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数学中考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1149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5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数学中考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数学中考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数学中考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数学中考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数学中考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数学中考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数学中考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数学中考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数学中考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数学中考一模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0年数学中考一模试卷

一、仔细选一选(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面几何体中,同一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相同的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主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

试题解析:

圆柱主视图、俯视图分别是长方形、圆,主视图与俯视图不相同;

圆锥主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三角形、有圆心的圆,主视图与俯视图不相同;

球主视图、俯视图都是圆,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

正方体主视图、俯视图都是正方形,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

共2个同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

故选B.

考点: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下列调查中,须用普查的是()

A.了解我区初三同学的视力情况

B.了解我区初三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

C.了解我区初三同学今年4月12日回校报到时的校园健康“入学码”情况

D.了解我区初三同学疫情期间参加晨练的情况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抽样调查和普查的定义对各选项逐一判断.

【详解】解:

A、了解我区初三同学的视力情况,用抽样调查,故A不符合题意;

B、了解我区初三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用抽样调查,故B不符合题意;

C、了解我区初三同学今年4月12日回校报到时的校园健康“入学码”情况,用普查,故C符合题意;

D、了解我区初三同学疫情期间参加晨练的情况,用抽样调查,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熟练掌握其概念及用法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B.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判断结论;

【详解】A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项正确;

B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项错误;

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项错误;

D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项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熟记相关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4.已知,则a+b等于()

A.2B.C.3D.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①+②得4a+4b=12,

∴a+b=3,故选C.

5.如图是一圆柱形输水管的横截面,阴影部分为有水部分,如果水面AB宽为8cm,水面最深地方的高度为2cm,则该输水管的半径为(  )

A.3cmB.4cmC.5cmD.6cm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解:

如图所示:

过点O作OD⊥AB于点D,连接OA,

∵OD⊥AB,

设OA=r,则OD=r-2,

在Rt△AOD中,OA2=OD2+AD2,即r2=(r-2)2+42,

解得r=5cm.

∴该输水管的半径为5cm;

故选:

C.

6.下列4×4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与△ABC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网格图形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AB==2,

BC==,

AC==,

所以△ABC的三边之比为:

2:

=1:

2:

A、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3,三边之比为2:

3=:

3,故本选项错误;

B、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4,=2,三边之比为2:

4:

2=1:

2:

,故本选项正确;

C、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3,=,三边之比为2:

3:

,故本选项错误;

D、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三边之比为:

4,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7.分解因式(x-1)2-2(x-1)+1的结果是(  )

A.(x-1)(x-2)B.x2

C.(x+1)2D.(x-2)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把x-1看做一个整体,观察发现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即可.

【详解】解:

(x-1)2-2(x-1)+1=(x-1-1)2=(x-2)2

故选:

D

8.下列计算错误是()

A.B.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逐一作出判断

【详解】A、,故本选项错误;

B、,故本选项正确;

C、,故本选项正确;

D、,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A.

9.求1+2+22+23+…+22020的值,可令S=1+2+22+23+…+22020,则2S=2+22+23+24+…+22021,因此2S-S=22021-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1+2020+20202+20203+…+20202020的值为()

A.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S=1+2020+20202+20203+…+20202020①,可得到2020S=2020+20202+20203+…+20202020+20202021②,然后由②-①,就可求出S的值.

【详解】解:

设S=1+2020+20202+20203+…+20202020①

则2020S=2020+20202+20203+…+20202020+20202021②

由②-①得:

2019S=20202021-1

∴.

故答案为:

C.

【点晴】本题主要考查探索数与式的规律,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0.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中,∠A=60°,将纸片折叠,点A,D分别落在点,处,且经过点B,EF为折痕,当⊥CD时,的值为()

A.B.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延长DC和,两延长线相交于点G,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A=∠DCB=60°,AB=BC=DC,利用折叠的性质可得到∠D=∠F=120°,DF=F,再证明∠CBG=∠G=30°,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到BC=CG,设CF=x,DF=y,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出DC,CG,FG的长,然后在Rt△FG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可得到x与y的关系式,据此可求出CF与DF的比值.

【详解】解:

延长DC和,两延长线相交于点G,

∵菱形ABCD,∠A=60°,

∴∠A=∠DCB=60°,AB=BC=DC

∴∠BCG=180°-60°=120°,

∵将纸片折叠,点A,D分别落在点处,且经过点B,EF为折痕,

∴∠D=∠F=120°,DF=F

∵F⊥DC,

∴∠FG=90°,

∴∠G=90°-60°=30°

∴∠CBG=180°-∠G-∠BCG=180°-30°-120°=30°

∴∠CBG=∠G

∴BC=CG,

设CF=x,DF=y,则DC=CG=x+y

∴FG=2x+y,

在Rt△FG中,

故选:

A.

【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折叠中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已知∠α的补角是130°,则∠α=__________度.

【答案】50

【解析】

【分析】

根据互补两角之和为求解即可.

【详解】解:

的补角.

故答案为:

50.

【点评】本题考查了补角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互补两角之和为是解题的关键.

12.太阳半径约为696000千米,数字696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千米.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696000=6.96×105,故答案为6.96×105.

考点:

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13.从2,-2,-1这三数中任取两个不同数作为点坐标,则该点在第二象限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此事件是抽取不放回,列出树状图,再根据树状图求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及该点在第二象限的情况数,然后利用概率公式可求解.

【详解】解:

如图,

一共有6种情况,在第二象限的点有2种情况,

∴P(该点在第二象限)=.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14.已知,则值为_____.

【答案】1

【解析】

试题分析:

由y=x-1可得x-y=1,y-x=-1,代入得原式=1-1+1=1.

考点:

整体代入求值.

15.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正方形OABC,点B(4,4),过边BC上动点P(不含端点C)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AB边于Q点,连结PQ,若把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叫做好点,则反比例函数图象与线段PQ围成的图形(含边界)中好点个数为三个时,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2<k≤3;k=8

【解析】

【分析】

由已知把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叫做好点,则反比例函数图象与线段PQ围成的图形(含边界)中好点个数为三个时,画出图像,结合图像根据好点的定义,就可得k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

如图,

当反比例函数经过(1,3),(3,1)时,k=3;

当反比例函数经过(2,1)时,k=2,此时有5个好点;

∴k的取值范围是2<x≤3;

当反比例函数经过(2,4)时,反比例函数图象与线段PQ围成的图形(含边界)中好点个数为三个,

∴k=8;

∴k的取值范围为2<k≤3;k=8.

故答案为:

2<k≤3;k=8.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点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目中“好点”的定义,并画出图形.

16.已知如图1,圆柱体铅笔插入卷笔刀充分卷削,得到底面直径BC为2的圆锥,∠BAC=30°.底面边长为1的正六棱柱铅笔插入卷削,得到如图2所示铅笔和锯齿状木屑(木屑厚度忽略不计),木屑锯齿齿锋点G相邻凹陷最低点为H,则AG=________,GH=________.

【答案】

(1).

(2).

【解析】

【分析】

抽象图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证得∠GEO=30°,再结合已知条件求出OG,EG的长,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O的长,从而可求出OA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G的长;底面边长为1的正六棱柱铅笔插入卷削,如图,可得到△OGK是等边三角形,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OM,MN的长,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求出MH的长,然后证明△HM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继而可求出HG的长.

【详解】解:

如图,

∵∠BAC=30°,

∴∠GAO=15°,

∵AE=EG,

∴∠GAO=∠AGE=15°

∴∠GEO=∠AGE+∠GAO=30°,

∵圆锥的底面直径为2,

∴OG=1,

在Rt△AOG中,EG=2OG=2,

∴EO=EGcos∠GEO=2×cos30°=,

∴OA=AE+OE=2+,

∴;

∵底面边长为1的正六棱柱铅笔插入卷削,如图,

∴△OGK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

∴OM=OGsin60°=,

∴MN=1-,

如图,

∵MH∥AO,

∴,

∴,

解之:

MH=,

∵GK=1,HG=HK,HM⊥GK,

∴△HK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HM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

解之:

HG=.

故答案为:

;.

【分析】此题考查正多边形和圆,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直角三角形,正确理解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画出对应的图形辅助解题是关键,体现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