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现状思对策 锐意创新谋发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92132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现状思对策 锐意创新谋发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立足现状思对策 锐意创新谋发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立足现状思对策 锐意创新谋发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立足现状思对策 锐意创新谋发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立足现状思对策 锐意创新谋发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足现状思对策 锐意创新谋发1.docx

《立足现状思对策 锐意创新谋发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现状思对策 锐意创新谋发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足现状思对策 锐意创新谋发1.docx

立足现状思对策锐意创新谋发1

立足现状思对策锐意创新谋发展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曾说过:

“一个没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没有礼仪,却有成就、有价值的人,哪儿都是找不到的。

”所以,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育人类德行。

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具体的说,从上到下相关教育部门都普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实效性很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呢?

下面我结合我们学校的德育现状现状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1、厌学成风,不思进取。

对部分学生抽查和了解发现,学校近30%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认为学校天天检查校服、校卡、卫生为主,不重视学习。

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在学校只要把德育常规做好就OK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出生社会只要有钱便科走行天下,俗语有云“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2、德育常规,不能常态。

学校虽然有值周班维持校园卫生,值周老师监督,但校园保洁仍成问题。

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不排除女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学生之间矛盾时有发生,他们遇事不理智,大打出手。

不会处理矛盾,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德育,缺少力度。

学校把学生的德育抓得很紧,可忽视了教师的德育,走进办公室,烟头纸屑乱丢乱扔。

要求学生不留长发,不戴首饰等,可教师烫发染发,项链耳环随处可见。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的溺爱教育,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创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只知爱幼,不知敬老。

只知有已,不知忠诚国家,民族情感冷漠。

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爱之心。

  5.诚实不足。

一些学生往往因受到有关的所谓行风、社公意识的影响,办事说话不够守信,诚实不足,“圆滑”失度,“老练”而“世故”,纯朴中似乎夹杂着一些浊气。

以上诸诸,何等危险。

 1、学校的德育与教学脱节。

学校的德育就是抓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成绩。

这两者应该是互相依靠,相辅相存的。

可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政教处要在德育上收到成效,离不开班主任密切的配合;教务处要在教教学上有所提高,少不了班主任的大力支持。

上级检查德育工作来了,班主任赶紧配合;过一段时间,上级检查教学工作来了,班主任又赶紧忙乎。

一时德育一时教学,二者不能融为一体,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2、教师思想认识浅薄。

教师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灵魂的铸造者和传播者,教师应模范地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从调查和平时的了解中,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认为学校就应该抓学生的成绩,德育应该靠边站。

他们在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上不到位,存在偏差。

3、学生的价值取向移位。

当前我校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普遍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多数学生都重视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能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对于是非问题有自己的认识,但是具有从众心理,容易被左右。

对于人生价值没有足够的知识进行支持,造成部分学生不清楚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理想与目标不明确,不清楚为什么学习,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很多学生否认劳动最光荣,他们不热爱劳动、轻视体力劳动乃至害怕、逃避劳动,贪图轻松、舒适生活,盲目追求和祟拜港台歌星、偶像、热衷于谈情说爱的电影、电视和上网,精神萎靡不振,无心向学,把人生理想、奋斗目标抛之脑后。

4、家庭教育工作亟待提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之师。

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教育观念与学校保持一致,但仍有一部分家长德育观念陈旧保守,亟待加强。

二、对德育工作的思考

1、统一思想,政教合一。

才是德之“资”,德才之“帅”。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足以看出德字之重要,“传道”之重要。

韩愈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也正是说教师首先传做人之道,后才会担负起“授业解惑”的责任。

所以,为师者,仅仅是授业,则是失职,不能很好地传做人之道,解人生心理之困惑则是渎职。

我们不能做残缺的教育者。

教书育人,不是先教书后育人,而是要教书,先育人。

因此,领导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互相沟通,做到政教合一。

2、德育为首,教师先动。

清代学者朱骏声说:

“外得于人者,恩惠之德;内得于己者,道德之德。

”可见“德”有内外,对己为内,对人为外。

内者,修身养性,自我提升,此乃“道德之德”;外者,受他人道德力量影响,见贤思齐,或者以道德力量去影响他人,春风化雨,此乃“恩惠之德”。

为师之人,当以“道德之德”完善自己,以“恩惠之德”施以学生。

因此,我们要想做得德育,首先,我们要打造好自己的教师队伍。

光有思想家,没有革命家,我们只能是纸上谈兵。

要想学生有道德,首先教师必须要有德育。

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做到“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书育人,以人为本。

还得从“德”字构造说开来。

“德”字中的“彳”形符号,是慢慢进行的意思,对于学生我们又有多少次都在急于求成呢?

有多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渴盼呢?

虽然有“顿悟”一说,但对于孩子来说,我们有什么理由苛求他们要“顿悟”呢?

我们都会以为“德”是“疾来慢走”的,其实,如果我们反复默念“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我们才会知道“德”是“慢来疾走”的,我们就会感觉到其实我们有许多时候是急功近利而适得其反的,我们才会领略到原来圣人所说的“循循善诱”是多么深刻。

 容不得学生犯错误,这是最大的禁忌。

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打反复,这是对我们的最大考验。

师者如医者。

如果我们只会治小感冒,我们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

一个好医生就是面临许多疑难杂症才锻炼出来的。

 同时我们不能诱导学生犯错误。

有许多词不要脱口而出,不能给孩子乱扣帽子。

比如“90后”、“另类”“叛逆”“早恋”。

定性“90后”,扣上了这顶帽子就变成了“品质低劣,没有国格,思维狭隘,知识浅薄,贞操感低”等等,我们是在驱赶着我们的孩子往这个圈子里走。

 “早恋”也是这个问题,有的学校说,我们学校没有早恋现象,那么我说,这所学校就不正常。

青春期萌动是很正常的,谁不萌动,我建议去看医生,说白了,那是有病。

但也不能随便给孩子们定性。

说谁谁谁早恋了,搞对象了。

人家本来没有那个意思,你也硬是拉进来了。

孩子们一看,噢,我原来是在早恋,恋爱挺有意思,深入发展,岂不乐哉。

许多问题不能大题小作,但有许多时候,我们更不能小题大做。

 我和老师们说过:

少定性,我们挖源头。

孩子出家在外,孤独感增强,无助时候多,家长没一句理解的话,老师也是一副凶面孔,再加之现在离异家庭越来越多,打恋爱自由后,这离婚率也是越来越高。

如果我们的孩子,这个时候谁要是对她好一点,她就受不了。

于是感情产生了,我说不是恋爱,只是依恋。

没有发生依恋感的,看着人家有人疼有人爱的,于是正如我们所说:

早恋如瘟疫,传播得很快。

 我说怎么办啊?

这些问题,只能导不能堵,从源头抓起,抓家长,抓老师,分散依恋的忠诚度,转移情感的唯一度,不就结了吗?

哪来的惶恐不安、如临大敌,好像遇到洪水猛兽一般啦。

 五、挖掘学生内心的真善美

 世上本没有唯善唯恶之人。

人非圣贤,人的内心就是由两个世界组成。

一个就是真善美,一个就是假恶丑。

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让真善美上扬,占据内心的主流。

所以没有只恶无善的学生。

 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有一双挖掘真善美的眼睛,以之为突破口,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所以我经常和学生说: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用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的过程。

我们有许多孩子就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才破罐子破摔的,这需要老师爱心,更需要智慧。

4、制度育人,决不手软

5、全员育人,形成合力。

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既是学校对全体教职工的一项普遍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德育氛围,而一个重要的方面,体现广大教职工是否都具有强烈的德育意识,是否自觉地努力成为一名德育工作者。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德育是学校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此,作为学校的教职工,人人都应该成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是理所当然的要求,但是如何使“应该成为”转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如何实现这一质的飞跃,这是学校领导者应该积极思考和努力的事。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学校培养的应该是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也提上新的日程。

面对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努力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德育工作创新要立足学校现状,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向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渗透德育,充分挖掘和整合德育资源,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走出一条德育创新之路。

    

   形式与内容不符

德育与教学脱节

惩处的力度不够

教师的认识不到位

学生

管理缺人性化

一是重智轻德,重大德轻小德。

被调查的家长中95%的人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都无所谓"。

在学校"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的状况依然存在。

家长们对自家孩子"品德好但学习不好"的现实无法接受。

 

二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互脱节,缺乏合力。

表现为,学校讲一套,家长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是又一套,教育口径相互矛盾,让未成年人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价值导向扭曲,教育效果不好。

三是对未成年人提供的社会环境不佳,甚至存在着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

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由于利益的驱动,遍布街头巷尾的各种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和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渲染色情、颓废有害的色情口袋书、庸俗不堪的文艺作品等,已成为严重腐蚀未成年人心灵的一大社会公害。

因迷恋网络而走上犯罪的未成年人也屡见不鲜。

家长对此恨得咬牙切齿,对开网吧赚黑心钱的老板恨之入骨又奈何不得。

四是来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

据被调查的司法界人士介绍,近年来,因婚姻家庭变故,家庭不和谐、不稳定,家庭教育不到位,导致未成年人辍学走向街头、流浪乞讨、最终犯罪的的比例占到青少年犯罪的60--70%。

在我们成年人的生活和活动中,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

这其中包括目前道德标准高深的理论远离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青少年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道德教育与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塑造处在分离状态。

二是道德教育的过程脱离青少年的主体。

包括传统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青少年出发,而是把青少年作为塑造的客体,这样造成与目前青少年的核心价值相背离,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

三是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

目前学校主要是以灌输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忽视德育过程中青少年之间、青少年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青少年低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现象。

四是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

目前道德价值标准存在虚化的现象,学生的道德行为已完全社会化,使学生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那么做,但道德行为却做不到。

 

三、当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意见。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针对上述情形,当代德育教育犹其应强调如下几点:

    1、加大新课程改革力度,强化课堂教育的育人功能。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改变"重智轻德"倾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因此,必须加大新课程改革力度,强化课堂教育的育人功能。

如政治课教学应增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内容,密切联系实际;遵循学生认识、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出发安排教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学德育课程体系。

2、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于一体的德育体系。

一是要构建好德育内容体系。

学校尽管是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阵地,但家庭、社区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以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大力普及家庭德育的知识,并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学校要建立校外教育网点,依靠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

形成了全员参与学校德育环境,创设了有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营造了民主科学有的家庭德育环境,增强学校德育实效。

                       二是要建立学生、教师、家长全面参入的德育评价体系。

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进行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受教育者,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典型的警示作用,主流的带动作用,受教育者的自省自律作用。

同时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综合评比、教师教育成绩的认定挂钩。

教育者亦可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受教育者哪些方面存在缺点和不足,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增强德育针对性,提高德育的实效。

3、优化德育形式,变灌输型为渗透型,保持德育方法向个性化、民主化、多样化、综合化的趋势转变。

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年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快、起伏大,过去单调呆板的德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失去了往日的效应,德育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当前受青年学生欢迎的德育方法主要有:

    一是情景陶冶法。

学校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人际环境,在“无言、无求、无形”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到感染。

如升旗礼、校园文化周、校运会、文艺汇演、校庆纪念日、校史教育、文明礼貌月、教师节尊师月等。

    二是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德育教育中,通过树立中学生熟悉的,甚至是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形象,能使抽象的伦理道德、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人格化,以个性培养个性。

    三是行为训练法。

学校的德育过程,一方面要坚持对学生的灌输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的作用。

学校的广播、橱窗、壁报、板报、中学生党校、团校,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学生会、文学社、艺术团、联谊会、集邮协会、兴趣小组等社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学生干部值周制、班风班容评比制、书评、影评、书画、摄影、读书赛、征文、演讲比赛等,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自辨、自律的能力。

学校德育是一种持久的发展的教育,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研究,为学校的德育的改变不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使学校德育走向现代化、科学化。

上海高桥中学的胡瑞峰校长给我们讲解了价值澄清法。

他说“矛盾和问题,真正因人的本质坏而导致的概率是很低的,多数问题是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

”他主张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根据自身的经验提炼出价值,做出判断,而不是将我们自认为正确的东西强加给学生。

一位美国教师上的一堂初中生命教育课:

上课时,老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

一条小河,小河上有一座小桥,桥这边一个美国小牛仔在玩,桥那边是一个少女在做家务。

每天晚上他们到桥上约会,两个人都很幸福快乐。

突然有一天,电闪雷鸣,洪水冲垮了小桥。

男孩想女孩,可过不了河,他就放弃了,自己到别的地方玩了。

女孩也想男孩,她顺着小河向上游走,没有找到桥;又向下游走,也没找到。

这时她遇到了一位贼兮兮的船工,船工说:

“你满足我,我就载你过河。

”经过激烈思想斗争的女孩最终满足了船工,过河见到了他日思夜想的男孩,并把经过告诉了男孩。

男孩听后却一个巴掌打向女孩:

“你怎么能这样做?

你去死吧!

”女孩跳河而死。

看完动画老师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

你最同情谁?

你最憎恶谁?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人,你会怎么做?

学生的答案各种各样,学生在这种讨论中统一认识、澄清价值,多数学生认为:

爱是美妙的,但必须是两厢情愿的,任何强迫都是不愉快的。

而大家最痛恨的几乎都是男生,最同情的几乎都是女生。

爱也会带来伤害,男孩要承担责任,女孩要保护自己。

什么样的教育是有效的?

不是居高临下的灌输,而是和学生站在同样的起点上,走进心灵的沟通。

“道德是一种自我认识,德育是帮助孩子认识自我。

”“德育是帮助学生成长,以他自身的方式成长。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抛开主体的外在干预往往是事倍功半的,也是越俎代庖的。

应当是一种关爱,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呵护孩子的心灵。

让我们满怀对生命个体的关爱之情,在学校德育之路上跋涉不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