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7141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17-18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鲜为人知(xiān)宛转(wǎn)亘古(gèn)晌午(shǎng)

B.气冲斗牛(dǒu)祈祷(qí)憎恶(zēng)可汗(hán)

C.锲而不舍(qìe)赫叟(hǎo)滞笨(zhì)镶嵌(qiàn)

D.深恶痛绝(wù)惩罚(chéng)胸脯(pú)侮辱(wū)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一泻万丈刮目相待调羹澜语

B.不以为然五彩斑斓取缔荒僻

C.大厅广众震悚烦琐孤孀

D.目不窥园污秽粗拙烦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B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

A:

澜语——谰语。

C:

大厅广众——大庭广众。

D:

烦燥——烦躁。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2012年《星光大道》年度冠军总决赛上,临沂市苍山县的“草帽姐”徐桂花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B.四川雅安人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

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C.中央电视台开展的“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社会新风。

D.2013年5月27日,受狂风暴雨及大浪影响,青岛栈桥东侧30多米长的栈桥出现坍塌。

【答案】B

考点:

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哪里比得上她呀!

B.张华考上了北大,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C.今年的暑假,你是打算去北京旅游呢?

还是去深圳旅游?

D.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C句中第二个问号应为逗号,因为问的内容还没结束。

考点:

标点符号

点评:

本题不难,句子内容清楚,易于判断标点符号。

平时学习一定要注意标号符号,了解它们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不要硬记,要在语境中熟悉它们,熟练地掌握使用方法。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B.《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字佩弦,我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D项表述不正确,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

6.下列关于名著《骆驼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了祥子周围的很多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不给仆人饭吃的衍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B.小说的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

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C.小说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

D.小说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A项错误,不给仆人吃饭的是杨太太。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

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②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

”平公“善哉!

”。

【注释】①炳烛:

点烛。

②盲臣:

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

恐已暮矣()盲臣安敢戏君乎()

即更刮目相待()及鲁肃过寻阳()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不超过五个字)。

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案】7.A迟,晚B怎么C再次,重新D经过

8.

(2)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9.

(1).年纪大

(2).事务多

10.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

【解析】甲文选自:

《资治通鉴》 作者:

司马光 年代:

北宋

乙文选自:

《说苑》作者:

刘向年代:

西汉

甲文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晋平公问师旷:

“我已七十岁,还想读书,恐怕已经太迟了。

”师旷答道:

“为什么不点蜡烛?

”平公说:

“哪里有做人臣的开人主的玩笑?

”师旷说:

“我这个愚昧的臣子怎敢开主上的玩笑呢?

我听说,少年好学,好像早晨的朝阳;壮年好学,如日中天;老年的时候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在烛光下行走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个更好?

”平公说:

“说的好呀!

7.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更:

再次,重新。

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

岂:

难道。

博士: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点睛: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9.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年纪大,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事务多。

10.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这类自主探究的题目,是中考的主流题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做这类试题,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两篇文章告诉我们要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

课内阅读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

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

“死尸!

”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

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

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

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对表现阿长有什么作用?

12.阿长没有文化,竟然会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1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她表现得怎么样?

把原句抄下来。

并指出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

1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

(把原句抄下来),说说“我”为什么会这样?

(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答案】11.从侧面衬托阿长。

与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阿长对我的热心和关爱。

12.表现她疼爱、最关心孩子。

反映了她的善良。

13.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语言、动作

1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震惊,产生出乎意料的惊喜。

【解析】

11.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理解与作用分析能力。

衬托手法,又叫侧面烘托,是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根据这一理解,可以判定文中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是为了从侧面衬托阿长,表现她对我的关爱,与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阿长疼爱、关心孩子,善良。

点睛:

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

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13.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用文中原句来作答。

这里运用的是语言、动作描写,原句为:

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1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修辞,结合句子内容作出具体分析。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用“霹雳”来形象地表达“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的震惊,突出阿长买回书让人十分的出乎意料。

课外阅读

13元“遗产”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

“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

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

”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

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

我说:

“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

”她说:

“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

妈,你去把碗洗了吧。

”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③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

“不行,得赶紧去医院!

”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

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

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④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

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⑤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

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⑥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

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⑦我的心又提了起来。

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

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

“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

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⑧“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⑨“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

“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⑩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蒙眬了,

(11)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

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

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12)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

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13)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

高考时,以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大学。

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14)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15.文章为什么用“13元‘遗产’”为题?

16.母亲从夜市回来,一“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就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为什么?

17.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

(1)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2)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

18.第13段说:

“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指什么?

19.文章第⑩段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

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

(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

【答案】15.①13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    ②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  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6.①女儿说过碗筷她来收拾,现在却没有收拾  ②吃饭时女儿说自己不舒服

17.

(1)努力装出自己病得不重的样子,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

(2)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

18.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13元“遗产”的事

19.示例:

我抓住女儿的手,喊着:

“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的!

”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滑落.

【解析】

15.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分析能力。

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查,有时也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理解,这时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主题。

文章主要记叙了女儿在病中感觉“怕是不行”时,郑重留给妈妈遗产——13元钱的故事。

作者通过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遗产”的事,写出了女儿对母亲的关心与不舍,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突出了对母女间凝聚的深情的赞美。

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主旨的突出都是通过“13元遗产”来展示的。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

母亲从夜市回来,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的原因是:

女儿说过碗筷她来收拾,现在却没有收拾,吃饭时女儿说自己不舒服。

17.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理解分析能力。

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1)努力装出自己病得不重的样子,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

(2)女儿的“搂”的动作和“我们都哭了”是因为女儿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喜悦的体现,此处表现女儿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

18.本题考查归纳概括内容要点能力。

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

通过“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我们可以看出,句中的“事情”是指上文中的遗产的事。

解答本题,学生应围绕“13元遗产”这一主题事件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19.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

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

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注意想象要合理,要有语言或动作描写。

20.以“一件难忘的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2.恰当地运用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3.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4.不少于500字。

【答案】一件难忘的事

那一件事,让我终生难忘。

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和我的一个同学在一起玩,他比我大一岁。

我们两个,就像是最要好的朋友一样。

有一次,正值放暑假,天气炎热,酷暑难当,我正和他在一起玩,玩了许多游戏,我们都玩腻了,想不出还有什么新奇的东西。

正当我们无聊之际时,我突然眼前一亮,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我兴奋地对他说:

“我们来点一把火玩玩吧。

”他当场否决了,说道:

“火太危险了,我们还是玩些其它的游戏吧。

”我不同意,执意要玩火,他见说服不了我,无奈地说:

“那好吧,你去玩吧,不过,出了什么事情,你可要负责。

不一会儿,我便从家里拿来了打火机,他还是有些不放心,用害怕的眼神望着打火机。

我见他这副样子,安慰他说:

“只不过是一堆火而已,不用怕的。

”我用打火机点燃了一堆枯草,枯草很快就燃烧了起来,燃烧过的草只剩下了一堆黑色的草状物。

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够过瘾,看到了旁边的一棵小树,心中便升起来了一个邪恶的念头,想要把那棵小树点燃。

于是我用打火机一点,小树便烧起来了,我沉浸在对火的兴奋之中,没有注意到小树上的火已经越烧越大,到了我无法控制的地步。

这时我还沉浸在对火的兴奋当中,并没有察觉。

好在,我那个同学发现了,慌忙提醒我,我定神一看也惊慌失措起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随着火越来越大,整个小树都燃烧起来了,我们用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

惊慌失措之下,我们两个都跑走了,我跑到了一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而他却端来了一盆水,将火浇灭了。

被水浇灭的燃烧的小树,向天空冒出了几缕青烟。

不久后,有一个人发现了这棵被我烧得惨不忍睹的小树,立马喊来了一群人。

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心想,这下可完了,我肯定会挨揍的。

这时,有一个人问我的那个同学:

“这火是谁放的?

”他沉着冷静地说:

“这火,是我放的。

”我当时十分震惊。

众人听后,十分愤怒,将他批评了一顿,还扬言要告诉他的家长。

之后众人渐渐散去,这时,我才敢从我躲藏的地方出来,不好意思地对他说:

“对不起,是我害了你。

”他笑笑,轻松地对我说:

“没关系,谁让我们是朋友呢?

”我当时特别感动。

这一件事我至今还记得,这一件事不仅是我们之间的友谊,也体现了他良好的道德品质。

当今社会,这样的人并不多见,我为我有这样的一个朋友感到万幸。

这一件事,让我终生难忘。

【解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

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以“一件难忘的事”为题,要写成记事作文,先写出事件的背景。

中间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

最后抒发感想,回扣文题,运用抒情或议论,升华一下文章的主题。

点睛:

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

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

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