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笔记集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310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正笔记集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正笔记集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正笔记集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正笔记集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正笔记集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正笔记集doc.docx

《公正笔记集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正笔记集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正笔记集doc.docx

公正笔记集doc

忘了多久没读一本书读的这么爽了,上一本带给我如许多思考体验,思考所得以及阅读快感的书应该是源泉

  我原以为这是十二堂公开课讲义与课上互动情形的记录,所以迟迟没入,在万圣立读片刻,大呼相见恨晚,诚然,公开课是少有的成功课程,循循善诱,互动成功,讲解精彩,深入浅出,但是不可避免的有课堂教学特有的慢步调,以及部分学生提问的重复和没有代表性,而且,有些深邃的问题即使是哈佛学生也是问不出的,有些太深刻的东西也是不合适在课堂短短的时间里拿出来讲的,于是有了这本书,这本书将公开课所涵盖的部分囊括进去,并进行了重新的整理,将反面思想有代表性的观点高度概括性的拿出来分析讨论,条理更清楚论证更缜密而详尽,也更加的深入,更多的旁征博引,真是非常好的一本书,唯一的缺点是,这本书的编纂完全跳出了公开课中学生的那一部分,学生问出了几个非常精彩的问题,本书将其遗漏,不仅是遗憾,也导致了部分问题讨论的不全面,所以这是本配合公开课看的教科书,真想叹一句,此书生而为人必读啊

  

  这本书是围绕一句话写就的,【试图为公正和权利寻求一种远离所有争论的基础】,这本书介绍了有代表性的争论,几大家提出的理想的基础,以及,什么是绝对自由和真正的公正

  

  开卷是飓风过后灾区冰块,桶装水,屋顶修理等价格飞涨的问题,争论集中在自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正常变动与民众愤怒呼声之间孰对孰错的问题,分析了此时的自由市场是否具备【自由】的要素,指出这时的购买者完全没有选择,属于被动的购买,此时的涨价属于敲诈,是趁火打劫的行为,因此应该予以禁止,就像当年长江大学大学生救人溺毙后,捞尸船坐地起价的恶劣行径一般,由于这种恶意的不合理的高价,可能导致最需要帮助的一部分人由于缺少钱财而进入一个极为悲惨的境况之中

  这是个行为定性的问题,但是要由小见大推广开的话,没这么简单

  首先,此时如果不允许商品涨价,那么由于灾祸导致的供给不足,修理屋顶危险加大之类的问题完全被忽视,无法从价格变化中得到体现,价格无法反映供求关系

  不难想到,此时涨价是合理的,把一瓶平时卖一块钱的水卖三块,不算敲诈,应该说是个合理的价格,那么,为什么涨一点合理涨多了就是敲诈呢?

合理的价格和敲诈之间的界限又是什么呢?

一瓶水卖9.99是合理,卖10.01就是敲诈吗?

  这个问题,也许最好的答案是,在灾区这种特殊环境,市场应当服务于需求,供求关系应该暂时搁置,也就是,不要涨价

  问题解决了吗?

还没呢

  

  因为,没有合理的理由阻止人们涨价,尤其正如上文所述,涨价在一定范围之内是很难定性的,是敲诈还是合理的,本书也在提问,此时这种行为怎样判别是否正当,是否应该禁止,什么样的行为算是价格欺诈,又怎样制止价格欺诈

  

  其次,此时如果禁止涨价,出于不安心理以及部分人恶劣的囤积居奇心理,很可能出现抢购,导致库存迅速脱销,使得一部分人拥有用不掉的东西而其他人一无所有,修理屋顶的人也可能在为最早出现的顾客修理屋顶的一个小洞,而屋顶被砸穿的人无助的站在雨里哭泣,这个时候,市场分配指导作用丧失,是另一种罪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采取限购的手段防止恶性抢购,囤积居奇【我忍不住去想SB的抢盐众】,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如果一个富有的独居老妪,无论水涨的多贵她也买得起,但是限购以后她老迈的身躯反而无法顺利的买到水,是谁之过?

  也许你会说,限购让很多人得到了好处,牺牲老妪是可以的,那么,哪种民主允许多数人牺牲少数人?

社会主义民主?

为什么少数人的利益优先级一定在多数人之下?

为什么呢?

  多数人福利胜于少数人是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但是读过本书的人就会发现本书集中批驳的靶子就是边沁,多数人福利胜于少数人这点也确实站不住脚

  

  此时最佳的方案实际是按需分配,需要强有力有权威性的政府介入,我只能想到这一步,实际上我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很多其他因素,这是个很乱的问题啊

  

  之后讨论的是我过去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次贷危机后美国重金救市,拿到救济金的金融高管依旧发放巨额奖金,这种行为是对是错

  作者分析美国人震怒的缘由不是因为他们在奖励贪婪,对金融业的贪婪,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认识,他们愤怒的是,这种行为意味着对失败的奖励,很多金融从业者分辩道这次危机天灾大于人祸,他们已经尽力,但是大局无可挽回,因此不是他们的失败

  这时作者的分析真是漂亮,他指出如果金融大亨不必为天时导致的失败负责的话,之前可能是由于天时所导致的成功,他们为什么欣然笑纳巨额的奖金呢?

  真是漂亮,真是漂亮的论述啊

  可是【以下是我的观点】

  熟悉体育比赛的人都会知道,如果裁判有了不利于一方的误判,这时候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下意识进行第二次误判,将局面扯平

  这个问题究其根源在于金融业薪酬体系完全乱了,高度膨胀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并非一日两日,而始终没有完善的机制来限制过分的薪水,也没有法令制约贪婪,就算过去的高福利一直是一个错误,但是始终没有得到纠正,实际上,按照约定俗成的惯例,这个时候金融高管分享巨额奖金不能算错,金融业长期以来就是以高薪水高福利为特点的行业,此时如果单凭民众的愤怒就来收回奖金,更改制度,实际上是不理智的行为,是属于法例条令被民意裹挟的情形,例如药家鑫案【此处不多说】,如果纠缠过去的年头是属于天时带来的成功还是高管努力的成就都无用了,只能陷入扯皮的深渊,而且就算此时起更改条令,之前发放奖金的既成事实,都是不知者无罪的情形

  作者只是单纯就民众愤怒的缘由进行了分析,没有细说这种愤怒究竟对还是错,我想作者其实是不支持这种愤怒的,因为公正首先要建立在对共同承认的已生效的条例的遵守上,不容丝毫的徇情与苟且,虽说众怒难犯,但是为维护公正的绝对正义,只能虽千万人吾往矣

  

  读到这里心情实在太好,丢下书跑出去给女朋友打电话,【啊,我太爽了】,内子立刻怒斥【你流氓你!

】,我张口结舌,【怎么了我】,【大白天的不想好事,回去好好上班】,我对着被挂了的电话目瞪口呆,回去老老实实上班

  

  言归正传,第一个例子还是电车司机的故事,分析的很到位,但是,这本书没有考虑公开课学生问题的缺点暴露了

  公开课里,就身为电车司机是否扭转车头,救五人杀一人,与身为旁观者是否应该推下去一个胖纸挡住电车,救五人杀一人展开讨论的时候,一个人站起来发言,认为大多数人会做前者而不做后者的原因是,前者已经必不可免的置身事内,而前者什么也不做就可以置身事外,推下去胖纸虽然救了人,但是也犯了杀人罪

  这实际上是最为重要的理由,本书将其遗漏,使得连篇累牍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如空中楼阁

  

  接下来讨论的是失事船只船员为求生吃掉了同伴的故事,这其实是大多数人身临其境会做,但是未到那时绝对不会承认自己会做的事情,他们对自己犯罪这个事实毫无异议,大家也都没什么异议,但是,如果这个人自愿献身,是否就正义了呢?

这个问题的升级版【自愿被杀】,【安乐死】,是否就正确了呢?

【后文康德的思想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但是我不喜欢康德的逻辑,这个问题可不可以从其他角度出发解决呢】

  

  接下来作者介绍了边沁,密尔和他们分别的功利主义思想,功利主义看起来很简单很迷人,仔细想来不寒而栗,功利主义是一种对多数人压迫少数人暴政的默许,它的优点一是简明,二是高度的实用性,只是【欢乐】【痛苦】这个效用量度实在是不很好衡量,于是经常造成我们在电影小说,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两难情形,单就书中所举几个例子以及这几类例子,我发现无论做与不做都是可以争论,可以批评,可以原谅的,所以这种时候往往放弃思考,先下手为强的会得到好处,因为做与不做都有争议啊,这种先手优势明显的行为实在太类似丛林法则了,我不喜欢,但是我喜欢边沁那种不加评判的精神,他和古希腊哲人一样,如其所是的接受人们各种偏好,而不对它们的道德价值做任何评判,如同那些想智慧就讨论,想吃就去觅食,想女人就去操的爱利亚学派一样

  边沁的一个失着恰恰也在这里,他接受人们各种偏好,而不对价值做评判,也无视乐趣与痛苦的高下之分,将其盲目的混为一谈,密尔有所进步,认为快乐可以排序,但是不可以赋值,就好比他认为读书之乐胜于打dota,但是他确定不了读书之乐是打dota之乐的6.54倍还是1.23倍,这原本也是个大进步,可惜,他无法解决多种快乐与悲伤杂糅的效应束高下问题

  

  烟草公司和福特公司对人命赋值所做的报告是一种标准的nerd心理,这种事怎么做怎么错,有些东西可以做不能说,可以做不能让人知,他们蠢到把这种东西曝光,真是没话讲,人命理论无价,现实几千块到几亿不等,这些公司所做的报告是对的科学,错的公关

  而功利主义认为我们给人类性命设定货币价格所表现出的退缩倾向是一种应该克服的冲动,是一种妨碍清醒思考和理性社会选择的禁忌,这个想法对不对姑且不说,单从表面就可以看出功利本身和给人命赋值一样,都是能做,不能说的事情

  

  毛泽东肯定不喜欢密尔,理由不解释

  

  康德认为我们需要高度的道德自律,核心价值是尊敬人,我们甚至无权不尊敬自己,这点很重要,可以解决以上很多问题,但是他对动机的推崇让我很难接受,对纯粹理性限制条件下的高度自律更是让我怀疑其可行性,边沁认为感性主宰我们的行为,而康德主张理性,生活中很容易发现类似边沁所描绘的,感性的偏好与成瘾性控制人生活的案例,却从未见过康德描绘的绝对理性的场合,康德做的最好的一点是成功建立了一个完善,可以自圆其说的体系,对上述所有问题都可以解答,尽管有时我不喜欢他有些冒迂气的答案,他把帮助他人的动机与义务的动机区分开来,在他眼中只有内心道德感逼迫自己在无外力压迫的情况下做不情愿的有益他人的事情才算得上道德,这实在太苛刻

  而且,在众人理性无冲突这一点,康德的理论没有说服力,必须是强大的理性存在才可以参与,而且如果参与,就要按照他制定的条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他认为理性存在必然可以理解】,这是极为困难的条件,而且我想,康德自己未必有信心,所以提出了二律背反,自己证明两个理性存在的决定是会矛盾的而且,康德普遍法准则没有说明如果理性个体认为可以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错了该怎么办

  但是我尊敬康德,尊敬他的目的,他尊敬存在于我们所有人当中,毫无差别的理性能力,这种能力是和外在任何特质都不同的,觉醒程度不同的原始强大的理性,我没见过,很想见见

  

  另外康德对于性实在是迂腐,这也许算是时代局限,而对于善意谎言,实在让我吐槽无力,他所构建杀人犯与朋友的模型只能说明绝对命令这个概念极度愚蠢,是毫不实用的道德高标,为了弥补,康德居然使用了误导,而且还振振有词,我又骇又笑,这样真的可以吗…..克林顿关于【性行为】和【口交】的康德式误导让我啼笑皆非,尽管他赞美并高度评价了我喜欢而且擅长的文字游戏和语言艺术的作用,我还是感觉这太勉强了

  

  然后是罗尔斯

  老实说罗尔斯在我心中的地位高于康德,康德形而上太严重,罗尔斯是走实用路线的,无知之幕这个概念让人叫绝,只是

  在这种情形下,任何有可能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均会得到通过,比如之前所说的【自愿被杀】,一个人会这样想【如果我是正常人,这个议案通不通过对我毫无影响,但是如果我有那个嗜好,这个议案如果不能通过我就会非常痛苦,所以为策万全还是通过了吧】,这样,类似吸烟,酗酒,吸毒,自愿被杀,安乐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之类的议题也会被广泛认可成为共识,这肯定有问题

  而罗尔斯对于公正的议论更是可议之处颇多,首先,罗尔斯认为根据出生的偶然性来分配收入财富机会和权力是不公平的,他心目中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将这些完全平均化,那么,可想而知,具有天赋优势的人将占尽便宜

  实际上天赋优势和出生优势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的,出生优势诚然是最方便最容易兑现的优势,但是财产是可以花尽的,如扬州盐商之子般遍天撒金银箔般败家的人也不少,而富人一旦贫穷,其下场往往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