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163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食用菌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食用菌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食用菌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食用菌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用菌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docx

《食用菌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用菌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docx

食用菌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草菇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草菇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草菇是典型的高温型菇类,原产于我国广东省,从而形成了与热带气候相适应遗传特性。

它的生长发育必需在高温、高湿、恒温、恒湿的环境下才能正常进行。

过去,草菇的栽培区域局限性很大,仅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有少量栽培。

然而,草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外贸需求量大;同时,草菇的味美与营养,国内市场也很受欢迎;加上它的生育期短,十来天就可以采收,是见效最快的致富门路。

因此,近十年来,我省的草菇栽培业迅速发展。

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独创的《草菇工厂化周年栽培技术》的闻世,使我国的草菇栽培过长江、跨黄河,越长城变成现实。

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不受地域、季节、寒暑等自然因素限制,一年365天,天天都可以种菇,天天都有鲜菇采收,天天都有新鲜草菇上市。

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第一节栽培前的准备

工厂化栽培草菇技术,有着一整套完备的技术规范,必须按总体要求,精心准备,周密部署,环环相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选址建房

建造可加温、保温、增湿、保湿又透光通气的标准化菇房,使室内形成适宜草菇健壮生长的小气候,是实现草菇工厂化周年栽培必备设施条件。

菇场应建筑在远离污染源如化工厂、农药厂、垃圾场,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水源供应和排水便利,有电源、交通便捷的地方。

1、菇场总体设计菇场必须包括有原料仓库、培养料堆制场、栽培房、产品保鲜仓库等总占地面积2亩左右。

其中栽培房18间,占地面积1亩左右。

每间房搭架6层,栽培面积75m2以上,总栽培面积1350m2。

每茬用料量约12吨,若按平均生物转换率25%、每年种植18茬草菇计算,这样的菇场每年可产鲜菇54吨。

产值约60万元以上,利润15万元以上。

生产规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确定。

但为了保证天天都有一定数量的鲜菇采取上市,菇房不得少于18间。

2、菇房构造菇房是菌丝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场所,是草菇工厂化栽培的重要设施。

其设计的合理与否,不仅与建筑费高低有关,而且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

一间规范的菇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①标准菇房:

从经济实用,有利高产的角度,菇房面积既不宜过大,当然也不宜太小。

据我们的反复试验认为室内净面积26-28m2(3.8-4m×7m)最佳。

菇房内、外墙全部用厚24cm的实心砖墙。

外墙用石灰粉刷平整,内墙用水泥沙浆括糙,再用白水泥粉刷抹平,外涂防霉油漆。

地面用砖铺平后,再浇铸一层水泥混凝土。

后墙近地平处留一排水孔,以利室内的地面积水能及时排出。

菇房高度:

地平至檐口高3.2m,地平至层顶高3.8-4m。

②门窗设置:

规范化的菇房对门窗的设置有较严格的规定,其大小、规格、安放高度及排列都有一定的规范,不可随意变更,否则将得不到最佳产量。

一间标准菇房需制作0.9m×2m规格的门一副,0.4m×0.8m的窗11只。

为了防止草菇栽培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湿环境造成门窗的腐蚀,门、窗材料应选择不易变形的杉木。

为了节省木材用量,门窗的开启部分不必全用木板封面,而只需打造一个框子,上面蒙上塑料薄膜就可以了。

③加温系统温度是实现草菇全天候栽培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菇房内如不能解决加温问题,那么,全天候栽培草菇就是空话一句。

加温方式可有多种,如蒸汽、燃煤、利用地热、电厂余热等。

但一般情况下,最经济实用的加温方法还是燃煤。

燃煤加温的系统设计为加温炉和排烟散热管两部分。

每间菇房建造一座加温炉,加温炉设在菇房内一侧山墙边缘。

炉体用砖和水泥沙浆砌成,长×宽×高分别为75cm×55cm×68cm。

散热排烟管道应选用内径10cm的陶土管,每间标准菇房需用13节陶管和2只弯头管。

加温炉的进出料口、风门设在菇房的前檐墙外。

加温用的燃料是每只重量600g的蜂窝煤,加温炉的最大设计容量是一次能容纳75只蜂窝煤。

加温炉体表面要用水泥粉刷,散热管的接头处要用水泥粘接好,以防漏气。

总之,在菇房内部,加温时只能有热量散发出来,而不允许有一丝煤气泄漏,否则,就会造成死菇。

④屋顶结构:

标准菇房的屋顶呈人字型,但坡度不必象人居房那样陡,可以比较平缓一些。

为了能保证菇房内的温度,屋顶需设保温层。

具体做法为自里向外:

第一层塑料薄膜,第二层2.5cm厚泡沫板,第三层塑料薄膜,第四层石棉瓦。

共用四层覆盖材料。

⑤栽培架(床):

为了充分利用菇房空间,增加栽培面积,提高菇房利用率,草菇工厂化栽培宜采用层架式立体种植方式。

菇架可和角钢或竹木等材料搭制为主。

一般来说,一间标准菇房可搭制两排长6m,宽1.1米,各为6层的栽培架。

需长2.5m的立柱24根,每隔1m设1根主柱作为支撑。

栽培床首层离地面积30cm,其余5层每层相距40cm,总高度为230cm。

主柱顶端需用横梁将两排栽培架固定,以增加牢固性。

为了增强菇房内的通风透光性和便于操作管理,两排栽培架必须四面腾空。

二、备料、备种

菇房建造好之后,将进入实质性的栽培阶段。

栽培前的准备工作的第一步是备料、备种。

1、选择栽培料前已述及,草菇的栽培原料十分广泛,稻草、麦秸、油菜秆、玉米秆、豆蔓、香蕉叶、烟茎、麻秆、棉杆、棉籽壳、废棉等都可用来种植草菇。

但室内工厂化栽培草菇的首先原料是废棉。

废棉是轧花厂、棉纺厂、弹花厂等废弃的下脚料,又叫飞花、飞绒、地脚花、落地棉、棉籽皮。

废棉是栽培草菇的优质原料。

台湾省农业试验场胡开仁等,分别用废棉、稻草、苷蔗渣作培养料栽培草菇,结果是:

废棉栽培的生物学效率高达45.7%;稻草栽培的生物学效率为21.6%;而苷蔗渣栽培的生物学效率仅12.4%。

又据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试验,用纯废棉做栽培料,草菇的生物学效率达41.1%,用纯稻草做栽培料,草菇的生物学效率仅14%。

我市农民利用废棉工厂化生产草菇,年计栽培300万平方米,且每茬只采收一潮菇的情况下,获得了平均生物学效率达25%以上的佳绩。

因此,废棉是公认的栽培草菇的好原料。

用废棉栽培草菇之所以产量高,主要原因是废棉营养丰富,并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据测定,废棉总碳为49.94%,总氮为1.22%,碳氮比(C/N)为40.9;含纤维素56.76%,半纤维素10.4%,木质纤维素8.73%。

纤维素含量高,正适合了草菇菌丝喜爱分解利用纤维素的特性。

而且废棉保温、保湿,易为草菇生长发育创造所需的高温、高湿环境。

选择废棉作栽培料时,主要掌握新鲜、未淋雨、无霉变三条标准,另外,在用料前,最好将废棉在阳光下曝晒2-3天。

2、制备或选购栽培种:

如同农作物种子一样,菌种是食用菌栽培的根本。

目前草菇生产上常用的菌株有:

V8:

出菇温度27℃-33℃,菇体中等,顶黑基白,适宜制罐。

V11黑菇系,适用于废棉作培养料。

菌丝生长适宜温度30-36℃,最适温度34℃,出菇温度30-34℃,最适温度32℃,菇体较大,平均单菇重21克,包被厚而韧,不易开伞,圆菇率占70%左右,适宜用作菇房室内周年栽培。

V28黑菇系,适用于废棉或稻草作培养料。

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6-35℃、最适温度32℃,出菇温度29-34℃,最适温度30℃,菇体较大,平均单菇重28克,包被厚而韧,不易开伞,圆菇率占80%左右,适宜用作菇房室内周年栽培。

V23:

出菇温度27℃-32℃,个体大,包被厚而韧,不易开伞,鼠灰色。

V30:

出菇温度27℃-32℃,菇体中等偏大,圆菇率高,适合春秋季栽培。

V35:

出菇温度25℃-32℃,菇体中等偏大,灰白色,口味鲜美,包被厚,开伞慢,适合北方地区夏季栽培。

V238:

出菇温度25℃-32℃,菇体大,鼠灰色,包被厚,适合稻草、破籽棉栽培

V733:

出菇温度25℃-32℃,菇体中等,浅灰色,卵圆形,较耐低温,不易开伞。

GV34:

出菇温度23℃-25℃,低温中型种。

菇体椭圆形,灰黑色,耐低温,产量高,适合北方初夏和早秋栽培。

V90:

出菇温度25℃-36℃,属白菇种,菇形大,产量高,出菇齐密,抗逆性强。

V905:

出菇温度20℃-25℃,菇体中等,灰白色,发育快,产量高,早熟,高产,耐低温良种。

菇农可以根据各自需要,选择确定某一草菇良种,进行栽培使用。

一般小规模的家庭式草菇生产,可以直接到菌种生产单位购生产种。

掌握制种技术,具备制种设备条件的,也可自行制种,供草菇栽培用。

自备种如从母种试管开始繁种的,应在需栽培用种前30天开始原种生产;用种前12-15天进行生产种生产。

三、菇房消毒

种菇前,菇房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

尤其是工厂化草菇生产,每间菇房都要进行循环栽培,周年利用,一年内要分别进料和出料18-20次。

因此,消毒灭菌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每次出料后,应及时清扫栽培床,栽培架和菇房四壁,屋顶、地面、然后用水龙头反复冲洗,打开门窗让菇房通风。

上料前一天,对菇房用福尔马林加高锰酸钾熏蒸,或用烟雾消毒剂熏蒸。

室外四周也要经常清扫并撒石灰消毒。

料临进房时,还应在床架四周和上下喷洒漂白粉或5%石灰水消毒。

栽培床上垫底和覆盖的塑料薄膜,需用5%石灰水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

第二节培养料的堆制与发酵

培养料是草菇生长的营养基质,是取得丰产的基础,必须选择和调制好。

一、培养料的配方

1、废棉100kg,石灰8kg。

2、废棉70kg,稻草粉30kg,石灰6kg。

3、废棉70kg,棉籽壳30kg,石灰5kg

4、稻草100kg,麸皮10kg,石灰5kg,磷酸二氢钾1kg。

5、甘蔗渣100kg,麸皮10kg,石灰5kg。

6、麦秸87kg,麸皮(或米糠)10kg,草木灰1kg,玉米粉1kg。

7、玉米秆段50kg,玉米秆粉30kg,麸皮15kg,过磷酸钙2kg,草木灰3kg。

8、高梁秆段50kg,高梁秆粉30kg,麸皮或米糠15kg,过磷酸钙2kg,草木灰3kg。

9、蚕豆秸70kg,棉籽壳30kg,石灰3kg,过磷酸钙1kg,石膏粉1kg。

10、菌渣70kg,稻草15kg,废棉10kg,牛粪粉5kg,石灰5kg。

在以上10种配方中,以1、2两种配方为工厂化、全天候生产草菇的常用配方。

二、拌料

拌料就是让培养料吸足吸透水分,并将辅料均匀地掺和到主料中去的过程。

以配方1为例,拌料前先将废棉曝晒2天,然后将废棉置于拌料框内,注入清水,操作人员穿上高统胶靴在拌料框内踩踏,撒石灰粉,再踩踏;又上层干废棉,注水,踩踏,撒石灰粉,再踩踏,直至将框踩满为止。

一般一间栽培面积75-80m2的菇房,约需用废棉700kg左右。

将一个边长为2m,高度0.8m的拌料框踩满,正好是一间菇房的用料。

在拌料的过程,关键是一定要使培养料吸足、吸透水分,发现有棉块时,一定要打松,才能使水分吸收均匀,同时使石灰粉均匀的溶解于料中。

石灰粉的功能主要是调整料中的酸碱度。

因为草菇是喜碱性的食用菌,料的pH值要呈微碱性。

三、堆料发酵

培养料拌好后,脱去拌料框,就自然形成了一个边长2m,高0.5m的方形堆,沥除多余水分后,覆上一层塑料薄膜,堆置3天,让其自然发酵。

培养料的发酵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技术环节。

通过发酵产生的高温,既抑制有害杂菌的活动和杀灭一些害虫,又利用培养料中的一些游离养分,培养一些对养分要求不高的微生物,通过这些微生物的活动,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能,微生物菌体为草菇提供易于吸收和利用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使其更利于草菇的生长发育。

一般踩料后24小时,距料面约20cm处的堆温即可达到60℃,冬季则需36小时左右,才能达到这一温度。

一般用废棉作栽培料堆制发酵时,可以不翻堆。

如翻堆时要注意将中间部分翻向外围,外围和底层翻至中间,这样,发酵会比较均匀。

另外,翻堆时也需注意逐层踏实。

四、进料、铺料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用钉耙打松,然后将室外的发酵料用簸箕运进菇房,均匀地倒在菇床上。

将菇房上培养料进行整理,逐层铺平,并用于掌稍加压实。

床架上的料层厚度,夏秋季为6-8cm,冬春季为8-10cm。

铺料结束后,及时将菇房地面及菇架打扫干净。

上料,铺料过程中,可将菇房的所有门窗全部打开,使空气流通,以排除发酵料中的废气。

五、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又称巴斯德灭菌。

是工厂化草菇高产栽培的一项关键技术。

经过二次发酵,可进一步杀灭有碍草菇生长的杂菌和害虫及虫卵,培养出更多的有利于草菇生产的有益微生物。

据测定,经二次发酵培养料的含氮量显著增加,霉菌和虫卵数量明显减少,基质的含水量,通气性和酸碱度(即pH值)变成更有利于草菇的生长发育。

二次发酵的具体方法是:

①打开菇房门窗,将经堆制发酵后铺上菇床的培养料降温6小时,同时进一步排除料中的废气。

②关闭门窗。

③通入蒸汽或用明火燃煤加温。

具体视当时、当地条件而定。

根据我们的经验,秋冬季大气相对湿度较低,以通入蒸汽为宜。

春夏季空气湿度大,以大煤炉加温为宜。

通过加热,使空温迅速高到70℃,料温60-65℃并保持6小时。

然后,再让其自然降温到52℃-55℃,维持6-8小时后停止加温。

④打开门窗,通风降温。

停止加温后,及时将门窗再次打开,排除室内废气,降低料面温度,等待接种。

第三节接种

一、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料温,适温接种。

当经过二次发酵的料面温度下降至38℃左右时,及时接种。

由于菌种在料中繁殖之后,其呼吸作用旺盛,还会使料温继续升高。

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还可让料温再降低一些接种,但不要低于36℃(料面温度)。

寒冷的冬季,可使料温高一些接种,但不可高于40℃。

这样,接种后的菌丝体能够处在最适宜的温度下生长。

接种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或傍晚进行。

接种后一定要注意当天的保温,否则将影响整个栽培工作。

2、检查培养料是否残存有氨气,含水量和pH值是否适合。

若料中有氨气味,应打开门窗通风,让氨气逸出后再接种,如果水分不足,可在接种后喷水补充,水分太多时,则必须再次燃煤烤干至含水量适合时才接种。

若接种前培养料pH值低于7.5时,可用1%的石灰溶液在料面均匀地喷雾一次后再接种。

3、检查菌种是否纯正。

接种前,菌种要逐袋拆开检查有无杂菌污染,然后用手轻拍菌柱,打松后接种。

纯净的草菇菌种为纯白色,菌丝直而粗壮,气生菌丝旺盛,有时有红到深红色的厚垣孢子。

如果有绿色、深绿色、黄色、粉红色等掺杂其间,即受青霉、木霉、曲霉或链孢霉所污染,不能使用。

二、接种方法

草菇的接种方法较多,概括起来说有层播法、穴播法和撒播法三种。

1、层播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稻草为原料的菇场。

这是因为稻草料层一般厚达20cm,为加速菌丝生长速度,在铺料达10cm时撒播一层菌种,用种量约占全部种量的40%,其余60%则播于料的表层。

2、穴播法:

在床面每隔5-7cm,用手指将料面插一小洞,将一块花生米大小菌种埋入,再放一点料将菌种盖住。

接种深度1-2cm。

这种接种方法用种量省。

且易于保温保湿。

但易使子实体太集中,群生和簇生菇多,不利于采摘。

3、撒播法:

播法与层播法相似,不同的是只播于料的表面。

由于只播种在料的表面,易使菌种占据优势,减少杂菌污染,而且由于播得比较分散,减少了丛生、簇生的子实体产生,子实体个体均匀,有利于采摘。

以废棉为原料,工厂化生产草菇的菇场,大都采用撒播的接种方法。

一般每间菇房用种量50-55袋,即每袋菌种播种面积约1.3-1.5平方米。

接种结束后,及时在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第四节菌丝生长阶段的管理技术

从接种到菌丝长满栽培料整个料层这一阶段,称为发菌期。

管理工作是以促进菌丝生长,防止杂菌和害虫为害的主要目标。

这一阶段,从接种之日算起,如用废棉为栽培料的,一般为4天;用稻草为栽培料的,一般需6天时间。

这一时期,应突出做好温度的管理,同时配合适当通风和保持一定的湿度。

具体操作要点:

1、覆膜保温:

接种结束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将培养料覆盖起来,保持料温35-36℃。

若以废棉为原料,覆膜时间不超过72小时,以稻草为原料的可以延长覆膜时间,但不可超过96小时。

在此期间,可上下掀动塑料薄膜数次,让其通风。

每天掀膜通风两次,上午和傍晚各一次。

2、揭膜通风:

盖膜72小时(稻草料96小时)后,及时拆掉塑料薄膜。

此时,菌丝转入料中生长,料面温度会略有下降,而料中则由于菌丝生长旺盛而温度会稍有升高。

因此,接种后第四天(废棉原料)或接种后第六天(稻草料),只要料面不低于33℃便可。

料中温度则要注意不能高于36℃,若接近38℃时,则需打开门窗通风,使温度降低。

据测定,料面温度一般比室内气温高2-3℃,而比料中温度低2-3℃。

所以,只要观察到其中1个温度,便可以推算出其他温度。

3、保持湿度:

在菌丝生长阶段,料层的含水量要保持在70%,空气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

一般来说,在发菌期,对湿度不必特别管理,只需在配料、拌料时将料的含水量掌握好便可以了。

如果外界气候特别干燥,栽培料湿度又实在太低时,可以在室内放置2-3只装满水的小盆,让其蒸腾,或向菇房空间、地面喷水,以补充空气中的湿度。

应当注意的是,在菌丝尚未长到料层底部前,切忌向培养料上直接喷水。

4、喷洒重水:

接种后第四天(废棉原料)或第六天(稻草原料),菌丝长到料层底部后,可开启门窗1小时,使料面干爽后,重水喷淋至料层底部有水珠渗出。

这是室内草菇种植中用水量最大的一次,有的地方又称为压菌水,一定要喷到料层表面用手掌轻轻一压,指缝中就水漾出,料层底部有水珠渗出的程度。

喷水结束后,继续开窗通风。

经过喷水和通风,料温势必会降下来,喷水后的5-6小时,保持料温在30℃。

5、回温催菇:

重水喷淋后,待料面干爽时,再将门窗关上,让温度回升至料面33℃左右,并保持12小时,让菌丝恢复生长。

这一处理可使菇蕾结得比较均匀,而且大菇蕾都生长在回温后生成的菌丝丛上,便于采摘。

回温时间不需过长,只需12小时便可。

时间过长不利于菌丝扭结,反而会影响产量。

6、轻喷催菇水:

回温不仅使温度升高,而且水分也会蒸发掉一部分,这些都不利于菌丝扭结和菇蕾的发育。

因此,在接种后第六天(废棉原料)或第八天(稻草原料)需再喷一次催菇水。

催菇水用量一般每间标准菇房15kg左右,雾滴要细,喷洒要匀。

喷水后使料面温度保持在30℃,时间5-6小时。

7、光照刺激:

在接种后的第四和第五天,必须加强光照,以刺激菇蕾形成,并提高成菇的质量。

光照强度以每间标准菇房安装2支40W日光灯,垂直悬挂在菇架上便可满足需要。

如果菇房透光程度较好,只需要夜间开灯,如遇阴雨天气,则需全天开灯。

第五节出菇阶段的管理技术

从接种后第七天(废棉原料)或第九天(稻草原料)开始,便进入出菇期。

出菇期实质上是草菇经济产量的形成期。

在这一时期,必须对影响草菇生长的四大要素即温、光、水、气全面管理,把草菇栽培的四要素调整到最佳状态,以促进草菇子实体的发育和生长。

草菇子实体发育和生长的环境条件是:

1、料面温度:

30℃-32℃的料面温度是草菇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最佳温度。

若高于33℃时,即转化为菌丝生长,已形成的小菇蕾上又会长出银白色的菌丝。

若低于26℃时,小菇蕾则停止发育。

因此,无论是菇房的设计或是加温、保温,还是盛夏降温时,都必须考虑这一特点。

在南方炎热的夏季,中午时菇房内最高温度达到50℃以上,这样的气温条件下,连菌丝都无法生长,更不要说结菇了。

如遇到这样天气,可在菇房屋面上覆盖上遮阳网或向屋面喷洒深井水的办法来调节室内温、湿度。

2、湿度(水分):

湿度包括培养料的含水量和菇房中空气相对湿度两个方面。

这一时期,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70%,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85%-90%,这两个方面必须同时兼顾,缺一不可。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空气相对湿度。

因为,只要在接种后的第四、五、六天向培养料喷水足量,料的含水量一般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而空气相对湿度则容易受诸如料温较高,菇房加温炉的燃煤加热或外界干燥的空气影响等,造成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所以,必须加以注意。

解决空气相对湿度偏低的途径是喷水保湿。

但必须根据菇蕾的生长状况,采取不同的喷淋方法。

当菇蕾刚形成到长至花生米粒大小前,不能直接向菇床上喷水。

此时如空气相对湿度太低,只可以向地面、墙壁以及栽培架空间喷水,不过水滴应尽量雾化,喷水距床面60cm以上,不要紧贴床面。

工厂化生产草菇时,一般都采取多喷头(3-4个)喷雾器。

喷雾器直接接到水泵上使用。

喷水时间安排在中午为宜,因为一般下午气温较高,蒸发量大,中午喷水可以防止下午菇房相对湿度过低,在寒冷的冬季,还可以防止温度过多下降。

喷水量约每平方每天200ml左右。

喷水前,需将门窗适度开启,让料面稍干爽后喷水,喷水以后,不能马上关闭门窗,而必须继续适度开启门窗通风,使料面稍干爽后再关闭门窗保温。

3、通风:

草菇是好气性真菌,子实体生长期间需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氧气缺乏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不仅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而且已形成的子实体还可能罹病以至死亡。

当菇蕾形成之后,每天需开启门或窗户通风,以引入新鲜空气,排除二氧化碳。

通风一般每天分早、中、晚进行,每次5-30分钟。

夏季外界温度高,通风时间可长些。

冬天外界气温过低,通风时间宜短一些。

外界温度高时,门窗可全部打开通风,外界温度低时,可只开窗、不开门、窗户开启小一点通风。

如果温度太低,还需一面加温,一面通风。

检查通风是否充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

一是当小菇蕾形成之后,如果中央部分下凹成脐状,或菇蕾表面出现水渍状锈斑,一般都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起的,如出现这种现象,需注意通风。

二是可以检查菇体表面水珠的颜色,如果水珠呈黄褐色,则表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应加强通风换气。

检查水珠的颜色一般在喷水后3-4小时进行,此时较易发现。

在冬春寒冷季节,由于要保持菇房内的温度,喷水之后常因通风时间太短,而往往造成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这是必须十分注意的。

4、光照:

草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没有光线,子实体生长较弱,菇身易伸长,菌幕较薄,较易开伞。

但是强光对草菇生长也不利。

因此,菇房只要有一定量的散射光即可。

只要我们根据标准菇房的构造,在菇房前后檐安装上规范化门窗,便可满足草菇子实体对光照的需要。

另外,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注意一定的光刺激(详见本章第四节)。

这样有利于菌丝体向子实体的转化,促进小菇蕾的分化。

总而言之,温、湿、光、气等对于草菇来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管理过程中,必须通盘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有时往往出现解决其中一个因素时,影响了其他几个因素的问题。

如寒冷的冬季,关闭门窗,当然易于满足菇房内温度和湿度的需要,但却难以满足对新鲜空气(即氧气)的需要;相反,这时打开门窗,虽解决了对氧气的需求,却会使温度、湿度下降。

因此,如何通过管理措施来加以调节,使温、湿、光、气等四大因素都处于适合草菇生长发育的最佳状态,这便是生产者的任务,也是全部技术的关键所在。

第六节采收、保鲜、贮运

草菇栽培以收获产量高、质量好、商品价值大的子实体为目的。

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来保证达到上述目的。

适时采收,运用正确的采收方法,对于收获的子实体采用先进的保鲜、运输方法等方面,也是栽培管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自播种后,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一般11-12d即可进入采收期。

草菇采收适期为卵形期,即外菌膜尚未破裂、包裹在其中的菌柄尚未伸长、中间尚未形成明显空腔、手感较硬实的菌蕾。

采摘时,应避免碰伤邻近小菇。

草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人都爱吃的一道好菜。

但却不容易保存。

据试验:

在5-10℃的条件下,草菇菌丝会自溶,菇体变软,化水而失去食用价值;而在32℃时,3小时开伞20%,6小时超过40%,降低了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为解决草菇保鲜问题,我们进行过多年的研究试验,现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参考。

15-18℃保鲜法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草菇,每天鲜菇的采收量较大,有时数以吨计,不可能随采随及上市,必需对其进行入库保鲜。

方法是将刚采摘的草菇,进行分级整理后运进保鲜库,然后将菇轻轻地倒在长60cm,宽40cm,高度15cm的木框内,最后将木框一排排整齐地安放到架子上。

保鲜库温度控制在15-18℃之间,保藏期可达72小时。

采用此种方法保存的菇体,蛋白质含量不变,氨基酸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