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docx
《试述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述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述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
试述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其独特的观念、理论、制度与道路(实现途径)等综合构成的科学社会主义新模式。
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的物质性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动体现。
我们只有从多维度、多层次来正确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一道路前进,将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也正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所共同揭示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物质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包括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政治活动、社会改革活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的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
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构成辩证法的体系中,存在诸多规律和范畴。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斗争性)统一(同一性)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
度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要考虑度。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
因为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面对规律,人们不能藐视、创造和消灭,但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
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还可以具体体现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方面。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的哲学根据。
社会主义是普遍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处在辩证联系之中。
就是说,中国特色的特殊性一定要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相联系,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不能孤立地强调中国特色,脱离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从而失去社会主义性质;同时,社会主义的共性也只能在有各国特色的个性中并通过这些特殊性而存在,没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不同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普遍性与中国国情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具有普遍指导性。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一个由特殊到普遍,又由普遍到特殊的辩证发展过程。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
一方面,中国的情况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所以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实际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是正确的。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社会主义作为思想理论和运动,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
它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目标,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
但这些仅是普遍性方面。
事实上,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国家,它的具体表现又不完全相同。
经过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面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从较多地看到与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转为强调在开放的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是实行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是从思想和运动发展为制度的。
作为一种制度,它有着本质的规定,具有区别于剥削制度而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规律和本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于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以及17、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同时也区别于现时代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资本主义这个特殊社会形态的分析,揭示它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形成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构想。
他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由特殊到一般,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列宁、毛泽东同志在革命与战争为主题的时代,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在如何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都带有鲜明的本国特色。
如列宁的“苏维埃国家”理论带有俄国特色,毛泽东同志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带有“中国特色”。
邓小平同志更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由一般到特殊,把科学的理论转化为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切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我们党特别强调要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突出和保持中国自己的特点。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文明,中国具有自己的国情,属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建设,都要符合中国的实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要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和发展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时代潮流相应、与世界文明相通的道路。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具有世界眼光,注意向世界学习,要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建设面向世界、立足本国的社会主义。
但是并不是任何新的观点、新的思想都是对的,并不是任何“创新”都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产物。
江泽民指出: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我们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时,都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衡量一下,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看它们是不是正确,站得住站不住。
在这个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处理好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一切否定和放弃马克思主义的言行都是错误的,都必须坚决反对。
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因为: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首先提出的。
改革开放伊始,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一股怀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坚定地提出:
“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今天重温邓小平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论述,对现阶段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发挥了立国之本的作用。
四项基本原则提出后,先后被载入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党的十四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明确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流血奋斗取得的历史经验,是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可动摇。
邓小平指出:
我们“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而不是损害和背离社会主义;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而不是动摇这个政权。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的根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
邓小平指出,“不认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能在一定的法制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稳定有利,对大局有利,对人民有利,也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利。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
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来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也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充实。
邓小平指出:
“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方向。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不可缺少的条件。
邓小平指出: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在改革、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稳定。
只有保持社会稳定,才能在中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持社会稳定。
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消除一切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努力创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基本路线中包改革开放伊始,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一股怀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坚定地提出:
“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今天重温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论述,对现阶段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包括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
所谓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这两者是互相区别的,又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一,两者互相区别、各有侧重。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它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第二,两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如果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来谈改革开放,会失去正确的方向,造成社会动乱,改革开放就搞不下去;离开改革开放来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可能使我们陷入空洞僵化的教条主义,不能真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今天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破除旧体制和旧观念,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而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不断深入地健康发展,又在于它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互相贯通、互相依存的。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根本原则,但是,如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的时代内容相结合,还是坚持那种不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的政策,那就无法正确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的产物。
我们所讲的改革开放是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改革开放,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而我们要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同现阶段新的时代内容相联系的。
所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是二十多年来我们的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发挥了立国之本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流血奋斗取得的历史经验,是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为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可动摇。
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而不是损害和背离社会主义;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而不是动摇这个政权。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的根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能在一定的法制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稳定有利,对大局有利,对人民有利,也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利。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
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政治基础。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改革、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稳定。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持社会稳定。
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消除一切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努力创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实践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它们两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催生了我国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雄辩地证明: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深化和完善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开创的充满创新要求和向旧观念、旧体制机制、旧事物挑战的伟大道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要坚定不懈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停顿和倒退决没有出路。
我们党要巩固发展成绩,少走弯路,进一步改变中国的面貌;要继续有效地化解前进中的矛盾,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要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为主旋律,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不断完善改革开放。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阶段,任务相当繁重和艰巨。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要用创新的、改革的办法,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断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在完善中坚持改革开放方向,在坚持改革开放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坚持改革开放和完善改革开放相结合的主要思路
坚持改革开放和完善改革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一个统一体。
只有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同时,也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才能体现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决心和成效。
因此,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继续解放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促进科学发展,把改革开放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到科学发展过程的各个环节。
当前我们依靠解放思想,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精神,破除了种种禁锢,脚踏实地地探索着中国的发展道路。
我们面临的改革任务既包括思想方面,又包括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而且大多是深层次的问题,因此,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远比以往更复杂、更艰巨。
与此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改变保守思想观念,这就必须确立新的改革观,使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完善改革开放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改革必须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进行,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去寻求别的出路。
如果背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属性去搞改革,就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中断或蜕变。
为此,一方面,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必须排除各种思想干扰,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改革开放,必须打破各种思想禁锢,善于学习和吸收古今中外的一切有益文化成果为我所用。
但绝不是放弃阵地,决不能忽视和放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两个“毫不动摇”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所有制基础。
再次,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完善改革开放相结合的要求体现到当前工作中。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必然存在一系列的困难与挫折,也会不断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今年以来,我们经受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严重洪涝灾害,及强烈的大地震,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坚持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但是,我们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使我们的发展面临更大风险和更多不确定因素;周边国家经济走势对我区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对我国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我们必须深化改革开放,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改革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因此改革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其二,改革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其三,改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四,改革必须在安定团结的环境中进行。
其五,必须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二者缺一不可。
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重大、最壮观、最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综合国力上升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国际地位提高最显著的30年,使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
我国改革开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进行的,具有鲜明的特点。
深入研究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在改革的性质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的,这个基本国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它包含两重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必须坚持这个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二是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还很不完善、很不成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去努力奋斗。
改革开放就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不是要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改革的方向上,坚持市场取向
我国的改革是从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的。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原则。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