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4074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有百花秋有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春有百花秋有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春有百花秋有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春有百花秋有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春有百花秋有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有百花秋有月.docx

《春有百花秋有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有百花秋有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有百花秋有月.docx

春有百花秋有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另一首是“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天云。

”保持淡泊心境,欣赏体验生活,品味感悟人生,便是一种超然脱俗的幸福。

那来自一瞬间幸福,便可以常驻心间。

整日围在你身边,让你有些许小欢喜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在你快乐的时候,不去奉承你,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为你做事,看似远离,实际上时刻关注着你的人,才是知己。

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关键时候拉你的那只手。

水是谦虚淡泊的,她始终低到尘埃里走路,从不张扬。

她随圆就方,谦虚安定,韧性十足,从容面对外界的打击与压迫。

她内劲十足,奔跑不息,勇往直前,为实现目标持之以恒。

她的谦虚圆融,她的勤奋执著,她的随缘就势,她的利于万物的服务精神。

她容纳百川的深沉渊远,她立身处世的持平正衡,似乎至私而起无私,如天地之道。

思之,仰止。

一、什么是命运

有人说:

“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性命,命决定运叫命运,运决定气叫运气,气决定色叫气色,色决定相叫色相,相决定貌叫相貌。

”于是,就有了“相由心生”之说。

在这中间,也就是从心性到相貌,人们最在意的是什么?

命运?

运气?

对,命运!

命运,人们最注重的命运,你把握了命运了吗?

想把握它吗?

那么,既然想把握命运,我们就得要好好地探讨一番,如何把握命运?

二、命运的现象

人们总是看到别人的命怎么怎么好,自己的命怎么怎么苦。

他们好在哪里,自己苦在哪里,谁能说说别人的命好,好在哪里吗?

“身体好;不生病;地位高;有权势;有钱;”噢,富有,还有吗?

“房子大;儿孙满堂……”

看来这就是大家所崇尚的好命运啦!

看来,大家的要求都不高么!

无非是健康的身子、漂亮的房子、高档车子、让人羡慕的位子、妻子、儿子,还有多多的票子么!

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

命运啊,表现在福、禄、寿三大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称之“福禄寿三星”。

我们先讲“寿”,长寿的寿。

什么人会长寿?

有人做了很好的总结,说有这么四种人比较长寿:

第一种,没心没肺的人长寿;

第二种,稀里糊涂的人长寿;

第三种,平静的人长寿;

第四种,觉悟者长寿。

损害寿命的元凶是什么呢?

疾病!

每每在报纸、电台上听到“……因病治疗无效于……逝世”,总是说疾病夺去了人的寿命。

那么,到底疾病是怎么来的呢?

有些人整天担心、牵挂、着急、盼望……种种心情多得很,这样的人就符合一个“患者”的“患”字。

心老往上窜呀,总是放不下,时时刻刻在心上把口舌给“串”着哪。

不是担心孩子,就跟别人着急;不是担心老公,就是害怕小偷;不跟这个人生气,就跟那个人吵架……这能不得了吗?

能不准备做患者吗!

所以说,心平静才能长寿。

再讲讲“禄”。

一个人的工资待遇和地位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不是有知识的人就能当官的,现实社会就不是这个样子,也不是有才干就能当老板的。

在座的很多人就有不服气的,你看他:

“什么也不是怎么当老板?

”你就没看看人家多平静,人家面对金钱很平静。

有些人当官的时候很平静,当个部长像上厕所一样轻松,你行吗?

当个组长、股长就激动得够呛,你的容量这么大,你就只能装下这么点东西!

记住!

你的心胸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你不用老跟人较劲:

“你看这个领导没什么才能。

他需要才能吗?

他是在收获,收获他过去或往世所种下的成果。

他种的才会由他得。

“天生我才必有用”,得用在收获你自己的成果去。

你不能吃着自己碗里的,看着人家锅里的。

没有成果?

那是你以前无知,不知道多种一些能让今天需要的好东西。

不过,过去无知难以追悔了;今天知道了,就不要再犯傻啦!

要平静,让心平静,心平静了,你的机会、你的成果才会显现出来。

所以说天喜欢平静,喜欢平静祥和,“静能致远”么。

另外,“天道无私,常予善人”,天也喜欢仁德无私,心中无私天地宽。

“福禄寿”三星中,与“无私”最密切的,就是“禄”。

“禄”的根源来之于过去为大众所做的功德,也就是以公益心所做的,乃至被迫所做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业或行为,包括纳税、从军等等与国家有关的义务。

你的积累越多,你今后的俸禄就会越高,只要你不失人身。

第三谈谈“福”。

“禄”是由义务所积,“福”呢?

则是由布施而来,种种布施得种种福。

所以,有百福、万福,就这么个“福”字,居然有三万多种不同的书法表现,更何况现实生活中种种福报所成就的种种福业,吃、穿、住、行皆有福,都是福报的体现。

前面提到的健康的身子、漂亮房子、高档车子、位子、妻子、儿子、票子等等,都是福报的种种表现。

总之,“福禄寿”三星拱照,他的命就好。

谈到佛教,首先要了解“佛”。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佛专指释迦牟尼佛。

他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族姓乔达摩,原名悉达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

针对当时印度种姓和阶级划分的不平等现象,看到众生遭受生、老、病死苦痛,为了打破社会不平等现象和救度苦难众生。

二十九岁时放弃王位,出家修行,三十五岁在印度菩提伽耶大菩提树下,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悉达多太子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梵语释迦牟尼,华译为能仁寂默。

佛是觉悟的意思,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义。

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四十五年,谈经三百余会,度人无数,约于公元前五四三年,在拘尸城外娑罗双树下进入涅槃,世寿八十岁。

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为桥陈如等五比丘宣讲四谛法,佛为佛宝、四谛法为法宝、桥陈如等五比丘为僧宝,自此佛教具备了佛法僧三宝。

后来弟子们将佛宣讲的经典结集起来,成为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

佛教自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经过传译和发展,在隋唐期间达到鼎盛时代,佛教大乘八宗的成立,完成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后经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

如刚才所说,佛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含义:

自觉,是自己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超越三界凡夫;觉他,是以自己的觉悟行法,引导众生学修觉悟,使众生皆得大觉大悟;觉行圆满,是功德圆满,以超越菩萨而完成究竟的佛果。

佛教与其它的宗教不同,将佛做为觉者的先导,只要我们遵照佛陀觉悟之道依法修行,就能成就佛一样的觉者。

佛陀针对不同的需求,所讲述的“八万四千法门”旨在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入解脱。

三藏十二部经典给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利利他,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让大家都能像佛一样地自在解脱,像佛一样地圆满庄严。

生病时需要忌口的东西】1咳嗽:

冰淇淋,橘子,花生,酒,甜食;2感冒:

香蕉,橘子,羊肉,烟酒;3急性胃炎:

油炸食物,酒,辣椒;4肠炎:

香蕉,蕃石榴;5心脏病:

暴饮暴食,高胆固醇,太咸食物;6糖尿病:

酒,油腻,高热量食物;7痔疮便血:

烟,酒,辣椒,油炸物;8失眠症:

辣椒,酒,咖啡,葱,蒜。

(via:

@百科大智慧)

人与人的相遇是用几世修来的,相识即是有缘。

所以,凡事不必斤斤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

要记住不要轻易伤害别人,更不要去伤害身边的人。

我们不要以为伤害了别人,受伤的仅仅是别人,其实最大的受害者还是我们自己,因为别人只有恨,而我们却要受到良知的拷问,心中会充满懊悔与内疚,永远永远。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其身,动静举止,皆应如法。

“威仪乃无言之教,堪发有情之信”。

佛弟子行住坐卧具足威仪,不仅能调伏烦恼,身心寂静,人格风范也可以感化众生。

因此,规矩礼仪是佛教自利利他的方便之门,是学佛的基础。

但许多刚入佛门的居士乃至个别学佛多年的居士,对此并不是很清楚,进入寺院不知所措,言行举止常不如法,甚至玷污清净道场的庄严神圣。

更严重的是对入寺的规矩礼仪凭空猜测,以致于以讹传讹。

鉴于此,本文将入寺应该注意的规矩礼仪作简单介绍,以备在家信众入寺处众参考。

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

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

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

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绢画,皆需衣着整齐,向佛菩萨像恭敬顶礼。

若有急务亦须问讯,以示尊敬。

居士不可在大殿正中央的拜垫上拜佛,因为这是住持或主法和尚礼佛专用的,可在大殿东西两单礼拜。

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因此只要心怀诚敬,无需执著拜佛方所。

拜佛时动作不缓不急、内存虔敬、外现恭谨。

不可看似恭敬,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之名,诈现威仪。

合掌手势为双手平举当胸,五指合并向上,以能见无名指尖为度,掌心要空,不可贴紧。

拜佛时要五体投地,不可翘臀。

双手翻掌,手心向上托起,观想接佛足,双脚、额头都要着地。

拜佛时心中念偈颂赞叹佛的功德: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偈颂念一遍或三遍皆可,接着念咒语“缚日腊,斛”三遍。

礼拜后可以瞻仰佛像,心中默念赞佛偈:

“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

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祇业。

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若不会念偈颂和咒语,那么礼佛时心里观想:

“我现在礼拜十方三世无量诸佛”,这样也是可以的。

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尊佛像,通常礼佛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

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合掌问讯后随众站立即可,不必礼拜。

若出家众正在礼佛,居士不得在法师前面礼,亦不得与法师并排礼,应当在法师后面礼佛。

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直穿而过。

问讯不是点一下头,一定要弯腰到九十度或稍弱,也不可过低。

鲜花、水果、时蔬供佛一定要洁净,对如何摆供不知情的,可以请殿堂的香灯师父代劳。

供佛的花要用花瓶插好,水果也要洗干净。

燃香供佛需如法,很多人一进寺院就烧一大把香到处去插,好象有任何一个香炉没插到就不安心。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上香时在大殿前的大香炉中点一炷或三炷香就行了。

上香的方法:

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

如果人很多,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

若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在香炉中间,默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默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默念“供养僧”,上完香后合掌,默念“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点香时若香枝起火焰,不可用口吹熄火,应用手掌煽熄。

将香插好后问讯即可,不必一再点头作揖。

不可评论佛像是否庄严,看见佛像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

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二、存经、诵经与持经规矩

佛法从恭敬中求,对法的尊重是开启智慧的根本。

诵经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开智慧,求解脱,故应该对佛经等佛所说法心存恭敬,如法供养,不可轻慢草率。

经书放置需轻拿轻放,排列整齐有序,不能与世俗典籍或杂物混杂,当敬法如敬佛。

 

团体诵读应随众,个人诵经以不妨碍他人为宜。

参加法会或早晚课诵,经本一定要用双手捧起。

无论何时诵读佛经,切不可卷执经本,或将佛经拿来随意折角、对折。

若是独处诵读,在诵佛经前,先要清洁案几,燃香端坐,不可交足前伸,亦不可边诵读边吃东西。

须严肃恭谨,如同佛就在眼前为我们说法一般。

读诵前要念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诵经前或诵经中途若有杂念妄想,最好先将经本合起来,静坐或起来拜佛,等心静下来再读诵。

读经要字字理会义解,与身心相应,不可有口无心。

诵读时若有条件最好用经架,上面加一条经帕。

阅读时打开,读诵完毕经本要用经帕盖上。

诵读佛经时切不可躺在床上或坐在床上。

也不可靠着墙壁、坐在摇椅上面晃荡,这都是轻慢放逸的表现。

桌上除了要读诵的经本、供佛的香炉,以及照明的灯具之外,不应该放水、水果、饼干或其它零食。

诵经中途若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应将经典合起,然后合掌答礼或起身迎客。

经典未合就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嬉笑怒骂,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

当然也不必因为经未诵毕有人打扰而心生烦恼。

中间停歇,应该用经书上所附的书签线作记号,若没有书签线,宜用书笺或干净的厚纸做记号。

最好不要用香枝或点过的线香“香脚”作记号,香或香脚的颜色可能会污染经书。

经书上面有灰尘,要用干净的纸张或布擦拭,不可用嘴去吹。

不要在经书上涂写、做记号。

不得用经本作垫子写字。

读经时或在诵经之处不能大笑,不可以随地吐痰或擤鼻涕。

打喷嚏时,要用手帕、衣袖或手遮住嘴巴,以避免吐沫污染经典。

经典破损,要想办法修补,使经本常保如新。

如实在无法修补时,可在大香炉或洁净处焚烧,将余灰置于清净之处,勿使人践踏到。

经书不要从页角翻,这会使书页折角,翻页时要轻巧,以免损坏。

早晚课诵拜佛时,经卷不能放在地上或蒲团上。

执经行走时,应整本捧起,一般以食指前伸,中指、无名指、小指微曲,中指托起经书下缘,食指贴在经本两侧,拇指压住经本正面。

两手向上举齐胸,不可单手拿着经本前后甩动。

手捧经书不可向人礼拜,也不可以让出一只手向人问讯或打招呼。

持经本时,将经本端高齐眉,以示崇敬。

三、谒师、称呼与请益规矩

初入客堂,先拜佛,然后顶礼知客师。

顶礼法师时,不要面对法师施礼,而应该面向佛像顶礼,顶礼时说:

“弟子某某顶礼知客师三拜”,法师说“问讯”则问讯,说“一拜”则一拜,不可违逆师教执意三拜。

拜访师父时,到房间门口先弹指或敲门,得到师父的许可才可以进去。

若有门帘,出入时应该轻轻掀起,然后轻轻放下。

在师父面前要整肃威仪,不可轻慢唐突,亦不可嬉闹喧哗。

有疑惑向师长请教,必须起立。

路遇师长,要肃立道旁合掌致敬。

与师父距离不可太近。

不可在师父面前谈无益之事或说别人的是非过失。

在师父面前不得抓痒,若打哈欠或喷嚏应当以袖遮口。

要常请教师父经义,以求慧解。

师父的教诲训示应该随顺,不可违逆。

每次听完师父的开示,要顶礼谢恩。

如果被师父指责,不能起瞋恨心,应该好好反省,向师父软语忏悔。

不得踩踏师父的影子。

不可直呼法师名讳。

要询问出家人的尊称法号时,一般可以这样问:

“请问师父的德号上下?

”“上下”是指法号中的两个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号叫“了缘”,那么就是“上了下缘”。

不可问师父“您贵姓”,因为家人皆以“释(即”释迦“)”为姓,习惯只以法号相称。

称呼法号时不可直呼其号,一般要称呼某某法师。

不得单称法名,对年长比丘当尊称作“长老”、“老法师”、“老和尚”、“上人”或“师父”、“法师”。

对年长比丘尼当尊称为“师太”、“尼师”、“法师”、“师父”等。

在师前,不可称“我”字。

当视关系而自称“后学”、“门生”、“晚学”、“末学”、“学人”或“弟子”、“学生”等,也不必称不慧、不才、不佞、小可等。

要见住持必需提前联系,自己联系或请客堂联系皆可,不可做不速之客。

若得到法师许可进入法师寮内,一切信件文书,概不许偷看,也不得到处乱翻。

与法师谈话要专心,不可打妄想。

法师饭时、眠时及洗漱时不应打扰。

男众居士不可一个人到比丘尼师父住处,女众居士也不可一个人去比丘师父寺院,应该有两位以上一起去。

到了寺院,男居士不可以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尼师父谈话,女居士不可以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师父谈话。

到寺院道场,不应该胡乱走动到处窥视,即使房间的窗户没关好,也不可以探视。

要找某人,应该在客厅等候。

路途、静坐、诵经、禅行、剃头时、以及洗澡、如厕、乘车船、眠卧等时,勿礼拜法师。

除诵经、生病、剃发、工作之外,不得见出家众经过而不起立示礼。

师父有呼唤时,应合掌答“阿弥陀佛”!

 

不得与出家众结义为父母、兄弟、姊妹。

请开示,应预约时间。

师问话,当实答。

法师与客人言谈时,不可冒失打岔,有事报告,当侧立静候招呼,不得轻率插嘴,若有重要急事,万不得已时,要先说声“对不起”!

然后再请示。

法师看经、写字及上课、休息时,不可与之谈话。

不得说出家众过失,亦不可任意评论或批评出家众。

四、大殿规矩

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

进大殿不可以从门中央进入,除非门很小,只容许一个人走动。

较大的门,一定要靠左或靠右进入,靠右进入则右脚先跨进去,靠左进入则左脚先跨进去。

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礼佛、诵经、添油、上香、打扫时才允许进入大殿,平时不应该到大殿游玩。

不得戴帽子入殿。

不要以佛殿为通道,任意穿行游走。

也不可以蹲在殿堂里说话,不要到处走动东张西望,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

“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大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

除共修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

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不可箕坐。

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在大殿内尽量勿打呵欠、吐唾液等,迫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

若在殿内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

进了大殿应该礼佛,如果我们在右边,就地在右边礼佛,在左方,就在左边礼佛,许多在家众有个错误的观念,以为不在中间拜,佛祖会看不到他,这是不对的。

参加法会诵经或早晚课诵时,拜佛必须听从悦众师父引磬的声音。

唱诵念经时不可错板拖腔,要符合法器节拍。

殿堂内立应以右手仰掌迭于左手之上,结弥陀印,手臂平放、双目平视,敛目收心。

绕佛时注意前后左右的距离,后面人的鼻子要对准前面人的脊缝,左右肩对肩,以保持队列齐整。

绕佛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

大众共修绕佛时,绕佛第一圈转角处须问讯,但不须住脚,只要双手结毗卢印,上举齐眉即可。

绕佛表示对佛恭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应直行念佛,眼睛平视正前方,绕三圈或七圈都可以。

带去供佛的香,或有剩余可以交给香灯师父,不可随意放在供桌上。

拜佛以后要按照顺序排队出殿,不能一哄而起作鸟兽散。

五、法堂或讲堂规矩

听经要准时,最好能提前几分钟到场,恭候法师,不应迟到早退。

进法堂或讲堂听讲应服饰整洁。

执经本应如法(详见前敬法中所说)。

坐姿端正,抬头挺胸,正坐摄心,不可左顾右盼,不可拄腭支额或趴桌伏卧。

不可窃窃私语或大声喧哗。

咳嗽难忍应用手帕或衣袖掩口。

听讲时,应端坐或直立;不支颐交股、弯腰、翘足,应生殷重渴望心,专注听讲,如理思维。

六、斋堂规矩

在斋堂就坐应礼让别人。

应该将上座或空气好的座位,留给年纪较大的居士。

端碗要用龙含珠的姿势,四指托碗底,母指扣碗边,不可让指甲伸进碗里。

拿筷子不可一把抓,不可执太低,亦不可执太高。

饭前洗手,不能用脏手握食器。

过堂用斋时碗筷应该排列整齐。

一般过堂用三只碗,左右各一只,后面摆一只,三只成“品”字形,左后边的一只盛饭,右边的一只盛汤,后面一只盛菜。

用斋时不可散心杂话,需心存五观: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用斋前须念供养咒,先供三宝,供养毕方可用餐。

如果不是过堂,坐圆桌或方桌用斋时不要坐在正中的主位,以表谦逊。

用勺或匙盛菜应适量适度。

用筷子夹菜,只应该夹向自己这一面,不要站起来夹菜。

盛汤时勺或匙不要向碗盘顶心挖取。

共用的餐具里面不要用己的筷子去翻搅。

公用的匙勺上面如果有菜腻余沥必须沥尽,才可以去菜盘或汤盘中取菜肴。

不可嚼食或吞咽出声。

吃饭时不能讲话,咳嗽应转身向后以袖遮口避免唾沫染污菜肴。

吃饭碗中不留饭粒。

不对人剔牙齿。

饮食知量,不可有剩饭菜。

有的寺院规模较小,用斋没有正规过堂,早、午用餐同过堂一样也要先供养,受食前合掌默念:

“供养十方佛!

供养十方法!

供养十方僧!

供养十方一切众生!

”晚上若用药石,仅需合掌默念:

“南无阿弥陀佛!

”。

吃饭时端身正坐,正意受食,不求美好饮食。

不得趴在桌上用餐,不得摇脚跷腿。

碗要端平,不可低头就食。

吃饭时不得讲话,也不能嬉笑。

吃饭时不要剔指甲里面的污垢,不要搔头,不要撕手脚等处剥落的皮肤。

菜中倘有杂质或异物,不可让邻座看到让别人起嫌心。

徐徐进食,不可满塞鼓腮狼吞虎咽,不要遗落饭菜,不可使餐具发出声响,不得喝汤出声,不得刮、舐食器,不可以使别人接过碗去添饭,不可以用手去拈散落的饭来吃,饭后剔牙要用袖子掩嘴。

有的寺院用斋后碗筷要自己洗,要认真洗好碗筷,不可油腻不净。

七、挂单规矩

居士挂单时要主动出示相关证件,如皈依证和身份证。

挂单房里如有同参生病要关心照顾,及时报告云水堂寮元师父或客堂知客师父。

探病、照顾病人时,心中应该默念偈颂: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不可在寺院抽烟,一时难以完全戒烟的居士,在寺院也要尽量减少抽烟量,而且只能在厕所或偏僻的地方抽,不许在寮房或公众场合抽烟。

有的寺院甚至不允许吸烟者挂单。

每座寺院都有云水堂规约,挂单入住后要仔细阅读,并严格遵守。

要节约用电,不得钉破墙壁或在墙壁上乱涂乱画。

当爱惜三宝物,切勿毁损。

如果不小心损坏,则需赔偿。

准时参加早晚殿。

出去必须报告。

访人先敲门,让入方入。

不携宠物入寺。

八、着装规矩

到寺院衣服整洁即可,不要穿光鲜华丽花俏的衣服,更不可穿短裙、短裤、背心袒胸露背。

参加法会或早晚殿课诵时要穿海青,受过戒的居士尽量搭缦衣。

着衣先净手,不净手不得触海青或缦衣。

穿好海青搭上衣,两手不可下垂前后摆动,应该将两手迭掌,放在胸前。

穿着缦衣要坐下时,先要撩起缦衣,不可坐缦衣于臀下。

穿海青时上楼撩前片、下楼撩后片,以免衣拖地或被踩到。

跪拜时双手同撩前片,长跪时先将左脚向前弯曲,双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脚收回。

静坐时,将盖布巾置于海青内。

九、起居规矩

不可在寮房内喧哗谈无益之事。

同处一室应知长幼大小,要温文有礼软语相悦,互相赞叹劝勉,不得粗恶恼人,假使失语冒犯,应当软言忏谢。

同房间有人已睡或在用功时,不得打扰别人,即便自己念佛或持咒也不应该念出声音。

挂单房里有人睡觉,不可捉物发声或大声言笑。

晚上听到止静板响即息灯止静,上床养息。

按时关灯,关灯前应先观察询问同寮准备妥当与否。

衣服鞋子要放整齐。

睡眠时不可思维恶事,应吉祥卧,不仰不伏,不得向壁,不得竖两膝,应当枕手,微曲两足,两膝上下相垒,右卧如弓(若有恶眠、老病、右胁痈疮者,则随意)。

非时不卧。

凡卧不得赤体,应合衣而眠。

起床后整理衣被。

洗浴时,不可以在浴室中小解。

洗浴毕应当清洁浴室令净。

洗澡时不得与别人谈笑,不可以唱歌。

洗脸刷牙,漱口吐水要轻缓低头,不可迸溅旁人。

上面粗略谈了入寺规矩礼仪,目的是为劝勉初学的居士或虽久学而尚未熟悉寺院规矩礼仪在家众能做个得体的学佛人。

威仪源于戒律,为三业大用,是每一位学佛人的行为规范,善用则能调摄修道者的心理,使身心都能精进而不放逸,从而安住于佛法中。

若能依之修持,不但得以不恼乱贤圣,不恼乱六道四生,不造恶业,而且可以广修善业,广结善缘,修改习气。

由此体会佛法的甚深微妙,慢慢减少过失无明,渐渐的积功累德,最后必能达到究竟清净安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