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902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4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中学《地理》学科课堂教学

教案

年级:

八年级主备教师:

 评课姜立新课时序号:

第节

标题

中国的地形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3、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主要地形的分布及特点

教学难点

1、山脉和地形区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图挂图

教学程序

备注

一、导入:

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它们纵横交织,把我国地表分隔成大大小小的地形区,高原,盆地或平原。

接下来,我们就学习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二、新授

1、阅读教科书第24页“四大高原”,讨论归纳四大高原的景观特点。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广布。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2、同学们都知道我国的神州号飞船把我们中国第一位宇航员送上了太空,你们有没有想过,飞船降落的地方为什么都选在内蒙古高原上吗?

这和它的地形特点什么关系?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地广人稀,便于飞船降落,也便于地面人员搜寻。

3、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4页“活动”。

4、阅读教科书第26页“四大盆地”,讨论归纳四大盆地的特点。

5、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7页“活动”。

6、学生自学27页“三大平原”。

(东北地区的东北平原、首都北京所在的华北平原、长江流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它们依山连海,是一条纵贯我国南北的冲积平原带。

7、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约35万平方千米。

它是由那几个小平原组成的?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它们的名称有何含义?

学生讨论、回答:

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所携带泥沙冲积而成,松嫩平原是由松花江和嫩江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辽河平原主要是由辽河携带泥沙充饥而成。

〔教师总结〕我国东部平原多是由河流所携带泥沙不断堆积而成的,请同学们看彩图14。

东北平原分布有肥沃的黑土。

据测算,黑土的养分比华北平原的褐土要高3-5倍。

在沼泽地若能采取排水措施,它可变为良好的耕地。

牧场,我国在此已建成一批机械化的农场。

昔日“光长野草不长粮”的“北大荒”已变成富饶的“北大仓”,小麦、大豆、甜菜的产量一直居全国第一位。

东北平原的特征——辽阔、肥沃。

8、我们刚才提到的华北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又是哪条河流呢?

(黄河,其次有淮河、海河。

(教师总结)黄河的含沙量为世界之冠,请同学们读课本第五章、第三节的“读一读”,“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可以知道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还有海河的支流永定河、潮北河,它们共同冲积成华北平原。

平原大部分地区的沉积物的厚度可达上千米。

9、我国的第三大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较前面两个平原都小。

别看它虽小,它却是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的繁荣地区。

它北起淮河,南至洞庭湖南部地区,长江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而成,江中下游平原以水田为主,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华北、东北平旱田为主,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

长江中下游平原具有丰富的水热资源、广袤的平川沃土、众多的河流湖泊,地上水稻、油菜,水中鱼、虾、蟹、藕,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29“活动”。

四、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山地多、平原少的国家,平原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3。

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现有耕地,积极开垦荒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人民提供更为充足、丰富的农产品。

5、板书设计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1、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教学

反思

澧东乡中学《地理》学科课堂教学

教案

年级:

八年级主备教师:

周兵评课姜立新课时序号:

第节

标题

中国的地形

学习目标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灵活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了解我国山脉的分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图

教学程序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中国地形的第三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

2、引导观察地图册第11页的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

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3、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用手势来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4、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

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5、什么是剖面图呢?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上。

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6、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32度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西

 

 

 

7、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8、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阶梯的界限又在何处呢?

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小结。

9、请组织学生完成第20页的“活动”

〔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限,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和海拔高度。

三、拓展延伸:

1、我国的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有没有影响?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小结: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古诗云“大江东去浪涛尽”,又有“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

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4、课堂小结(略)

 

 

教学

反思

澧东乡中学《地理》学科课堂教学

教案

年级:

八年级主备教师:

周兵评课姜立新课时序号:

第节

标题

中国的气候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教学程序

备注

第一课时

导入:

新授:

一、气候复杂多样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

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4.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5.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

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学生读P32“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讨论。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

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

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

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

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

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1、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

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0°C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气温为28°C,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C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

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

学生讨论,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

(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

〔板书〕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教师对学生读图给予具体的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方法,其它温度带由学生自己读出来。

不要求和书上说法完全一致,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表述更好。

〔教师〕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

读P35“各温度带的活动积温、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回答:

1、五个温度带的积温分别是多少?

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2、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

我们这个地区是一年几熟?

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引导思考〕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课堂小结:

我国南北跨度很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C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凉、喜温的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

而且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作物熟制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岛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这个地区是什么熟制,请同学们调查一下。

但是,由于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夏季温度等差异很大,同一作物品种在不同地区所需的10°C积温也不相同。

因此,在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或改革熟制试验上,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

第二课时

导入:

新授:

一、降水的特征

读P35图2-25,讨论:

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板书〕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指导读图“中国干湿地区〕

〔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非湿润地区。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

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

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了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

〔挂图〕湿润地区景观。

〔讲授〕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

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的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

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景观。

〔讲授〕干旱地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

〔挂图〕干旱地区景观。

〔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的活动与降水的关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的气候的复杂性,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

学生读图2-28。

课堂小结:

复杂多样的气候,造就了不同的自然环境,为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形成中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

1、我国降水的分布有何规律?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

东南多,西北少。

这是因何形成?

新授:

〔板书〕二、季风气候显著

〔讲授〕什么是季风?

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

(季节)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

〔板书〕1.季风的概念

〔讲授〕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

〔板图演示〕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

〔总结板书〕

风向

性质

范围

冬季风

偏北

干冷

大部分

夏季风

偏南

暖湿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

〔板图演示〕夏季风被一系列山脉阻挡。

〔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

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

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

〔板书〕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提问〕同学们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学生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非季风区降水最少。

〔讲授〕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

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

同学们讨论一下,最后看看是不是与板图演示的一致。

学生讨论。

下面我们将通过演示雨带的移动和雨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

〔板书〕4.雨带移动与雨季

〔讲授〕(结合板图)整个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

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

5月,雨带位于沿海一带——华南雨带(东南沿海雨带)

6月,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雨带(江南雨带)

7、8月,雨带北移至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雨带

9月,雨带南移。

10月,雨季结束。

因此,我国的雨季出现在每年的5-9月。

〔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

〔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

(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三、多特殊的天气

(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

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我们来阅读课本第42-43页,思考以下问题:

1、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

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

有什么样的体会?

2、观察课本第42页“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示意”,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

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

思考从那里来的是冷干的?

3、从图中观察,寒潮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

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4、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寒潮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

(参照中国地形图)

(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了学生对寒潮的了解。

通过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使各种不同的意见碰撞,使意见趋向一致。

(教师小结)同学们发表了很多的见解,通过小组学习、代表发言的形式使意见统一起来,可以概括为:

寒潮造成范围广大的地区大幅度降温的强冷空气。

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间,它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侵入我国以后数日之内就可以从北向南横扫全国.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的大部分、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受其影响,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通常北方的降温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风力大于山区.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

云贵高原对势力减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而寒潮不易侵入。

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过渡)除了上边提到的灾害性天气寒潮以外,我国还常受到台风、梅雨、沙尘暴的侵袭。

每年的6月中、下旬-7月上旬,江南地区,出现长时间的连绵细雨,此时正直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形容“梅雨”的古诗很多,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

”梅雨过后,长江流域地区又出现干旱的季节,我们称之为“伏旱”。

学生阅读P43台风、沙尘暴。

四、多气象灾害

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

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

学生自学,了解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

这些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

因此,联合国将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灾10年。

特别是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我们要研究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规律,防御和战胜灾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强预报灾害的研究,使我们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作业:

学法大视野中国的气候

板书:

第二节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

冬季:

南北温差大,夏季:

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2、降水:

地区:

东南多,西北少。

时间:

夏秋多,冬春少。

3、主要的气候类型。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寒潮、台风、梅雨、沙尘暴)

 

 

教学

反思

澧东乡中学《地理》学科课堂教学

教案

年级:

八年级主备教师:

周兵评课姜立新课时序号:

第节

标题

中国的河流

学习目标

1、了解内流区及外流区的概念。

2、理解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成因,知道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教学程序

备注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板书〕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请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

查找塔里木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

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

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