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易错题精选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430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易错题精选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初中地理易错题精选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初中地理易错题精选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初中地理易错题精选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初中地理易错题精选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易错题精选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

《初中地理易错题精选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易错题精选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易错题精选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x

初中地理易错题精选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下图为沿南纬3°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两题。

(1)图中②所在的地形区名称是(   )

A.乞力马扎罗山

B.刚果盆地

C.撒哈拉沙漠

D.东非高原

(2)一位地理学家在③地区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

“湿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成群结队迁徙而来。

到了干季,满目枯黄,茫茫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下图中,符合他描述的气候类型是(   )

【答案】

(1)B

(2)B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根据南纬3°纬线经过的非洲地形区判断,③处为东非高原,东非高原的西部②为刚果盆地,东部④为乞力马扎罗山。

故答案为:

B。

(2)从气候资料上来看,ABCD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理学家描述的是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故答案为:

B。

【点评】

(1)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包括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等大型高原地形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整个大洲西北部和东南部有两列山脉,整体上海岸线十分平直,岛屿、海湾数量少。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度至20度之间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的气候特征。

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巴西高原等地区。

其中非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2.达州某中学举行一次“网络模拟旅游”活动。

文文同学通过上网查询、收集、分析资料设计出从达州到目的地的旅游线路图。

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两题。

(1)下列关于图三中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里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也非常适合咖啡、油棕、可可、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被称为“世界原料仓库”;②具有“冬暖夏凉,全年湿润”适宜人居的气候,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③拥有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有趣的斗牛比赛;④全年干旱少雨,河流稀少,可见到屋顶旅馆;⑤这里既有领土和水资源的纷争,也有民族、宗教、文化的冲突,还有外部势力的干预,常被称为“世界水都;⑥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⑦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国家,有“世界油库”之称,⑧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有“黑非洲”之称。

(   )

A.②⑥⑧

B.⑤⑥⑦

C.④⑤⑦

D.①③⑤

(2)图三中的甲、乙、丙、丁四地与图四中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一①

B.乙—团

C.丙一③

D.丁—④

【答案】

(1)C

(2)D

【解析】【分析】

(1)图中甲地位于阿拉伯半岛,这里的矿产资源以石油为主,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不适合咖啡、油棕、可可、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被称为“石油宝库”;热带沙漠气候具有“全年炎热干燥”的特点,不适宜人居,主要人口阿拉伯人为白色人种;拥有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有趣的斗牛比赛的是西班牙,不是阿拉伯半岛;这里既有领土和水资源的纷争,也有民族、宗教、文化的冲突,还有外部势力的干预,常被称为“世界热点地区”;这里盛产石油,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国家,有“世界油库”之称,依靠出口石油,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但是没有发达国家;所以①②③⑥⑧全错。

④⑤⑦正确。

正确选项是C。

(2)甲地为阿拉伯半岛,气候类型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对应的是③。

乙的位置在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对应的是①。

丙的位置在欧洲西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对应的是②。

丁位于东非高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对应的是④。

正确选项是D。

【点评】

(1)位于“五海三洲两洋”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

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是中东地区发生战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原因是石油输出量大。

(2)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

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3.美国退出致力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巴黎协定》,各国纷纷表示遗憾。

但对于中国、欧盟等对减排承诺非常严肃的国家和联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能够在减缓气候升温方面展现自己的领导力。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②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③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④水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主要危害是(  )

A.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B.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C.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上升      

D.海洋污染加剧

【答案】

(1)A

(2)A

【解析】【分析】

(1)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及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等原因,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水平面上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

【点评】

(1)由于人们大量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再者人们又大量砍伐树木,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

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2)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为此人类应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采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4.读下列天气符号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天气符号中,适宜出游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如果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图中明显增多的天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C

(2)A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

①表示的天气是沙尘暴,②表示的天气是台风及其中心,③表示的天气是晴,④表示的天气是雷雨;适宜出游的是晴天。

(2)解析:

读图可知:

①表示的天气是沙尘暴,②表示的天气是台风,③表示的天气是晴天,④表示的天气是雷雨;如果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植被破坏,沙尘暴会明显增多。

【点评】

(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

形成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如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使局部干旱等,而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并加重了其强度和频度。

 

5.下列关于世界降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 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是乞拉朋齐                         D.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多,东岸降水少

【答案】D

【解析】【分析】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是乞拉朋齐;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故答案为:

D。

【点评】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位于欧洲西部的荷兰平均海拔低于海平面,国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陆。

2019年4月,荷兰一所学校师生来到北京某中学进行访学活动。

下图为荷兰简图及荷兰师生带来的礼物及简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荷兰畜牧业发达,主要得益于其气候条件。

下图中符合荷兰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2)木鞋的特点反映了荷兰地理环境的特征是(   )

A.潮湿多雨,地面泥泞

B.光照强,热量充足

C.地势低洼,排水通畅

D.河流多,水流湍急

(3)荷兰风车充分利用了当地的(  )

A.气候温和湿润的条件

B.临北海海浪大的条件

C.常年盛行西风的条件

D.草地资源丰富的条件

(4)荷兰学生体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其中具有北京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动是(   )

A.

B.

C.

D.

(5)填海造陆破坏了海岸的生态环境。

近年荷兰实施了“退耕还海”工程,其重要意义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扩大港口面积

C.开展水产养殖业

D.发展滨海旅游

【答案】

(1)D

(2)A

(3)C

(4)D

(5)A

【解析】【分析】

(1)选项中A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为温带季风气候,C为地中海气候,D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2)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终年温和湿润,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气候湿润,土壤含水量高。

故答案为:

A。

(3)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因大规模填海造陆使其成为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风车、奶酪、木鞋、郁金香号称荷兰“四宝”。

由于荷兰常年盛行西风的条件的影响,海陆风长年不息。

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

依据题意。

故答案为:

C。

(4)北京的文化特色很多,如听京剧画脸谱、北京烤鸭、太平鼓和四合院等,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5)填海造陆破坏了海岸的生态环境。

近年荷兰实施了“退耕还海”工程,其重要意义是:

保护生物多样性。

故答案为:

A。

【点评】

(1)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

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2)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温差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4)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也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北京城历史悠久,拥有众多名胜古迹,旅游景点众多。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和景观,吸引着各地人们欣赏参观。

(5)荷兰堪称填海造陆最悠久的国家。

自13世纪以来,荷兰人向大海索地近七千平方公里,约占其现今国土面积的20%。

其中20世纪时因急剧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总共新造了约2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须德海和三角洲两大围海造陆工程。

 

7.下图是某年我国部分城市除夕至初一PM2.5小时浓度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   )

A.20:

00前后PM2.5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北京

B.各城市PM2.5浓度都在凌晨1:

00左右达最高值

C.长江三角洲地区可能比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严重

D.部分城市PM2.5浓度剧增可能与燃放烟花爆竹有关

(2)为提高空气质量,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全面禁止工厂排放废气

B.露天焚烧垃圾,减少垃圾填埋量

C.提倡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D.鼓励家庭煤炉自采暖

【答案】

(1)D

(2)C

【解析】【分析】

(1)读图例和图中的曲线变化可知,北京、廊坊和保定的城市PM2.5浓度都在凌晨1:

00左右达最高值,长江三角洲地区可能比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轻。

部分城市PM2.5浓度剧增可能与燃放烟花爆竹有关。

(2)联系实际可知,为提高空气质量,下列做法可行的是提倡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禁止露天焚烧垃圾,减少家庭的煤炉采暖等。

故答案为:

(1)D;

(2)C;

【点评】空气质量级别分为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

8.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完成下列小题。

(1)乙地的气侯特点是(  )

A. 终年高温多雨     

B. 终年炎热干燥     

C. 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丙处位于赤道,但没能形成热带雨林气侯,推断其主要影响原因是(  )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海陆因素                           

D. 人类活动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乙是非洲分布最广的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终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是地中海气候,故选C。

(2)丙处位于赤道,但没能形成热带雨林气侯,主要是因为该地地处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少,形成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故选B。

【点评】

(1) 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

这种分布特征原因在于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整个大陆基本被赤道均分为两部分,因此纬度地带性明显。

非洲气候带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向南北依次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此外在非洲东部还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2)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具体表现为:

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9.中国地城辽阔,气候差异显著。

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相关资料(如表,图),完成下面小题,

经纬度位置

36.07°N,,103.82°E

36.67°N,116.98°E

45.80°N,126.53°E

海拔(米)

1523

54

126

(1)甲、乙、丙三地气候的共同特征是(  )

A. 夏季平均气温大于25℃                                       

B. 气温年较差大于25℃

C. 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D. 气温高的季节降水量少

(2)关于甲、乙、丙三地气候差异及其主导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

A. 甲比乙年降水量少--纬度位置                             

B. 乙比丙年平均气温高--海陆位置

C. 甲比乙年夏季气温低--地形                                 

D. 丙比甲降水季节变化小--人类活动

【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

A.甲图夏季的平均气温小于25℃,A不符合题意;

B.甲地气温年较差为23℃-(-5℃)=28℃,大于25℃,乙地气温年较差为28℃-(-1℃)=29℃,丙地气温年较差为24℃-(-20℃)=44℃,B不符合题意;

C.甲地年降水量大约为320mm;,乙地年降水量大约为650mm,丙地年降水量大约为560mm,C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丙三地气温高的季节为夏季,降水量多,D不符合题意;

(2)读图可知:

A.甲地和乙地纬度位置相当,但甲地海拔高,比乙年降水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A不符合题意;

B.乙比丙年平均气温高,是因为乙地纬度低、海拔低,即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和纬度因素,B不符合题意;

C.甲比乙年夏季气温低是因为甲地海拔高,即地形因素,C符合题意;

D.丙比甲降水季节变化大,不是人类活动影响,是地形和海陆因素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B;

(2)C。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

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10.下图为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B. 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C. 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D. 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2)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1)D

(2)B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甲地1月降水少,7月降水多,降水量季节变化大;乙地1月和7月降水量都不大,因此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故A错误;甲地1月份气温约为30°C,7月气温约为22°C;气温年较差为30°C-22°C=8°C;乙地1月份气温约为25°C,7月气温约为12°C,气温年较差为25°C-12°C=13°C;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故B错误。

图示显示该地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该地位于南半球;因此,该地1月降水量北多南少;故C错误。

图示显示该地7月气温自北向南逐渐降低;故D正确。

故选:

D。

(2)甲地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无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甲地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35°S附近,且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故选B。

【点评】

(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

①从纬度位置看: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度至20度之间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的气候特征。

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巴西高原等地区。

其中非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温和的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11.读下图“福建省龙岩市某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所属月份最有可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该日龙岩(  )

A. 晴转多云,适合户外活动                                    

B. 气温较低,注意穿衣保暖

C. 气温日较差等于10℃                                          

D. 出现大范围冰冻灾害

【答案】

(1)A

(2)B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该日天气可描述为多云转晴,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10℃;福建龙岩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该日属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冬季。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2)读图可知:

该日龙岩多云转晴,气温较低,注意穿衣保暖;气温日较差10−2=8℃;最低气温在0℃以上,不会出现大范围冰冻灾害。

故答案为:

B。

【点评】

(1)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有小部分热带季风气候。

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2)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12.“回南天”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

下图是2019年某次“回南天”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本次“回南天”现象发生在(  )

A. 长江流域                           

B. 四川盆地                           

C. 闽赣地区                           

D. 粤桂地区

(2)“回南天”发生时,当地的天气一般是(   )

A. 

                        

B. 

                        

C. 

                        

D. 

(3)本次“回南天”现象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有(   )

A. 多雾,影响交通出行

B. 多暴雨,发生水灾

C. 天气干燥,适合晾晒衣物

D. 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化

【答案】

(1)D

(2)A

(3)A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本次“回南天”现象发生在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是粤和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