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阅读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3628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7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阅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校本阅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校本阅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校本阅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校本阅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阅读教案.docx

《校本阅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阅读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阅读教案.docx

校本阅读教案

 

姓名:

目录

1.《汤婆婆的汤》

2.《爱心树》

3.《大卫,不可以》

4.《种子的故事》

5.爱的旅行——《麦先生的旅行》

6.《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7.《苏菲生气了》

8.《小老鼠亚历山大》

9.《小猫玫瑰》

10.《小棕熊的梦》

11.《远方寄来的生日礼物》

12.《驴小弟变石头》

13.《小羊和蝴蝶》

 

1.《汤婆婆的汤》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情节简单生动有趣的读本,可以挖掘的价值点很多。

如:

学习故事、根据情节发展梳理故事、根据画面中的线索,推断故事发展、故事顶针格式的句式学习、故事场景中的方位关系等。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分享阅读的经验,对故事、阅读已经有了初步的自主阅读的能力。

而且前面已经有了顶针句式的学习经验,所以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为根据图画线索推断故事发展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定位为根据线索推断故事发展并用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讲述。

  活动目标:

  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活动,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喜欢这个读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图画线索推断故事的发展并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大书(文本用纸遮住)、教学PPT活动流程:

谈话导入--阅读故事前半部分--阅读故事后半部分--完整欣赏故事环节:

  一、谈话导入,出示三位婆婆并介绍其喜好教师:

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婆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理解故事内容,依次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猜测,推断故事的发展。

  第1页:

瞧,汤婆婆的做了一锅美味的烫,小朋友们可以从哪里看出来是美味的呢?

为什么?

  学生:

汤很好喝,因为汤婆婆自己都馋了,用舌头在舔嘴巴。

  学生:

汤很浓,因为汤的颜色看上去浓浓的不是淡淡的。

  学生:

汤很口渴,因为汤里放了蘑菇,青菜还有许多的调料。

  学生:

这汤味道肯定好喝,因为汤婆婆自己很满意,你看汤婆婆的表情很是得意,好像在说:

啊!

我做的汤真好喝。

  第2页:

汤婆婆做的一锅汤,她一个人喝的完么?

如果喝不完会怎么做呢?

  学生:

不会,因为汤婆婆一个人是喝不完那么大碗汤的。

  学生:

不会,因为好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

她会请他的朋友一起来喝,因为你个人吃东西没有味道,大家一起喝才好喝,就像玩具大家一起玩才好玩。

  第3页:

预测想象:

汤放在马车上会发生什么事情?

接下来会怎么样?

  学生:

汤要到翻得,到汤婆婆家才发现。

  学生:

汤的味随着风吹啊吹,小老鼠闻到了,就要追上去偷吃了。

  教师:

汤婆婆驾着马车出发了,接着后面出现了哪些动物和人?

  第4页:

这页讲了什么?

你觉得老鼠为什么要追着汤婆婆?

仔细观察画面,画面里还看到了什么?

你觉得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呢?

  第5页:

(遮住小狗)这是怎么回事?

猫为什么追老鼠?

请在这一页找找上一页见过的东西,你觉得遮住的是什么?

为什么?

(揭示小狗)小狗可能会做什么?

  第6页:

发生了什么?

请完整描述下这一页发生的事情?

观察一下警察的表情,他可能会想什么?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第7页:

请你用完整有序的话描述下这一页,警察为什么要追小狗?

这一页出现了什么新角色?

她刚才在做什么?

你觉得等会会发生什么事情?

  第8页:

看看这个队伍又增加了谁?

为什么她也会跟着?

你觉得汤婆婆要去哪里?

她知道身后发生的事情么?

你觉得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第九页:

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

看看门上有什么?

汤婆婆是什么表情?

为什么?

接下来怎么办?

  解析:

(逐页观察图画,根据图画线索预测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每张图片我都以提问的形式,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回答预测故事内容。

)三.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发展教师把前半部分的故事结合图片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发展,理解故事内容。

  解析:

(故事的前半部分讲好了,给予幼儿回忆前半故事的空间,以及加深理解故事内容,我以图片的形式依次出示,目的是让幼儿理解其中这些人物和动物存在的关系,为什么你追我,我追他呢?

加深理解。

)四.幼儿讨论幼儿根据花婆婆不在家,汤婆婆会怎么做来展开讨论解析:

(给幼儿自由讨论的时间,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大胆猜测。

)五.(连续阅读到结尾)第十页:

这一页又有什么变化?

老鼠,猫,狗,警察,菜婆婆都在做什么?

你觉得这是在哪里?

为什么?

汤婆婆要下来做什么?

  第11页:

汤婆婆怎么了?

为什么会是这幅表情?

她担心什么?

你觉得接下来会怎么样?

  第12页:

这一页发生了什么?

警察说什么?

这是老鼠,猫,狗又在做什么?

表情如何?

为什么?

  第13页:

你觉得汤婆婆在说什么?

菜婆婆什么表情?

小猫小狗表情怎样?

为什么?

  第14页:

最后是谁把烫喝完的呢?

  解析:

(学生有连续阅读的能力,通过所看到的图画,用自己的画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为什么呢?

让幼儿大胆说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讲述。

)五.总结书名,完整讲述故事教师配着音乐完整有感情的讲述故事一遍。

  解析:

(根据以上学生的讲述,教师给予小结,最后完整讲述故事一遍,配上音乐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倾听。

 

教学反思:

根据画面中的线索,推断故事发展、故事顶针格式的句式学习、故事场景中的方位关系等。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分享阅读的经验,对故事、阅读已经有了初步的自主阅读的能力。

而且前面已经有了顶针句式的学习经验,所以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为根据图画线索推断故事发展理解故事内容。

 

2.《爱心树》

【教材分析】: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

文章向我们讲述:

大树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

男孩从大树的身上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的快乐与幸福,直到风烛残年,身心俱惫,仍然可以在仅剩的老树墩上休息,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创作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爱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故事情节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拥有丰富的可开掘的素材。

设计理念:

这是一本文字与图画都非常简单的图画书,所以教学也应该尽可能的回归这种简单。

老师静静地读,孩子静静地听,让每一个画面和每一个文字都能深深地烙进孩子们的心田。

当然,阅读更需要能关照孩子们的的真实世界,让他们在书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中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

【教学目标】:

1.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像,游戏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大树的无私奉献,了解爱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赏读封面

1.孩子们,你们一定认识许许多多的树吧,你知道吗?

每一棵树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棵特别的树,是一棵什么树呢?

出示封面。

学生读课题。

2.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看谁的发现最细致、精妙。

(学生自由说说发现了什么)(主要是题目、作者)

3.交流:

(预设,随机讲解)画面内容:

一棵大树弯着身子,正在把一只红苹果给一个穿着背带裤的小男孩…这幅画其实是一本书的封面。

书本的封面告诉我们这么多讯息,以后我们看书时,可别忘了看封面哦!

这本书名叫《爱心树》。

树上写着英文——意思也是爱心树。

书本里面有图画有文字,它们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这里,图画是图书的生命,也就是说图画自己也会讲故事。

这样的书叫绘本。

我们看绘本的时候可别忘了一定要观察图画哦。

一本好的绘本会让我们越看越想看,百看不厌。

过渡:

其实,这棵大树给予小男孩的远远不止一个苹果,那么她还给予小男孩孩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阅读绘本

(一)读读说说,感受的大树与小男孩相亲相爱的快乐1.课件:

从前有一棵大树,枝叶繁茂、树干粗壮。

2.(第二页)有一天,她喜欢上了一个小男孩。

  问:

你能从图中找到小男孩吗?

问:

看着这只小脚丫,你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顽皮、可爱…)

3.瞧,小男孩来了!

(1)他每天会跑到树下。

让我们来猜猜他跑到树下会干些什么?

(2)生说师随机出示画面:

采集树叶:

小男孩用树叶干什么呢?

原来,他是用来——生答:

做皇冠。

呵呵,他想象着自己就是森林之王呢!

看到他脸上的表情,你想到了什么词?

(得意、威风、神气、骄傲)他还跑到树下干些什么?

3.悄悄地,小男孩爱上了这棵大树,非常非常爱它。

问:

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小男孩非常爱那棵大树吗?

(带给他快乐,无穷的乐趣…)板书:

快乐问:

仔细地观察一下图画,找一找小男孩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大树的爱?

(拥抱、刻爱心并写上自己的名字…)4.孩子很快乐,大树也很快乐呢!

(出示:

大树很快乐。

)那大树为什么很快乐呀?

(小男孩每天来陪伴他,和他一起玩;他给小男孩带来了快乐,小男孩快乐大树就快乐…)

(二)读文看图,体会大树的孤独1.过渡:

小男孩和大树相亲相爱,这是多么快乐的童年啊!

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

2.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树上多了一个爱心、有四只脚丫了)3.是啊,小男孩长大了,他有了新的(朋友),再也没有来和大树玩耍…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1)观察图画,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大树很孤寂?

(低垂着树枝)

(2)你能说说此时此刻大树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3)谁能用朗读来表示大树的孤寂?

4.是啊,那个已是青年的小男孩不来和大树玩耍了,大树好孤独、好想念曾经的快乐时光。

(三)朗读感悟大树给予男孩苹果的快乐有一天,男孩终于来看大树了。

可是他不是来和大树玩耍的,而是向大树索取的,那么,他索取了什么,大树又给了他什么呢?

1.老师配乐朗读15--17页。

2.交流问题:

大树没有了苹果为什么还快乐呢?

(她为男孩解决了困难,用苹果去换钱;男孩快乐大树就快乐)3.如果是你拿走了大树那么多的苹果,你会对大树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呢?

(生:

…)4.是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可是,很久很久,那个男孩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

说说你的看书后的感想和疑问,相机引导理解。

(1)怎样看待孩子?

(自私、贪心、没礼貌、不懂得回报)

(2)为什么只剩下树墩了,大树还是很快乐?

你是怎样看待大树的?

(无私、大方、有爱心)(老师板书:

无私)(3)你们能说说大树心里到底有些怎么样吗?

为什么?

(伤心、孤独、期盼、难过、牵挂…)

(四)读故事,感悟大树给予男孩树墩的快乐1.大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她只是一个老树墩了,他多么思念那个男孩啊!

那个男孩还会来吗?

2.又过了很久很久,那个男孩终于又来了,这时他已经是一个老年人(板书)(白发苍苍的老头了),他们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是“非常抱歉”,你们认为这句话是谁说的?

为什么?

3.这句话到底是谁对谁说的,让我们一起来找答案。

(配乐师生合作读第二十四——二十五页)4.孩子们,这句话竟然是老树墩对男孩说的!

大树为什么说抱歉?

(先出现左边文字)5.问:

大树只剩下树墩了却还是想给予男孩东西,最后大树想到了什么?

(出现右边文字)大树为什么要把身子尽量挺高?

6.看着孩子在自己身上做下来,大树很快乐。

问:

大树为什么很快乐?

7.你觉得孩子最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

引导学生看末页,对比领悟。

三、叩问心扉,倾吐心声

1.孩子们,故事读完了,你觉得这棵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大树像你身边的谁?

为什么?

(配乐思考问题)2.师:

是呀,爸爸妈妈„„他们就是我们的爱心树!

他们总是为我们默默的奉献着、付出着,他们给我们快乐、给我们幸福、给我们无穷的爱。

让我们为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献上一首诗吧!

小结:

同学们,我们应该人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所有对我们付出的人,只有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教学反思:

这则寓言在施与爱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故事情节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拥有丰富的可开掘的素材。

设计理念:

这是一本文字与图画都非常简单的图画书,所以教学也应该尽可能的回归这种简单。

老师静静地读,孩子静静地听,让每一个画面和每一个文字都能深深地烙进孩子们的心田。

 

 3.《大卫,不可以》

背景分析:

小孩总是伴随着爸爸妈妈的“不可以”、“不准”、“不要做……”之声长大的。

通过《大卫,不可以》这个充满童趣的绘本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事理,逐渐变得懂规矩、守规矩。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2、训练学生大胆表达,提高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其明辨是非。

乐于自我批评,敢于批评他人。

4、引导学生明白:

在多数情况下,父母、老师不让你做一些事情是为了你好,而不是不爱你。

课前准备:

绘本《大卫,不可以》及PPT

 

教学活动:

(一)预热导入(8分钟)

1.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对你说“不可以”、“不准”、“不要做……”吗?

2.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说“不”?

3. 当他们说“不”的时候,你的反应是什么?

乖乖听话,还是大哭大闹?

(二)绘本阅读与讨论(18分钟)

1、播放《大卫,不可以》PPT,分组看PPT,要求:

首先要仔细看图,看看大卫在做些什么事情?

然后读读文中的句子,想想他妈妈为什么总是说“不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讨论:

大卫在做些什么事情?

他妈妈为什么总是说“不可以”?

(各小组可以再次播放《大卫,不可以》PPT)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比赛(各组推选发言代表,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大卫在做些什么事情?

他妈妈为什么总是说“不可以”?

学生评议:

你认为哪组汇报得好,为什么?

老师评议。

 

4、举手示意:

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很像大卫?

能举例说说吗?

(随机教育学生要诚实勇敢,不要有顾忌,知错就改也是好孩子)

5、最后大卫依偎在妈妈怀中,这代表着什么?

(先指导学生看大为坐在屋角独自流泪的画面,明白大为知道自己错了,体会大为在担心妈妈真的会不爱自己的心情。

再看大卫依偎在妈妈怀中的画面,告诉学生尽管大卫妈妈总是说“不可以”,但她这是“爱子心切”。

在多数情况下,父母不让你做一些事情是为了你好,而不是不爱你。

孩子哭了,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知错了。

(三)延伸讨论(11分钟)

1、你认为哪些事情的确是不可以做的?

举例:

(1)危及生命安全:

如触摸电线开关、夏天到河里游泳玩水、冬天在河边滑冰等等。

(2)败坏品德:

如偷窃

2、我们是全寄宿制学校,在学校里,老师经常对学生说“不可以”、“不准”、“不要做……”,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做哪些事情时,老师在说“不可以”、“不准”、“不要做……”?

3、以后当爸爸、妈妈、老师向你说“不”时,你会怎么办?

提示:

(1)做的是以上提到的事时,应虚心改正,引以为戒;

(2)做的是无伤大雅的淘气事,则尽量避免再犯

(3)…… 

(四)总结:

(1分钟)

小孩总是伴随着爸爸、妈妈、老师的“不可以”、“不准”、“不要做……”之声长大的。

通过《大卫,不可以》这个充满童趣的绘本故事,老师相信孩子们会明白事理、明辨是非,逐渐变懂规矩、守规矩的。

我希望孩子们今后能遵守一些基本原则,避免受到伤害。

(五)布置作业(2分钟)

1、老师做了什么事后,你想对老师说“不可以”、“不要做……”?

(老师率先举出实例自我反思,由此启发学生回忆。

)要求去向XXX老师简单说说事件,勇敢地向老师说“不”。

2、周末放学回到家后,你也可以针对爸爸、妈妈做的某件事,向他们说“不可以”。

3、鼓励学生向该绘本的作者学习,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画一幅画:

“XXX,不可以”

 

《大卫,不可以》课堂一瞥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同学们经常听见爸爸妈妈对你说“不可以”、“不准”、“不要做……”吗?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说“不”?

 当他们说“不”的时候,你的反应是什么?

是乖乖听话认错,还是大哭大闹不认错?

小结,过渡: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外国的名叫大卫的小孩在家里做了哪些事,让他妈妈总是对他说“不可以”?

(二)绘本阅读与讨论

1、播放《大卫,不可以》PPT,分组看PPT,要求:

首先要仔细看图,看看大卫在做些什么事情?

然后读读文中的句子,想想他妈妈为什么总是说“不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讨论:

大卫在做些什么事情?

他妈妈为什么总是说“不可以”?

(各小组再次播放《大卫,不可以》PPT,边看边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比赛(各组推选发言代表,小组成员进行了补充):

大卫在做些什么事情?

他妈妈为什么总是说“不可以”?

学生评议:

你认为哪组汇报得好,为什么?

老师评议。

 

4、举手示意:

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很像大卫?

能举例说说吗?

(随机教育学生要诚实勇敢,不要有顾忌,知错就改也是好孩子)

5、最后大卫依偎在妈妈怀中,这代表着什么?

(先指导学生回忆书中大为坐在屋角独自流泪的画面,明白大为知道自己错了,体会大为在担心妈妈真的会不爱自己的心情。

再说说大卫依偎在妈妈怀中的画面,告诉学生尽管大卫妈妈总是说“不可以”,但她这是“爱子心切”。

在多数情况下,父母不让你做一些事情是为了你好,而不是不爱你。

孩子哭了,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知错了。

 (三)延伸讨论

1、你认为哪些事情的确是不可以做的?

举例:

(1)危及生命安全:

如触摸电线开关、夏天到河里游泳玩水、冬天在河边滑冰等等。

(2)败坏品德:

如偷窃

2、我们是全寄宿制学校,在学校里,老师经常对学生说“不可以”、“不准”、“不要做……”,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做哪些事情时,老师在说“不可以”、“不准”、“不要做……”?

3、老师做了什么事后,你想对老师说“不可以”、 “不要做……”?

(看着课堂冷场,老师率先举出实例自我反思,由此启发学生回忆。

)学生简单说了事件,表扬学生敢于指出老师的不足。

4、以后当爸爸、妈妈、老师向你说“不”时,你会怎么办?

提示:

(1)做的是以上提到的事时,应虚心改正,引以为戒;

(2)做的是无伤大雅的淘气事,则尽量避免再犯

(3)…… 

(四)总结

 小孩总是伴随着爸爸、妈妈、老师的“不可以”、“不准”、“不要做……”之声长大的。

通过《大卫,不可以》这个充满童趣的绘本故事,老师相信孩子们会明白事理、明辨是非,逐渐变懂规矩、守规矩的。

我希望孩子们今后能遵守一些基本原则,避免受到伤害。

(五)布置作业

1、周末放学回到家后,你也可以针对爸爸、妈妈做的某件事,向他们说“不可以” 。

2、鼓励学生向该绘本的作者学习,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画一幅画:

“XXX,不可以”      

 

教学反思:

小孩总是伴随着爸爸妈妈的“不可以”、“不准”、“不要做……”之声长大的。

通过《大卫,不可以》这个充满童趣的绘本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事理,逐渐变得懂规矩、守规矩。

 

4.《种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种子生长的规律。

2.大胆想像种子生长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

3.乐于创作简单的彩色或黑白绘本。

【教学重难点】

1.大胆想像种子生长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

2.乐于创作简单的彩色或黑白绘本。

【教学准备】     

学生:

一本A4画纸、多色彩笔

老师:

本学期所学的绘本PPT、订书机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绘本,寻找绘本特点

1.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共同学习了六个不同的绘本,它们分别是——《大大行,我也行》《西西》《点》《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长大做个好爷爷》和《逃家小兔》(PPT展示所学绘本的封面)

2.让我们一起来简略地回顾一下其中几个绘本,看看这些绘本到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绘本进行回顾)

3.师生共同交流绘本的特点。

(例如:

颜色很鲜艳、文字比较少、文字和画面都很有趣……)

二、集体故事创编,形成故事范例

1.今天,我们也要来尝试着做一个属于自己的绘本,刚才我们讨论出了绘本的特点——这对我们完成创作绘本的任务很有帮助。

2.既然要创作一个绘本,我们首先要有一个主题故事。

请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

(老师用简笔画进行板画)

3.学生自由发言,将两幅画联在一起说一说。

(如:

第一幅图上面画着一粒种子,过了几天,它开始发芽了,变成了第二幅图上的样子。

4.接下去,它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种子生长规律进行解说,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简笔画:

长出了叶子→长成小树→长成大树→开花→结果子)

5.看来大家的科学知识挺丰富的,能正确地说出一颗种子的成长过程。

6.在这颗种子漫长的成长岁月里,它的经历是一帆风顺的吗?

(生:

肯定不是啦!

7.那它会遇到哪些事情?

谁来说说看。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用接龙的形式共同构思一个故事。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板画。

8.大家能积极开动脑筋,你一言我一语将种子在成长中所发生的故事补充得越来越丰富了。

9.谁能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将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呢?

(在此提示学生可以将那颗种子具体化,也就是说明它是一颗什么植物的种子。

邀请若干名学生讲故事,生生互评,老师小结。

三、鼓励大胆改编,制作个人绘本

1.刚才,有的同学讲述了一颗苹果种子的故事,有的同学描绘的是一颗向日葵种子的故事。

在你看来,你希望它是一颗什么植物种子呢?

2.同样都是种子,在它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会完全相同吗?

展开大胆想象的翅膀,你还能想到在这些种子身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邀请若干名学生简单地讲一讲,然后分小组,互相交流各自想到的故事。

3.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自己刚才所说的故事,拿起手中的画笔,将它们画下来吧。

(提示学生可以参考老师的简笔画——每一个重要的场景可以画成一幅画。

) 

四、分享学习成果,交流情感体验

1.学生创作时,老师巡堂,个别指导。

2.邀请自愿分享的学生上台,通过投影仪分享其作品,并且简单谈谈自己在这次创作绘本活动中的点滴感受。

 

【教学反思】

在这次创编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的热忱和丰富的想象力令我感到欣慰。

他们从一开始对绘本的一无所知,到后来逐渐有了兴趣,再到现在通过绘画及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来积极表达自我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呀!

回顾之前的教学,我不但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还注重孩子观察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去理解绘本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去体会绘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内心对生命及生活的热爱。

因而这次的创编活动中,在我的指导下,孩子们轻松地抓住“种子生长”的主线,加以丰富大胆的想像,铺展了一个有一个生动活泼的“种子的故事”。

通过这一学年的教学,我还深深体会到,其实绘画也和文字一样——是一种充满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对于识字量较少的低年级孩子或者那些在文字表达方面有所欠缺的孩子来说,绘画可以充分弥补这一缺憾。

他们可以用手中的画笔去涂抹心中最真实的画面,去自由地、充分地表达内心的世界。

 

5.爱的旅行——《麦先生的旅行》

故事简介:

这是一部荣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的绘本作品,作品以鲜明的色彩对比,生动感人的画面,纯美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从忧伤走向希望的故事。

麦先生在失去儿子后,带着儿子心爱的玩具泰迪熊和一把椅子去旅行。

在世界的尽头,他遇到了一个孤独的流浪儿,两个不幸的人相互诉说着彼此的经历,伤痛的心灵得到慰藉,他们一起开始了新的旅程……告诉孩子们,无论生活中碰到多大的痛苦,人与人之间的爱都能抚平伤痕,并且能陪伴彼此一生。

故事内容:

自从儿子死了以后,麦先生就放下了一切,带上儿子的泰迪熊和一把椅子去旅行了。

麦先生在火车站买了一张单程票,这张票可以去任何地方。

他坐到了最后一节车厢的顶上。

   很多个夜晚,在火车靠站的地方,麦先生都会在游乐场上走来走去,嘴里哼着比微风还要轻柔的催眠曲。

   麦先生也去看马戏。

每一次马戏结束后,观众们都笑着离开了,只有麦先生还会在舞台中央安静地呆上一会儿。

   有一天,火车停在了海边。

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沙滩,在那里,麦先生看见了一座沙丘城堡,他看了好久好久……

   后来,麦先生又坐上轮船穿过大海。

每个停靠码头的夜晚,他都会站在人群里看着远远的地平线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