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必备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3722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必备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复习必备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复习必备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复习必备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复习必备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必备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docx

《复习必备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必备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必备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docx

复习必备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讲古诗词阅读练习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古诗词阅读(含比较阅读)

专题一 2011版课标40首古诗词鉴赏

(一)关雎

《诗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对君子和淑女相处的真实场景和结婚时热闹场面的描写。

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诗的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什么作用?

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并运用“比”的手法点出恋爱主题。

3.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作简要赏析。

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对“淑女”求之不得的忧思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二)蒹葭

《诗经》

1.(2016·河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3.(2016·河北)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4.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相思之苦。

5.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由远及近地描绘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楚画面。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古诗反映了兵连祸接的社会现实,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

B.诗中“十五”与“八十”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的时间之久。

C.全诗运用白描的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句式整齐,全用五言。

D.老兵做好了饭菜等待家人同吃,但家人出去了久久未归,老兵心情很沮丧,不禁落泪。

(四)观沧海

1.(2018·福州)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的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观海所见。

3.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4.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描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现了作者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五)饮酒(结庐在人境)

东晋 陶渊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前四句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

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诗人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明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

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4.“飞鸟相与还”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示例】表现出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六)木兰诗

《乐府诗集》

1.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

(1)策勋十二转 策勋:

记功

(2)赏赐百千强强:

有余

(3)朔气传金柝朔:

北方

(4)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

不愿做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的手法,概括表现了战争的频繁、激烈、残酷以及时间的漫长。

3.诗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

哪些内容写得简略?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详写:

木兰织布时的心事重重,准备行装时的活动,奔赴战场时的心态,凯旋辞官,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穿“女儿装”时的欣喜;略写:

军旅生活。

这样安排详略一方面突出对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4.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

”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繁简描写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5.说说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既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

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承上作结:

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相隔万里但恰如近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示例一】“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示例二】“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它好在哪里。

【角度一】饱含温情,富于哲理。

【角度二】语言凝练,意境旷达。

【角度三】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全无悲伤之情,而是充满了昂扬乐观的感情,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抓住这句诗的特点,从任何一个角度赏析均可。

4.(2017·广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

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

表现出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八)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1.诗中的“古人”和“来者”指哪些人?

全诗表达怎样的情感?

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

感时伤世,吊古悲今,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两个“不见”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

为什么?

不同,前一个“不见”是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是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增,由古及今,表现出诗人的感慨。

3.此诗篇幅短小,但是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

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九)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1.(2017·南充)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的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身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2018·咸宁)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D)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3.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风恰到好处,波澜中央孤帆高悬,更显江面壮阔!

4.(2018·孝感)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当中的哲理。

5.(2017·连云港)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十)使至塞上

唐 王维

1.(2017·泰安)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以实景写诗人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2.(2018·乌鲁木齐改编)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

“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

“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

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颈联历来为人称道。

“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

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4.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示例一】“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苍茫之感。

这两个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

【示例二】“孤烟”显示在无边的荒漠里,天气晴好,只有一柱烽烟(炊烟)直上云天,景象奇特壮观。

(十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

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暗含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首联的“杨花”“子规”在诗句中有什么作用?

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后面两句抒情张本。

4.“愁心”二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愁心”二字中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十二)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唐 李白

1.(2018·新疆)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2018·徐州)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作者苦闷、抑郁的情绪。

4.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运用“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5.(2017·西宁)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象征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之际在仍存有希望,形象地展现出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6.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表

现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所展现出的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或“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十三)黄鹤楼

唐 崔颢

1.(2018·天门)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流逝等)之感。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暗含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了诗人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的境况,内心产生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

抒情。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晴空万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芳草长得极其茂盛。

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

4.全诗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请在整体感悟全诗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十四)望岳

唐 杜甫

1.(2017·曲靖)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从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2.(2018·恩施)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

“割”字表示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雄伟形象。

3.(2018·恩施)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4.(2017·曲靖)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示例】“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

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5.(2018·恩施)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十五)春望

唐 杜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由“望”入诗。

一个“破”字,视野从城池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

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颈联中“抵万金”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首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将“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3.(2017·贺州)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

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眼泪;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4.(2017·贺州)“家书抵万金”一句传颂千古,请对其作简要赏析。

“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5.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示例】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消息隔绝,难通音信的境况,此时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强烈的思念。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音讯久盼不至时诗人急迫的心情,很自然能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十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卷、飞、洒、挂罥、飘转、沉”等词语准确、形象地刻画了风大草飞的动感画面。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由较为主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

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黯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

D.这首诗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诗歌画线部分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的情景的?

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

“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3.诗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在诗中具有两种作用:

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4.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蕴含了怎样的深意。

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5.诗中诗人为什么宁愿自己被冻死也渴望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屋?

这是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

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以及对天下寒士无限关怀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十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暗示归途艰险,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冬雪喻春花,新颖别致,想象奇特,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诗人驻足远望的情形。

D.这首诗以“雪”为中心线索来写景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