)举例说明,引导学生理解。

6、每个新专题之后插入案例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7、对仍未掌握的学生个别辅导

8、学生可能还未能熟练掌握,下次课采用例子再巩固。

一十、问题引导

教学程序设计:

(四)导入:

回顾旧知识

1.安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2.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五)讲授新课

教学内容:

1.安全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2.安全管理制度

(六)教学练习

举例及讨论

一十一、时间安排

2课时

一十二、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

讲练结合法

板书设计:

1.安全的原则和内容。

2.安全管理制度。

3.安全事故管理。

4.安全心理学

思考与练习:

1.安全管理的特点和原则有什么类似?

2.安全管理的内容如何总结?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同学们了解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

教学后记:

课题:

化工安全管理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工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安全管理的原则

教学难点:

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安全管理的内容、原则、制度等

课的内容及要求

课的组织与安排(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

1.2.3安全检查

1.2.3.1安全检查的目的

安全检查是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贯彻落实安全措施、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在安全生产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例:

我校教学管理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1.2.3.2安全检查的形式与要求

单位自查和上级检查

与教学检查对比

1.2.3.3安全检查的内容

(1)查领导

(2)查现场

(3)查制度

1.3安全事故管理

例:

煤矿事故瞒报-事故管理的必要性和难度

1.3.1事故分类

1.3.1.1按事故性质分类

a.设备事故

b.交通事故

c.火灾事故

d.爆炸事故

e.工伤事故

f.质量事故

g.生产事故

h.自然事故

i.破坏事故

1.3.1.2按事故后果分类

1.3.2事故统计

1.3.2.1事故统计的意义

事故统计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安全管理的成绩和问题。

1.3.2.2事故统计的内容

包括事故频率、严重率、危险率、损失率、补偿率等

1.3.3事故调查分析

1.3.3.1事故调查

认真细致的做好事故调查工作,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查明事故责任,改进安全管理技术,消除事故隐患。

1.3.3.2事故原因分析

(1)组织管理方面

(2)技术方面

(3)卫生方面

1.4安全心理学

1.4.1安全与心理

(1)自卫

(2)人道感

(3)荣誉感

(4)责任感

(5)自尊心

(6)从众性

(7)竞争性

1.4.2心理状态与事故

因为大多数工伤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个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了解安全心理学的指示,有利于找出生产者的不安全行为。

一十三、教学设想

9.寻求知识目标,主动学习

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根据先前学习的知识,引发出新的课程,同时用实物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10.实践法

实践是掌握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能力的方法,教师通过设计实际操作、布置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11.比较归纳法

事实证明:

善于从繁杂的内容中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规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比较,掌握商务谈判的特征我能够与功能的基本要求的区别,达到运用知识,实际操作。

1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十四、教学目标

7.认知目标

(5)理解安全管理

(6)掌握安全管理的内容、特点

8.能力目标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

9.情意目标

(5)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逻辑思维习惯。

一十五、师生互动

9、难点(具体)举例说明,引导学生理解。

10、每个新专题之后插入案例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11、对仍未掌握的学生个别辅导

12、学生可能还未能熟练掌握,下次课采用例子再巩固。

一十六、问题引导

教学程序设计:

(七)导入:

回顾旧知识

1.安全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2.安全管理制度

(八)讲授新课

教学内容:

1.安全事故管理

2.安全心理学

(九)教学练习

举例及讨论

一十七、时间安排

2课时

一十八、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

讲练结合法

板书设计:

1.安全检查的目的、形式和内容。

2.安全事故的分类、统计和调查分析。

3.安全心理学的内容和作用。

思考与练习:

1.安全事故管理有什么作用?

2.安全心理学有那些内容?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同学们了解安全事故管理和安全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教学后记:

课题:

防火防爆技术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燃烧的过程

教学难点:

燃烧类型的区别

第一课时燃烧与爆炸

课的内容及要求

课的组织与安排(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

2化工生产防火防爆技术

2.1燃烧与爆炸

2.1.1燃烧

2.1.1.1燃烧与燃烧条件

定义: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发光、发热的激烈的氧化反应,其特征是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

氧化反应:

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反应:

物质得到电子的过程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有可燃物存在

(2)有助燃物存在

(3)有点火源存在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构成燃烧的三个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

2.1.1.2燃烧过程

列举固体、液体和气体燃烧过程的不同之处及相同之处。

讲述热量在燃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1.1.3燃烧类型

(1)闪燃和闪点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一旦遇到点火源就会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这种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2)自燃和自燃点可燃物质被加热或由于缓慢氧化分解等自行发热至一定温度时,即使不遇明火也能自行燃烧,这种现象称为自燃。

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3)着火和着火点足够的可燃物质在有足够的助燃物质存在下,遇明火而引起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使可燃物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又叫燃点。

2.1.2爆炸

2.1.2.1爆炸及其分类

物质发生一种急剧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能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发生巨大声响的现象为爆炸。

爆炸的实质是压力的急剧上升,产生爆炸声和冲击波,结果使建筑物或设备遭到破坏。

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种。

(1)物理性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然变化而产生的爆炸现象称为物理爆炸

(2)化学性爆炸由于物质发生极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

爆炸破坏的形式主要包括震荡作用、冲击波、碎片冲击、造成火灾等几种。

2.1.2.2爆炸极限

(1)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会发生爆炸的浓度极限值。

可燃性气体或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可燃性气体或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上限。

(2)影响极限的几个因素

①原始温度②原始压力③惰性介质及杂质④容器⑤点火源⑥其他因素

一十九、教学设想

13.寻求知识目标,主动学习

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根据先前学习的知识,引发出新的课程,同时用实物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14.实践法

实践是掌握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能力的方法,教师通过设计实际操作、布置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15.比较归纳法

事实证明:

善于从繁杂的内容中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规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比较,掌握商务谈判的特征我能够与功能的基本要求的区别,达到运用知识,实际操作。

16.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十、教学目标

10.认知目标

(7)理解燃烧的概念及分类

(8)理解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11.能力目标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

12.情意目标

(7)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逻辑思维习惯。

二十一、师生互动

13、难点(具体)举例说明,引导学生理解。

14、每个新专题之后插入案例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15、对仍未掌握的学生个别辅导

16、学生可能还未能熟练掌握,下次课采用例子再巩固。

二十二、问题引导

教学程序设计:

(一十)导入:

回顾旧知识

1.安全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2.安全管理制度

3.安全事故管理

4.安全心理学

(一十一)讲授新课

教学内容:

1.燃烧的几个基本概念

2.爆炸的基本概念

(一十二)教学练习

举例及讨论

二十三、时间安排

2课时

二十四、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

讲练结合法

板书设计:

1.燃烧的定义及特点。

2.燃烧的三要素。

3.固体、液体和气体燃烧的过程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燃烧的类型有那些?

有什么区别?

思考与练习:

1.爆炸的定义和分类。

2爆炸极限的概念是什么?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同学们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后记:

课题:

防火防爆技术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防火防爆技术

教学重点:

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分析

教学难点: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处理

第一课时防火防爆技术

课的内容及要求

课的组织与安排(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

2.1.2.3粉尘爆炸

(1)定义:

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粉尘爆炸是粉尘粒表面和氧作用的结果。

(2)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①物化性质②颗粒大小③粉尘的浮游性④粉尘和空气混合的浓度

2.2防火防爆技术

2.2.1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分析

2.2.1.1物质火灾危险性的评定

(1)气体爆炸极限和自燃点是评定气体火灾爆炸危险的主要指标。

(2)液体闪点和爆炸温度极限是评定液体火灾爆炸危险的主要指标。

(3)固体熔点、燃点、自燃点、比表面积是评定固体火灾爆炸危险的主要指标。

2.2.1.2化工生产的火灾爆炸危险

工艺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与装置规模、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生产过程,生产装置的规模越大,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2.2.2点火源控制

2.2.2.1明火

包括加热用火、检修用火(主要指焊割、喷灯和熬炼用火)、流动火花和飞火

2.2.2.2摩擦与撞击

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

(1)及时在设备的轴承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2)易摩擦和撞击的部件要使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

(3)安装磁力离析器,吸走混入物料的铁器

(4)搬运金属容器及工具时,要轻拿轻放

(5)不准穿带钉的鞋进入易燃易爆区

2.2.2.3高热物及高温表面

包括电炉、发动机表面等

2.2.2.4电气火花

2.2.3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处理

2.2.3.1用不燃物料代替易燃物料

2.2.3.2根据物质特性采取措施

2.2.3.3密闭和通风

2.2.3.4惰性介质保护

2.2.3.5危险物质的处理

2.2.4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

2.2.4.1温度控制

2.2.4.2投料控制

2.2.4.3泄漏的控制

2.2.4.4压力的控制

2.2.4.5自动控制和安全保险装置

2.2.5限制火灾爆炸的扩散和蔓延

2.2.5.1安全阻火装置

2.2.5.2隔离、露天安装、远距离操作

2.2.5.3防爆泄压装置

2.2.5.4易燃物大量泄漏处理

2.2.5.5紧急切断

二十五、教学设想

17.寻求知识目标,主动学习

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根据先前学习的知识,引发出新的课程,同时用实物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18.实践法

实践是掌握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能力的方法,教师通过设计实际操作、布置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19.比较归纳法

事实证明:

善于从繁杂的内容中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规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比较,掌握商务谈判的特征我能够与功能的基本要求的区别,达到运用知识,实际操作。

20.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十六、教学目标

13.认知目标

(9)理解燃烧的概念及分类

(10)理解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14.能力目标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

15.情意目标

(9)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逻辑思维习惯。

二十七、师生互动

17、难点(具体)举例说明,引导学生理解。

18、每个新专题之后插入案例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19、对仍未掌握的学生个别辅导

20、学生可能还未能熟练掌握,下次课采用例子再巩固。

二十八、问题引导

教学程序设计:

(一十三)导入:

回顾旧知识

3.燃烧的几个基本概念

4.爆炸的基本概念

(一十四)讲授新课

教学内容:

1.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分析

2.点火源控制

3.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处理

4.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

5.限制火灾爆炸的扩散和蔓延

(一十五)教学练习

举例及讨论

二十九、时间安排

2课时

三十、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

讲练结合法

板书设计:

1.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分析2.点火源控制3.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处理4.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限制5.火灾爆炸的扩散和蔓延

思考与练习:

1.如何评定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2.如何控制点火源?

3对火灾爆炸危险物质该如何处理?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同学们了解防火防爆技术的几个基本方面。

教学后记:

课题: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

教学重点:

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分析

教学难点: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处理

第一课时防火防爆技术

课的内容及要求

课的组织与安排(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

2.3火灾扑救常识

2.3.1灭火原理

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可以采取除去可燃物、隔绝助燃物、将可燃物冷却到燃点以下温度等灭火措施。

2.3.1.1隔离法

将火源与火源附近的可燃物隔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控制火势蔓延。

2.3.1.2冷却法

往火焰中喷入吸热量大的物质,降低温度,燃烧速度会降低,当温度低于可燃物燃点时,燃烧停止。

2.3.1.3稀释法

降低燃烧系统中可燃物或助燃物的浓度,可以很好的抑制燃烧。

2.3.1.4窒息法

用不燃物或难燃物覆盖、包围燃烧物,阻碍空气或其他助燃物与燃烧物接触,抑制燃烧。

2.3.2发生火警后的对策

2.3.2.1生产车间人员的对策

2.3.2.2仓库人员的对策

2.3.2.3一般职工的对策

2.3.3几种常见初起火灾的扑救

2.3.3.1生产装置的初期火灾的扑救

2.3.3.2易燃可燃液体储罐的初期火灾的扑救

2.3.3.3电气火灾的扑救

2.3.3.4人身着火的扑救

2.4消防设施和器材

2.4.1消防设施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