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4237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6含点拔解析.docx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6含点拔解析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

必修三专题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

1.(2009年海南高考11题)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

【答案】A

【点拨】美国是按照“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建构本国的政治框架的,此学说来自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

 

2.(2009年广东高考17题)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

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

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答案】D

【点拨】欧洲宗教改革发生在14——16世纪,不可能受18世纪北美殖民地宗教大觉醒运动的影响。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宣传自由、民主和平等,必然有助于唤醒北美人民觉悟,进而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答案】C

【点拨】考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知识。

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二者的共同点”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在人文主义的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A、B、C项分别为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和伏尔泰的主张,排除。

人文主义的内容包括:

自由、科学、理性、追求幸福等。

正确答案为C。

ABD都只是启蒙运动中思想家的主张,C项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4.(2009年广东高考15题)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D

【点拨】人文主义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简单说就是以人为本。

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而不是神圣的高高在上的神的形象,这显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5.(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C

【点拨】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说明借助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说明其产生根源是经济根源,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故C符合题意。

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但启蒙思想没有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没有借助古典文化。

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

人文主义反对天主教,所以“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的提法是错误的。

排除B。

启蒙思想本身就含有人民主权的含义,这个提法也不能体现题干“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所以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的提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C。

 

6.(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

“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中的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的内容,主要考查背景中的一项。

1776年,潘恩的《常识》在北美发表。

在这本不到50页的小册子中,潘恩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准确地回答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所关心的问题,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指出了北美殖民地独

立的必要性。

潘恩呼吁,殖民地人民必须与英国一刀两断,建立自己的共和国。

他强调真正的权力必须而且只有来源于人民。

托马斯·潘恩《常识》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君主制,他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天赋人权学说。

本题考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属于难题。

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主权,故C项正确,ABD错误。

 

7.(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9题)伏尔泰说: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这句话是()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答案】B

【点拨】从材料在中“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考查的人物是伏尔泰。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启蒙运动使人主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8.(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1题)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

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

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④拜伦的《唐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西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理解和文艺复兴的影响。

拜伦的《唐璜》放映的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人们对资产阶级革命后现实社会的不满,与题意不符,排除④,故选A。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的影响,符合题意。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文艺复兴运动是在14世纪——16世纪,①是在15世纪末,②是在16世纪初,③是在16世纪末;而④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故应该排除。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9.(2009年海南高考8题)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

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

【答案】C

【点拨】依据题干材料,布拉德肖法官认为国王和人民之间存在着“契约协定”,协定的双方——国民和君主都必须履行各自的义务,一旦国王违背了契约(“纽带被切断”),人民有权推翻君主统治,这一观点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是一致的。

 

10.(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8题)“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康德

【答案】D

【点拨】本题考

查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信息看,该人主张自由和理性。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故选D。

 

11.(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滥觞。

注意把握人文主义的内涵: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2.(2008年海南高考9题)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

精通古典

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

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答案】C

【点拨】材料表明:

人通过学习古典,达到精通的地步,就可以成为世间万物中最优秀的。

据此只有C符合题意。

 

13.(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马丁·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D

【点拨】材料主要强调了世俗政权和世俗权力的地位,当时欧洲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体制,天主教皇在欧洲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马丁·路德这样说就是对教皇权威的最大挑战。

 

14.(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4题)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A.孟子和苏格拉底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答案】A

【点拨】此题为中西对比,根据各人生活时代加以对比,可判断。

 

15.(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20题)狄德罗《百科全书》说:

“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法国启蒙思想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③指的是政体而且是美国的根本政体,题干体现的思想主张应该是自由、平等、主权在民。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6.(2011年江苏高考13题)“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

【答案】A

【点拨】分析材料,阐述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各选项中四位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更多倡导君主立宪制;他提倡“天赋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康德认为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故本题选A项。

17.(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5题)“……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C

【点拨】测量目标:

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

启蒙运动。

分析:

题干材料两处强调“理智”的运用,这正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理性主义的灵魂。

此题考察第4分册第6课启蒙运动的内容。

主要是材料中:

运用自己的理智,可以看出正是启蒙运动中“独立的思考,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理性成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

故选C。

 

18.(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4题)“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答案】A

【点拨】测量目标:

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

考试内容:

启蒙运动。

分析:

科学革命尤其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理性的产物。

这对启蒙思想家产生重大影响,其结果是启蒙思想普遍把自然科学发现中的理性原则运用于社会科学,确立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简洁的客观规律的信念,从而将一切置于人类理性的审视之下加以考察。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理性主义。

 

19.(2008年江苏高考12题)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答案】D

【点拨】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君主权威。

而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追求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A、B、C项是二者的相同点。

 

20.(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答案】C

【点拨】“君权神授说”是宣扬君主的权力是来自神的,所以众人应该服从于他的统治,这种思

想是服务于君主专制的。

“社会契约论”则宣扬人民有反抗暴君专制的权力的。

二者是相矛盾的。

智者学派思想属于古希腊哲学派别,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也可看得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B也符合题意;“君权神授”是说皇权是上帝授予的,不是人民授予的,人民不得反抗,而“社会签约论”是说国家是按社会契约形成了,谁违背民意,阻碍国家的发展,侵犯人民的权力,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由此可以看出二者观点相反,不具有继承和发展关系,符合题意。

故C为正确答案。

 

21.(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7题)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A.君主制B.君主专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

【答案】B

【点拨】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三人都反对君主专制,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不反对君主制,政治主张倾向在法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建立主权在民的国家。

 

22.(2008年高考上海文综12题)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

不久前,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

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

A.《论法的精神》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D.《独立宣言》

【答案】A

【点拨】注意题干中“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这句话,法国人孟德斯鸠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完整的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为后来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所以该题选A。

 

23.(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7题)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B

【点拨】解析1: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

从材料中的相关信息:

“唤醒、说明、……对你们自己的损害超过对我的损害’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

A在材料中不能体现,CD与当时雅典的史实不符。

解析2: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

解答本题时应结合苏格拉底的生活时代即古雅典民主政治时期分析材料,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体现了狂放不羁的自由思想,“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指对当时民主政治的破坏,“对我的残害”显然指生存权利的破坏。

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

从材料中的相关信息:

“唤醒、说明、……对你们自己的损害超过对我的损害’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

故选B项。

解析3: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

苏格拉底是与古希腊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本题中“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一句,表明苏格拉底在捍卫自己的思想自由,B正确。

 

24.(2008年广东高考17题)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

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答案】C

【点拨】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体现出尊重广大民众的需求,是一种人文关怀,符合这一时期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旨。

故选C符合题意。

 

25.(2008年海南高考10题)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

“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

”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B.孟德斯鸠C.伏尔泰D.卢梭

【答案】B

【点拨】材料阐述的是分权思想,而且将权力一分为三,这与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相似。

A是三权两分,C、D与分权学说无关。

 

26.(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1题)伏尔泰在《风俗论》一书中对中华文化和儒家学说推崇备至。

他所获得的中国文化资料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外国使节B.传教士C.阿拉伯人D.留学生

【答案】B

【点拨】测量目标:

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

考试内容:

儒家文化的传播/远播西方。

分析:

西欧来华的传教士是启蒙运动时期及此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中介,伏尔泰(1694—1778),《风俗论》(1740—1756)。

题干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应该不难判断。

此题考察第7分册儒家文化的传播,远播西方。

进入17世纪以后,西方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译介渐具规模。

至18世纪中叶,已有相当数量的儒学著作译本及相关介绍经传教士之手流往西方。

故选B。

 

27.(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0题)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A.康德B.伏尔泰

C.卢梭D.孟德斯鸠

【答案】D

【点拨】孟德斯鸠主张宪法统率下权力分立与制衡的政治制度,这一原则执行的比较彻底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28.(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11题)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法国人引领了时代潮流,涌现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杰出思想家。

这场运动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文学革命

【答案】C

【点拨】结合关键词“17~18世纪”、“法国”、“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回顾所学相关知识,可以判定是法国的启蒙运动。

故选C。

文艺复兴的时间、代表人物均不符题干信息,排除A。

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是加尔文和马丁·路德,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

“文学革命”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D。

 

29.(2009年江苏高考15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答案】B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三个概念。

A项符合启蒙运动,C项符合宗教改革,D项符合启蒙运动,但三者都批判罗马天主教。

 

30.(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5题)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

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B.杰弗逊C.圣西门D.卢梭

【答案】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和欧洲启蒙思想家。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以“开明君主”自居,标榜科学与理性,采用了启蒙思想家的一些主张,1750年6月,曾邀请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到普鲁士讲学。

他的确做了一些开明的改革,受到伏尔泰思想的影响。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与当时法国著名学者伏尔泰毕生的交往是欧洲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弗里德里希从青年时代起就仰慕伏尔泰的启蒙学说,从1736年起与他通信长达42年,直到1778年伏尔泰故去。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31.(2010高考广东文综19题)“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是

A.“信仰即可得”

B“人是万物的尺”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答案】C

【点拨】题眼:

“经验证”,“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考点:

哲学思想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与知识迁移能力。

依据材料““经验证”,“一步推演”可以看出,要运用你自已的理智出发现真理。

A为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信仰;D认为世界不可知;B“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感觉,三选项都是错误的。

 

32.(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16题)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彼特拉克——以“人学”对抗“神学”B.拉伯雷——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C.卢梭——倡导“人民主权”说D.狄德罗——宣扬科学与理性

【答案】B

【点拨】洛克最早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孟德斯鸠明确了三权分立原则。

法国人文主义者拉伯雷与三权分立学说无关。

 

33.(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7题)革命党人陈天华说:

“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

【答案】B

【点拨】题中意思是说“如果皇帝不能为民生存着想,官府不能为民办事,人民就有权推翻它”,这实际上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主权在民思想。

 

34.(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思想的掌握情况和学生分析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苏格拉底更注重人的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还提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

的学问。

材料提出这位哲学家提出“生活和道德、善与恶”不分,而且是首次提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苏格拉底的思想。

 

35.(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0题)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答案】D

【点拨】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先定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