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3665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docx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docx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是一个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的岛国。

根据现行宪法规定,“古巴是主权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民主、统一的共和国。

  古巴政体由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国务委员会和部长会议三个重要部分组成。

  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即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享有修宪和立法权,每届任期5年,每年举行两次例会。

古巴在地方设有市级(任期为两年半)、省级人民政权代表大会。

市、省和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的大选一般分阶段举行,通常持续数月。

此后,新当选的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代表召开会议,确定各代表合法性并选举主席,新一届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由此正式组建。

  国务委员会是常设机构,由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休会期间代表其行使国家权力。

当选的国务委员会主席即为国家元首。

国务委员会主席统领第一副主席、5名副主席、秘书和23名委员。

此外,古巴法律规定,国务委员会主席兼任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

  部长会议即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部长会议主席即为政府首脑,由国务委员会主席兼任。

部长会议成员经主席建议由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任命,包括第一副主席、若干名副主席、执行秘书、各部部长和法律确定的其他人员。

试析古巴的政治体制

 

[摘要]:

古巴是一个特殊的国家。

它有着与其它拉丁美洲国家所不相同的政治体制。

从历史上来说它曾被认为是美国的后院,而到20世纪50年代革命成功之后,古巴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体制。

这种政治体制的形成有历史影响和社会作用的因素,也有着国际因素的影响,同时卡斯特罗在古巴政治生活中权威性的领导也是古巴政治体制中非常具有特色的部分。

至于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则具有多种可能性,难以预测。

[关键词]:

特殊政治体制、历史传统、个人作用

  

一、前言:

古巴是一个美丽的国家,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素有“加勒比海明珠”之称:

它的海滩风光、怡人气候、秀美风景让人们无限向往;它的蔗糖、朗姆酒和雪茄举世闻名;它的历史上英雄辈出。

再加上古巴民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五百多年的腥风血雨,印第安文化、欧洲文化、非洲文化、亚洲文化不断的撞击、冲突、调和、交汇,形成了富有浓郁加勒比热带国家特色的古巴文化。

然而,古巴在拉丁美洲地区,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它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之所以存在和古巴的历史传统、社会文化、国际环境等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因此,古巴这个特殊的国家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本文将试图从政治体制的特点和成因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对前景的预测等方面入手剖析古巴的政治体制。

二、古巴现行政治体制

古巴在1510~1898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1898~1901年美国对古巴实行军事占领。

1902年古巴成立共和国,取得了名义上的独立。

从1902~1958年,古巴的国体是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政体是共和制,是实行总统制的共和国。

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开始当家作主。

经过一系列民主改革,1961年4月16日,古巴领导人正式宣布古巴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同年5月1日,又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古巴的政体仍是共和制。

1959~1976年实行总统制。

自1976年起,古巴实行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制。

一、古巴的国体:

1976年2月经公民投票通过古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规定,古巴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和其他劳动人民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劳动人民,人民通过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权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二、古巴的政体:

古巴自1959年初革命胜利后,于同年2月7日颁布根本法,规定由部长会议行使国家立法权并协助总统行使行政权;议会被取消,将议会的立法权和其他职能赋予部长会议。

同年2月16日,武装部队总司令卡斯特罗出任部长会议主席(总理)。

自那时候起至1976年,名义上总理应该协助总统行使行政权,实际上总统只是近似荣誉职位,并无实权,权力集中在总理手中。

20世纪70年代,古巴开始政治机构体制化。

1976年2月,古巴颁布新宪法。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是古巴最高权力机关和惟一的立宪、立法机构。

同年12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告该代表大会正式成立。

1992年7月,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对1976年宪法进行了重要修改。

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制与议会制、总统制不同。

在议会制和总统制国家,立法权属于议会,而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既是立法机构,又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议行合一的国家体制,最高国家行政机构必须受最高国家权力机构的领导和监督,其他一切国家机构的权力都不得超过它。

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1992年修改后的宪法第74条规定,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第93条中规定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职权,权力相对来说比较大。

根据宪法规定,国务委员会主席在缺位、患病或逝世时,由第一副主席行使职权。

自1976年起,古巴国家元首(国务委员会主席)和政府首脑(部长会议主席)一直由菲德尔·卡斯特罗一人担任。

四、立法和司法机构:

古巴的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行使共和国立宪和立法权的惟一机构。

在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休会期间由国务委员会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履行宪法给予的其他职权。

国务委员会是一个集体,在国内和国际事务中,是古巴国家的最高代表。

古巴宪法规定,司法权是人民授予的,由法律确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和其他法院以人民的名义行使司法权。

各级法院的司法权应符合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司法职能的需要。

古巴的法院分为三级:

最高人民法院、省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法院。

此外,还有军事法院。

共和国总检察院是只隶属于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和国务委员会的组织机构。

五、政党和其它团体:

在古巴共产党是惟一合法政党。

其它社会团体包括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古巴工人中央工会、古巴妇女联合会、保卫革命委员会、全国小农协会、大学生联合会、中学生联合会、“何塞·马蒂”少年先锋队组织、古巴革命战士联合会等。

三、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

古巴的政治体制如前所述在拉丁美洲国家具有特殊性,当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纷纷走上了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道路时,被美国认为是“后院”的古巴却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且从此以后成为美国的心腹之患。

那么,为什么古巴会走上与其它国家不同的道路呢?

首先,古巴人民的民族特性是古巴政治体制形成的民族心理因素。

印第安人、西班牙人、非洲黑人和其他种族互相通婚、混血,相互同化、融合,形成了既具有古老传统,又充满活力的独特的古巴民族。

古巴民族的特性中包括了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等等,其中自由一直是古巴人民所追求的东西。

这从古巴的国鸟咬鹃身上可以反映出来,咬鹃被定为古巴国鸟一是因其毛色与古巴国旗相同,另外就是因为该鸟是自由的象征,一旦被关进鸟笼,很快就会死亡。

因此古巴人民具有追求自由的禀性,这使得他们奋力反抗殖民统治、专制统治、美国帝国主义的压迫。

其次,漫长的殖民统治和反殖民统治的斗争是重要的历史因素。

1510年,西班牙开始了对古巴的征服,在古巴建立了殖民机构,采用奴隶制发展经济。

之后,美国觊觎古巴的资源和地理位置,开始与西班牙争夺古巴,并击败了西班牙。

1902年古巴共和国成立,美国利用普拉特修正案使古巴只是名义上“独立”,窃取了古巴人民30年革命斗争的胜利成果。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古巴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涌现出大量民族英雄,其中就有何塞·马蒂等。

长期的殖民统治一方面改变了古巴的社会结构,使古巴人民接触到先进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使古巴人民对于西方殖民者有着深切的仇恨。

再次,卡斯特罗作为政治领袖的作为是古巴政治生活中的个人因素。

卡斯特罗是古巴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他的个人经历充满了英雄色彩,他带领着古巴人民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取得了革命胜利。

之后任总理,领导了古巴的民主改革,于1961年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并挫败了美国雇佣军的入侵。

卡斯特罗反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模式,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

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古巴人民,是古巴无可替代的政治领袖。

卡斯特罗在1999年2月发表的题为《全球化的后果和社会主义的前途》的长篇演说中,满怀信心地提出:

“我们今天是什么样的全球化?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

……(未来)将会是什么样的全球化?

只能是共同一致的、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的或者随你们想叫成什么样子。

”这反映了卡斯特罗对于未来的构想。

还有,就是国际环境的作用。

对于古巴而言,在19世纪时影响古巴的国家主要是西班牙和美国,两者对于古巴的争夺最后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

在此过程中虽然其它国家也都或多或少地对古巴进行了袭击,与西班牙争夺,但西、美国两国的影响是主要的。

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古巴的历史进程,而美国的独立对于古巴的独立战争来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古巴进行绝对控制,到1925年,美国已控制了古巴的经济命脉,可以认为此时古巴政治体制主要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影响。

古巴革命成功之后,古巴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此时古巴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一是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政策,二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古巴的支援,其中苏联、中国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古巴导弹危机事件中体现得十分清楚。

到冷战结束之后,由于苏联解体,古巴的经济遇到了很大的危机,美国的制裁还在加剧,古巴由此开始了新的调整,包括实行对外开放,走向多元化外交等等。

四、对于古巴前景的预测

理解现在需要追溯历史,展望未来则要立足于现在。

2005年古巴驻华大使阿尔韦托·罗德里格斯·阿鲁菲在题为《古巴当前的形势》的演讲稿中详细介绍了古巴当前状况。

政治上,古巴决不放弃社会和政治成果,决不放弃建立一个以社会正义为基础的理想社会,并决定在此前提下,走上通过重大改革使经济复苏的道路。

古巴国内的政局稳定,2002年6月举行全民公决,就古巴8个群众组织提出的一项要求修改国家宪法,进一步加强古巴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主权国家的地位。

8198237位选民(占选民的98.97%)在全民公决中签了民。

这次公决是对美国总统布什反古讲话中攻击古巴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反击,也是对古巴国内所谓持不同政见者所提出的要求进行所谓民主改革的“巴雷拉计划”的回击,确定了古巴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可更改性。

经济上,古巴虽然面临着苏联和经互会消失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因为古巴的对外经贸关系大多是同苏联与经互会进行的),以及近45年来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封锁,这种经济封锁已经给古巴造成了700多亿美元的损失。

即使如此,古巴仍然通过自身的改革创造了可喜的经济成果。

2004年古巴的新兴部门,旅游、生物工程和石油工业在古巴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龙头作用,同时镍工业、雪茄制造业等传统部门明显恢复,在遭受自然灾害、电力供应短缺、美国封锁等条件下,经济仍然增长了5%,这对于古巴这个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来增加防务能力的国家而言,是十分振奋的。

社会文化方面,古巴“经济复苏”与“思想战”同步进行,在教育、卫生、文化和关注弱者方面制定了150多项具有专门目标的计划,做到了机会均等、人人受益。

2004年古巴在校大学生人数达38万,创历史记录,儿童死亡率仅为5.9‰,是世界最低国家之一。

在对企业进行改革时,将下岗的工人重新安置,使他们接受培训和学习后重新上岗,在此过程中工资照领。

加上古巴世界闻名的医疗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古巴的社会相对比较稳定。

外交方面,古巴改变了过去同苏联东欧国家一体化的政策,将重点放在打破美国的孤立和封锁政策,重新构筑对外关系,扩大生存空间,改善国际环境,拓展经贸合作。

为此,古巴对美国的封锁政策,进行针锋相对和有理、有节的斗争,利用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努力发展同欧盟国家、加拿大、日本的关系,并将重返拉美、回归拉美大家庭作为外交的重点之一,同时尽力维持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发展与中国等亚太国家、中东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例如古巴和委内瑞拉签订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有关加快一体化进程的协议,而最近胡锦涛主席和曾庆红副主席的拉美之行也使得中古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古巴现在的局势总体而言是好的,古巴人民坚持自身的原则,采取灵活的方式来发展自己的国家。

在较好形势之下也隐藏着危机,比如卡斯特罗的个人作用在古巴政治生活中过大是否会使之后的古巴出现政治真空状态,国际国内的反对派仍然会是古巴政治稳定的头号敌人,古巴经济虽有改善却仍然落后的状态也将成为今后古巴政治走向的重要决定因素。

五、结束语

古巴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拉美国家,2005年是中古建立45周年,中国人民和古巴人民的友谊深厚,中国和古巴的合作也面临着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值此之际,对于古巴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古巴作为一个处在较恶劣的周边环境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许多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尤其是古巴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出色的成绩更值得我们学习。

影响社会的最直接因素往往是政治,古巴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于古巴政治体制的分析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参考书目:

1、 阿尔韦托·罗德里格斯·阿鲁菲:

《古巴当前的形势》,载于《拉丁美洲研究》2005年第2期,P9—10页

2、 刘金源、潘美娟:

《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到社会主义全球化》,载于《拉丁美洲研究》2005年第4期,P63—73页

3、 菲德尔·卡斯特罗著,王枚等译:

《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 袁东振、徐世澄著:

《拉丁美洲国家政治制度研究》,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徐世澄编著:

《列国志:

古巴》,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古巴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

1960年9月2日,卡斯特罗主席宣布古巴断绝与台湾的关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同年9月28日,中古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确认建交。

  建交后,双边友好合作关系全面迅速发展。

同年11月,古领导人格瓦拉率政府经济代表团访华,两国政府签订第一个经济技术合作协定;12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率友好代表团出席古巴革命胜利两周年庆祝活动。

1961年9月,古巴总统多尔蒂科斯访华。

  60年代中到80年代初,中古实质交往不多。

  1989年,中国外长钱其琛和古巴外长马尔米耶卡实现互访,两国关系全面恢复。

进入90年代后,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各领域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

1993年和2001年江泽民主席两次访古,1995年和2003年卡斯特罗主席两度访华,1997年和2005年劳尔·卡斯特罗副主席两次访华,2004年和2008年,胡锦涛主席两度访古。

  2008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劳尔·卡斯特罗主席致电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表示慰问。

菲德尔·卡斯特罗第一书记亲自部署派遣“亨利·利弗”医疗队赴四川灾区参与救治伤员。

2009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致电卡斯特罗第一书记、胡主席和温家宝总理联名致电劳尔主席、外长杨洁篪致电佩雷斯外长,热烈祝贺古巴革命胜利50周年。

2009年9月底,卡斯特罗第一书记致电胡总书记、劳尔主席致电胡主席和温总理,罗德里格斯外长致电杨外长,热烈祝贺新中国成立60周年。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劳尔主席致电胡主席和温总理、古巴全国人大主席阿拉尔孔致电吴委员长表示慰问。

  双方主要互访:

  中方对古方的重要访问:

胡锦涛主席(2004年11月、2008年11月)、江泽民主席(1993年11月、200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2009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2001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1996年4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5年5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199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建行(1999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00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200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2007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2008年6月)。

  古方对中方的重要访问:

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卡斯特罗(1995年11月、2003年2月)、古共中央第二书记、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革命武装力量部部长劳尔·卡斯特罗(1997年11月、2005年4月)、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主席阿拉尔孔(1993年11月、2007年6月)、国务委员会副主席马查多(1999年4月、2004年9月)。

  二、双边经贸关系

  中古贸易始于20世纪60年代,贸易方式原为记账贸易。

1996年起,中古贸易改为现汇贸易。

  近年来,中古双边贸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目前,我国是古巴第二大贸易伙伴,古巴是我国在拉美的第十大贸易伙伴。

据我国海关统计,2009年双边贸易额为15.47亿美元,其中我出口9.72亿美元,进口5.7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5%、-28.2%和-36.4%。

我国主要出口电冰箱、客车、内燃机车、皮卡、发动机等机电产品,主要进口镍、糖等。

两国部长级经贸混委会定期举行。

2009年9月,第22届中古政府间经贸混委会在厦门举行。

  三、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交流合作

  

(一)文化交流

  2006年5月,两国签订《2007-2009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

古巴国家芭蕾舞团曾4次访华演出。

2008年12月,“中古手拉手—相聚哈瓦那”大型文艺演出在古成功举办。

2009年7月,第9届中国文化节在哈瓦那举行。

目前,双方在文化展览、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

  

(二)教育、卫生交流

  1984年,两国恢复互派留学生,每年互相提供5个奖学金名额,2006年增至100个,同时另向我国中西部省份高中毕业生提供1260个单方政府奖学金名额。

2007年10月,两国教育部门签署了《2008-2011年度教育交流协议》,古方承诺每年向我方提供1000个单方奖学金名额。

  2002年底,哈瓦那大学成立汉语教学中心并开设汉语班。

2004年9月以来,我方已派遣多名教师赴哈瓦那大学开展汉语教学。

2007年10月,国家汉办与哈瓦那大学签署了《关于合作建立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的协议》,并确定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为中方合作院校。

2009年11月,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

中古已在青海西宁、河南鹤壁和山西大同开设了三家合资眼科医院。

2009年6月,第四家合资眼科医院项目也在安徽合肥正式签约。

  (三)科技合作

  截至2007年,双方共签订200多个科技合作项目,涉及农业、轻工、养殖、冶金、烟草、生物、信息等领域。

中古科技混委会成立于1990年3月,每两年举行一次。

2005年7月,双方在北京召开混委会第7次会议。

2009年9月,中古生物技术联合工作组第五次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