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7310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2013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我国的世界遗产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并积累好词好句。

3、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查中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以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4、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学会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并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介绍我国的世界遗产做准备。

5、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并围绕这一专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17、长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认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帮助学生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个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点:

1、学习作者运用打比方、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观察方法。

2、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据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说,他在月球上看地球,只看到一个建筑物,你们猜猜是什么呢?

(长城)相机板书:

长城

是的,大家说对了,这就是中国的长城。

(出示长城图)。

2、看到这些图片,你觉得长城怎么样?

预设1:

长城真雄伟!

请你读一读课题,读出长城的雄伟。

预设2:

长城真伟大!

请你读出长城的伟大。

师:

来,让我们读出《长城》的气势。

生齐读。

3、读完课题,你聪明的小脑袋马上产生了什么问题?

预设1:

长城到底有多长?

预设2:

长城是怎么修筑的?

预设3:

长城建在哪里?

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板书:

样子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思考:

作者游览了长城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2、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篇课文的词语朋友。

学生自由读

•城砖城墙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高大坚固

•屯兵堡垒打仗智慧相隔

(1)、指名读第一组词语,你们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自由读第二组词语:

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3)指名读难读的字音,带读。

(4)全班读。

(5)指导难写的字。

3、汇报:

作者游览了长城发出怎样的赞叹?

⑴生交流

⑵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要想读好这句话,你们觉得哪些词很关键?

(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相机板书:

伟大的奇迹出示“迹”的意思选择,理解“奇迹”“气魄雄伟”。

随机指名朗读→齐读,读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教师相机指导

三、远看长城,从“长”感受长城是伟大奇迹

1、下面让我们走进长城,一起远看长城。

那个自然段是写作者远看长城?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

(相机板书:

远看)

生交流:

你找到哪些句子?

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落实教学点2】

出示: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⑴请大家齐读这句话。

⑵那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把长城比作长龙呢?

预设一:

都很长

预设二:

都很有气势

提示:

我们都知道: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中华儿女被称为是龙的传人。

我们为身为龙的传人而感到__。

这里把长城比作长龙,心中是充满了自豪感的。

所以,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民族自豪感读一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齐读)

(3)这句话我们能读懂的仅仅是长城的长吗?

再来读一读,看看你又会发现什么?

(是呀,说明了在崇山峻岭上修筑长城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

由此可见,这样的环境下能修筑出长城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你还找到那些描写长城的句子?

出示: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师:

你知道一万三千多里多长吗?

出示(图)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横跨了我国的七个省市自治区。

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

(2)师:

长吧,请把你的惊叹读出来。

(男生读→女生读)可见长城的确很(长)。

3、难怪,我们的作者发出了如此的感叹,(出示句子)读: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这段话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写的?

【落实教学点1】

渗透写作方法:

如果我们在写作时能用上这些说明方法,就能把事物写得更加具体。

四、近看长城,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感受长城是伟大奇迹

过渡:

刚才我们远看长城,紧紧抓住句中的字眼感受到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

下面我们走近长城,细细观赏。

课文哪个自然段是近写长城。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找出近看长城有什么特点?

生交流,板书:

高大坚固

(一)高大坚固

1、从哪些句子中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请找出有关的句子,写上感受。

2、汇报:

【落实教学点2】

出示: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1)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了长城是高大坚固的?

(2)(出示图片)这就是条石和城砖,看这条石,又厚又硬的,而且十分庞大,的确让我们感受到长城的那种坚固。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注意朗读出长城的高大和坚固。

出示: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落实教学点1】

(1)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你们看,这就是城墙顶上,也就是我们爬长城走的路,它又平整又宽,跟我们平时走的马路一样宽,这样的方法不是打比方,而是作比较。

拿城墙顶跟马路作比较,更能突出长城的宽。

(2)拓展练习。

【扣点练习】

1、判断下面句子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仙人掌高钾,低钠,低糖,糖分含量比生菜和黄瓜还低。

A:

打比方;B:

举例子;C:

列数字;D:

作比较;

2、用上作比较的方法补充句子。

沙滩上的沙子软绵绵的,

小白兔的毛又松又软,比

学校的大榕树真高呀,足有

(二)设计巧妙

1、接着,来,我们登上长城去看一看——

2、出示句子: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3、小组学习:

找出长城的构造。

4、出示图片:

你看到了长城的什么?

,指生上台指出具体位置。

提问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作用。

师:

古时候科技不发达,当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城台就相当于烽火台,通过放烟形式,台台进行信息的传递,报告敌情。

由此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__。

板书:

设计巧妙

4、目睹如此高大坚固的长城,面对如此巧妙的设计,我们不得不赞美:

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理清写作顺序。

【落实教学点1】

1、远看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

我们不禁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近看长城,高大坚固,构思巧妙。

我们由衷地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目的一样,效果一样,但作者的观察点却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吗?

(板书:

远——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

他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游览了——长城,见识了——长城,赞叹了——长城,下节课作者还会从另一个角度带领我们去游览——长城。

4、作业

1、搜集一些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2、写一个打比方和作比较的句子。

【扣点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复习、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2、看到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作者联想部分。

1、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令“我”想到了什么?

在文中找出来。

出示: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建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师:

自由读,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和同桌说说你的体会。

1、自由读,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落实教学点2】

师:

你找到的动词有哪些?

说说你对这些动词的理解。

好一个“身临其境”,是啊!

这是作者来到长城上的真实感受,一起读。

2、师深情朗读,生凝神倾听后告诉老师想到、看到、听到什么?

3、生自由讲。

4、课文哪一句话在感叹民工的辛苦与伟大。

出示: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指名读第三句话,让学生抓住“多少”“才”品味想象:

你从“多少”这个词想到了什么?

从“才”上体会到什么?

更进一步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落实教学点2】

6、激情朗读。

7、激发自豪之情: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万里长城像(  ),在崇山峻岭之间(  ),她高大(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

长城是由(  )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和(  )。

 2、完成练习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是一句过渡句,起到的作用。

3、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改为反问句)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

4、我国已有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最喜欢的是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17长城

打比方

远看长龙列数字

近看高大坚固伟大奇迹作比较

设计巧妙

联想:

智慧和力量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认读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运用收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教学难点:

师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点:

1、体会并积累文中描写生动优美的语句。

2、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1、师激情引入介绍颐和园的资料。

2、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注意指导“栽”和“廊”的写法。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落实教学点2】

4、汇报,相机板书:

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

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3、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

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驻足景点,品味美丽

教师随机顺学而导

看,这就是美丽的昆明湖。

景点1:

昆明湖

1、随机出示昆明湖图片。

2、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昆明湖的美景?

请快速浏览课文。

3、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四、五自然段,想一想:

你在昆明湖看到哪些美的景物?

4、默读课文,用波浪线找出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

5、汇报、重点品读赏析:

随机出示昆明湖图片和句子:

正前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落实教学点1】

(2)、齐读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

静绿

句式训练:

像,像。

(3)、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

为什么?

请读读句子——汇报、点拨——小结:

“滑”字能使昆明湖显得更美、更静了,真是巧妙。

(4)出示十七孔桥图片和句子:

【落实教学点1】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汇报,谈感受

B、四人小组,练习想象说话:

出示三张小狮子图片

十七孔桥的小狮子姿态不一,有的,有的,有的……

C、这独特的石桥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过渡语:

游赏了昆明湖这一处景点,你还想去哪一处景点游玩呢?

景点2:

长廊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2、指名交流感受并板书:

长美

3、体会长廊的长:

① 请你用——画出描写长廊长的句子。

② 指名说后交流感受:

③指导朗读。

世界最长的长廊就在我们的祖国首都北京,多令人自豪啊!

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过渡:

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长廊的美呢?

4、汇报。

(1)、课件出示:

长廊背景图和文字

(2)、感情朗读。

师引:

多少幅?

几千幅!

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真让人——惊叹!

带着惊叹读。

(生齐读)

师引:

正月的梅花还没谢,二月的桃花又开了……(生齐读)

师引:

画的世界,花的海洋,真让人陶醉呀!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长廊的美!

(分男女读)

生: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过渡:

实在是太美了,五彩的画会画着哪些人物、花草、风景呢?

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谁来说一说?

【落实教学点1】

(3)想象说话:

出示:

长廊背景图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有的画着诸葛亮、、等人物,有的画着菊花、、等花草,有的画着黄山、、等风景。

(4)小结:

这美丽的长廊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五、激情点题,再燃美丽

同学们,颐和园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如万寿山,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颐和园真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下节课,颐和园风景区的主管来这里招聘一批小导游,请大家回家做好准备。

六、巧设作业,培养能力【扣点练习】

1、仿写比喻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

2、填空

()的琉璃瓦()的宫殿()的柱子

()的大公园()的栏杆()的景色

3、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品味优美语言,总结全文,竞聘导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领悟语句,自主积累,品味优美语言) 

1、全班有感情朗读。

2、自悟:

颐和园的景美,课文的语言也美,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段落,找出来读一读,边读边想为什么喜欢。

3、背读:

选择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背一背,三分钟后了解背诵请况,并指名背一背。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死、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六、课外延伸,运用表达方法。

【扣点练习】

1、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一次游览活动。

2、学生练笔后,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反馈。

  板书设计:

  

   长廊长

        颐和园 万寿山美

            昆明湖静

 

19*、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秦兵马俑的不朽艺术价值,激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点:

1、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掌握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导入: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课文《秦兵马俑》把我们带到那举世无双的珍贵文物面前,让我们饱览它们的精美,感受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

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1、注意读准生字:

“誉、瞰、魁”

2、学生提出不了解的词语,帮助理解。

3、全文围绕哪一句话些,找出来,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什么?

4、出示兵马俑图片,师问:

你感受到了

三、学习第2节:

1.师:

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生自己读

3.指名交流

师补充:

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13000平方米,三个俑坑大约有一个半我们学校这么大。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它有什么作用?

【落实教学点2】

4、指名当小导游读第2自然段

师过渡: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他们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呢?

四、学习第4节:

1.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4-9自然段,完成:

(1)读一读,划出描写兵马俑外貌、神态、动作的词。

(2)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

(3)演一演,根据书上的描写摆一个造型,其他同学猜猜演的是什么俑。

2.巡视

3.交流(指导朗读)其中第一题可不必讲解,学生大多会做。

以节约时间。

如:

喜欢将军俑的请举手,为什么?

评价读

(将军俑威风凛凛、神态自若;武士俑英勇无畏、威武凝重;骑兵俑勇猛善战;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弓弩手神情专注、箭术高超;马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每说到一种俑,则放相应的图片。

师:

你可以说说你的体会。

你也可以读课文,把你体会到的将军俑的个性特点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4、过渡: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

让我们近距离地再看一看。

——放视频(神态各异)

六、学习第10节

1.请同学们自己练读这几种神态的描写  

2.你能读好哪一种神态,就选这一种来读。

(可邀请伙伴)    

师评价:

能征善战  准备以身殉国的勇士 勇武干练 思乡心切

3.省略号兵马俑还有很多种神态呢,你能模仿书上的格式,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话吗?

(放幻灯)(生自由练说)

七、学习第11节

1、师生接读: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总结:

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八、畅谈感受。

1、扮演记者,走入学生——“游客”中,采访游客。

2、学生当小导游介绍兵马俑。

九、延伸:

1.师提问:

对于秦兵马俑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学了课文后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让我们上网找找答案。

(西安兵马俑博物馆网站)还要学会辨别。

上网查资料并非解答疑问的唯一途径。

补充世界八大奇迹

a.埃及金字塔

b.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c.弗所(小亚细亚)的阿泰密斯神殿

d.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

e.哈利卡纳苏(小亚细亚)的摩索拉斯陵墓

f.地中海罗得岛上的太阳神巨像

g.亚历山大城的灯塔

h.中国的兵马俑

十、作业:

1、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填空。

兵马俑神态各异: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2、“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这句子运用了说明方法,起到的作用。

【扣点练习】 

3、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落实教学点1】

  

附:

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模宏大

秦兵马俑珍贵历史文物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教学反思之五:

在本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四字词语成为重点,积累四字词语,同时在教学中,始终围绕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器宏伟气势,培养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本篇课文,可以充分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这也恰恰成为本篇课文教学中的难点。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完成口语交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习写导游词,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3、学习“日积月累”。

积累对联知识,运用比较的方法将句子写具体、形象。

教学重点:

1、完成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动手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示句让学生读,学生自主发现悟一悟: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比较两句有什么不同,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3、举出实例说一说:

在读过的课文或习作中,你发现了这种“用熟悉的事物来比照”的写法吗?

4、学生试着写句子。

5、再读“我的发现”,加深理解。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读对联。

(自由读、范读。

2、指导学生读对联。

(纠正读音,指导停顿。

3、找出欣赏的对联讲讲对它的理解。

4、学生试背对联。

5、另举几例对联。

三、宽带网

1、明确任务:

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2、搜集处理资料。

(1)搜集资料。

(2)小组汇报交流:

主题、获取资料的途径等。

(3)评选材料、处理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出示相关报道。

(教材中关于长城被毁坏的报道)

2、你有什么感受?

有什么想法呢?

(板书:

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

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

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自由发言:

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三、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1、创设情景,自主选择进行模拟口语交际。

(1)劝说游人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画。

(2)演讲“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四、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写出并熟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