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5389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docx

《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docx

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

人机工程设计规范

1.杯托尺寸校核

序号

校核项

标准要求

推荐范围

1

杯托深度

——

≥65mm

2

杯托底部直径

——

≥80mm

3

杯托上部操作空间

杯托周边40mm范围内,上部350mm范围内无遮挡

——

4

两杯托中心线距离

≥80mm

——

2.车外车门开关及舒适性

2.1前后门把手距离空载地面距离设计要求740-1160mm;

2.2前后门把手长度最小值为90mm,推荐值为105mm;

2.3前后门把手高度推荐值为29-33mm;

2.4前后门把手进入操作间隙最小值为36mm;

2.5前后门把手下方操作空间最小值为26mm。

3.点火锁操作

空间要求R≥30mm。

4.拉手

4.1前排顶棚拉手的布置位置在拉手中心点距前排R点+X向10mm至A柱之间;

4.2后排顶棚拉手的布置要求拉手中心至后排座椅R点-X向距离为80-165mm;

4.3拉手的有效操作空间推荐≥35mm;

4.4A、B柱拉手中心离地高度推荐值1230-1590mm;

4.5A、B柱拉手与R点Z向高度推荐410-630mm;

4.6拉手的有效操作长度推荐≥100mm。

5.发动机罩锁人机舒适性

序号

类别

要求(mm)

备注

1

发动机罩锁手柄后部边缘与发动机罩钣金前沿的距离(A)

≤25

26-65

66-90

≥90

2

发动机罩弹起后操作发动机罩锁进入空间(B)

25

35

45

60

3

发动机罩锁手柄后部边缘操作空间(C)

≥25

6.发动机盖开关及舒适性校核

6.1SAE5%女性手伸及包络(倾斜);

6.2SAE5%女性手伸及包络(不倾斜);

6.3SAE95%男性头部运动包络(倾斜);

6.4SAE95%男性头部运动包络(不倾斜)。

发动机盖板翻转起来之后处于6.2和6.3之间,则满足操作舒适性要求。

7.扶手箱

7.1扶手箱长度及高度的布置

7.1.1扶手箱的长度及高度的一般布置要求如下图所示:

注:

ASgRP点向前参考值:

100-175mm,没有上限值;

BSgRP点向后参考值:

90-100mm,没有上限值;

H高度参考值:

160-180mm,最小150mm,最大190mm。

7.1.2A、B如果在参考值范围内,驾驶员手肘不能还是不能碰到扶手箱,则扶手箱应采用滑移型,滑移距离最小为50mm。

7.1.3要说明的是确定扶手箱长度及高度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重要的有变速杆及驻车制动器的操作舒适性。

其中换挡舒适性的的详细校核方法是:

当变速杆处于中间的最后位置时,以变速杆球头的最高点为圆心,以40mm半径画圆(若以50mm、60mm画圆,换挡舒适性会更好),再做一条与此圆相切并且与X轴成8°的直线,此直线即为扶手箱的上边切线,如下图所示:

扶手箱高度方向确认

7.1.4驻车制动器舒适性的详细校核方法是:

当驻车制动器拉杆处于拉起状态时,以驻车制动器的前端中心为圆心,50mm为半径画圆,再做一条鱼拉杆轴成105°夹角与此圆相切的直线,再把此直线向后方偏移40mm得到扶手箱的前边界线,如下图所示:

扶手箱长度方向确认

7.1.5前门扶手(前侧门扶手)与副仪表板扶手箱之间的高度差推荐值不大于15mm,最大为25mm。

其中前门扶手的高度又与侧碰及舒适性有关,故只有充分考虑以上因素,才能确定扶手箱比较合适的高度。

7.2扶手箱的宽度布置和角度布置

7.2.1扶手箱可能存在主副驾驶员同时使用的情况,所以尽量要宽一点。

扶手箱的宽度应不小于140mm,前端圆角最小为5mm,扶手箱两侧边界与SgRP点的距离应在(290±10)mm范围内。

7.2.2中央扶手箱一般可以翻转,扶手箱的翻转角度要求不小于83°;

7.2.3扶手箱的X向布置角度推荐在-3°到3°范围内,应尽量与侧门扶手角度相匹配。

8.副仪表板上的操作部件的方便性

8.1变速箱操纵机构空间校核

序号

名称

要求(mm)

1

变速操纵手球与仪表板间隙

≥50

2

变速操纵手球与扶手箱的间隙

——

3

变速操纵手球与人机交互开关

≥40

4

变速操纵手球距主驾驶座椅最近距离

≥50

5

变速操纵手球距副驾驶座椅最近距离

≥50

6

换挡杆距离换挡面罩最小距离

≥15

8.2杯托上部操作空间校核

杯托直径周边40mm的范围内上方305mm的操作空间范围内,不允许有其他部件。

8.3扶手箱位置和操作空间校核

8.3.1扶手箱相对于R点高度推荐范围是150-190mm;

8.3.2扶手箱宽度推荐范围≥140mm,

扶手箱相对于R点距离推荐范围是290±10mm;

8.3.3扶手箱位置和空间校核

扶手箱相对于R点高度范围是150-190mm,

扶手箱X向布置最佳角度范围是±3°,最大范围是-2°至7°。

9.雨刮安装轴位置校核

通过对雨刮安装结构的分析,判断雨刮安装轴对行人保护的影响。

根据经验,发动机盖到雨刮安装轴需要有80mm以上的间隙,否则安装结构必须可溃缩,利用可溃缩式雨刮臂结构来减小行人头部伤害值。

具体测量方法见下图:

雨刮轴关于行人保护见下表:

发动机盖到雨刮安装轴顶面距离D(mm)

当D≥70mm

头部伤害值HIC<1000

当50mm≤D≤70mm

头部伤害值HIC<2000

为了在行人保护头部碰撞得到高分,要求发动机盖到雨刮安装轴顶面距离:

D≥80mm,否则雨刮安装结构必须设计成可溃缩型式。

10.行李箱开关及舒适性

10.1SAE5%女性手伸及包络(倾斜);

10.2SAE5%女性手伸及包络(不倾斜);

10.3SAE95%男性头部运动包络(倾斜);

10.4SAE95%男性头部运动包络(不倾斜)

行李箱盖及其外把手应满足以下设计要求:

行李箱盖设计位置应位于10.2和10.3设计要求之间。

10.5行李箱盖外把手相关要求:

1)门外把手离地高度(距离空载地面)位于740-1160mm之间;

2)门外把手长度大于80mm,推荐值为105mm;

3)门外把手手指操作间隙大于21mm,推荐值为28mm;

4)门外把手手指操作深度大于21mm,推荐值为30mm。

11.车门舒适性校核

11.1加注口盖尺寸设计见下图:

11.2燃油加注口位置:

11.2.1加注口盖的位置应满足SAE95%男性直立姿势时操作,不需要下蹲或者弯腰;

11.2.2加注口盖离地高度(空载)推荐值为:

740-1160mm。

11.3操作空间:

11.3.1燃油箱加注口盖凸耳高度:

最小值15mm;

11.3.2燃油箱加注口盖凸耳上部长度:

推荐值30mm;

11.3.3燃油箱加注口盖底座高度:

最小值10mm;

11.3.4手部操作空间:

以燃油箱加注口盖凸耳中心为圆心,半径为61mm的范围内;

11.3.5手指操作空间:

以燃油箱加注口盖上轮廓线的一点味圆心,半径为25mm的范围内。

12.洗涤器喷射区域

12.1前门草空间舒适性推荐区域,见下图:

前车门矫正C的数据列表见下表:

靠背角(°)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项目

A

B

矫正C

142

146

148

150

154

156

159

163

166

跑车

135

225

轿车

190

200

12.2后门操控件舒适推荐区域

后车门矫正值的数据列表见下表:

 

靠背角(°)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项目

A

B

矫正-向前

175

169

164

157

149

144

139

131

126

轿车(后)

160

200

矫正-向后

122

126

128

131

135

137

140

144

147

12.3前后门关闭手伸及校核

SAE5%女性前后门关闭手伸线做法一致,如下图所示。

紫色圆弧是SAE5%女性(驱赶不固定)手伸线,黄色圆弧是SAE5%女性(驱赶固定)手伸线,要求前后门关闭时均能满足手伸及范围要求。

12.4尺寸校核项

类别

序号

项目

来源

要求

备注

前门

1

扶手高度(SgRP-1处横截面内测量)

经验值

170-205mm

2

扶手距离SgRP-1横向距离

经验值

280-315mm

后门

3

扶手高度(R点活R点之前50-100处横截面内测量)

经验值

160-190mm

4

扶手距离SgRP-2横向距离

经验值

250-330mm

前后

车门

5

扶手高度

经验值

≥55mm

6

扶手平面长度

经验值

≥25

7

扶手X向倾角

经验值

≤7°

8

扶手Y向倾角

经验值

≤7°

9

扣手进入间隙

经验值

≥28mm

10

扣手坑深度

经验值

≥21mm

11

扣手长度

经验值

≥55mm

12

扣手宽度

经验值

≥21mm

13

地图袋宽度

经验值

≥57mm

14

内拉手长度

经验值

≥100mm

15

内拉手宽度

经验值

≥30mm

16

内拉手深度

经验值

≥50mm

17

外拉手长度

经验值

≥100mm

18

外拉手间隙

经验值

≥35mm

19

门窗开关总成操作空间

经验值

≥20mm

13.洗涤器喷射区域

13.1喷嘴喷射到前风窗的洗涤液,被停留在停止位置的雨刮臂遮挡不能超过25%;

13.2喷射到前风窗玻璃洗涤液面的中心应尽可能接近前风窗DGO开口上下中心线上方;

13.3供应商要求:

喷射到前风窗玻璃洗涤液的中心应在风窗DGO开口的⅓到½处(从下往上)。

14.拖车钩设计

14.1前后拖车钩固定在车架或车身上的部件位置不得影响整车的接近角、离去角;

14.2前后拖车钩在使用过程中,不得因布置位置原因,造成牵引杆或牵引钢索等连接部件与前后保险杠干涉或摩擦,布置校核角度Y向(横向),左右30°,Z向(垂向)上下10°。

14.3前拖车钩布置位置不得对行人保护——腿部碰撞效果产生影响,不得对NCAP碰撞效果产生影响。

15.杂物盒

15.1杂物盒的扣手应在手伸及界面范围内,且打开杂物盒时,不得与人体干涉;

15.2杂物盒的空间应该能容下车辆用户手册、车辆档案等文件;

15.3杂物盒的最大开度时,开口尺寸不应该小于110mm,最大开度时与SAE95%假人膝部不得干涉(此项为建议项,实际设计时可酌情考虑接受10mm以内的干涉量);

15.4杂物盒在开启过程中与侧门护板最小间隙应大于10mm;

15.5杂物盒箱体内,应可以放下275×170×45mm尺寸的块体,打开的尺寸应至少为275×100mm;

15.6杂物盒关闭时,与较大人体假人小腿距离要求不小于100mm,推荐值150mm有利于碰撞发生时减轻对乘员小腿的伤害值;

15.7杂物箱锁手柄宽度W≥50mm,杂物箱锁手柄深度D≥25mm,杂物箱锁后部指尖空间S≥20mm,杂物箱锁手空间h≥25mm。

16.遮阳板

16.1遮阳板的圆角半径≥3.2mm,当遮阳板的厚度小于3.2mm时,则圆角半径R取厚度的15%-50%;

16.2遮阳板处于正遮阳板位置时,上边缘沿X方向的平面应被顶棚或前风挡玻璃黑边遮挡A≥5mm,防止正面漏光;

16.3遮阳板处于侧遮阳板位置时,上边缘沿Y方向的平面应被顶棚遮挡A≥5mm,防止侧面漏光;

16.4镜盖打开角度:

遮阳板化妆镜打开角度θ>90°;

16.5过前排座椅R点做ZX平面,该平面与遮阳板化妆镜的交线基本处于化妆镜中心位置;

16.6遮阳板本体绕旋转轴旋转至下边缘处于最低位置时,其下边缘在GB11562中3.5.1规定的V2点所确定的仰视角为5°的范围内。

不使用时,遮阳板不应该减小驾驶员的视野。

17.座椅周边间隙

座椅周边应保持一定的间隙,如下图所示:

1)座椅蒙皮到副仪表板板的间隙≥10mm;

2)手掌背部与门芯板间隙≥57mm,手指与门板间隙≥45mm;

3)前排座椅u侧围间隙≥50mm。

18.轮跳校核

轿车、城市SUV平台前轮工况及间隙要求见下表:

周边件

上跳极限+左/右转向5°

上跳90%+下跳极限+全转向

上跳80%+下跳70%+左右转向20°

上跳50%+下跳50%+全转向

全跳动+全转向

备注

考虑防滑链空间,仅适用于前驱车型,包含前轮驱动主驱动的四驱车型

轮口

>0

>10

胎冠、胎侧>20,胎肩>12

——

包括翼子板、轮眉装饰板、前保险杠、防溅垫外侧及安装卡扣(防溅垫外侧指防溅垫在轮眉上的安装面),有时还包括迎宾踏板

轮眉及内侧固定件

——

——

胎冠、胎侧>20,胎肩>12

>10

包括机舱纵梁、轮罩钣金、前围板、前副车架、防溅垫(除防溅垫外侧),动力总成侧护板

相对运动但运动间隙不变的零部件

——

——

胎冠、胎侧、胎肩>20,轮辋>15

>15

麦弗逊悬架的减震器支柱、双横臂悬架的转向节臂等

运动件

——

——

胎冠、胎侧>20,胎肩>12,轮辋>10

>10

包括摆臂或连杆、转向拉杆、稳定杆及连接杆、减震器或减震器支柱、弹簧、驱动半轴

轿车、城市SUV平台后轮工况及间隙要求

周边件

上跳80%+下跳70%

(考虑防滑链空间,仅适用于后轮车型驱动包含后轮主驱的四驱车型)

全跳动

备注

轮口

胎冠、胎侧>20,胎肩>12

>5

包括侧围总成(有时还包含后车门总成)、轮眉装饰板、后保险杠、防溅垫外侧及安装卡扣(防溅垫外侧指防溅垫在轮眉上的安装面),有时还包括迎宾踏板

轮罩及内侧固定件

扭转梁悬架

胎冠>20

胎肩、胎侧>30

胎冠>10

胎肩、胎侧>20

包括纵梁、轮罩钣金、后副车架、后保险杠、防溅垫(除防溅垫外侧)、迎宾踏板、挡泥板、加油管或加油管护板等

独立悬架

胎冠、胎肩、胎侧>20

胎冠>10

胎肩、胎侧>15

相对运动但运动间隙不变零件

胎冠、胎侧、胎肩>20

轮辋>15

>15

后转向节、总臂式悬架的纵梁(包含固定其上的附件)等

运动件

胎冠、胎侧>20

胎肩>12

轮辋>10

>10

包括摆臂或连杆、稳定杆及连接杆、减震器或减震器支柱、弹簧、驱动半轴等

越野车及皮卡平台前轮与周边间隙要求:

周边件

上跳80%+下跳70%+左右转向20°

上跳50%+下跳50%+全转向

全跳动+全转向

备注

考虑防滑链空间

轮口、轮罩及周边固定件

胎冠、胎侧>20

胎肩>12

>10

包括车架纵梁、轮罩钣金、前围板、翼子板、前保险杠、防溅垫、动力总成侧护板、轮眉装饰件、迎宾踏板、挡泥板等

相对运动但运动间隙不变的零件

胎冠、胎侧、胎肩>20

轮辋>15

>15

包括双横臂悬架的转向节臂等

运动件

胎冠、胎侧>20

胎肩>12,轮辋>10

>10

包括摆臂或连杆、转向拉杆、稳定杆及连接杆、减震器或减震器支柱、弹簧、驱动半轴等

越野车及皮卡平台后轮与周边间隙要求

周边件

上跳80%+下跳70%

考虑防滑链空间

全跳动

备注

轮口、轮罩及周边固定件

胎冠>20

胎侧、胎肩>30

胎冠>10

胎肩、胎侧>20

包括侧围总成(有时包括后车门总成)、后保险杆、防溅垫、轮眉装饰板、迎宾踏板、车架纵梁、轮罩钣金、挡泥板、加油管或加油管护板等

相对运动但运动间隙不变的零件

胎冠、胎侧、胎肩>20

轮辋>15

>15

板簧等

运动件

胎冠>20

胎肩、胎侧>30

>10

包括摆臂或连杆、稳定杆及连接杆、减震器或减震器支柱、螺旋弹簧等

19.踏板布置

19.1踏板排列:

从驾驶员位置观察时,踏板应按以下次序自左至右排列:

制动踏板、加速踏板;

19.2塔板间距:

踏板间距以两个踏板在参考平面P上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来测量。

所谓踏板之间的最小距离是:

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以及制动踏板和离合踏板之间的最小距离;

19.3制动踏板与车身固定部分的距离:

制动踏板在参考平面P上的投影至被P平面所载的车身内饰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19.4操作单个踏板的最小侧向间距:

紧挨踏板左右侧向有碍于踏板操作的两障碍物在参考平面P上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除相邻踏板外,还应考虑转向柱、固定装置等;

19.5脚踏板之间的落差间距:

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之间的落差,大众汽车公司要求30-50mm,制动踏板和离合踏板之间的落差要求0-10mm。

国内没有强制要求法规或标准,只能依靠经验和对标车型来分析落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9.6相关标准所规定或推荐的一些具体数值见下表:

尺寸代号

ECE法规

MAX(mm)

MIN(mm)

E

100

50

H

——

130

J

——

160

19.7脚踏板中心到R点距离(不带离合器踏板的车辆)

不带离合器踏板的车辆踏板中心与R点Y向间距包括制动踏板中心与R点间距a,加速踏板中心与R点Y向间距c,见下图:

不带离合器踏板车辆踏板与R点Y向距离见下表:

项目

推荐值(mm)

a

40-60

c

160-180

19.8踏板尺寸校核

踏板尺寸校核如下图所示:

踏板尺寸推荐值见下表:

项目

推荐值(mm)

制动踏板宽度A

100-140

加速踏板宽度B

>35

19.9加速踏板推荐高度

H:

加速踏板高度,指从踵点到踩踏前的加速踏板踏面基准点的高度;

H30:

从踵点到SgRP的高度。

注意:

本要求的适用范围为H30在(180-330)mm之间的范围。

19.10制动踏板的高度

H:

指从踵点到踩踏前制动、离合踏板踏面基准点的高度。

19.11加速踏板的安装角度

加速踏板的安装角度β,是指踩踏前加速踏板上端点和下端点的连接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度。

19.12搁脚板为离合踏板左侧的固定踏板,用于支撑左脚,防止疲劳。

搁脚板校核:

项目

推荐值

搁脚板角度FK

45°-55°

搁脚板长度L(mm)

200-330

搁脚板宽度W(mm)

≥80

搁脚板与离合踏板的落差E(mm)

60-70

人体中心线与搁脚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Y(mm)

190-230

19.13在驾驶员位置观察参考P平面时,搁脚板与制动踏板的间隙如下所示:

19.14搁脚板的尺寸校核如下图所示:

符号

项目

推荐值

单位

H1

搁脚板下沿与鞋跟距离

0-148

mm

H2

搁脚板上沿与鞋跟距离

200-305

mm

H3

搁脚板宽度测量基准

200

mm

W

搁脚板宽度

≥80

mm

β

搁脚板角度

45-55

(°)

19.15SAE50%男性驾驶员脚踩搁脚板时,腿前距离仪表板最小距离如下图所示:

符号

项目

推荐值

单位

H4

搁脚板与离合器表面的落差

60-70

S1

搁脚板平面与地毯交线和驾驶员踵点X向距离

≤40

S2

小腿与仪表板最小距离

≥25

19.16驾驶员(SAE95%男性、SAE5%女性)脚踩在搁脚板上,臂角A3、膝角A2和脚角A1的尺寸要求如下图所示:

 

符号

项目

推荐值

A1

脚角

87-110

A2

膝角

100-145

A3

臀角

95-115

 

20.人体坐姿

轿车舒适驾驶员坐姿推荐表

符号

尺寸名称

舒适参考范围

H30

R点到踵点的垂直距离(㎜)

250-405

A40

靠背角(°)

20-30

A42

躯干与大腿夹角(°)

95-115

A44

膝角(°)

100-145

A46

脚角(°)

87-110

轿车舒适乘员坐姿推荐表

符号

尺寸名称

舒适参考范围

H31

R点到踵点的垂直距离(㎜)

127-405

A41

靠背角(°)

20-75

A43

躯干与大腿夹角(°)

90-115

A45

膝角(°)

90-145

A47

脚角(°)

95-130

21.上次车方便性

21.1驾驶员座椅与方向盘的相对位置

方向盘与驾驶员座椅坐垫的最小距离H74影响驾驶员退步进出驾驶室的舒适性,如下图所示:

符号

项目

推荐值

单位

H74

方向盘与驾驶员座椅坐垫的距离

150

21.2车门立柱倾斜度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在汽车设计中,考虑上下车方便性,首先应确定设计中车门立柱的布置是否符合要求,当车门立柱直立时,前后座入座都会感到很别扭,如果将车门立柱适当倾斜,则可以大大改善入座的方便性。

21.3通道宽度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L18和L19是表示上下车方便性的两个尺寸,L18是前门打开时下部通道宽度,一般推荐要求L18>400㎜,L19是后车门打开时下部通道宽度,一般推荐要求L19>250㎜。

21.4侧壁倾斜度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侧壁的倾斜度对上下车方便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21.5门框尺寸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驾驶员进出驾驶室时其头部通过难易性与R点高度有关,对驾驶员上下车舒适性影响的前门门框相关的参数如下图所示:

前门门框相关尺寸要求见下表:

序号

校核项目

图示代号

推荐值

1

前门洞入口高度

A

≥760㎜

2

SgRP-1到B柱的水平距离(过SgRP水平面)

B

≥15㎜

3

SgRP-1上750㎜处到A柱的水平距离

C

>200㎜

4

驾驶员脚后跟与门槛的落差

D

≥5㎜

5

SgRP-1到前门前开口水平距离(立边最小处)

E

>650㎜

对乘员上下车舒适性影响的后门门框相关的尺寸如下图所示:

21.6门槛高度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项目

推荐值

单位

前后门槛离地高度(无中间踏步)

<400

中间踏步离地高度(有中间踏步)

≤380

门槛距中间踏步高度(有中间踏步)

<4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