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77276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6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6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6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6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6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6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专题6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6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6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专题6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六中国近代经济

[考纲要求]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专题概要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正常道路,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此后在近百年的过程中,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显著特点。

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社会生活在动荡中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和通讯手段进步,大众传媒不断发展。

考点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标: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背景:

(1)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鸦片战争前夕,自然经济有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2.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茶,丝等)。

3.标志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表现

(1)农业: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2)手工业:

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遭破坏,城市手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3)商业:

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了上海。

5.地位: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在近代中国仍占主导地位。

4.影响

【温馨提示】“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重大标志,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催化剂。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特点:

①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②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交通、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较慢。

③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助学助记】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及表现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条件

(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洋务运动的促进: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3)外商企业的刺激。

【易错警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资本主义萌芽正常发展起来的,而是“欧风美雨”的产物,这种现象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有关。

【考点升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征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发展繁荣,时间很短,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途径:

一种是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3.企业:

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厂。

4.分布

5.特点: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1)“先天不足”:

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同时又对两者都存在着依赖。

(2)“后天畸形”:

地区分布不均衡:

一般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较少。

行业不全面:

一般是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小。

发展速度慢且不均衡。

6.影响

思维发散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内容

链接点

政治

两次鸦片战争

西方列强凭借武力打开中国大门,向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刺激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

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文化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史论1 自然经济解体VS经济结构变动

(1)自然经济解体

“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重大标志,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催化剂。

(2)经济结构变动:

指由单一自然经济变为五种经济成份并存:

A代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B代表洋务企业,C代表外商企业,D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E代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其中洋务企业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史论2 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1)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管理经验;

(2)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4)筹建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培养近代化人才,为军事教育等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5)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6)促使中国的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壮大了中国无产阶级队伍。

抛砖引玉

1、西方国家的侵略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引起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中国逐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中国出口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3)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但其阻碍作用是主要的。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首先在沿海地区出现?

(1)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基础好。

(2)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最早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3)洋务派兴办的企业和外商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4)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考点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时间:

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

2.原因

3.表现

张謇---江苏南通人,晚清状元,教育家,实业家,立宪派代表。

荣氏兄弟(江苏无锡人)创办了保兴面粉厂,申新公司(1915年)等。

4.意义

【思维激活】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

(1)从其产生来看,它是在外国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

(2)阻力大,不仅受到保守势力的顽固抵制,还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压制。

(3)后天畸形:

地区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沿海、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近代化主要发生在思想、政治领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少。

(4)中国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的春天

 

延伸1,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的推动。

2,实业家:

南张(张謇)北周(周学熙),荣氏兄弟。

3,“实业救国”:

近代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思潮;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代表有张謇等;民族资本家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在民国初年出现了一个新热潮,在半殖半封的中国,“实业救国”道路是行不通的。

4,主要特点------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1)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3)民族资本与自然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4)发展迅速,时间短暂。

5,结果: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

2.国民党

统治前期

民族工业

的短暂发展

(1927-1936)

知识拓展:

1,1935年的币制改革

内容:

 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 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

作用:

对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官僚资本主义

含义:

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政治权力相结合而产生垄断性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雏形是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

真正形成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代表:

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四大家族。

影响:

(1)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因而是一种反动的生产关系,是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对象。

(2)官僚资本主义本身又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它集中了一定的现代化设备和科技力量。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人民政府在全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直接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3.国民党

统治后

期萎缩

1937-1949

 

【温馨提示】外国资本的压制是晚清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

一战爆发后,列强无暇东顾,使中国民族工业暂时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其发展也取决于外部环境的放松。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常常对民族资本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被称为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

近代后期,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1.在夹缝中求生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中国的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2.在斗争中求发展

[思维导图] 近代主要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

[图解图示]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工业的春夏秋冬

春----初步发展和短暂的春天夏-----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短暂发展秋-----抗战时期受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日益萎缩直至到关闭破产。

史论 综合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我国近代政治变革、思想进步等几方面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如下图: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易错分析1.“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是指近代社会。

错误。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2.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错误。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

一是从地域上看,中国内地自然经济受外国资本主义冲击有限;二是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错误。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主观上说,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

错误。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不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破坏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受到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而产生,缺乏雄厚的资本原始积累。

5.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年的发展与在国民政府前期的发展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不同时期。

正确。

民国初年的发展是指1912~1919年这一段时间的发展,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国民政府前期的发展是指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遭到较大地破坏,通商口岸的开放,关税主权的破坏,加速了列强的商品输入,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受猛烈的冲击并开始瓦解。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自然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3.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商品市场等,促使近代企业的产生。

4.洋务企业中的军事工业采用机器生产方式,但其产品不是商品,在经营管理上更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基本属于封建性近代工业。

民用工业基本上是建立在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封建性。

5.洋务企业的兴办,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它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6.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解体加速;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7.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8.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的发展必然会促使新的意识形态和新的阶级力量发展壮大,必然会对旧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产生瓦解作用,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