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525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ocx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ocx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我国的环境污染与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增长相伴相长,并伴随着治污技术、相关制度和财政投入的持续跟进而趋于下降和稳定。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恢复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经济发展问题,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介绍了生态经济的基本概念、生态经济出现的背景以及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

其次,介绍了我国现阶段生态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出现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可用资源的大量浪费、缺少技术支持、缺少法律保护等。

再次,通过对德国、美国等国家发展生态经济的经验的介绍和比较,总结先进国家治理生态环境和方法,对我国生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最后,针对我国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经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业污染

 

Abstract

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our30yearsofreformandopeningupeconomicgrowthaccompaniedwithlong,alongwithpollutioncontroltechnology,relevantsystemsandongoingfollow-upandfinancialinvestmenttendstodeclineandstability.Thispaperstudieshowtorestoretheecologicalenvironmentandeco-economicdevelopmentissues,themaincontentsareasfollows:

Firstly,introducesthebasicconceptsofecologicaleconomy,ecologicalandeconomicbackgroundoftheneedforecologicalandeconomicdevelopmentofourcountry.

Secondly,theintroductionofChina'scurrenteconomicdevelopmentsituationandecologicalproblems.Inrecentyears,China'secologicaleconomicconstructionhasachievedsomesuccess,buttherearemanyproblems,suchasenvironmentalpollutionhasbeenincreasing,wastingalotofresourcesavailable,thelackoftechnicalsupport,lackoflegalprotection.

Again,throughGermany,theUnitedStatesandothercountries,thedevelopmentofecologicaleconomyexperiencespresentedandcomparedsummarizetheecologicalenvironmentandadvancedmethodsofgovernance,economicdevelopmentforChina'secologicalcertainsignificance.

Finally,theprocessofeconomicdevelopmentforChina'secologicalproblems,combinedwithChina'snationalconditions,proposedthedevelopmentofecologicalandeconomiccountermeasures.

KeywordsEcologicalEconomy;naturalresources;environment;industrialpollution

附录一I

附录二II

附录三III

附录四IV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研究背景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生态经济仍处于研究和探索的阶段,尚未形成大范围的普遍生态经济模式,但我国已经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例如,环境和经济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建立起了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

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等概念,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农业,制定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并初步落实。

这些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都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社会收入水平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实施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实力。

在政策方面,生态经济也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自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列为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不断壮大,人们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发展生态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政策条件和社会基础。

1.1.2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污染显然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牺牲品。

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多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二十多年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都阻碍了我国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步伐,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之前经济的发展以能源的耗竭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负反馈制约经济的发展。

恶性的循环最终也导致了经济的衰退,生态的恶化。

必须全面调整经济,使之与生态系统密切匹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建设生态经济已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选择,也是关乎我国人民的福祉和未来发展的战略道路。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在理论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在很多方面发生严重的污染,很多地区不能有效的利用生态资源,加之许多政策法规不能积极的配合当地生态经济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给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生态经济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方法,完善了生态经济的政策法规。

1.2.2实践意义

在实践上,经济的生态化是经济增长的引擎,生态经济与不同发展水平的所有经济体有着同等的相关性,支撑全球绿色新政的6个优先领域将会复苏经济,并引起就业市场上的最大改变,即在清洁能源及科技、农村能源更新、持续性农业、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森林砍伐和退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计划、可持续性城市等重点领域推进生态经济。

在我国,生态经济起步晚,对生态经济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容易在实施的过程的中产生误区。

针对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增强全民的生态经济教育,让生态经济更好的为和谐社会服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学者对生态经济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将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JohnCairnsJr,EthicsinScienceandEnvironmentalPolitics,在《Ethicalissuesinecologicalrestoration》(2009)中提出的观点是,测试人类的自然系统的关系是生态被破坏的程度以及由人类引起的关注程度。

技术和科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剩下的刺激需要实施生态修复是道德责任。

生态修复可以被看作是对人类自身的利益,因为它增加两个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资本。

所以设计良好的生态修复是有很大的关系的[1]。

我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前期破坏生态环境来提高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不科学的。

我们要花费更多的金钱和时间来修复被破坏的环境。

MalcolmByrnes,EthicsinScienceandEnvironmentalPolitics在《Theecologicalimperativeanditsapplicationtoethicalissuesinhumangenetictechnology》(2010)中的观点是,人类是高智商的生物,经过了无数年的进化,使我们成为唯一的地球资源的掌控者。

我们的科技正处于可以改变的阶段,要么是在今天使用不是很高端的科技浪费资源,污染地球,要不我们就是用生态科技来发展经济获得更多的能源利用效益[2]。

科技是发展经济的根本,我们人类虽然是地球的掌控着,但是我们要合理利用生态资源,而不是牺牲生态环境来换来经济的增长。

OttoKinne,EthicsinScienceandEnvironmentalPolitics,在《Revisitingeco-ethicsandecon-ethics》(2010)中,作者认为现代人类生存只有传统经济发展手段是不行的,我们要扩展到生态科学的经济理论。

成功或失败的发展和实施这些生态经济发展结构会影响我们物种的命运智人和数以百万计的其他形式的生命。

在长期未能接受和应用后来的生态经济发展将减少地球的能力来支持生命[3]。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要调整生产管理结构,要建立起正确的生产模式。

VassDionýz,ActaMontanisticaSlovaca,在《Economicandecologicimportanceofthenon-metalicdepositsinbasaltmaarsofSouthernSlovakia》(2011)中的观点是,针对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活动提供环境优化方案,提供解决环境与经济、社会、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我们应该建立全球范围能源节约、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一个以专业化运作项目与技术、市场、融资、推动和参与经济合作的国际性机构。

现在经济的发展应该战略规划立足于促进节能与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4]。

生态经济是当今社会上的大问题我们要通过建立国际性的组织来监督和管理是生态资源,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

IvanCifric,SociologyandSpace,在《TheImportanceofthePeasantAgricultureforEcologicalAgriculture》(2011)作者的出发点是生态农业的讨论应考虑到农民的社会和经济的历史经验。

传统农民的农业和的经济隐,他们的经验是宝贵的。

随着农村复杂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类型出现,农民正在消失。

农业文化有机生产的本义已经被遗忘了,所以我们要接受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模式[5]。

农业的生态管理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一个进步,我们要发展新型的生态农业,合理利用农村资源,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1.3.2国内研究动态

国内学者对生态经济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杨君,经济论坛,《河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9)的观点是只有把生态环境与经济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将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

该文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发展[6]。

程国栋,科学出版社,《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管理研究》(2009)这本著作的作者拓展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热门学科——生态水文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指导下集成的节水型生态系统整体水管理技术体系,建立在野外监测一试验一示范一数字流域平台上的实验生态水文学研究方法和内陆河流域水一生态一经济系统综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是首部自然和人文学科综合集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流域尺度的科学著作[7]。

这篇著作从生态水资源阐述了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问题,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

李本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株潭两型农业生态经济模式研究》(2009)该文认为长株潭存在的问题是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生产与市场脱节,出现农产品结构性和区域性过剩;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尚未形成;过于依赖传统农业经济模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模式还在摸索之中。

文章从物质流视角探讨了长株潭两型农业生态经济模式[8]。

现在的社会经济,物流和信息占很大一部分,我国应该加强建设便于地区的运输通道和信息传送通道。

付桂军,区域经济,《内蒙古半农半牧生态经济模式构建》(2009)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生态的严重破坏阻碍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各旗县市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采用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秸秆畜牧业模式和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结合发展等具体模式[9]。

樊昀瑛,现代商业,《区域经济视角下产业生态的发展模式研究》(2010)对区域经济视角下产业生态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给出了基于产业生态经济思想的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10]。

朱勇生,张运,市场论坛,《新农村建设中的临沧生态经济模式及成效》(2010)作者研究了临沧生态经济发展中的四种模式:

澜沧江集团临沧地区的"产业+龙头+‘三农’"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双江特色产业区域化发展的"龙头+基地+农户+科技"模式;凤庆县凤山镇的"林果基地+传统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云县爱华镇小忙兔村"林草畜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1]。

针对不同的地区,运用不同的模式。

刘泾,刘振泽,发展研究,《我国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及体系建构》(2011)该文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理论为研究基础,对我国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反思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PRED战略模式[12]。

孙毅,农业资源与环境,在《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2012)中观点是,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系统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反过来,生态系统的不利变化又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从而促使属于自然科学的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结合起来,笔者主要探讨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环境布景的问题及对策。

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科技素质,是作者提出的主要解决生态经济发展办法[13]。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确实有很多问题,我国要想发展好农业经济,就必须来提高生态科学,以科技为基础,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经济。

崔健,世纪桥,在《生态经济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政府的生态责任探析》(2012)中的观点是,由于生态经济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属性,不会自发主动形成,所以需要政府来积极引导、支持和推动,并且需要承担一定的生态责任。

如同其他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也会经历从萌芽到稳定再到成熟的发展阶段,笔者将其分为运筹启动阶段、稳定发展阶段、未来发展阶段[14]。

周莉荫,杨森兴,江西林业科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生态经济模式调查研究》(2012)中认为发展生态林业,保护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构建鄱阳湖流域生态格局、提高森林质量、建立发达的林业生态产业体系,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现代林业建设的发展模式,在这个背景下,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15]。

该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旨在为促进经济区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尽早构建合理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刘思华,黄国勤,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生态经济与绿色崛起》(2012)该文从区域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分别从全国、省、区,县等不同层次和区域,探讨了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摸式、途径,方法、政策选择和战略措施[16]。

我认为这篇著作很全面的分析了我国的生态发展现状,也制定了很好的发展措施。

马寅,中央民族大学,《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及模式研究》(2012)这本著作总结了对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可持续性评价的主要结论,并在数据获取、研究方法和创新性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展望[17]。

谢慧明,浙江大学,《生态经济化制度研究》(2012)该文作者认为生态经济化是指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的过程,它的研究对象是生态资源及其与人所构成的一系列关系。

伴随着中国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各地开展了多种不同思路的生态经济化实践[18]。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地位的转变,我国应该积极展开不同的生态经济实践,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真正适合我们的发展对策。

马兴,李鹏,袁顺全,北京京农业,《首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2012)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首都郊区发展循环农业,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总结分析首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首都循环农业发展对策,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整个首都经济社会体系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的基础环节。

对于一些耕地面积小的地区更应该加强管理,让生态资源有效的运用[19]。

孟凡东,王伟(2012),管理探索,在《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中的观点是,畜牧生态经济是使用科学技术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保护生态,实现畜牧生态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和有机循环。

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护生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

分析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郭新伟,牟文谦(2012),改革与战略,在《我国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趋向及对策建议》中的观点是,生态经济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演进过程。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生态经济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生态经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高效生态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明晰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趋向,需要进一步深化对高效生态经济的理论探索,需要不断创新高效生态经济对策[21]。

吕敏,张源,宏观经济,《由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报告而浅谈生态经济建设》(2013)中的:

对我国突显的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矛盾的现状进行概述,思考得出符合生态经济要求的工农业生产作业的可行方式。

并从利用经济手段调整生态结构提出科学合理措施。

最后对生态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前景进行感悟展望[22]。

1.3.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们对生态经济的研究,我认为他们的研究还是存在不足之处,他们没有针对不同地去的生态现状去提出解决方法,而是只提出宏观上的关于解决生态问题的理论基础。

我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可以提升为全球的对于不同的生态环境,制定有效的发展生态经济的策略。

我国地大物博,生态环境比较独特,我们可以借鉴别的发达国家的治理方法,因地制宜建立起我国的生态经济发展体系。

1.4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通过对生态经济发展的研究,从生态经济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如何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并促进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对策。

1.4.2研究方法

数据分析法:

通过对经济生产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数据调查,分析我国生态经济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了解生态污染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比较分析法:

通过分析美、德等发达国家是如何发展生态经济,了解发达国家是如何对经济转型过渡的的,并且对比分析出我国生态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如何借鉴他们的经验。

文献研究法:

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的出一些解决生态经济发展的问题。

第2章理论概述(注意,页眉也改

2.1生态经济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生态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

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一是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二是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

生态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物质基础与以化石燃料或以碳为基础的传统工业经济不同———是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的,可见,纯粹意义上的生态经济是一种理想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在现实社会发展阶段,即使是最发达的国家,生态经济也没有完全实现。

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总之,生态经济是以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生态学原理、市场经济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达到经济和生态的双重良性循环,建立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社会体系。

生态经济的特点是在保证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内发展经济,扩大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建立一个资源配置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产业结构优化、自然环境良好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系统。

2.2生态经济出现的背景

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麦肯齐首次提出生态经济学,强调经济分析不能不考虑生态经济学。

而其后莱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的出版,揭示了近代工业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引起了强烈的轰动。

生态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但人类社会经济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普遍存在,社会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相适应,是一切社会和一切发展阶段共有的经济规律。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成为生态经济学的最早倡导者。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将生态经济作为1981年《环境状况报告》的第一项主题。

1989年,《Ecologicaleconomy》的出版和国际生态经济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

中国生态经济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1994年《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的颁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引入,扩展了生态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框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08年10月,首次系统地提出绿色经济倡议书,并启动“绿色经济计划”以求振作全球市场。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干预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此时出现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其严重程度是人们始料未及的,人与自然的冲突日益加剧,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激起人们对传统经济发展观的深刻反思。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近年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受到大家的重视,这样生态经济就应运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状态而且制约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单纯从生态学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和研究这些问题都是难以找到答案的,唯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从中寻找既发展社会经济又保护生态环境的解决之策。

2.3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

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资源、能源的消耗强度高,这必将产生难以修复和逆转的复合性环境污染。

因此,我国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加快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切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态经济之路,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环境方面,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污染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发展已经是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在资源方面,我国现阶段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