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最新时事政治攀比心理引发消费的单元汇编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6509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最新时事政治攀比心理引发消费的单元汇编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最新时事政治攀比心理引发消费的单元汇编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最新时事政治攀比心理引发消费的单元汇编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最新时事政治攀比心理引发消费的单元汇编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最新时事政治攀比心理引发消费的单元汇编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最新时事政治攀比心理引发消费的单元汇编1.docx

《新最新时事政治攀比心理引发消费的单元汇编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最新时事政治攀比心理引发消费的单元汇编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最新时事政治攀比心理引发消费的单元汇编1.docx

新最新时事政治攀比心理引发消费的单元汇编1

一、选择题

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另类“体验消费”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

代吃代喝,代堆雪人,代看电视,买家只要在原有商品价格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服务费用,就能请人替自己品尝相应食物或参与某种体验,同时受雇者也会向买家提供相应的体验感受。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作为无形商品的劳务其价值由需求决定②服务费用与其耗费的劳动量呈同向变化

③消费者对消费体验的关注体现攀比心理④收入增加是催生个性化消费的主要因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一位准备购买轿车的消费者说“对我来说,汽车品牌代表着身份地位’,要买就买比同事贵的车,开着多有面子。

”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A.攀比心理消费B.求实心理消费

C.求异心理消费D.盲目从众消费

3.小王家境一般,大学毕业后在家乡找了份月薪3000左右的工作。

工作半年后,他就借钱买了辆50万元的高级轿车,觉得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身价。

这一消费行为()

①避免盲从,做到了理性消费

②没有做到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并重

③没有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④违背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有些00后大学生不顾家庭收入状况允许与否,坚决要求家长在开学前为其配置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所谓公认的“新六样”“开学标配”,六件配齐最少也要3万元。

这种消费行为

①是攀比心理引发的不健康消费

②是从众心理引发的不理性消费

③违背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

④违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2018年双十一期间,天猫交易金额达到2135亿元。

老字号稻香村立足于新的消费趋势,通过调整产品配方、开发独立小包装等,在近几年的双十一活动中销售额实现了每年30%的大幅增长。

这说明了

A.生产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B.求异和攀比心理影响消费

C.消费引导生产的调整升级D.人们应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6.近年来,部分大学生为了追逐与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不符的生活方式而陷入各种不良贷款陷阱的新闻频频出现,有的大学生因不堪还款重负而走人歧途甚至轻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这些悲剧的出现说明

①某些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②这些大学生追求时尚,是受攀比心理的影响

③这些大学生没有践行量人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④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超前消费有害无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1987年广州卖出中国第一部手机,值一辆丰田农用车,1988年上海开卖“大哥大”从无人问津到一机难求,黑市价格被炒到五六万元。

如今手机已大众化、智能化。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手机普及率达到了95%,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了75%,下列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①居民对手机的消费受攀比心理的影响

②手机价格高低决定于价值

③手机供给增加是需求扩大的根本原因

④技术进步使手机变得越来越物美价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让孩子趁着暑假出国游学,已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家长们无形中陷入“别人都去了,我也要去”的心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这给消费者的启示是

①学会勤俭节约,尽量少消费,不消费

②树立正确消费现,摒弃盲目攀比心态

③正确引导消费行为,科学理性消费

④注重物质消费,克服只注重精神消费的倾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绝不要因为便宜就去买不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都是昂贵的。

”这句话反对的消费行为是

A.攀比消费B.购物宣泄C.消费上瘾D.冲动消费

10.让孩子趁着暑假出国游学,已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家长们无形中陷入“别人都去了,我也要去”的心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这给消费者的启示是

①树立正确消费观摒弃盲目攀比心态

②学会勤俭节约,尽量少消费、不消费

③注重物质消费,克服只注重精神消费的倾向

④正确引导消费行为,科学理性消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近年来,中国连续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这意味着我国

①从众心理已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

②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③攀比心理成为影响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

④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右图漫画中销售者的销售策略利用了消费者的

①求实心理②求异心理

③从众心理④攀比心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又临毕业季,青少年游学热再度兴起。

本着增长孩子见识的理念,不少家庭打算让孩子趁着暑假到各地游学,但高昂的费用让部分家长望而却步,另外一部分家长担心孩子“被同伴轻视”咬牙缴纳高昂的费用。

这种消费理念

①应摒弃之,要勤俭节约,尽量少消费②是一种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

③需正确引导,倡导科学理性消费④是不理性消费,重物质轻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2020年618购物节期间,淘宝商家推出了购物津贴玩法,消费者可跨店凑单满400减50,不少消费者为了获得跨店优惠,纷纷加入网购“凑单”的热潮之中。

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

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启示我们()

①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影响,做理智消费者

②应摒弃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要避免盲目跟风,购买真正需要的商品

④应该在经济承受能力之内适度消费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

15.1987年广州卖出中国第一部手机,值一辆丰田农用车。

1988年上海开卖“大哥大”,从无人问津到一机难求,黑市价格被炒到五六万元。

如今手机已大众化、智能化。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手机普及率达到了95%,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了75%。

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①居民消费受攀比心理的影响

②手机供给增加是需求扩大的根本原因

③手机价格高低决定于价值

④技术进步使手机变得越来越物美价廉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6.智能手机存储容量一般有16G、32G、64G、128G不等,一般消费者只需64G的储存量就足够了,但商家往往告诉购买者,只要加600元就可以把64G的容量扩展到128G,这让购买者感觉性价比更高而选择购买128G的。

这说明()

A.人们的消费选择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B.消费者的求实心理明显优于攀比心理

C.同一消费行为由多重消费心理引发D.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17.今年“6.18”年中大促期间,王某使用京东白条在京东商城花5380元买了一款手机,7月初发工资时又偿还了这笔消费款。

下列对这一消费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其消费方式是预支未来收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

②其消费行为是攀比心理作怪,超出偿还能力,不可取

③货币先后执行了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支付手段职能

④货币先后执行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8.不少消费者在利用“偶像同款”等符号“种草”(把某物推荐给另一个人,并希望他喜欢)过程中获得认同、归属感,并刺激了消费新活力。

但部分被“种草”者由于“草”不合“胃口”,最终“拔草”回来只能积灰无用。

这启示消费者()

①要讲究实惠,拒绝攀比消费

②要综合考虑,践行求实消费

③要反对跟风,避免从众消费

④要准确定位,坚持理性消费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9.互联网的发展催生新的经济形势,能租不买、旧的更好。

轻消费在都市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租赁的对象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从服饰箱包到家用电器等,几乎万物可租。

材料说明()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②消费成本影响消费选择

③这属于攀比消费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20.2020年4月6日,央视新闻“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行动首场带货直播开播,累计观看次数1.2亿以上,共售出总价值4000多万元的商品。

4月15日,湖北省30个县的县长“直播带货”,为当地优质产品“代言”。

“直播带货”()

①顺应消费者的攀比心理,刺激了消费欲望②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了消费成本

③依托线上消费方式,降低了恩格尔系数④增加了新的消费对象,拓宽了商品销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因口腔护理意识提升,电动牙刷成为潮品,其标价从几百到上千、品牌从国内到海外。

为推动销量,一些厂家通过明星、网红、网络平台等进行夸大宣传,带动人群消费,引发“数据造假”“水军泛滥”等现象。

从中可得出()

①商家利用攀比心理促销

②商家利用从众心理促销

③网络消费环境只会导致虚假宣传

④电动牙刷销量增加是居民消费升级的表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某地市场名牌服装的售价虽然较高,但销售旺盛;非名牌服装的价格虽然便宜且一再走低,但销售仍然平淡。

对这种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①非名牌服装满足人们基本着装需要,需求弹性小

②该地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对名牌服装由消费偏好

③非名牌服装市场存在低价恶性竞争,市场规模小

④该地居民攀比心理严重,消费普遍超出支付能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3.让孩子趁着暑假出国游学,已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家长们无形中陷入“别人都去了,我也要去”的心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这给消费者的启示是()

①正确引导消费行为,科学理性消费

②学会勤俭节约,尽量少消费、不消费

③注重物质消费,克服只注重精神消费的倾向

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摒弃盲目攀比心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4.某县副县长顶着烈日在视频直播,瓜田里的真实现场、朴实风趣的语言,现场砸瓜、吃瓜等贴近生活的互动受到了网友们的点赞。

直播两个小时内,近万人围观,卖出600余份水果,共计3万多元。

可见,县长直播带货的销售方式()

①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②保证了消费品的质量,提升了消费水平

③利用了攀比心理,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④进一步丰富了消费体验,增强消费意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奢侈品消费已成为中国人当前的流行行为。

国人大多注重的是奢侈品的品牌价值和表面效应。

许多虽不具备消费奢侈品的富裕条件,却也在消费奢侈品,这是一种“小富即奢”心理。

这些消费者,应持的正确的正确的消费心态是

A.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

B.避免盲目消费,坚持理性消费

C.坚持量入为出,减少消费

D.克服求异消费心理,坚持勤俭持家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详解】

②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另类“体验消费”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买家只要在原有商品价格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服务费用,就能请人替自己品尝相应食物或参与某种体验,同时受雇者也会向买家提供相应的体验感受。

这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价值决定价格,服务费用与其耗费的劳动量呈同向变化,②④符合题意。

①:

作为无形商品的劳务其价值也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①错误。

③:

消费者对消费体验的关注体现求实心理,③错误。

故本题选D。

2.A

解析:

A

【解析】

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该消费者与同事进行攀比,是一种攀比心理消费,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攀比心理消费:

特点:

夸耀性、盲目性

评价:

有这种心理的人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用和生活需要,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以获得一种优越感。

购买时往往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压力。

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不健康心理,不值得提倡。

3.D

解析:

D

【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小王的消费行为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没有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也违背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②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的相关知识。

有些00后大学生不顾家庭收入状况允许与否,坚决要求家长在开学前为其配置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所谓公认的“新六样”“开学标配”,这种消费行为是攀比心理引发的不健康消费,违背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①③正确;从众心理是一种跟风、随大流的心理,适度的从众消费心理是可取的,过度从众是不可取的,②中的“不理性消费”说法绝对化,排除;“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强调我们在消费时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材料中未涉及铺张浪费的相关内容,④与材料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C。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相关知识。

老字号稻香村立足于新的消费趋势,通过调整产品配方、开发独立小包装等,在近几年的双十一活动中销售额实现了每年30%的大幅增长。

这说明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引导生产的调整升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决定消费的相关内容,A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的相关内容,B、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C。

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消费观念的知识。

部分大学生为了追逐与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不符的生活方,进而产生悲剧,说明某些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他们没有践行量人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①③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追求时尚,攀比心理,②不选;超前消费有害无利表述错误,④不选。

本题选A。

7.B

解析:

B

【详解】

本题为反向选择题,要求选出解释错误的。

①符合题意,手机消费并非都是因为攀比心理造成的。

手机普及不能说明居民消费受攀比心理的影响。

所以选项说法错误,入选。

②④不符合题意,选项手机价格高低决定于价值和技术进步使手机变得越来越物美价康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③符合题意,需求扩大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

所以选项说法错误,入选。

故答案为B。

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别人都去了,我也要去”的心态启示消费者要树立正确消费现,摒弃盲目攀比心态,正确引导消费行为,科学理性消费,②③项符合题意;勤俭节约并不是尽量少消费或不消费,①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一种攀比心态,不体现只注重精神消费不注重物质消费的倾向,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

攀比心理也有正常攀比和虚荣攀比。

在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中,在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同时,又没有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就是一种正常的消费行为,相反那些社会规范和个人实际相悖的攀比消费,拥有的目的不是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是以此炫耀比别人更优越的经济条件,并造成资源浪费,这是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实质是浪费。

9.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D:

“绝不要因为便宜就去买不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都是昂贵的。

”这句话反对的消费行为是冲动消费、不理性消费,D符合题意。

ABC:

这句话强调的是以求实性理主导消费行为,不要冲动消费,不体现反对攀比消费、购物宣泄以及消费上瘾的行为,ABC均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

常见的不健康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是指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违反精神文明的,或者影响合理消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生活中常见的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主要有:

(1)攀比心理,表现为追求“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全然不顾自身的收入水平和条件,也不管这样消费对自己合适不合适;

(2)炫耀心理,表现为追求的是“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并以此作为荣耀;(3)从众心理,表现为顺从社会大众的消费潮流,仿效多数人的消费行为;(4)逆反心理,表现为排斥社会大众的消费潮流,拒绝循规蹈矩,追求与众不同。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成熟常表观为:

冲动购物;缺乏自制力;自觉不自觉地将粥物作为宣泄情绪、疏解心理压力的手段。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会导致不良的消费习惯,不良的消费习惯将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消费的总体效益。

10.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消费心理、消费原则。

①:

“别人都去了,我也要去”的心态,表明家长有着强烈的攀比心态,启示我们树立正确消费观摒弃盲目攀比心态,①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

材料不涉及勤俭节约,“尽量少消费、不消费”说法错误,②排除。

③:

消费应既注重物质消费,又注重精神消费,做到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③错误。

④:

材料中家长们的消费观属于攀比心理导致的,是不健康的,不理性的,启示我们正确引导消费行为,科学理性消费,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

1.排除法。

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②③。

2.代入法。

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3.组合法。

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11.C

解析:

C

【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

①: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的主流还是生存资料的消费,旅游不是生存资料消费,①不符合事实,排除。

②④:

中国连续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也意味着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②④符合题意。

③:

攀比心理不是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居民收入的提高才是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生产决定消费。

(2)居民的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①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3)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其它主观因素:

消费预期、消费偏好、消费心理(课本阐述了四种常见的消费心理,此外还有其他如爱买心理、安全心理、求便心理等)。

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

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这种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

价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操作是否简单,等等。

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12.D

解析:

D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心理。

本题漫画表明鲍威尔的邻居刚买了一辆新车,由此迈克认为是向鲍威尔推销新车的良机,他是利用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②与漫画寓意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的区别:

(1)实质不同:

从众心理的实质是“从”,消费者受到别人的意见和行为的影响,出现“随大流”的现象;攀比心理的实质是“攀”和“比”,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模仿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

(2)目的不同:

从众心理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缺乏主见的表现;攀比心理的目的是炫耀。

(3)态度不同:

从众心理消费可以“从”,但不能盲从;攀比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能“攀”和“比”。

消费心理具有复杂性,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都会影响个人的消费心理,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多种心理综合影响消费行为。

1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②③:

不少家庭想让孩子趁着暑假到各地游学增长见识,又因高昂的费用望而却步,但又担心孩子“被同伴轻视”而咬牙缴纳高昂的费用。

这种消费理念是一种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需正确引导,倡导科学理性消费,②③符合题意。

①:

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不值得提倡,而勤俭节约并不是尽量少消费,①说法错误。

④:

材料中家长的消费理念是一种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不属于不理性消费,也不是重物质轻精神的消费,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攀比心理也有正常攀比和虚荣攀比。

在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中,在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同时,又没有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就是一种正常的消费行为,相反那些社会规范和个人实际相悖的攀比消费,拥有的目的不是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是以此炫耀比别人更优越的经济条件,并造成资源浪费,这是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实质是浪费。

14.A

解析:

A

【详解】

①③:

根据材料信息,消费者为了获取优惠纷纷加入网购“凑单”的热潮中,购买了许多自己不需要的商品,说明这些消费者的行为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因此应避免盲目跟风,购买真正需要的商品,做理智的消费者,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

材料中,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并未强调超出能力范围,也不是因攀比心理导致的消费行为,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C

解析:

C

【详解】

③④:

价值决定价格,手机价格高低决定于价值,技术进步使手机变得越来越物美价廉。

③④正确。

①:

手机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并非受攀比的消费心理影响,①不选。

②:

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手机价格下降是需求扩大的根本原因,②错误。

故本题选C。

16.A

解析:

A

【详解】

A:

材料中商家利用了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诱导消费者,从而让消费者购买容量更大的手机,这说明人们的消费选择受消费心理的影响,A符合题意。

B:

一般消费者只需64G的储存量就足够了,但购买了128G的,并不能表明是求实心理,B与题意不符。

C:

材料中的消费行为主要是由于消费者“贪图便宜”引发的,而不是多重消费心理引发的,C与题意不符。

D:

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有利于企业成功,但不是关键,D错误。

故本题选A。

17.B

解析:

B

【详解】

①④:

王某使用京东白条在京东商城花5380元买了一款手机,7月初发工资时又偿还了这笔消费款。

这说明货币先后执行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这种消费方式是预支未来收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①④符合题意。

②:

7月初发工资时偿还了这笔消费款,这说明采用贷款消费的方式,没有超出偿还能力,不一定是攀比心理作怪,②错误。

③:

花5380元买和发工资时偿还了这笔消费款分别是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8.C

解析:

C

【详解】

②④:

题意强调“种草”消费既能让部分消费者获得认同归属感,又能刺激消费新活力,但同时也有小部分被“种草”者由于不理性求实,导致购买了对自己而言无用的消费品,这启示消费者应综合考虑,准确定位,坚持理智求实消费,②④符合题意。

①:

题意与攀比消费无直接关系,①不选。

③:

并不是任何从众消费都应避免,我们应避免、反对的是盲目从众的消费行为,③表述不妥。

故本题选C。

19.B

解析:

B

【详解】

②④: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新的经济形势,能租不买、旧的更好。

轻消费在都市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租赁的对象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从服饰箱包到家用电器等,几乎万物可租。

这说明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消费成本影响消费选择,这是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

租赁消费的特点就是成本低,方便生活,同时也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消费方式,跟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无关,排除①③。

故本题选B。

20.C

解析:

C

【详解】

②④: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销售模式,借助电子销售平台,利用“名人”效应,顺应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刺激了消费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