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
《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2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式
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小学
任课教师
2019年9月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备课人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1、观潮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人山人海、山崩地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补充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
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
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
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
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
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设计意图:
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快速进入课堂。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能顺利读准词语,读通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
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课文脉络有个整体把握,清晰了然。
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第二课时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板书: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学生能很好的学习课文。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板
书
设
计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声音:
闷雷滚动—越来越来—山崩地裂
潮来时形状: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依旧风号浪吼
教
学
反
思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我班学生虽没去钱塘江,也没观赏到千军万马奔腾的潮水,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像丰富,而且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备课人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2、走月亮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鹅卵石、葡萄、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送第四自然段,欣赏课文中对朦胧月色的描写。
3.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厚的亲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送第四自然段,欣赏课文中对朦胧月色的描写。
教学难点
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厚的亲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补充修改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
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
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板书课题:
7、走月亮)
二、学习生字词
1、教师朗读课文,配以多媒体课件(文章伴随着钢琴曲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5、认读生词。
(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教师此时要特别注意指导“载”的读音,在这里是“运载(zài)”。
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
师:
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第二自然段:
秋天“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
第四自然段: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
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
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
第六、七自然段:
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七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
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
第四自然段:
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
第七自然段:
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
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
第七自然段:
“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