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4820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山东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胜

(2011年4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就做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实验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在教育部的关心支持下,我省作为全国三个省份之一,被确定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进行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同时被确定为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进行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综合改革。

今天,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一行在百忙中专程前来进行指导。

在此,我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对教育部长期以来对我省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部长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提高认识,把握机遇,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教育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重要地位。

以去年全国教育大会和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及我省教育迈上了新的征程。

国家根据教育发展改革的实际需要,选择一些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主要目的是着眼于解决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局部示范、以点促面,推动教育事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

这次国家把我省确定为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两个综合改革试验区,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山东教育的信任和重视,也是对我们的希望和重托,更是我们加快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得机遇和强劲动力,是对我们工作的一次重要考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试点地区和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搞好改革试点的重大意义,认清担负的神圣使命,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改革创新,攻坚破难,圆满完成各项试点任务,不辜负中央对我们的希望,不辜负教育部对我们的重托。

应当看到,搞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工作,我省具备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从当前形势环境来看,去年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各地各部门把学习贯彻作为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密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了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优先发展教育的意识越来越强,出台的政策措施越来越有力,组织领导和投入保障力度越来越大,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全省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省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

学前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毛入园率达到67.3%;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公平取得新的进展;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普生比例大体相当;特别是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教师队伍层次结构趋于优化,专业化水平持续提高,初步建立起一支师德师风良好、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教育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3月26日,袁贵仁部长来我省考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他说“山东历来尊师重教,全省教育工作思路清晰、导向明确、措施有力,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等方面,探索出了很好的路子,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上述这些可喜的进步和变化,不仅为推进教改试点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可靠条件,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物质、社会基础。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推进改革试点中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

一是现存问题多。

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学前教育投入不足,普及率较低,资源短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城乡、县域、东西部之间发展差距较大;普通高中同质化现象严重,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制约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素质教育机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尚未完全树立,课程、考试、评价机制等配套政策亟需完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体制机制仍不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建立,教师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城乡教师整体素质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匮乏,高素质的骨干教师、校长数量不足,缺少在全国有影响的领军人物。

二是改革难度大。

当前,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来已久,大都属于“陈年痼疾”和难啃的“硬骨头”。

一些深层次的老问题亟待解决,新的问题又在不断涌现,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深化改革异常复杂而艰巨。

一方面,改革涉及体制机制,涉及思想观念,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社会期待高,有些方面认识还不尽一致。

另一方面,任何一项重大改革的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的难度大、压力大,矛盾也比较多。

三是试点要求高。

中央对改革试点的目标任务、进度安排和工作标准,都作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改革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特别强调,“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将根据总体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

对那些措施不实、保障不力、群众不满的试点,经过评估检查要及时调整”。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严肃对待,扑下身子、真刀实枪、真抓实干,否则就是严重失职。

总之,上述这些困难和问题,对我们深入推进试点工作,无疑增加了很大压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面对中央的希望和重托,面对难得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种种压力和考验,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全省教育系统,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分析,正确把握,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强化机遇意识,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又要足够估计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强化忧患意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大家要切实增强做好试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勇于担负起改革重担,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使改革试点结出丰硕果实,取得扎实的成效,为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增添新动力,为全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面推进各项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着力为教育发展增添动力、实现科学发展。

主要目标是,通过3-5年的努力,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75%,经济发达地区达到85%以上,在县域乃至更大范围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普及,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基础教育各学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形成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工作机制、保障基础教育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初步形成富有效率、开放多元、规范有序、充满活力、惠及全民的高水平基础教育。

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着力实现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新突破。

这是国家赋予我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一项主要任务。

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家都非常清楚,我不再重复。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省推进素质教育尽管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工作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弹。

成果来之不易,决不允许有任何松懈和倒退。

在这方面我们近年来主要靠行政手段强制推动,今后要在继续营造氛围、加大工作力度的同时,坚持多措并举,紧紧围绕构建素质教育长效机制,着力在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下功夫。

一是发挥好评价引领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围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人才观,把实施素质教育纳入政绩考核指标,建立健全政府、学校、教师等三个方面的考核评价机制,逐步扭转单纯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标准的局面。

二是发挥好依法保障作用,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

尽快研究出台素质教育推进条例和违规办学责任追究办法,建立素质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与公告制度,完善随机督导制度,强化行政问责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坚决及时查处违规办学行为,真正实现规范办学的制度化。

三是发挥好“指挥棒”正面作用,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今天会上正式印发了我省2011—2015年高考招生改革方案,这是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推动素质教育,提出的重要实施意见。

方案坚持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原则,着重对高考命题、考试规范、招生计划、自主招生、注册入学等,明确了相关政策,特别对2014年高考科目设置与考试方法的调整、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状况和体育成绩纳入高考等问题,都提出了原则要求。

这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之所以赶在这个会上印发,目的就是要给地方和学校发出明确信号,以便对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统筹谋划,及早调整安排。

这些改革尽管实施起来有很大难度,但方向是正确的,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探索实践。

高考制度改革是个系统工程,省教育厅要抓紧组织专门力量,针对高中文理不分科、体育纳入高考等问题,研究拿出配套措施,尽快把原则要求变成具体政策,进行实质性操作。

四是切实推进教育家办学。

教育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要让真正懂教育、爱教育的管教育、办教育。

要把加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领导能力建设纳入干部教育规划,定期举办培训班,严格规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标准,着力提高教育行政干部的管理水平。

要建立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稳步推行职级制度,促进校长职位专业化。

(二)着力实现学前教育普及计划新突破。

这是我省教育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

最大的问题是资源总量不足,问题的关键是政府责任落实不够。

目前,我省已制定了学前教育普及计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各地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

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各地要切实落实政府责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学前教育作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坚持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原则,加大建设力度,加快资源扩增,满足群众入园需求。

二是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的难点在农村、在城市新建小区,增长点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各地要以此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

在农村要按照“一村(社区)一园”或者“5000人口、1.5公里服务半径”的原则,加快建设进度,尽早使每个乡镇都建有一所达到省级认定标准、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

在城市要制定并落实居民小区配套建园规划,确保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小区同步规划、建设和交付使用。

三是加强幼教队伍建设。

要按照国家规定,把公办幼教师资列入编制管理,配足配齐幼儿园教师。

要研究制定幼教职务岗位设置标准,严格资格准入,加强培养培训,积极开展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和农村幼儿园特设岗位试点,不断提高幼教老师素质。

要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确保把公办幼儿教师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和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激发调动幼儿教师投身学前教育的积极性。

四是强化规范管理。

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坚持科学保教方法,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要严格收费管理,科学核定标准,切实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要建立完善资助制度,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城市流动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入园问题。

(三)着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突破。

这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我省提出到2015年,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实现市域内均衡发展。

今年3月9日,我代表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了我省职责任务,必须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一是加快中小学硬件标准化建设。

按照省里的统一安排,到2015年,17市要分三个批次完成工程建设。

这项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要高度重视城乡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严格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确保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建设、交付使用。

要统筹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二是均衡配置区域内教师资源。

教育均衡关键是师资均衡,择校实质上择的是老师。

多年来,各地在均衡师资问题上进行了很多探索尝试,开展了全员教师培训、强校帮扶弱校、城乡教师双向交流等活动,但总体上看成效还不够大,校长、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始终未能真正建立起来,始终难以在县域范围内全面铺开。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解决好这一问题,除加大政府投入外,关键是要坚持以教师为本,设身处地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

当前,城乡之间差距短时间内还难以消除,这种情况下一名教师到农村任教,基本意味着其工作生活都定格在农村,在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

为使他们安心从教,应该积极探索在县城集中建设教师公寓,以县为单位解决所有教师在县城安家落户问题。

这样,教师到农村任教只是工作地点的变化,没有了后顾之忧,教育部门也能够顺利在县域内对师资进行统筹调配,师资均衡问题可得到妥善解决。

现在,大多数地方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等比较发达,户籍、住房建设等政策也没有障碍,特别是随着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这一做法完全可行。

希望各地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关于强校帮扶弱校问题,目前一些强校往往迫于行政压力被动而为,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帮扶效果难遂人愿。

必须打破体制性障碍,可以通过撤并相关公办弱校,将其变成强校分校的做法加以解决,这样就成了一家人的事情,可以统筹调配资源,帮扶效果显而易见。

在这方面,有些地方已取得明显成效,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积极探索实践。

三是加快发展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需要特别关爱。

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特校公用经费标准。

要完善落实优待政策,逐步实施残疾儿童学生学前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加大困难学生资助,对偏远农村贫困学生发放交通补助,提高生活补助标准。

要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实行资格准入制度,推动有条件的师范和综合性院校设置特教专业,建立培训机制,切实保障特教老师待遇。

(四)着力实现特色高中建设新突破。

当务之急,要加快特色高中建设,让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凸显个性,这是解决“千校一面”问题的有效办法,也是提升学校品质的必由之路。

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推进育人模式多样化。

育人是学校的根本,建设特色高中首要的是要推进育人模式的多样化。

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开发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推行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和学分认定制度,保障学生选课权利,适应不同学生需求,促进他们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多样性、选择性,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是推进办学模式多样化。

要研究出台特色高中建设方案,支持鼓励普通高中形成办学特色,适当增加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多元选择机会。

实施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计划,通过联合开发课程、开放高校实验室等方式,对有特殊才能的高中学生进行联合培养。

三是推进特色建设平台多样化。

要构建特色建设平台和制度创新平台,推出一批项目,搭建一批平台,以内涵发展为导向,强化评价考核改革,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引导更多普通高中走高质量、特色化、能选择、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努力促进普通高中“一校一品”。

(五)着力实现德育工作新突破。

人以德立,国以德兴。

古人说“先立人后立学”,精辟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

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着承受挫折能力下降、社会责任意识薄弱、艰苦奋斗观念淡薄、缺乏团队精神、纪律观念不强、心理健康素质较差等问题,甚至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的趋势。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德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地方片面追求考试成绩造成的。

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合育人的工作机制,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一是构建各学段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

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理想信念等教育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要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班教导会制度和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建立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制度,在中小学广泛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

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构建特色德育课程体系,形成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齐鲁校园文化。

三是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

要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行动”,推动每个城区、县(市)至少建设一处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

要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校外教育资源免费向学生开放制度,推动各类文化、科技、体育场馆等公共资源,经常性地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要建立校外实践教育社会义务制度,使政府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承担起学生参观学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责任。

(六)着力实现教师教育新突破。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是实施基地建设工程。

要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相统一的教师教育体系,建立一批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使之成为集教学、培训、研究、信息、学术交流和服务指导为一体的教师教育主渠道,全面提升我省教师教育的层次、水平和综合实力。

要整合优化县级教师教育资源,建立一批县级教师培训基地,使之成为区域性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

要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师德教育。

二是加快推进制度创新。

要实施教师教育准入制度,对教师教育机构进行定期评估。

要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建立教师资格定期认证注册制度,改革现行师范毕业生教师资格认证办法。

要对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实现全省统一管理,积极推动与教师人事管理相互沟通、紧密衔接,为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要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全面实施“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和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工程,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大提升。

四是着力加强师德建设。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要加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热爱事业,关爱学生,言传身教,自尊自励,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人格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赢得社会尊重。

要建立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进修深造和评优奖励的首要依据,实施师德表现、有偿补习“一票否决”制度,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五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把教师教育经费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建立经常性财政支出预算与专项经费为主的财政投入体制。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试点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我省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共有39个试点项目,涉及全省17市、65个县和17所高校,是一项庞大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作配合。

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健全体制,完善机制,统筹组织实施试点项目。

去年省里已成立了教育体制改革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重大决策和任务落实。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领导工作机制,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目前还没有成立的,要抓紧成立,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教育厅要搞好调度检查。

各试点地区和单位要把推进改革试点作为重要工作职责,纳入重要议程,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要拿出主要精力靠上抓,落实改革措施,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积极发挥好职能作用,通力协作,全力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动试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二)完善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

各试点地区和单位要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在前期申报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进一步细化、实化试点工作方案。

特别要更加注重整体设计,充分体现综合性、配套性和系统性,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立足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着力创新体制机制,落实配套措施,制定支持政策,排出详细的进度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责任人,把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岗、到人,做到任务明确、目标具体、责任落实。

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对重大改革措施进行充分论证,把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变成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聚集力量的过程,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改革,鼓励他们参与改革、投身改革。

(三)加强督导检查,科学统筹推进。

教育体制改革复杂而又敏感,每项改革都可能有风险。

要统筹谋划,精心组织,谨慎操作,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出台政策时要认真分析各种情况,事先做好应对预案,既要坚持方向,又要关注细节,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对于重大、复杂、敏感的改革,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尽量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平稳有序推进。

要加强过程指导,密切关注改革进程,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注重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既要善于总结成功经验,形成政策措施,在面上推广;又要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改进和完善。

对于涉及面广的重大政策,要先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再由点及面推广。

要强化考核评价,加强跟踪督导,搞好动态监管。

参照国家的做法,根据总体进展情况对试点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对组织不得力、工作不到位、任务不落实的,及时予以调整完善,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教育体制改革既涉及国计,又涉及民生;既关系今天,更关系明天,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改革的重要意义、创新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努力增进共识,积极争取支持。

要尊重首创,认真总结各地和试点单位成功经验,对在改革实践中涌现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只要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都要给予保护和支持,都要及时总结,组织交流,积极推广,切实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要加强作风建设,把改革试点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改革、探索实践的创新精神紧密结合起来,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试点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