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试验工艺守则1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4778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试验工艺守则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压力试验工艺守则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压力试验工艺守则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压力试验工艺守则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压力试验工艺守则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力试验工艺守则11.docx

《压力试验工艺守则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试验工艺守则1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压力试验工艺守则11.docx

压力试验工艺守则11

Q/J·J

企业标准

 

Q/J.J04.03.20-2005

 

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工艺守则

 

2004-12-01发布2005-01-01实施

发布

Q/J.J04.03.20-2005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Q/J.J04.03.20-2000实施以来所取得的经验进行了下列变动

1.由于我厂使用的压力表和压力真空表都是以[表压]的形式表示,为防止[表压]与[绝压]混淆,特提出[表压]与[绝压]关系式,并把[绝压]方式表示,换算成[表压]来表示,以方便操作。

2.增加1%氨气渗漏试验(C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即代替Q/JZ.J04.03.20-1998。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化工机械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校核人:

本标准审核人:

本标准批准人:

 

 

目录

1.范围--------------------------------------------------------------------------------------1

2.引用标准--------------------------------------------------------------------------------1

3.基本内容--------------------------------------------------------------------------------1

4.压力试验---------------------------------------------------------------------------------3

4.1液压试验-------------------------------------------------------------------------------3

4.2气压试验-------------------------------------------------------------------------------3

5.几种钢制管壳式换热器压力试验顺序---------------------------------------------5

6.致密性试验------------------------------------------------------------------------------7

6.1气密性试验----------------------------------------------------------------------------7

6.2煤油渗漏试验-------------------------------------------------------------------------7

6.3氨渗漏试验----------------------------------------------------------------------------8

6.3.1100%氨气渗漏试验(A法)----------------------------------------------------7

6.3.215%氨气85%氮气的渗漏试验(B法)--------------------------------------9

6.3.31%氨汽渗漏试验(C法)------------------------------------------------------10

6.3.4酚酞溶液配方--------------------------------------------------------------------11

 

 

企业标准

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工艺守则

Q/J.J04.03.20-2005

代替:

Q/J.J04.03.20-2000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GB150和GB151所辖范围内的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

本标准适用于我厂生产制造的钢制压力容器的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

除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含图样和工艺文件规定。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GB150钢制压力容器

GB151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HG20584附录A压力容器氨渗漏试验方法

D10-A10P压力容器的氨渗漏试验

D10-A10P-859压力容器的氨渗漏试验工程程序说明书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基本内容

3.1制造完工的容器应按图样规定或工艺文件要求进行压力试验(包含液压试验、气压试验)或增加致密性试验,(包含气密性试验、煤油渗漏试验、氨渗漏试验等)。

3.2需要焊后整体热处理的容器,应在热处理后进行压力试验或增加致密性

Q/JZ.J04.03.20-1999

试验,试验后若发现缺陷需要修复,修复后按规定重新热处理和压力试验或

增加致密性试验至合格为止。

3.3压力试验必须用两个量程相同的并经过定期鉴定合格的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在试验压力的2倍左右为宜,但不应低于1.5倍和高于4倍的试验压力,并分别装在试验装置便于观察的进气(或液)口的近端和远端的部位上,试验中发现各压力表指示数值不一致时,应立即停止升压,找出原因,作出正确判断后再继续试压。

3.4容器的开孔补强圈应在压力试验以前通入0.4~0.5MPa的压缩空气检查焊缝质量。

3.5压力试验前应对安全防护措施,试验准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连接部位的紧固螺栓必须装配齐全,紧固妥当,开口接管的方向应尽量避免指向操作人员。

3.6压力试验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异常响声,压力下降,油漆剥落或加压装置发生故障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试验,并查明原因。

3.7试压时发现缺陷应泄压后修复,修复后重作压力试验。

在压力试验下严禁锤击设备,带压修复。

3.8对夹套容器应先进行内筒压力试验,合格后再组焊夹套作压力试验。

3.9氨气属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15%~18%(体积)。

试验场地应防火、防爆、防毒,并要求隔离,参加试验人员应熟悉操作技术条件,且经过安全培训。

3.10压力试验符合下列条件为合格。

3.10.1容器各部位无渗漏。

3.10.2容器无可见的异常变形。

3.10.3试验过程中无异常的响声。

3.10.4要求作残余变形测定的容器,压力试验同时应进行残余变形的测定、

Q/J.J04.03.20-2005

升压曲线,合格标准按图纸规定。

4.压力试验

4.1液压试验

4.1.1应在专门设立的场地进行液压试验。

4.1.2容器应按规定放置,以试验方便和防止变形为原则。

4.1.3封闭容器上所有的孔,所用法兰盖、管塞、螺栓、螺母等,其公称压力等于或大于容器设计压力。

4.1.4液压试验,一般采用洁净水,必要时,也可采用不会导致发生危险的其它液体。

试验时,液体的温度应低于其闪点或沸点。

试验后应将水渍或其它液体去除干净。

对奥氏体不锈钢制容器用水,应限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25mg/L。

4.1.5除图样和有关文件规定外,碳素钢、16MnR和正火15MnVR钢制容器,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低于5℃,其它低合金钢制容器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低于15℃。

4.16试验时,容器顶部应设排气口,充液时应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尽,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容器观察表面干燥。

4.1.7试验时,压力应均匀缓慢升压,严禁超出规定的试验压力,达到规定试验压力后,保压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然后将压力降至规定试验压力的80%,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泄压也应缓慢进行。

4.1.8立放容器若卧置水压试验时,试验压力应为立放试验压力加水柱静压力。

4.1.9对于夹套容器,先进行内筒液压试验,合格后再焊夹套,然后进行夹套内的液压试验。

4.1.10液压试验经过检查完全合格后,应将内部液体排尽并用压缩空气或

Q/J.J04.03.20-2005

其它惰性气体吹干。

4.2气压试验

4.2.1除设计图样或技术文件规定外,一般不得采用气体代替液体进行压力试验。

4.2.2试验前,要全面复查文件。

安技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方案。

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安全防护、计量、设备清理、气温等)需经安技部门检查同意,试验过程中,安技人员现场监督。

4.2.3试验应在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安技部门认可的专门场地进行,场地周围不得有杂物,障碍等不安全因素存在,还应注意环境气温的变化对试验压力的影响,防止烈日曝晒。

4..2.4操作者必须熟悉图样,明确技术要求,必须由两名以上操作者同时进行该项工作,要严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检查人员要紧密配合工作。

4.2.5试验所用的压力表,放空调节阀,减压阀等必须在试验前经有关部门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4.2.6进行气压试验用的贮气罐与被试设备之间须装有减压阀,被试设备上装有放气阀。

4.2.7试前应将设备内部清理干净并吹干。

保证管道、阀门、压力表等畅通。

4.2.8试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气体温度不得低于15℃。

4.2.9试验用法兰盖、螺栓、螺母、管塞等应逐个进行检查,其丝扣不得有损伤,公称压力按等于或大于容器设计压力选取,不允许以小代大,以少代多。

4.2.10试验的容器对接焊缝必须经过100%射线探伤,合格后方可进行。

4.2.11准备工作就绪后,通气之前操作者应再次仔细检查各联接部位是否安全可靠,符合图纸要求。

Q/J.J04.03.20-2005

4.2.12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至规定试验压力的10%,且不超过0.05MPa,保压5分钟,然后对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进行初次检查,如有泄漏,泄压

修补后重新试验,合格后继续升压到规定试验压力50%,其后按每级为规定

试验压力的10%的级差逐级升压到试验压力,每升一级保压3~5分钟,升

到试验压力后,保压30分钟,然后将压力降至规定试验压力的87%,保压足够长时间后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在所有焊缝及各联接部位涂肥皂水进行仔细检查,被检查部位维持浸润状态一分钟不得有气泡出现,操作者及检查员不得正面对着被检查部位,小容器亦可浸入水中检查。

5.几种钢制管壳式换热器(以下简称“换热器”)压力试验顺序。

5.1浮头式换热器

a.壳程试压同时检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以下称接头)。

管箱是封头结构的用试验压环和浮头专用试压工具进行接头试压,是法兰盖结构的可用管箱(卸去法兰盖)代替试验压环见图1所示。

b.管箱和浮头盖试压:

组装前部管箱与浮头盖,进行管程试压检查,见图2所示。

c.壳体和外头盖试压:

整体组装后进行壳程试压检查。

见图3所示。

 

图1

Q/J.J04.03.20-2005

 

图2

 

注:

外头盖试压前应将设备内的浮头盖处的螺栓,螺母涂防锈油脂。

图3

5.2固定管板换热器

a.壳程试压:

同时检查接头;

b.管程试压:

在管内加压查看压力表保压情况。

5.3U型管换热器及重沸器

a.管程试压:

在管内加压(用试压环);

b.壳程试压:

同时检查接头(用试压环)。

5.4当管程试验压力高于壳程试验压力时,接头试压应按图样规定或按供需

Q/J.J04.03.20-2005

双方商定的方法进行。

5.5重叠换热器

接头试压允许单台进行。

当各台换热器程间连通时,管程及壳程试压可在重叠组装后进行。

5.6换热器压力试验后,内部积水须放净,吹干。

6.致密性试验

6.1气密性试验

6.1.1容器须经液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气密性试验。

6.1.2试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气体温度不应低于5℃。

6.1.3其它有关要求按第4.2.4~4.2.7规定。

6.1.4准备工作就绪后,通气之前操作者应再次仔细检查各联接部位是否安全可靠,符合图纸要求。

6.1.5试验时,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的10%,保压10分钟,然后对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进行初次检查,如有泄漏,泄压修补后重新试验,合格后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的50%再进行检查,合格后再缓慢升压到试验压力保压10分钟然后降至设计压力至少保压30分钟,在焊缝和连接部位涂肥皂水进行检查,被检查部位维持浸润状态一分钟不得有气泡出现,操作者及检查员不得面对着检查部位,小容器亦可浸入水中检查。

6.1.6如投用前在现场装配安全附件,应在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的气密性试验报告中,注明装配安全附件后,需再次进行现场气密性试验。

6.2煤油渗漏试验

将焊缝能够检查的一面清理干净,涂以白粉浆(白垩粉)晾干后在焊缝另一面涂以煤油,使表面得到足够浸润,经半小时后白粉上没有油渍为合格。

Q/J.J04.03.20-2005

6.3氨气渗漏试验

氨易溶于水,氨检漏要比氦检漏容易得多。

通常氨渗透灵敏度可达

1×10-7cm3/s。

6.3.1100%氨气渗漏试验(A法)

适用于检漏容器的充氨空间不大,并能将其减压到0.0067MPa[50mmHg(绝压)],且所充氨气压力较低时,检查仍然有效的场合。

如:

压力容器松衬衬里渗漏试验。

提供真空条件是确保氨通到各处,便于检测。

所用压力取决于衬里的结构和厚度,应仔细计算,防止衬里失稳。

6.3.1.1操作管路示意图:

见图4所示。

 

图4

6.3.1.2操作顺序

a.将氨气瓶与真空泵分别接设备两端最远的检漏孔A、B点;

b.打开阀-3,开启真空泵,将筒体与衬里之间空气抽至小于0.0067MPa[50mm汞柱(绝压)]表压为-0.0947MPa;

c.开阀-1,充氨气(必须小心)当真空泵出口的氨逸出(水槽中有气泡并有氨味)将阀-3关闭,停真空泵;

Q/J.J04.03.20-2005

d.当压力达到大气压即表压为0MPa时,打开筒体上其它检漏孔,若有氨气逸出来认为分布均匀充满整个空间,再封闭检漏孔;

e.同时,应将充油U形管的管前阀-2打开,阀-1继续开启充氨;

f.当压力达到200~300mm水柱(表压)即0.002MPa~0.003MPa压力时关闭阀-1;

g.保压10~12小时,在最后2小时通过浸过酚酞溶液的试纸检漏所有纵、环焊缝(内侧);

h.试验完毕关阀-1、阀-2,开阀-3和真空泵,把氨气通过排气管和水

槽排净;

i.卸下氨瓶,待试验空间充满空气后将其它接头卸下,封闭检漏孔;

j.氨试验完毕检查员作记录并签字。

6.3.1.3注意事项

a.氨瓶立放,其出口低于被试设备氨进口A,防止氨水进入被试的空间;

b.U形管中充油不要充水,充油后,应以油的比重修正U形管的标尺刻度,使读数为MPa。

c.操作人员互相配合,手动开闭各阀,压力缓慢上升,防止氨逸出;

d.表压P表与绝压P绝换算关系:

P表=P绝-0.101325MPa。

6.3.215%氨气85%氮气的渗漏试验(B法)

适用于试验空间大,不易达到0.0067MP[50mmHg(绝压)],采用高浓度氨气渗漏既浪费又不安全的场合。

氨与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5%~18%(体积),为避免爆炸危险充氨前采用置换法先充氮。

用3~5倍充气空间容积的氮气,置换充气空间里的空气,直至出口氧含量<15%(体积)。

6.3.2.1操作管路示意图见图5所示。

6.3.2.2操作顺序

a.A、B两点为被检查设备两端最远的两个检漏孔。

Q/J.J04.03.20-2005

b.用置换法充氮:

开阀-3,阀-2充氮,使P1=30×10-2MPa(绝压)或0.2MPa(表压)保压10分钟,开阀-4泄压,再充入氮气,升压到30×10-2MPa

(绝压)或0.2MPa(表压)保压10分钟,再开阀-5泄压,这样重复操作,

直至出口氧含量<15%(体积)使氨不在爆炸范围内,然后充入氮气,使P1=20×10-2MPa(绝压)或0.1MPa(表压)关闭阀-2。

 

 

图5

c.开阀-1,充氨使P1=23.53×10-2MPa(绝压)或0.1353MPa(表压)关闭阀-1,阀-3;

d.保压10~12小时,用酚酞试纸或直接用检测显示剂确定渗漏部位,保压开始后半小时,1小时各检查一次,以后每2小时检查一次。

e.试验完毕,慢慢开阀-4泄压,防止吹走水槽内的水,当压力降至大气压,即表压为0MPa时,再以3~5倍体积的氮气置换除去氨,然后用空气驱除氨气,直至氨气完全排尽。

f.试验完毕,卸下A、B接头,检查员作记录并签字。

6.3.2.3注意事项:

同A法

6.3.31%(体积)氨气渗漏试验(C法)

适用于试验空间大的场合,在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容器密封面和焊缝

Q/J.J04.03.20-2005

等的致密性试验。

6.3.3.1操作顺序

a.将检漏试纸涂敷在待检表面(如密封面、外侧焊缝等)。

b.首先充入50%试验压力的压缩空气(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05倍)。

c.再缓慢充入1%试验压力的氨气。

d.最后再缓慢充入压缩空气,使之达到试验压力,保压10分钟,然后降至设计压力,观察酚酞试纸或检测显示剂确定渗漏部位。

6.3.4酚酞溶液配方

酚酞酒精溶液重量比为:

酚酞4%+酒精40%+水56%,搅拌均匀。

若环境温度较低时,酒精适量增加,水相应减少,水为洁净的水其CL≤25mg/L(25PP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